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第一太子第0217章 孤皇父,圣明遠甚堯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第一太子 >>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17章 孤皇父,圣明遠甚堯舜!

第0217章 孤皇父,圣明遠甚堯舜!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21日  作者:中丞佐吏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中丞佐吏 | 大漢第一太子 


中丞佐吏:、、、、、、、、、

言辭極其卑微,又極盡謹慎的道出此語,劉交更是不顧自己的長輩身份,對劉盈沉沉一拱手。

而在劉交對面,劉盈自是趕忙起身,將作勢要叩首的劉交扶起,才面帶感懷的坐回了座位。

——劉盈如何聽不出,劉交話里暗含的深意?

雖然劉交沒敢明說,但劉盈心里明白:劉交真正想說的,是‘關東民,非漢民乎?’。

若是撇開上下尊卑,劉交恐怕更想對天子劉邦喊上一句:皇兄為何獨厚待于關中民,而視關東萬民為無物?

莫非關東,非漢土乎?

臣弟等,非漢宗親諸侯乎?臣弟等所轄之土,非漢諸侯之土乎?

但最終,這一連串嚴厲的質問,都在君臣秩序之下,變成了劉交口中那句‘念在關東百姓自詡為漢民的份上,還請殿下稍稍眷拂’······

“王叔,言重。”

神情稍帶嚴肅的道出一語,劉盈的眉宇間,也不由自主的帶上了一抹鄭重。

“《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尚書·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夕嬴秦暴戾,而二世殘虐,父皇興仁義之師,順天應命而伐暴秦。”

“待漢祚立,父皇先賜民田爵,以立民之本;后更輕徭薄稅,許民修養以生息。”

語調嚴肅的說著,劉盈不由眉角稍一挑,似是確有其事道:“更往日,父皇常以儒祖孔丘之言誡孤: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又孤偶得《尚書》之殘卷,乃堯禪位于舜,言曰:茲!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則恭而復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面帶壯陽的吟出這段《尚書·大禹謨》中的記載,劉盈不忘面帶恭敬的對長安的方向搖一拱手。

“父皇鼎立漢祚,使天下歸一;又天下萬民安居樂業,無再受周末戰禍之苦。”

“論功德,父皇縱比之堯舜,亦尚有余。”

“堯舜所能為之事,父皇,自亦無不知、不為之理。”

聽聞劉盈這一番略帶夸張的話語,饒是心中有些許別扭,劉交也只能是面帶贊同的點了點頭。

當今劉邦,比之堯舜如何?

這個問題,但凡是個人,恐怕心中都有數。

——差之遠矣

且不說堯、舜,是早已被神話的上古圣王,為世人所傳頌的三皇五帝,而當今劉邦,只身開國立漢、平定天下之功;

甚至撇開實際功績、文治武功不提;

就算當今劉邦,真的是足以比肩堯舜的圣君,光是出于‘尊先’的必要,后世人,包括劉邦本人聽到這一問,都必須得說:堯舜那樣的上古圣王,是后世之君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

但若是這句‘劉邦比堯舜還要賢明’,是從劉邦唯一的嫡子,當朝太子劉盈嘴中說出來,那就沒有絲毫問題了。

因為從道德的角度,作為兒子的劉盈,天然就具有贊揚、肯定父親劉邦的義務,且按照人的本性,父親在兒子的印象中,就應該是古今僅有的大英雄。

而從實際角度,或是政治角度考慮,作為漢室未來的繼承人,劉盈也必須要窮盡所能的往老爹劉邦臉上貼金。

原因也很簡單:劉邦越偉大、越圣命,就越能證明漢室得立的正義性、漢得天命的真實性。

漢以正而得社稷、奉天命而立國祚,也自然就能為日后的劉盈,增添更加堅實的法理基礎。

聽到當朝太子說‘我父皇功勛卓著,遠超堯舜’,作為親弟弟、親兒子的劉交、劉肥二人,自然也沒有否定的道理。

——非但不能否定,甚至要極力表現出‘確實如此’的看法,以證明自己的忠心!

至于劉盈先前說,天子劉邦曾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來訓誡自己,則被劉交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倒也不是這句話說的不對,亦或是劉邦不會認同這句話。

而是這句話的出處。

作為荀子嫡傳弟子浮丘伯的門徒,楚王劉交對這句話,以及其出處,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正是出自《荀子·哀公》篇!

——此時的楚王宮內,只有劉交一人能自由出入的藏書閣,就正躺著一卷《荀子·哀公》篇的手抄卷!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根據《荀子·哀公》一篇的記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句話,是在魯哀公發出‘寡人生于深宮,張于婦人之手;未嘗知哀也,未嘗知優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的疑惑時,孔仲尼針對‘未嘗知危也’所給出的回答!

——對于魯哀公‘我從未感受到過危險’的疑惑,孔仲尼回答道:我聽說君主,就好比船;百姓,則好比水,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想想這些,您又怎么會感覺不到危險呢?

劉交心中有十萬分的篤定:當今劉邦,絕對不會以這樣一句威脅君王‘再不好好對待百姓,你就要危險了’的話,去訓誡太子劉盈!

尤其這樣一句話,是出自儒家始祖,孔丘孔仲尼之口!

反倒是劉盈先前那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以及‘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更像是當今劉邦能說出來的話。

想到這里,劉交甚至都有些覺得,相比之下,劉盈最后那句‘我父皇遠超堯舜’,聽上去都沒那么別扭了······

暗自腹誹片刻,劉交很快便調整過來,權當劉盈是在借著‘我父皇說過’的掩護,好將這些略有些敏感的話說出口。

“殿下所言甚是······”

“陛下英明神武,澤及蒼生萬民,縱觀上古之三皇、五帝,亦較陛下稍有不足······”

強忍著眼角的抽搐,將這句昧心,卻又十分有必要的觀點道出口,劉交便擺出一副期待的神情,等候起了劉盈的下文。

——你爹都上比堯舜了,你作為兒子的,總不能不學著點兒吧?

——既然要學,那俺家國民餓了肚子,你作為監國太子,也沒有不管的道理吧?

看著劉交漸漸涌上笑意的面龐,以及劉肥面上悄然涌上的期待,劉盈自也是明白過來:劉交,這是在等自己給出答復了。

將碗中茶湯再輕抿一口,劉盈便放下茶碗,對劉交、劉肥二人微微一笑。

“自今歲春,得齊王兄求助之書,孤便日夜愁苦于此,唯恐關東民因無糧可食,而受饑寒之哭。”

“幸少府官營糧米,使關中之糧價緩平;又歲首初冬,孤奉父皇令而修鄭國渠,關中更風調雨順,大豐在即。”

“臨出長安之時,孤更獨召少府而令:速備糧米,發滎陽敖倉,以解關東諸國缺糧之困!”

說到這里,劉盈也是稍有些振奮起來,在劉交、劉肥二人同時睜大雙眼,滿含期盼的目光注視下,劉盈終是面帶輕松的輕嘆一口氣。

“待孤至函谷之時,少府來報:已備糧米五百萬石,輸發敖倉在即。”

“至前日,少府再來報:所發糧米五百萬石,已盡入敖倉······”

聽劉盈語帶輕松的道出此語,劉交、劉肥二人,只露出了一抹如釋重負的笑意。

“老臣······”

“老臣,代楚地之民百二十一萬七千余口,謝殿下大恩”

見劉交滿含熱淚,語顫著道出拜謝之語,劉盈只輕笑著上前,將作勢叩首的劉交再次扶起。

“王叔萬莫如此。”

“此,皆父皇仁及天下,方使孤所為之事。”

“王叔欲謝,亦當謝父皇才是。”

“且皇叔身漢宗親,于孤更有叔侄之親;叔之謝,侄萬不敢受······”

聽聞劉盈聞聲道出此語,劉交稍一愣,便恍然大悟般點點頭,旋即站起身,鄭重其事的來到殿中央。

一絲不茍的整理好衣冠,確定沒有不妥,劉建便對著殿門的方向跪了下來,旋即毫不遲疑的一叩首。

“臣交,代楚民百二十一萬七千余口,謝陛下大恩!!!”

蒼老而又滿帶著誠摯的唱喏聲,隨著一陣更咽的腔調傳入耳中,也終是惹得劉肥從欣喜中回過神。

回味一番劉交方才的話語,劉肥便頓時有些困惑起來。

——楚王叔,怎么老提什么‘百二十一萬七千余口’?

幾乎是在這個問題出現在腦海中的瞬間,劉肥便著急忙慌的站起身,來到劉交身側靠后一點的位置,學著劉交的模樣,朝殿門方向來了個五體投地。

“兒臣肥,代齊地民百一十四萬余口,謝父皇大恩!!!!!!”

以一股比劉交還要高朗的音量,將這句拜謝呼號而出,劉肥又看了看劉交,便有樣學樣的將額頭貼在了地面。

而在二人身側,看著自己的叔叔和兄長,如此夸張的對遠在數千里外的老爹劉邦行拜謝禮,劉盈也是黯然失笑。

——這哪是拜謝?

這,分明是劉交、劉肥兩位宗親諸侯,在各自婉言提醒劉盈:殿下,俺們國內,可有這么多號人,等著吃糧食呢!

反應過來這一點,劉盈便又是搖頭一笑,靜靜看著劉交、劉肥二人表達完對天子劉邦的仰慕,才‘戀戀不舍’的從地板上起身,重新回到自己面前的座位之上。

再次落座之后,劉交只面帶感動的抹著淚,似乎仍未從先前的情緒中調整過來。

倒是一旁的劉肥,望向劉盈的目光,不由再度帶上了一絲若隱若現的迫切。

見此,劉盈只又是一笑,便也沒再繞彎子。

“孤意,敖倉之糧,齊王叔、楚王叔可各遣兵卒,往取而歸。”

輕聲道出一語,劉盈便先看向劉肥:“齊國多山丘,地狹而田寡,又民逾百萬口;今距秋收尚足月半。”

“齊王兄所遣之兵卒,可自敖倉取米糧二百五十萬石,以為民食。”

言罷,劉盈便正身望向劉交:“楚地雖較齊國稍廣,民亦逾百萬,然田畝本缺者無多;乃去歲,陳豨亂代、趙,王叔發兵為助,方糧又稍不足。”

“得糧百萬石,當可使楚民飽食,以待秋收。”

輕聲道出糧食的分配方案,劉盈便將上本身稍一揚,眉宇間,只悄然涌上一抹微不可見的刻意。

“荊國,其土稍廣于楚,然多沼池,幾無可耕之田畝;其民雖不足百萬口,然其糧缺,恐更甚于齊、楚。”

“余百五十萬石,當與荊王,以解荊民之糧缺。”

言罷,劉盈便若有所思的抬起頭,分別看了看劉肥、劉交二人。

“如此,可能解齊、楚、荊三國之糧缺?”

聞劉盈此言,劉交、劉肥二人同時從思慮中回過身,又幾乎帶上了同樣一副隱隱皺眉的神情。

“百余萬口,尚需月半至秋收······”

“來時,相國似曾言及:民一口,當月食米糧二石吶······”

“月半,便是口三石;百余萬口,當三百余萬石方足用·······”

劉交心中的想法,也與劉肥相差不多。

——相比起土地貧瘠的齊國,楚國,算是關東少有的‘糧食面前能自給八成以上’的諸侯國。

但即便如此,受去年的戰亂,以及收成不豐的影響,如今的楚國,也已是糧食嚴重緊缺。

在之前,劉交做過仔細的計算:如今,楚國境內,最多只剩下一百萬石左右的糧食,被商人死死攥在手里,限量加價出售(如同后世某些不要b臉的車企)。

而現在距離秋收還有一個半月,楚國百姓又足一百多萬口人。

這就意味著楚國的糧食儲備,至少需要達到三百萬石左右,才能讓糧價勉強維持在一個相對正常的水準。

也就是說,劉交要想穩住楚國的糧價,就需要從劉盈手中,得到至少二百萬石米糧。

——與劉肥一樣,劉交從劉盈手中得到的糧食供應,也缺了五十萬石左右。

“這······”

滿是遲疑的低吟一聲,劉交便緩緩側過頭,剛好對上劉肥那張同樣滿帶遲疑的面龐。

對視著發出一聲苦笑,叔侄二人又收回目光,自顧自搖頭嘆息起來。

“唉······”

“罷了······”

“得撥此米糧百萬石,太子恐亦已竭力······”

如是想著,劉交便率先直起身,對劉盈稍一拱手。

不待劉交道出拜謝之語,卻聞殿門處,傳來一聲嘹亮的呼號。

“稟殿下!”

“荊國有變!!!”

聽聞這聲突兀的高呼,劉盈只面色陡然一緊。

片刻之后,劉盈終還是面色鎮定的直起身,面色沉凝的望向殿門外。

“入內詳報!”

吩咐軍士入內,劉盈便不由自主的側過身,將目光不著痕跡的撒向劉交、劉肥二人驚疑不定的面容。

“這下,撥給荊國的糧食,恐怕就只能給王叔和王兄了······”

“各加七十五萬石,總夠了吧?”

暗自腹誹著,劉盈便帶著一抹微不可見的譏笑,回身朝上首的主位走去。

——不出劉盈預料的話,淮南王英布之亂,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


上一章  |  大漢第一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