大漢第一太子第0222章 英布,匪類也!絕無大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第一太子 >>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22章 英布,匪類也!絕無大志!

第0222章 英布,匪類也!絕無大志!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26日  作者:中丞佐吏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中丞佐吏 | 大漢第一太子 

正文卷

正文卷

劉盈此言一出,殿內眾人自也是脊背一挺,紛紛將目光,灑向了人群最靠前的酈商。

感受著眾人的目光,酈商卻似是習以為常般,回身對眾人稍一拱手,便來到了殿側,高高掛起的堪輿之上。

待眾人紛紛起身挪步,劉盈也是從御階之上緩緩走下,來到了堪輿旁靠前些的位置,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來。

對著堪輿查看片刻,酈商終又回過身,對劉盈一拱手,旋即從地上拿起一根長木棒,將棒尖指向了地圖的正中央。

“諸公當有所知:淮南,北鄰淮陽,西北得南陽、南郡,西南則為長沙國;”

“淮南之南,便隔五嶺而亡南越;”

“淮南之東南,為閩越;正東,則為荊;東北向,又于楚國相接壤。”

語調平緩得將淮南國得周遭地緣道出,便見酈商稍側過身,對劉盈微微一點頭。

“戰前,陛下于長安擬廟算:淮南若反,其西南、南、東南,皆各有不通。”

“蓋因淮南之西南,便為長沙;然長沙濕瘴遍布,又于長安、關中遠者甚,英布取之無用。”

“淮南正南之南越、東南之閩越,亦同理。”

“如此,英布賊子所當取,便余淮南西北之南陽、南郡,淮南正北之淮陽郡,及正東之荊、東北之楚。”

“今,南陽南郡,得梁國兵固守,淮陽得博揚侯率關中大軍守之,楚,亦得齊楚之郡國卒合守。”

“又荊王,已薨于王事,荊更為英布賊子全得。”

“如此言之,賊之所向,便不外乎固荊而得兵馬、糧草,稍做整修,旋即北上攻楚!”

言罷,酈商便止住話頭,略帶請示的望向劉盈。

待劉盈神情嚴峻的微一點頭,酈商終是深吸一口氣,望向眾人的目光中,陡然帶上了一抹強勢!

“臨出長安之時,陛下曾有令:若賊反,勢必先取荊而北攻楚,而謀合荊、楚、齊三國之兵,終西進而遙望函谷!”

“今,賊起亂不過數日,荊王便身死而盡失其國,賊之欲動蠢蠢,兵鋒直指齊、楚!”

“自周時,楚之卒,便較齊卒更為悍勇;楚之軍,亦較齊軍兵甲更眾、戰力更盛!”

“賊已得荊,若再得楚,齊之失,便不過須臾。”

“一俟賊率淮南賊軍,合荊、楚、齊之軍、民而西行,縱函谷暫無虞,此戰之勝敗,皆當不為朝堂所左右······”

說著,酈商的語調,也逐漸嚴峻了起來,最終,酈商手中的木棒,只在堪輿上重重一點。

“楚國,絕不可失!!”

以不容置疑得語調,將此戰得戰略目標宣示于眾人面前,酈商又微微瞇起眼角,望向眾人得目光中,更是帶上了與平日截然相反得強勢。

“臨行之時,某已立軍令狀于陛下當面:若楚國有寸土失守,某,便絕不全身班師!”

嘴上說著,目光暗含深意,甚至隱隱帶有些許威脅得掃視一圈眾人,最終,酈商終是對眾人緩緩拱起手,旋即極其緩慢的拜下身。

“此戰,關乎社稷之福禍,更乃家上立武之首戰!”

“萬望諸公竭盡所能,以報陛下所賜之高官厚祿、朝中公卿之殷殷厚望!”

“某且在此,先行謝過諸公!!!”

言罷,酈商便朝著眾人沉沉一拱手,竟久久不愿起身。

而殿內本就不算輕松的氛圍,也隨著酈商這鄭重其事的一拜,更添了一份嚴肅。

見酈商如此鄭重其事,眾人只面帶詫異的稍一對視,便也齊齊一躬身,即是回禮,也算是答允了酈商的請求。

待片刻之后,重新直起身的酈商,便將手中木棍,在楚國與淮南國交界的一處城邑重重一點。

“壽春!”

“楚淮南相接之土數以百里,可稱曰‘重鎮’者,唯壽春一處!”

“且淮南之都六安,南距壽春不過百里。”

“故淮南賊子于壽春,必當有重兵駐守;若欲北上而攻齊,亦必當先保壽春安穩,而另尋北上之徒。”

語調滿是篤定的道出一語,酈商便回身望向劉盈,目光中,盡是一股‘一切皆在掌握’的淡然。

“今英布賊子東出淮南,全具荊而北攻楚地在即;故殿下此番平叛,決戰,便當于楚地!”

“又壽春,位楚淮南之交,更身系淮南之都——六安之安危。”

“故臣之意:博陽侯所率之關中軍十五萬,可分五萬入楚,合齊、楚之兵,佯于賊決戰。”

“余十萬眾,則自淮陽潛行至楚淮南之交,強渡淮水而奪壽春。”

“如此,賊于楚地必自亂陣腳,軍心大亂。”

“待彼時,殿下再親率軍,于楚地掩殺叛軍,另由博陽侯大軍自壽春南下,自取六安。”

“一俟六安易主,淮南全境必傳檄而定,英布,便不過喪家之犬······”

聽著酈商以一種莫名自信的語調,將戰事的發展推演出來,劉盈的面容之上,只再次涌上了些許僵硬。

——酈商所做出的推演,和劉盈尚未出發之時,天子劉邦給出的預測幾乎如出一轍!

唯一不同的點在于:在劉邦的推演中,劉盈所率的中軍主力,和英布麾下的叛軍,是要在荊地對峙的······

“中軍與賊決戰楚地,偏軍奇襲敵后,斷敵退路······”

“嗯······”

“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

稍思慮片刻,劉盈便對酈商的推演,在心中給出了‘靠譜’的評價。

倒也不是說劉盈一個不知兵的肉食者,在這短短半個月不到的時間開竅了,而是劉盈的記憶。

在劉盈的記憶中,前世的淮南王英布之亂,也大概是這么一個平定流程。

——荊王劉賈暴斃,荊地盡失,天子劉邦御駕親征之楚地,與英布決戰而完勝,英布逃亡南下,為長沙王太子誘殺。

甚至在前世,劉邦平定英布的過程中,都沒有酈商所提到的‘斷敵退路’這一說。

號稱三十萬大軍,實際戰斗編制也起碼有十萬人的淮南叛軍,幾乎就是和天子劉邦的主力打了個照面,便順理成章的慘敗潰散。

前世如此,這一世,就算蝴蝶效應再劇烈,也斷然沒有出大差錯的道理。

——起碼比起前世,只能躺在病榻之上,隔三差五才能從輦車里走出來,跟將士們喊一聲‘加油干’的劉邦,這一世的劉盈,根本不可能對大軍的戰斗力起到什么負面影響。

想到這里,劉盈便暗自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酈商的說法。

但不知為何,或許是心里沒底,亦或是養成了習慣——即便心里已經認可了酈商的方案,劉盈卻還是下意識開口發出一問。

“曲周侯之策,孤聞之,確甚為萬全。”

“然昔,孤偶涉兵陣之簡,聞:夫戰,未算勝,先算敗。”

“不知曲周侯此策,若論敗,當敗于何處?”

語調平和的發出一問,劉盈不忘面色平和的側過頭,環顧一圈眾人。

“若諸公有疑,亦可直言不諱。”

對于軍事,尤其是如今,尚處于封建時代冷兵器戰爭時期,偏偏還是步兵、戰車為主要作戰力量的軍事理論,劉盈基本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但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有些東西,是不需要劉盈去主動學的。

劉盈發出這么一問,想要表達意思也很簡單:曲周侯說的方案,孤覺得不錯,但孤這是頭一回打仗,又是平定異姓諸侯叛亂,茲事體大,得確保萬無一失。

所以,大家不妨以‘失敗’為此戰的結果,試著逆推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和因素。

等所有可能導致失敗的因素都考慮到,并得到了妥善解決,曲周侯的方案,孤用著才安心。

不得不說,劉盈這種‘以失敗為先決條件,逆推可能造成失敗的原因’的理論,著實讓殿內眾人耳目一新。

倒也不是說,類似的說法沒有出現過,只是在過去,‘未算勝,先算敗’,幾乎只會出現在對敵人形成包圍,且暫時還沒有徹底殲滅敵人的時候,將官統帥才會出于‘別出差錯’的心理,會試著尋找自己所布的包圍圈是否有漏洞。

而現在,戰爭才剛剛打響,甚至對劉盈所掌的主力軍而言,第一場戰斗都還沒打起來,劉盈就開始用‘未算勝,先算敗’去查漏補缺······

一時之間,眾人只顧著心緒四散,竟沒有一個人顧上回答劉盈的問題。

見此狀況,劉盈還以為是自己說的不夠清楚,遂尷尬一笑,又補充道:“孤意,諸公不妨如此思之。”

“——仿若諸公,皆英布之謀士,今英布已東出淮南而得荊,又知太子親調大軍,重兵駐守楚南。”

“如此之時,諸公當擬何良策,以助英布得利,乃至得勝?”

試著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將自己的意圖表達出來,劉盈便略帶上些許尷尬的笑容,等候起了眾人的答復。

而劉盈這幅生怕沒人聽懂的模樣,也終于是讓酈商從思慮中回過身,旋即搖頭一笑。

“家上,這是視輕吾等功侯元勛吶······”

暗自稍發出一聲腹誹,又見眾人也是一副同自己一般無二的反應,酈商便直起身,對劉盈稍一拱手。

“殿下之意,臣知之。”

說著,酈商不忘怪笑著望向眾人:“若往數歲,諸公未疏于戰陣過甚,亦當已知殿下之意。”

聽聞酈商一聲并不突兀的調侃,稍顯擁擠的殿內,頓時響起一陣善意的輕笑。

見眾人這般反應,劉盈自也是低頭一笑,旋即抬頭望向酈商,做出一副‘請’的架勢。

酈商則是趁著發笑的恐當,將心中腹稿稍措辭一番,便按照劉盈的假設,來了一場‘如果會失敗’為前提的逆推糾錯。

“若臣為英布賬下之謀士,依始,臣便當竭力諫其東進,乃至先奪荊而后明反,以攻荊之不備!”

“今英布全得荊,亦乃從此策,方得今日之果······”

語調低沉的說著,酈商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上了一抹敬佩的神情。

撇開敵我立場不談,單就‘不宣戰而奇襲奪荊’這一舉動而言,英布,確實值得酈商這個敬佩的表情。

但只片刻之后,酈商的面容之上,便突而涌上一抹蔑視。

“然得荊之后,臣便當勸英布反其道而行之,留一步老弱佯攻楚地,大軍主力則裹挾荊地軍、民原路折返淮南。”

“若南郡、南陽可得,則西進;若淮陽守備不固,便北上;無論西進亦或北上,終,皆當速抵睢陽,震滎陽、洛陽,而叩關函谷!”

“縱西進、北上皆不可取,亦可嘗于長沙而過;或威逼利誘,嚇長沙兵南集,或佯攻長沙之東南,而得以自長沙之東北涉過。”

“待過長沙,便嘗晝伏夜出,奇襲武關。”

“如此,便可速入關中,而是天下大亂,又無須之面函谷之雄偉······”

語帶陰沉的說著,待反應過來,這是英布反叛最佳的行軍路線,酈商甚至稍打了個寒顫!

而后,酈商的面容之上,便帶上了一抹絲毫不加以掩飾的輕蔑。

“若英布從此策,或西進、或北上,亦或取道長沙而謀武關,家上此番平叛,皆當橫生事端;縱亂終得平,亦或威嚴掃地,社稷蒙羞······”

“然英布賊子,斷勿從此上、中二策,而當從下策自荊地北上,謀齊楚而自斷生機······”

說到這里,酈商不由譏諷一笑。

“何也?”

“蓋因英布,本不過秦一囚徒,更因曾受黥刑,而為諸侯私下戲稱曰:黥布。”

“縱后秦亂而天下紛起,英布亦不過糾合三二賊眾,于山林劫道之匪類也。”

“此輩即為匪類,便多無遠大圖謀,縱其反,其亦無問鼎之意。”

“便言此番,英布起兵而亂淮南,數日而盡得荊地,又今北望楚地在即,然其所欲,恐亦非西進入關。”

語調輕蔑的給出‘英布就是個匪類,根本不會有大野心’的結論,酈商又稍思慮片刻,才給出了自己的最終定論。

“臣以為,英布此反,其所欲,不過合淮南、荊、楚、齊四國兵,又暗勸燕王、陳豨亂大河以北。”

“如此,關東糜爛,又英布裹挾四國之軍、民,加之朝堂累年府庫空虛,無力久戰,若應之不當,或使英布趁機絕關,使朝堂盡失關中!”

“及英布,多欲盡掌大河以南,而主關東之半而已······”

------題外話------

還有一更,清晨發

章節列表


上一章  |  大漢第一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