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崛起第380章 登陸火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國重工:崛起 >>大國重工: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0章 登陸火星

第380章 登陸火星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17日  作者:鉑玉京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鉑玉京 | 大國重工:崛起 
賬號:

密碼:



看著其他隊員們先后安全著陸,胡波最后一個落到了火星地面。

鐘成清點了一下人數,64個人,一個不少。

他放下背包,從里面取出一面五星紅旗,又拿出五節玻璃鋼旗桿,連接成一根五米長的旗桿,將五星紅旗掛在了旗桿上。

他打量了一下四周,子午高原上很平坦,除了一些疑似河道的溝壑,一馬平川。

子午高原存在大面積的赤鐵礦,而這些物質在地球上只存在于那些溫泉以及平靜的湖泊周圍。

科學家認為遠古時期的子午高原可能遍布著湖泊,甚至曾經有過生命的存在。

但目前看來,卻沒有任何生命的跡象。

幾名負責經緯度測算的隊員已經有了結果,就在眾人北邊100米開外處就是火星的經緯度原點,既經度零,緯度零,正是點火計劃中約定的插旗點。

鐘成拿著國旗走了過去,胡波在經緯度原點巖石上用槍鉆打了一個一米深的圓孔。

鐘成把旗桿插進了圓孔,胡波用新型熱融膠注入孔隙,固定住了旗桿。

這時,子午高原上刮著北風,風雖然不大,但還是把五星紅旗吹得迎風飄揚。

隊員們把帶來的音響通上了電,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

眾人肅然而立,注視著五星紅旗,跟著一起唱起了國歌。

鐘成心情澎湃,這面五星紅旗是先輩們用鮮血鑄成的,如今插在了這片紅色的大地上,顯得更加鮮艷!

五千多年前,華夏的先祖們在黃河上游的黃土高原上點燃了華夏文明的火光。

一輩輩華夏人披荊斬棘,歷經苦難,讓華夏文明的火光照亮了地球的東方。

今天他們新一代的華夏人把華夏文明的火光又帶到了火星之上,火星必將在他們手中成為華夏人嶄新的家園。

隨后進行的面向全球直播的講話,鐘成交給了胡波,由胡波代表太空署代表亞洲聯邦發表人類第一次登陸火星的感言。

雖然人類的足跡已經遠至了小行星帶和木星,但火星卻是太陽系中最類似于地球的一顆行星。

最新的研究證明,地球上的生命就是起源于火星。

登陸火星、開發火星并將火星改造成人類的宜居行星,意義遠比開發其它行星更重大。

因為火星完全有希望成為第二個地球!

這時的地球上數十億人正在觀看這個歷史性的直播,觀看人數與去年美洲聯邦登陸木衛三不相上下。

胡波宣讀的感言中,還重點強調了后年就將開通地火航線,前往火星觀光旅游的單程機票不超過1萬元。

一趟火星之旅5萬元就足夠了,這是絕大多數人能夠承受的消費,而且對人們的誘惑力無比巨大。

雖然遠在火星之上,但鐘成也能夠想象得到這個消息帶給地球人的震撼。

火星的旅游開發將由紅星公司和亞洲航空服務公司共同經營,這將是紅星公司進軍太空之后的第一桶金。

這是有著幾十甚至幾百萬億的巨大消費市場,只要堅持到后年,紅星公司太空開發的資金壓力就會大幅減少。

直播還在進行,鐘成已經帶領著其他隊員們抓緊時間開始平整機場跑道的工程了。

如果不能在預定時間內完成工程,摘星號無法登陸火星,他們這些人麻煩就大了。

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干燥,溫度低,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6攝氏度,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

在火星的早期,它與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樣,火星上幾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為含碳的巖石。

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塊運動,火星無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環到它的大氣中,從而無法產生意義重大的溫室效應。

因此,即使把它拉到與地球距太陽同等距離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溫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層薄薄的大氣主要是由遺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氣(2.7)、氬氣(1.6)和微量的氧氣(0.15)和水汽(0.03)組成的。

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強僅為大約7毫巴(比地球上的1還小)。

所以,與月球上一樣,人類并不能直接暴露在火星的大氣中,登陸火星的64名隊員的吃喝拉撒都是大問題。

他們攜帶了四具簡易個人維生系統,可供一個人在里面脫掉機甲,吃飯喝水方便,并稍作休息。

大家只有輪流進去,而且維生系統只能夠連續維持一天一夜的時間。

他們選定的這片區域因為是遠古時期的湖底,所以很平坦,巖石也非常堅固,平整出十公里長度50米寬度的跑道工程量并不大。

10月27日下午2點。

鐘成等人連續工作20多個小時后,一條簡易的空天飛機降落跑道就竣工了。

鐘成與摘星號上的李啟偉聯系后,摘星號在火衛一基地留下了10個人后,離開火衛一,直撲火星。

3點零5分。

摘星號飛達子午高原上空。

在地面人員的指引下,摘星號以2倍音速的高速落在了簡易跑道上,飛機輪胎與地面發出尖厲的摩擦聲。

在眾人心驚膽戰的注視下,摘星號迅速減速,最后停在了跑道的一頭。

摘星號軟著陸成功!

至此,點火計劃的第一項任務登陸火星圓滿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第二個任務,建立火星科考基地,實地研究火星的地質地理氣候情況。

在火星上建立基地就比在火衛一上方便多了,火星上有著地球40的重力,不會再出現設備、物資、人員滿天亂飛的情況。

這第一個火星基地同樣是一個臨時性基地,利用從地球上帶來的息壤建材搭建一個能夠容納三十多人生活的小型穹頂空間以及十幾間組裝房屋。

除了必要的維生系統設備及生活物資外,摘星號只攜帶了科考器材、設備,包括五輛火星工程車。

因為這個地方將來會被建設成火星上最大的城市子午城,這也是火星上最大的人員、物資中轉中心,最小也是上千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

不過,建設工程會在第一艘玄武太空飛船完工后啟動,現在只是進行前期的科考任務。


上一章  |  大國重工: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