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第331章 不合國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1章 不合國情

第331章 不合國情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31日  作者:紅色小雨傘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紅色小雨傘 |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 


意義還是十分重大的。

現代社會的鉛版印刷,別看設備和機械化程度高了許多,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其實跟活字印刷一樣。

效率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語。

因為這會連雕版印刷術都還沒有。

雕版印刷術雖然發明于唐朝,并在唐中晚期得到普及應用,可眼下尚未出現。

眼下,想到復印書籍,很簡單,兩條路,第一條,手抄,第二條,拓印。

手抄好理解,就是借書,然后一筆一劃自己炒。

這年頭抄書是不丟人的。

不但不丟人,還是一種風尚,要么不抄,要么大家一起抄。

書籍之珍貴,也遠非現代人可以想象。

拓印,要先刻碑。

所以古代乃至眼下的大唐,各種碑,那些傳世的經典書法作品,往往也帶有碑字。

這也是很復雜的一件事,得先有文稿,然后在石碑上刻寫。

那些著名的碑文,更是名家手書于石上,再行刻寫。

由此而刻出來的碑文,是正的,字體部分凹陷入石,稱之為陰文。

再以紙張覆蓋石碑,便稱之為拓。

而不管怎么拓,墨汁是上在石碑上,還是上在紙面上,總而言之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

因為石碑的刻寫,實在是太費時費力了。

尤其那些名家作品,明明沒多少字,卻動不動好幾年。

拓本,也通常是黑底白字,跟白底黑字的印刷,截然相反。

而事實上,哪怕是后來大面積推廣的雕版印刷術,缺點也很突出。

因為雕版制版一樣耗時耗力,有錯難以修正。

雕版印刷的效率提高,只是相對之前的手抄和拓印,實際上效率依然不高。

活字印刷就不一樣。

活字印刷,印同一書籍,對比雕版印刷或許優勢不大。

可印制不同的書籍,尤其數量上來的時候,那效率,雕版印刷拍馬也追不上。

因為雕版印刷的版面是固定死的,每換一篇文章每換一部書籍,都要重新雕刻制作。

而活字印刷不用。

活字印刷,歸根結底需要的就一套字,充其量就是每個字多準備幾個。

因為這字是活的。

鐵水澆筑的方形帶邊框模板,粘連劑倒進去,加熱熔融,然后把一個個字按照順序撿進去,待到粘連劑冷卻,活字被固定,版型也就成了,可以拿來印刷。

等什么時候不需要了,再加熱使粘連劑融化,這樣字便可以取下來,在后來的版型制作中繼續使用。

實際效果看上去也不錯。

找了幾篇文章,用了一下午的時間,陳遠跟李二一起,組織人手做模,澆筑制作了上千個鐵模。

然后噠噠噠開印。

因為是鐵模,澆筑的大小高度都比較統一,所以基本上沒什么毛病,一套字模,所有想印的文章都順順利利印下來了。

要是想印多,也沒問題,不急著拆版就好。

這也使得李二當場大笑三聲,如獲至寶,長孫皇后,長樂,甚至連永嘉,也跟著高興。

陳遠一開始也高興。

作為從小就知道的四大發明之一,他還是很推崇雕版印刷術的。

在他看來,這可比雕版印刷術強多了。

比雕版印刷術之前抄書拓印,更是強了十萬八千里。

轉天上午嘗試用燒好的陶字的時候亦然。

如果非要說他有什么想法,大概就是放棄陶字,使用金屬字模,然后把板框改成銅了。

因為相比以鐵為代表的金屬字模,陶字雖然成本低,但形體高低方方面面都不好控制。

這樣就會出現一些金屬字模印刷時不會輕易出現的問題,比如不清晰,又或者,干脆不著墨,缺字。

長遠來說,金屬字模顯然也更加結實耐用,不易損毀。

而銅因為導熱性更好,顯然比鐵更適合用于制作板框。

直到旁邊有村民請教一些不認識的字,才恍然驚覺,問道:“秦兄,你說會不會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沒有足夠的人手,來撿字排版?”

“沒有足夠的人手,來撿字排版?”李二愣了一席,下意識就想搖頭。

沒有足夠的人手撿字排版,怎么可能?

這撿字排版,不是有手……

好像還真是啊!

這撿字排版,看似有手就行,可實際上,光有手,還真不行呢!

說白了,想撿字排版,首先得識字啊!

識字之后才是撿字排版,反過來,都不識字,撿哪門子字,排哪門子版?

那不瞎扯淡么?

這樣問題就來了,不是找不出能認識那么多字的,而是能認識那么多字的,人家干嘛不好,非得去撿字排版。

總得給人一個理由啊!

而這樣一來,大面積的推廣就成問題了,因為門檻太高,注定就官方層面能搞一搞。

這時陳遠又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本印過的書,又想重印,怎么辦?

這樣是不是又要重新制版?

盡管這種組合的方式還是比雕版要快,可是雕版一旦制成,只要沒有腐爛,那是拿來就能用的。

就不存在什么重新制版!

再結合古代書籍數量篇幅以及插圖等各方面的因素,這活字印刷術,真有那么優越么?

好像也沒有。

主要是國情不合適。

反而是西方那些國家,一共就那么二三十個字母,但凡是個人就認出來,照著排,很適合。

如此,也難怪活字印刷術明明宋代就發明了,最終卻在西方成熟,大放異彩。

但是有一點也必須承認,那就是,再怎么不合適,也比手抄和拓印強。

畢竟再怎么說,這特么是印刷!

是以李二還是豪情萬丈道:“無妨,大不了就許以官職,讓飽學之士來協助。

待到這天下識字之人足夠多,這撿字排版,便不再是難事。”

想法還是不錯的。

現在的問題是解決有無,而不是好壞。

而只要推廣,使得書籍增多,從而識字之人讀書之人增多,那么相信很快,便不愁這活字印刷術推行不開。

陳遠點頭表示認可,不過還是說道:“其實還有一種印刷術,名為雕版印刷術,小弟仔細思考了一下,感覺這雕版印刷術,可能比較適合當下的國情,更易于推廣。”


上一章  |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復橫跳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