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了西海工程指揮部的搬遷計劃,鐘成又連日與劉玉柱、鄧林、葉文浩父子開會商量息壤建材生產和木禾種植技術推廣的計劃。
息壤建材生產的兩大核心原料,息壤線材即碳納米纖維的產能明顯太少了,需要擴建,正好放在北山的新建廠區。
高分子聚乙烯在柴達木已經有三座80萬噸乙烯合成裝置,現在已經有了便捷航空貨運,只用把原料運到北山就可以了。
如果將來產能繼續擴大,就可以在北山再建幾座100萬噸/年的乙烯裝置。
作為可以完全替代現有建筑材料的息壤建材,就是年產上億噸都不算多。
這一陣,鐘成已經了解了木禾種植的難點。
木禾是一種可以在惡劣環境種植的高產新型農作物。
但二伯和葉文浩的研究組發現,這種古代植物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經失去自然繁殖的能力。
他們在試驗室中采用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將種子激活,但最后結出的種子還必須再次激活,在自然條件下無法自己發芽生長。
最神奇的是,木禾雖然能長到五米高,應該是一種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其實據推測最多只能存活五年,就耗盡它的生命力了。
這可能就是木禾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原因吧。
所以,未來木禾的種植必須是以紅星公司持續提供種子的方式進行。
二伯和葉文浩現在的重點工作就是將種子激發的技術實現工業量產化,降低成本,使木禾成為一種可實用的經濟作物。
這也是必須成立專門的生物技術公司的原因,實驗室是完成不了這樣的工作,紅星公司也沒有現成的工廠設備。
從重工業到農業生物技術,是一個跨了基礎產業的項目,鐘成必須慎之又慎。
成立生物技術公司的另一個原因是鐘成想為二伯他們的農業研究提供一個穩定的資金來源。
這也解決了二伯研究團隊的身份問題,把人事關系直接轉到生物技術公司,就可以享受紅星公司優厚的員工福利待遇。
不然,鐘成想給葉文浩在龍嶺別墅區分一套別墅都沒有名義。
二伯提議讓鐘成把葉文欣的姑媽也弄到生物技術公司來,姑媽是搞醫藥研究的,與農業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他們兄妹兩個平時在工作上就有很多交流,反而比跟他們的大哥葉院長更親近。
鐘成欣然同意,這兩年秦文玉在“修煉功法”的研究上幾乎沒有進展,正好讓她媽來幫幫她。
秦文玉研究“修煉功法”的事在家里爭議很大,葉院長夫婦是堅決反對這種近似于玄幻的研究項目。
二伯和姑媽倒是很有興趣,認為華夏不應該只關注工業科技的發展,對人體自身的研究應該并重。
“修煉功法”只是鐘成取得無厘頭似的名稱,如果改成“人類生命強化技術”就不一樣了。
他們認為即使不能讓人類永生不死,只要能夠延年益壽,強身健體,減少病患的折磨,就是一項功在千秋的技術了。
鐘成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家里的老人們這些年正日漸衰老,鐘成的父母已經六十出頭了,岳父岳母已經七十。
他已經決定讓秦文玉把研究重點放到“人類生命強化技術”上來,不要再參與其他科研項目的研究。
這幾年,他的團隊中已經有了一支專門研究人體工程學的隊伍,秦文玉可以脫身了。
最后,鐘成與眾人商定,所有人9月份把柴達木這邊的工作交接完,就都返回北山進行兩個樣反公司的籌建工作。
研發人員可先在804所的新大樓進行研發工作,后續再考慮編制問題。
鄧林對這個消息是最高興的,他這回可以堂堂正正地返回804所了。
他的新身份是804所高級研究員兼未來的紅星納米建材公司技術總監。
鐘成對他的提拔讓他意識到,一個人光有能力是沒有用的,還必須有賞視他能力的領導才可能成功。
與鄧林的全心歡喜不同,劉玉柱對返回北山有點患得患失。
能回家與妻兒團聚肯定是高興,但這兩年來,他在柴達木干得是技術實施工作,更多的偏向技術管理,而不是研發。
現在回北山他能干什么?
鐘成科研團隊目前進行的智能機器人項目和新型航母的研發,都已經沒有他的位置了,他就是想掌握這些全新的技術也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
鐘成給了他兩個選擇。
目前流行的動力系統是夸父動力電池提供電能,而未來的動力系統必然會是微型核聚變發電機和夸父動力電池平分天下。
二者在不同的領域各有優勢,誰也無法完全取代誰。
劉玉柱可以在這二者之中選擇一個研發方向。
微型核聚變發電機在完成理論論證后,鐘成會讓葉文欣退出這個研究項目。
葉文欣更擅長的是理論研究,對技術的工業化并不熟悉。
劉玉柱一時猶豫不決,夸父動力電池是他的老本行,而且目前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大有潛力可挖。
而微型核聚變發電機則是全新的技術,到目前連一臺原型機都還沒有,他對其中的技術完全陌生。
微型核聚變發電機又關系著鐘成看重的白虎機甲項目,如果他完成不了任務,會進一步降低他在研發所的地位。
鐘成也沒有強迫他馬上做出決定,讓他回北山后先了解一下技術情況再決定。
作為多年的同事下屬兼朋友,鐘成對劉玉柱非常寬容。
劉玉柱和趙唯、楊希、林偉這幾個人不同,這幾個人是真正的科研狂。
如果劉玉柱對科研工作沒有了興趣,他可以考慮把劉玉柱轉到管理崗位上去。
8月1日。
鐘成帶著幾份方案返回了北山。
在當天舉行的集團高層會議上,他以讓人無法辯駁的理由說服了高層領導們,通過了西海工程指揮部撤回總部的方案。
邵衛民的追加投資方案也順帶被批準,只是效果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隨后,鐘成提出的在北山成立紅星納米建材公司和紅星生物技術公司的提議也被批準。
息壤建材制造和木禾種植技術都是全新的高科技,是投資見效非常快并且幾乎沒有風險的項目。
木禾種植不說了,公司沒打算在這方面賺錢,只是利國利民。
在鐘成的規劃中,木禾將來還有更重要的用途。
息壤建材雖然單價低,但如果生產規模上去了,很可能成為進入紅星公司內部的產值排行榜前十名的主打產品。
目前國內的混凝土使用量在70億噸左右,再加上1億噸左右的建筑用鋼材,如果再算上全球市場,也是一個幾萬億的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