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第425章 鄉村制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5章 鄉村制度

第425章 鄉村制度


更新時間:2022年03月21日  作者:紅色小雨傘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紅色小雨傘 |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 


場面十分熱鬧。

為了盡可能不出現問題,保證公平,司戶司特意帶來了全新的人口名錄。

這樣就是一家人,一千斤甘蔗,足足的一貫錢。

怎么種也是需要教一教的。

盡管這本沒有什么難度,也有人種過,但更多的還是沒有種過,當下積累的經驗也不足。

所以登記領種發錢之時,陳遠又開了揚聲器,帶了幾個人,一邊開溝一邊示范,順便也講一些田間管理要領如施肥和剮葉等等。

完事回來就舒服了。

一根去皮的黑皮甘蔗咬著,汁水豐益,別提多歡快。

不過話又說回來,甘蔗種植生長到底需要時間,所以真正想要開始大規模制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而大規模的制糖,這點種植面積也不夠。

因為有田畝的平民戶數不足一千三,這樣一戶一畝,撐死也就一千兩百多畝。

此外,讓他一次性提供這么多的甘蔗種,本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永嘉這會也在咬甘蔗,忽然說道:“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該回長安了吧?”

“我也想說的,不知不覺也來了半個月了,

按照當初的約定,該回去了。”長樂亦說道。

陳遠哈哈一笑:“那就回唄,

反正有飛機,

嗚一下子就去了,

嗚一下子又回來了,不過回去之前,

得把州學開起來,然后下面的組織架構要調一調。”

國有國學,州有州學,

縣有縣學,整個大唐官學,便是構筑在這三學體系之上。

具體到州學來說,那也是正兒八經設有博士助教等職位的,

有的還有官階。

但這顯然跟瓊州沒什么關系。

這地方年前還在打架斗毆,各自幾百人的隊伍殺來殺去,總共也沒幾個人,

不論老師還是生源,

都成問題。

州學縣學也因此而停擺,要老師沒老師,要學生沒學生,

便連正兒八經的書院都沒有。

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

之所以帶老師過來,

便有這方面的考量。

尤其準備把本地黎族百姓拉出來促進交流融合的情況下,書院的事情更是顯得重要。

這事也早就商量過,有定論。

倒是這個所謂的下面的組織架構調一調,

很新鮮,都沒聽說起過。

陳遠便吐了口渣子,指了指,

笑道:“你們看司戶司這幫人,他們真的分得清誰到底是誰嗎?”

永嘉瞅了瞅,

搖頭:“應該是分不清的。”

“我覺得也是,我要碰巧知道這里有個人的名字,然后就去說我是那個人,冒名頂替的成功率怕是很高。”長樂亦說道。

說完又道:“可咱們沒那樣的手段啊,

身份證什么的,

怕是行不通。”

陳遠笑笑:“我也沒說要弄身份證啊,

我只是在想,

是不是應該把最低級的行政單位再往下,弄成鄉,弄成村。”

其實現在有鄉。

比如長安城周邊,長安萬年兩縣之下,便N多個鄉。

但是鄉并不是行政單位,沒有行政權力,不在體制內。

這就是目前大唐的行政等級,看似有鄉,實際上就到縣。

縣以下就是靠自治了。

什么里正隊正,那是中晚唐之后的事,在此之前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靠“老人”,也就是那種德高望重的人。

永嘉忽然想起來,笑道:“聽起來不錯,雖然身份證不好弄,但把鄉村一級規范起來納入行政管理還是不錯的。

谷潑

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鄉鎮一級行政概念的是隋朝,不過這事陳遠還真不知道。

聞言笑道:“不管前面有沒有,我都打算做這個事情,不然現在看著行,等日后人一多,怕是沒法弄。”

話音剛落,一陣哇哇的哭聲傳來,好奇之下走過去一看,是個瘦小的服飾分明不同于漢人的小孩。

說的卻又是漢話,阿爹不見了,阿姐不見了,

之類之類。

陳遠看著好笑,便將甘蔗遞上:“好好的男子漢,

哭什么哭,

不哭了,

哥哥請你吃甘蔗。”

小孩看過來,也不知是看陳遠可信,還是看兩個大姐姐好看,還真就沒哭了。

卻也沒接甘蔗。

陳遠便又咬了一口,邊嚼邊挑眉道:“甜的哦,別處不容易吃到的。”

“就是,甜的,吃吧,放心,沒事的,吃完哥哥姐姐幫你找阿爹阿姐。”永嘉亦笑著開始哄。

小家伙這才破涕為笑,很有禮貌的道了謝,然后接了甘蔗咬起來。

“怎么樣,甜吧?”

“甜,謝謝阿哥阿姐。”

“嗯,真乖,說說叫什么名字,幾歲了?”

“我叫阿明,今年六歲了。”

還挺有意思的。

看著也沒什么特別,口齒卻十分清晰,邏輯也很好。

就這么聊了一會,終于失主找了過來,是一位中年文士,跟一個十七八歲穿著本土黎族服飾的美貌少女。

“阿爹,阿姐……”

看到親人,小家伙高興壞了,撲了過去,然后一會甘蔗好甜,讓爹爹姐姐吃,一會又阿哥阿姐真好,不但給他吃甜甜的甘蔗,還答應幫他找阿爹阿姐。

文士笑了笑,安撫一陣交給少女,隨后來到陳遠跟前,拱手一禮:“鄉野之民沈達,代犬子謝過陳刺史。”

陳遠還了一禮,倒也沒問怎么認出來的,只笑道:“無妨,舉手之勞,倒是沈兄你,看上去不似本土黎族啊!”

“陳刺史說笑了,在下一介草民,當不得陳刺史如此禮遇。

不過陳刺史也沒說錯,在下的確不是本土黎族,不過是因緣際會流落黎族最后安了家而已。”

這么一說陳遠就懂了。

不是黎族,是黎落的女婿唄!

如此也難怪那小孩說漢話,字正腔圓,感情是家學淵源,有傳承的。

這時沈達又把兒子閨女叫了過來:“還不多謝刺史,改俚為黎,漢黎一家,無分貴賤,可不是什么人都有這等魄力的。”

“民女沈幼娘代黎寨父老謝過陳刺史!”

“沈明代黎寨父老謝過陳刺史!”

家教是真好。

沈達一說,姐弟倆便規規矩矩施禮,便連年僅六歲的小阿明都有模有樣。

陳遠趕緊還禮:“客氣,在其位,謀其政,本刺史不過是盡分內之事,區區舉措,實不足道。”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