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崛起第415章 超大型強子對撞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國重工:崛起 >>大國重工: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5章 超大型強子對撞機

第415章 超大型強子對撞機


更新時間:2022年03月06日  作者:鉑玉京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鉑玉京 | 大國重工:崛起 


鐘成這趟太陽系內層空間之行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考察未來的環太陽超大型強子對撞機建設項目。

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幾乎與工業科技有關的所有領域都已經達到基礎物理理論的極限。

特別是紅星公司,代表著人類最先進的重工業科技水平,已經有十幾年沒有重大科技突破了。

超距通訊的實現是一種取巧方式,昆侖研究院雖然發明了超距通訊技術,但仍然對其中的量子糾纏無法從物理理論上進行合理解釋,人工重力技術同樣如此。

這種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限制了這兩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

而在關鍵性的空間技術領域,經過昆侖研究院多年的攻關,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沒有基礎物理理論的突破,超光速航行以及曲率引擎技術根本不可能實現。

鐘成二十多年前就向葉文欣許諾,只要條件允許,他就要建造一座環繞太陽的超級強子對撞機,而現在條件已經成熟了。

這將是一個半徑達到8千萬公里、周長5億公里的超級科研設備,比之前最大的歐洲強子對撞機不到30公里的周長超出了幾個數量級。

這臺超級強子對撞機主體部分加速通道雖然直徑只有3米,而且因為是建造在太空中,相關構造要簡單得多。

但加速通道長達5億公里,這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巨大的人造建筑和設備。

這樣的世紀工程需要人類社會的共同投入才可能完成,在太陽系人類聯邦成立前根本不可能實施。

就算亞洲聯邦有這個經濟實力,也不可能在并不太平的環境中傾盡國力來完成這項看似并不重要的工程。

當1個月前鐘成向路遙提出這個計劃時,路遙就問他為什么一定要建造這樣巨大的強子對撞機,弄個小一點的不行嗎?

就在昆侖城與天宮城之間的幾萬公里天梯中建造一臺直線式強子對撞機,造價還不到鐘成計劃中的對撞機的千分之一。

其實這也是當前科學界的主流思想,已經有人向路遙提交方案了。

鐘成只得為路遙科普了一下。

簡單來說就是想要把對撞前粒子的能量提高,再提高。

能量越高,越能打開更小的粒子,讓人類知道其中的結構。

而要提高粒子能量,就需要更長的加速距離,所以對撞機越大越好。

如果可能,鐘成甚至想把這臺超級強子對撞機建在土星外圍的環太陽軌道上。

過去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不斷在細節上加深對構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及其交互作用的了解。

了解的加深讓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變得更為豐滿,但這個模型中仍存在縫隙,以至于無法繪制一幅完整的圖畫。

為了幫助科學家揭示粒子物理學上這些關鍵性的未解之謎,需要大量實驗數據支持,大型強子對撞機便擔負起“數據提供者”的角色。

大型強子對撞機能夠將兩束質子加速到空前的能量狀態而后發生相撞,此時的撞擊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絕對是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

質量的起源是什么?為什么一些粒子擁有質量,而其它一些粒子卻沒有這種“待遇”?

宇宙有96的質量是天文學上無法觀測到的,這些到底是什么?

宇宙中的物質和反物質為何在數量上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

為何萬有引力比起其它三個基本作用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差了這么多個數量級?

有更高維度的空間存在嗎?

等等……

而這臺世界上最大的儀器,就有望揭開這些謎團。

這些雖然都只是基礎物理理論,但如果得到了結果之后,將為人類的科技帶來質的飛躍,讓人類文明大步跨進恒星級文明。

人工重力和反重力技術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僅僅需要電能就可以讓人類的所有活動空間達到與地球一樣的重力。

而且反重力技術可以使大型太空飛船自由進出行星大氣層,太空電梯將被淘汰。

反物質的形成與合成將變得可能,將成為星際航行的首選燃料。

反物質擁有難以置信的能量,僅僅是少量的反物質,其與正物質湮滅所產生的能量就可以與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相提并論,是核聚變能量的幾十上百倍。

空間理論的突破更是會帶來曲率引擎的問世,超光速航行將成為現實,恒星系之間的天塹將不復存在,甚至時空穿越也可能實現。

總之,建造超級強子對撞機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重要無比。

如果成功,回報將是投入的無數倍,而作為這項工程的實施者,將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先驅,名留千古。

鐘成成功地說服了路遙,他描繪的美好前景讓路遙兩眼發光。

路遙當即表示了支持,不過他希望鐘成能夠拿出詳細的實施方案,交到聯邦審議。

而且工程最好在人類聯邦穩定之后再實施,也就是再等兩三年時間。

鐘成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么多年都等過來了,也不差這幾年。

但方案還是要先做出來,誰知道這方案交到聯邦議會上,會討論多長時間。

鐘成計劃將對撞機的起點和終點大型空間站建在金星與太陽的拉格朗日點L1上。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太陽、金星、水星引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當然前提是水星已經成為了金星的衛星。

所謂拉格朗日點,就是在大型天體之間那些引力平衡的,且能讓小行星做穩定圓周運動的點。

比如質量大的行星其運行軌道只需要考慮其與太陽之間的引力關系,而繞著大行星運轉的小行星除了受到太陽引力,也受到大行星引力影響,所以在兩股引力交疊的影響下,可以解出五個受力平衡點。

處于這5個位置的小行星,相對于太陽及大行星的位置是不變的,其公轉周期與大行星繞日公轉周期相同,這5個點就是拉格朗日點。

5個拉格朗日點中,還有2個點是最穩定的,其中就有L1點。

L1位于太陽與金星之間,因金星的質量遠小于太陽,這個點離太陽約9200萬公里,離金星僅800多萬公里。

鐘成就將乘坐摘星號到L1點實地考察一番,勘測在這個位置上的太陽和金星引力變化數據、太陽風和太陽輻射的強度等。

有了這些數據就可以制訂對撞機的詳細建造工程方案,而這項工程的名稱他早已經想好了,就叫伏羲工程。

華夏上古神話中,伏羲時常盤坐卦臺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

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后,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

但見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體卦象分明,閃閃發光。

這時分心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陰陽纏繞,光輝四射。

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

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了,唯陰陽而已!


上一章  |  大國重工: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