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第335章 研究造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5章 研究造紙

第335章 研究造紙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02日  作者:紅色小雨傘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紅色小雨傘 |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 


這便是李二此行最大的收獲,沒有之一。

展示完畢,李二大笑道:“如何,諸位以為,這是否好東西?”

“自然是。”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看似簡單,實則非同小可。”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愧是枟陽公,真不知道還有什么是他不會的。”

頓時全場稱頌。

主要還是立場不一樣。

此刻在場眾人,要么是軍權起家的勛貴,要么是忠于王事的純臣,自然而然也就樂意見到兩樣技術的誕生。

反過來,對于那些掌握教育資源,美其名曰耕讀傳家,實則在地方上根深蒂固稱王稱霸的世家士族,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說是洪水猛獸也絲毫不過。

而不論是不是好事,不論是稱頌還是不喜,有些東西一旦出現,便注定不可抵御。

此謂大勢!

就好比雕版印刷術,這技術沒出現也就罷了,一旦出現,誰能阻撓?

便是再不愿意,若說抵制,誰又真有膽量?

同樣的道理,若這等技術不知所出也就罷了,一旦知曉,不論愿不愿,都該重賞。

尤其而今大力支持提倡發明創造的情況下。

這也是李二希望見到的。

說起來,他已經很久沒給陳遠升過官了,盡管其實時間并不長。

也盡管他已經知道這些東西并非陳遠自己創造,而真的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搬運了一下家鄉前輩的成果。

至于怎么賞,其實也簡單。

反正太子都去拜師跟著學習了,這事幾乎整個長安城的貴族圈都知道。

如此,不說官居一品的太子太師,封個太子少師總可以吧?

散階也該提一提了。

原來是正四品上正議大夫,升一級,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

這就是真正的大員了。

散階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入可為御史大夫,國子祭酒,出可為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長吏。

這實權不說登頂,卻也很近了,往上看,也就十六衛大將軍,三省六部長官。

爵位暫時就不動了。

二十出頭的開國縣公,夠牛了啊,況且這次進步已經很大了。

對此,在場眾人也沒什么意見。

因為這種提升說白了就是好看,不影響任何人。

就好比太子少師。

太子少師,從二品,是正經的實職,官階上跟尚書左右仆射相當,可其實就那樣。

別說跟尚書左右仆射,就是跟一個普通的縣令,也沒多大可比性。

不過對于陳遠來說,這依然是個不錯的消息。

雖然沒什么實權,但是也不用干什么事啊!

當著太子少師,卻連東宮都不用去,只漲工資,漲職田,漲各種福利待遇,多好?

官服也換了,配上了漂亮的銀魚袋,雖然沒什么實際意義,但是,心里還是覺得爽。

而這個時候,長安城,官辦以活字印刷為基礎的大唐書局已經開始籌辦了,雕版印刷術,則已經飛出長安,朝野稱頌。

可問題依然很明顯,那就是,紙張跟不上。

驪山。

自打李二走后,陳遠便遵循承諾,讓永嘉跟長樂搬進了別墅,陪伴長孫皇后。

對此,兩人都很樂意,畢竟別墅里各方面的條件都更好。

長孫皇后不必說,自然也是樂意的。

一個是女兒,一個是小姑子,這事即便陳遠不說,她也是會提的。

男人不在身邊的日子,她也希望身邊有兩個伴,有兩個能說得上話的人。

而他自己,則抽空研究起了造紙術。

造紙術,華夏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按照書上的說法,造紙術是東漢一個叫蔡倫的人發明的,是故又名“蔡侯紙”。

因為蔡倫是封了侯的。

可根據他查找信息的情況看,蔡倫似乎并不是發明者。

因為植物纖維制造的紙張,貌似在東漢之前就有了,蔡侯紙,似乎只是在當時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他個人也比較贊同這種觀點。

說白了,任何事物的出現都不是一撮而就的,如果前面一點基礎都沒有,憑什么能一下子把紙造出來?

當然,功績不能否認。

不論到底是不是發明者,蔡侯紙的出現,的確意義深遠,為知識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西方世界的文藝復興,某種程度上說也得益于造紙術的傳入。

造紙術傳入之前,西方世界是用羊皮紙的,據說那時的書籍十分珍貴,一本可換一座莊園。

一萬個人里面,也難以找出擁有一本書的人。

這里面還有一個隱藏的細節,那就是造紙術之所以傳入西方,是源于唐朝的一次戰敗。

具體來說,就是唐玄宗時期的恒羅斯之戰。

據說這一戰唐軍一萬多,被七萬多阿拉伯人打敗,俘虜了不少人,其中包括懂得造紙術的工匠。

然后造紙術就慢慢傳到了西方。

具體是不是這樣,沒人說得清,反正很多人這樣說,百度也清一色都是類似的答案。

但也有人說不是,并列出了證據。

不過西方世界的造紙術的確是東方傳入,這一點毋庸置疑。

畢竟造紙術作為華夏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全球公認的。

歷史之外,再看制造工藝。

這個其實更簡單。

因為手工造紙的工藝,一直存在,不光國內有,國外也有。

相比現代社會采用機械造紙,手工造紙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但是也有其固有的優勢。

即便在現代社會,也依然有很多手工紙活躍在市場上,且不乏機械紙難以替代的高端品。

這樣的情況下,隨便一搜,便有大把的視頻,古老的造紙術用什么材料,如何制作,經歷了一些什么流程,清清楚楚。

不過作為一個現代人,純粹的古法手工造紙,他是不太看得上的。

主要是有條件。

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為什么非要守舊呢?

不說完全復制現代造紙工藝,改進一部分,使得原材料來源更加廣泛,生產效率更高,總沒有問題吧?

于是,搞清楚古法造紙后,他又開始研究起了現代造紙工藝。


上一章  |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