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成和楊希順著線纜回到了摘星號,前后一共用時45分鐘。
他算了一下,就算其他人動作生疏一點,1小時也能完成。
這樣安裝120臺祝融電推只要10小時時間。
他在指揮中心又向外出作業人員交待了一下注意事項后,第一批24名工程人員就開始行動起來了。
大家有了鐘成和楊希的示范,緊張情緒大為緩解,說說笑笑地向機艙尾部走去。
有了第一根連接伊卡洛斯的纜繩,鐘成對他們的安全也放心多了。
在摘星計劃中,在伊卡洛斯地表上安裝祝融電推只是第一個步驟中的其中一項工作。
另一個工作就是在伊卡洛斯上建造一個大型原料中轉站。
中轉站通過主管道與摘星號連接,再通過分支管道與伊卡洛斯上的祝融電推連接,為祝融電推提供燃料。
因為祝融電推不只是需要電力,還需要推進劑,也就是工質。
離子發動機有個優點是不挑食,易電離的原子都可以作為推進劑,如氙、鋅、氮、碘、鎂、鉍等。
在特殊情況下,調整祝融電推的參數,鐵離子同樣可以成為工質。
其實用鐵離子作為祝融電推的推進劑是摘星計劃中最關鍵的技術。
沒有這一項技術,他們根本不要想把近2億噸重的伊卡洛斯帶回地球。
按照動量守衡定律,摘星號一共才一萬噸重,即使全部變成工質也拿伊卡洛斯無可奈何。
但如果可以利用伊卡洛斯上的鐵資源,就完全不一樣了。
從谷神星補充物資時,他們主要補充的就是氦3,只要有足夠的能源,就可以利用摘星號上的提煉設備,把伊卡洛斯上的氧化鐵提煉成純鐵粉末,作為捕捉伊卡洛斯的燃料。
這就是取之于彼,用之于彼!
所以這個原料中轉站同時還要承擔將伊卡洛斯上的巖石切割后運回摘星號的任務。
建造這個原料中轉站是重中之重,在摘星計劃中,這也將是鐘成親自負責實施的項目。
中轉站的設備、管道都早已經準備好了,只要幾根連接伊卡洛斯的纜繩安裝完成后,就可以開始了。
鐘成和楊希休息了一小時,與胡波、林偉交待了一下工作,就再次動身。
這一次他們將由八個人一起去完成這項安裝工程,鐘成和楊希為主,其他人打下手。
為了將兩百多噸的設備運送出去,摘星號調整了機身,尾部對準伊卡洛斯,打開了機腹下的主通道。
借助已經安裝好的八根纜繩,鐘成等人順利將設備送到了伊卡洛斯上最大最深的一個撞擊坑中。
用了八個多小時,才把中轉站安裝調試好,并且將原料輸送帶和管道連接上了摘星號。
這個時候,120臺用于停止伊卡洛斯自轉的祝融電推已經安裝完畢。
眾人一起動手,又用了4小時才將原料中轉站與各個祝融電推的電纜和原料輸送管道安裝好。
鐘成舒了一口氣,經過連續12小時的作業,他都感到了疲勞。
而楊希等人已經輪換著休息了三次了。
鐘成站到一臺祝融電推旁邊,大聲下令:
“指揮中心,啟動發動機,10功率輸入!”
祝融電推的噴射口瞬間噴射出淡紫色的光芒,這是鐵離子的顏色。
鐘成用手持超聲波探測儀檢查了一下固定祝融電推的巖石,沒有什么裂紋。
他和其他39人一起又分別檢查了其它祝融電推,確認都沒有問題。
他再次下令,“20功率輸入!”
一直重復了十次這樣的操作,2小時后,120臺祝融電推開始滿負荷工作。
這種新型祝融電推功率強勁,最大推力可達到100噸,稍有不慎就可能將固定的巖石擠裂。
但實際情況表明,伊卡洛斯經過數億年以上的隕石錘煉,就算不比一顆鐵球堅固,也差不多了。
鐘成又帶人在伊卡洛斯的表面切割了幾十塊幾噸重的巖石,放入了原料中轉站的粉碎機中,粉碎成細小的石子后,輸送回摘星號。
鐘成回到指揮中心,胡波向他匯報,伊卡洛斯的自轉速度已經明顯下降,最多50小時就可停止自轉。
林偉隨后也來到指揮中心,匯報說摘星號上的鐵礦石提煉設備運行成功,提煉加工后的純鐵粉末已經開始向伊卡洛斯上的原料中轉站輸送。
鐘成這才放下心來,除了有四名工程人員不小心受傷,計劃進展非常順利。
在眾人的勸說下,他到餐廳吃過飯后,就回艙室睡覺了。
4天后,伊卡洛斯完全停止了自轉,摘星計劃的第一步完成了。
鐘成高興地宣布,開始執行第二步行動計劃,糾正伊卡洛斯的前進路線。
伊卡洛斯目前的公轉運行軌跡與地球有32度的夾角,因為地球同樣的往前運行,算上提前量,到達與地球的會合點有23度的夾角。
摘星計劃的第二步就是利用祝融電推校正伊卡洛斯的運行軌跡。
不過在等待伊卡洛斯停止自轉的四天中,大家也沒有閑著。
除了隨時有12個人在行星上挖礦提供推進劑原料外,其他人已經在伊卡洛斯的半面球體上又安裝了240臺祝融電推。
鐘成下令啟動在伊卡洛斯一側的50臺祝融電推,推動伊卡洛斯離開原來的公轉軌道。
3天后,伊卡洛斯的前進方向調整到了預定的線路上,摘星計劃的第二步也完成了。
緊接著就是摘星計劃第三步,給伊卡洛斯加速。
這時,在伊卡洛斯上原來用于停止自轉的120臺祝融電推已經取出,被重新安裝在伊卡洛斯的背面。
這樣就有360臺祝融電推提供著近4萬噸的推動力,推動著伊卡洛斯前進。
按這樣的推動力計算,將會用近1個月的時間讓伊卡洛斯加速到每秒100公里的速度。
但是以這個速度最多飛行兩三天時間后,又要將360臺祝融電推重新安裝到伊卡洛斯的正面為它減速,同樣要用去1個月時間。
而這期間就需要不停地開采伊卡洛斯上的巖石進行提煉,提供祝融電推的巨大消耗,預計要開采100萬噸巖石。
2034年4月26日。
纖細的摘星號牽引著龐大的小行星踏上了返回地球的近3億公里的航程。
鐘成欣慰地對楊希說道:“沒想到你去年提出的捕捉小行星的想法真的成功了!”
楊希嘆息道:“人類的力量還是太渺小了,就是捕捉一顆這么小的行星都這么費力。”
林偉笑道:“以前看過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電影中人類竟然用12000臺行星發動機把地球驅動了,這可能嗎?”
楊希也笑道:“先不談能不能建造這樣直徑達到二三十公里的發動機以及地殼能不能承受住如此巨大的推動力,就說這些行星發動機運轉需要的推進劑,把地球高去海平面的所有陸地填進燃燒室都不夠!”
鐘成戲謔地說道:“我們這360臺祝融電推也算是行星發動機了,只是有點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