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第一太子第0211章 知錯,改錯,絕不能認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第一太子 >>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11章 知錯,改錯,絕不能認錯

第0211章 知錯,改錯,絕不能認錯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16日  作者:中丞佐吏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中丞佐吏 | 大漢第一太子 


看著蕭何神情惶恐的在面前叩拜下來,劉邦面上,卻只涌上無盡的復雜。

曾幾何時,劉邦也曾預想過:若是有哪個不開眼的蠢貨,在朝議上對三銖錢指指點點,自己會是怎樣的心情。

雷霆大怒?

亦或是大興牢獄?

過去的劉邦,便大概是這么預料,或者是,是這么打算的。

但現在,當年近七十的老丞相蕭何,在自己面前鄭重叩拜,毫不隱晦的說出這句‘請陛下廢儲三銖錢,并禁止百姓私自鑄錢’之時,劉邦卻詭異的發現:自己,好像并沒有發怒的征兆。

相反,當聽到最后這句‘廢錢三銖,禁民私鑄’之時,劉邦只覺心中的某個角落,一個劉邦一直強迫自己淡忘的角落,一塊大石安穩落地······

“呼”

面色略帶陰郁的呼出一口濁氣,劉邦不由松了松衣襟,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憋悶的胸口好受些。

神情凝結著思考許久,劉邦才終于明白過來,方才那一瞬間,自己身上那怪異至極的情緒變化,究竟從何而來。

“鉛錢三銖······”

“唉······”

“縱暴秦,亦未曾有過如此‘暴政’啊······”

滿是自愧,又隱帶著心有余悸的神情長松一口氣,劉邦才終于安下心來。

因為直到現在,劉邦才終于清晰的認識到:被自己冠名為‘漢半兩’的鉛錢三銖,究竟將劉邦一手打造的劉漢社稷,擺到了怎樣危險的處境!

現如今,要說有什么話朗朗上口,在整個天下都稱得上婦孺皆知,那無疑是‘暴秦逆天而行,殘剝百姓,幸沛公順天應命,立漢國祚,又賜民田爵,與天下太平’。

但現在,劉邦卻在這句明顯夸自己的贊揚之語前,史無前例的生出了一絲······

心虛!

‘暴秦’,可曾往銅錢里兌一半以上,甚至九成以上的鉛?

可曾在一枚徑半寸、內孔對角又只比外徑小一點點,重只有三銖,且完全泛著銀色光芒的鉛錢之上,文上‘半兩’二字?

被當今天下萬民唾棄的‘暴君’嬴政,又可曾頒布詔諭:拒收這樣的鉛錢三銖,要被罰金四兩?

沒有······

以上這些駭人聽聞,甚至讓人不敢想象的‘壯舉’,無一出自‘暴秦’,反倒是出自如今,為天下萬民歌頌的劉漢······

最讓劉邦汗顏,無法面對那句‘幸沛公順天應命,伐暴秦而立漢祚’的贊揚的,是眼前這幾百枚鉛錢三銖的背后,無一例外刻著的‘漢興’二字······

“呵·······”

“漢興·······”

面帶譏諷的從面前拿起一枚三銖錢,用大拇指輕輕撫摸著錢面上的‘漢興’二字,劉邦面容之上,只涌上一抹無盡的自嘲。

“興于何?”

“民脂民膏乎?”

“白骨露野乎?!”

苦笑著在心中發出兩問,劉邦便滿是落寞的搖了搖頭。

過去,劉邦從未如此細致的想過:三銖錢的出現,究竟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甚至就在半個時辰之前,劉邦都還如往常般,對‘三銖錢’抱著一絲僥幸。

——三銖錢之利,非獨少府所有,乃天下萬民所共得······

——朕鑄三銖錢,不過府、庫空虛,又天下未定,方有此權宜之計······

“酂侯所言······”

神情復雜的張開嘴唇,又滿是遲疑的將話頭一滯,最終,劉邦還是硬咬著牙,從干枯的嘴唇間,擠出了兩個字。

“有理······”

幾乎是用盡所有的力氣,講這兩個字從嘴中硬擠出來,劉邦便似是被瞬間抽走靈魂般,癱坐在了御榻之上。

而在御階下,聽到劉邦終于說出這兩個字,又見劉邦這般模樣,蕭何心中大安之余,也不由長嘆了口氣。

“唉”

“陛下素來要強,今竟愿自認三銖錢之弊······”

“難得。”

“難得啊······”

滿是感懷的長出口氣,又微微一笑,蕭何便稍坐直了身,抬頭望向御榻之上,面帶憔悴之色的老天子劉邦。

“陛下。”

“太子行糧米官營之政,今歲,尚可暫不為漢半兩之弊所波及。”

“然待秋收,少府恐又當旬月不得歸家,殫精竭慮,愁苦于此事。”

“又太子出征在外,老臣亦無良策,稍有不慎,太子親手所為之善政,恐便當胎死腹中······”

聽聞蕭何這一番言論,劉邦只強自調整著情緒,重新將身體坐直了些。

但在坐直之后,劉邦卻神情陰郁的看著面前的御案,足足愣了半碗茶的功夫,卻并沒有開口。

若非蕭何說起糧米官營,劉邦心中,其實還在暗自抱怨著蕭何。

——三銖錢不好,朕知道!

但百姓,不是已經不收三銖錢了嗎?

少府之前那些三銖錢,不也花不出去了嗎?

這狀況,和廢除三銖錢,又有什么區別?

非要朕親自開口,承認自己的錯誤?

至于劉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甚至因此對蕭何心生抱怨,也并非是劉邦心胸狹隘。

而是在‘三銖錢’這件事情上,除了面值與價值不對等的實際問題之外,還有一個關鍵性的政治問題。

——天子威儀!

準確的說,是作為開國之君,準許發行三銖錢的‘罪魁禍首’,劉邦很可能因此君威大損!

道理再簡單不過:少府熔鑄三銖錢,是劉邦親自下的令;少府花三銖錢去購買市場上的物資,也是劉邦在背后撐腰。

少府在每一枚三銖錢的正面文上‘半兩’二字,也同樣是劉邦下的令!

為了使這種三銖重量的‘漢半兩’合法具有十二銖的面值,劉邦甚至曾親自頒布詔諭,為三銖錢的面值背書!

這也就意味著三銖錢是否存在,幾乎是與‘劉邦究竟有沒有犯錯’完全劃等號的。

如今,三銖錢雖然已經徹底失去購買力,但只要他還存在,朝堂也沒有正式廢除,那劉邦在‘三銖錢’的問題上,就沒有‘犯錯’這么一說。

但若是朝堂經過商議,得出‘三銖錢應該廢止’的結論,甚至天子劉邦自己下令廢除三銖錢,那這個舉動所暗含的政治意義,可就非同小可了。

朝議得出‘三銖錢應該廢止’的結論,意味著長安中樞通過商議一致認為:天子劉邦,當初就不該發布三銖錢!

若是劉邦自己下令,那更嚴重。

——天子承認自己犯錯!

在后世······

準確的說,是在歷史上的漢武帝劉徹晚年頒布罪己詔,到之后的兩千年時間里,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許是值得歌頌、贊揚的美德。

但在漢武帝劉徹的祖父劉恒,都還只是個年僅七歲的孩童的當下,天子,是絕對不能犯錯的!

或者說:天子無論如何,都絕對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尤其是作為劉漢開國皇帝、一朝之始祖,劉邦無論如何,都絕不能有任何涉嫌‘承認自己犯錯’的舉動!

至于如今的漢室,為什么會有這種‘天子不能犯錯,更不能承認自己犯錯’的政治背景,其實要追溯到上古時期,發生在幾位圣王之間的往事上。

——聞舜之賢,堯嫁女娥皇、女英為舜之妻,又親觀舜之才能足二十八載,方禪位與舜;

——聞禹之才,舜不私而惡之,將亡而禪位與禹。

這,便是即使是在后世,都被華夏民族口口相傳的佳話:堯舜禪讓。

現如今,天下雖早已告別了堯、舜所在的上古時代,經歷姒夏、殷商、姬周,乃至短暫的嬴秦,而迎來了劉漢統治的封建文明,但歷史的巨大慣性,仍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影響著華夏民族前進的道路。

尤其是在金字塔越靠近頂尖的位置,這些膾炙人口的上古佳話,便具有愈發強大的影響。

而在這個官員張口就是一句‘致君堯舜上’的時代,即便‘帝位世襲’已經成為了共識,但禪讓制度所具有的‘以人為本,任人為賢’的特性,仍在散發的自己的光芒。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當今太子劉盈,自是早在劉邦尚為漢王之時,就已被立為王儲;之后劉邦鼎立漢祚,即皇帝位,劉盈也是順理成章的完成了從‘王太子’到‘皇太子’的轉變。

‘天子百年之后,太子繼承社稷’,也已是天下人的共識。

但即便如此,待劉邦病重臥榻,行將就木之時,按照當下的政治背景,也依然會裝模作樣的說一句:朕雖然比不上堯舜那樣的圣王,但也愿意效仿圣王的舉措;現在朕快死了,如果有可以繼承皇位的賢者,能被百官公卿推舉到朕面前,朕會把社稷禪讓給他的。

聽到這句話,朝臣百官自然不會傻到當真,而是會‘誠懇無比’的勸道:陛下,放眼整個天下,再也沒有比太子更賢明的人了,只有讓太子繼承皇位,天下才能變得更好。

到這時,劉邦再震驚無比的問一句‘當真?’,待百官再重重一點頭,才會‘不情不愿’的說:既然大家都覺得,太子就是天下最賢明的人,那就讓太子繼承朕留下的江山吧。

或許在后世人看來,這樣的政治作秀,會顯得非常虛偽。

但有了這么一層‘民主推薦’的程序,明明是靠世襲得以繼承皇位的儲君,就會在不明真相的天下人心中,留下一個‘當今天下最賢者’的印象。

‘天子’的神話光環,再加上‘當今天下最閑者’的道德光環加身,繼登九五的儲君,才能穩坐江山,確保社稷無虞。

至于漢武之后,‘天子道歉成風’,不過是因為世宗劉徹一張罪己詔,將禪讓這層窗戶紙給捅破,將‘皇帝也是肉體凡胎,而不是圣賢’的真相,毫無保留的披露在了天下人面前而已。

而在如今,尚還未曾見過罪己詔,仍舊默認‘天子,天下最賢者為之’的漢初,天子犯錯,依舊是不被政治環境允許的。

犯錯都不行,承認自己犯錯,那就更不可能了。

甚至夸張點說:劉漢天子,即便犯了錯,也必須學著后世的曹老板,擺出一副‘知錯改錯不認錯’的姿態。

這,才是劉邦在聽到蕭何明說‘請廢三銖,禁民私鑄’之時,對蕭何心生抱怨的原因。

因為廢錢三銖,就意味著劉邦親口承認:當初發行三銖錢,是朕錯了······

而‘天子認錯’,在當下漢室的政治背景下,只會引發兩種后果。

第一種,自是本分者刻意犯下更嚴重的錯誤,以表明‘我絕對沒有天子賢明’的態度,從而維護政權的穩定。

如果是這種,那倒好說——歷史上,武帝罪己詔引發的,就基本是這種結果。

可若是第二種后果,那事情,可就要復雜起來了。

——天子自己都認了錯,那就是犯了錯;我又從沒犯過錯,那我是不是比天子賢明?

既然我比天子賢明,那按照‘任人以賢’,我豈不是更配得上天子之位?

一旦這樣的想法出現在某個人腦海中,那么整個天下,就見立刻陷入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

——如今的漢室,可不是后世的宋明!

連‘養望’這種基礎技能都沒點出來的文人階級,基本不可能出現明明是個人渣,卻自認為圣賢的狀況!

也就是說:在這個世代,一旦有人生出‘我沒犯過錯,所以我比天子賢明’的念頭,那這個人,就十成十是真的從沒犯過錯,且有八成以上概率‘比天子更賢明’的人!

真要讓這樣的人走到面前,跟皇帝說一句:你犯過錯,我沒犯過錯,你不如我賢明,就應該把皇位讓給我,皇帝該怎么辦?

是一把撕開‘禪讓制度’僅剩的那點遮羞布,沾染上‘不效堯舜圣王之舉’的污名,還是真的把皇位拱手讓出?

很顯然,都不行。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劉邦無論如何,都不能認錯。

尤其是在‘三銖錢’這種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民生民計,且讓百姓利益直接受損,直接獲利者又是朝堂的事情上,劉邦絕對不能開‘認錯’的口!

默認都不行!

但在蕭何仍舊不管不顧,繼續說出那句‘如果不廢除三銖錢,糧米官營就要出問題’之時,劉邦的面容之上,終于涌現出了一抹會心的笑容。

——作為老上級、老伙計,以及漢室鼎立之后的‘老搭檔’,蕭何不可能不知道此刻,劉邦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而蕭何明明知道,卻依舊說出了后面那句話,來強調廢除三銖錢的必要性······

這就意味著·········

“酂侯既有良策,又何必于朕當面顧左右而言他?”

語帶深意的道出此語,劉邦的嘴角之上,終是掛上了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上一章  |  大漢第一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