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崛起第225章 新型農作物‘木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國重工:崛起 >>大國重工: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5章 新型農作物‘木禾’

第225章 新型農作物‘木禾’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04日  作者:鉑玉京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鉑玉京 | 大國重工:崛起 


鉑玉京:、、、、、、、、、

吃過飯,鐘成幾人被安排在指揮部的招待所。

邵衛民等人又閑聊了幾句,看著鐘成已經面露倦意,就告辭而去。

鐘成看到邵衛民走后,一掃倦容,讓留下來沒走的劉玉柱通知鄧林和葉文浩過來。

趁著等人的功夫,他讓劉玉柱說說現在西海工程有什么問題。

劉玉柱奇怪地問道:“我不是每周都在給你匯報嗎,進展情況非常好!”

鐘成只得換一個說法,“對于邵衛民這些領導,你怎么看?”

劉玉柱想了想,說道:“邵總和他手下的骨干以及原西北化工的領導都很不錯,事事以身作則,很得大家的擁護!”

“你就沒發現一點異常的地方嗎?”

鐘成很無奈,他手下的人除楊淑貞和周虎,都是一些搞科研的,對這些事都不在行。

他要掌管紅星公司,必須另外提拔一批管理干部。

雖然說是將來會把紅星公司的管理交給李長風,但也要有他的人在其中掌管要害部門。

否則他就有被李長風架空的風險,這不是信任的問題,這可能是在害李長風了。

列寧曾指出:“不受制約的權力,必然導致不受節制的墮落。”

劉玉柱遲疑地說道:“我發現自從邵總來主持西海工程后,從總部調來的人員全是以前北重、北飛和紅光的人。”

“原來第一批從原紅星公司調來的人員這兩年也陸續因各種原因調回了總部,不知道這算不算問題?”

鐘成和楊淑貞對視一下,果然如此!

姜還是老的辣,鄧總的擔心確實是有理由的!

這時,門外傳來敲門的聲音。

劉玉柱起身去打開房門,葉文浩和鄧林走了進來。

二人年齡相仿,都是三十七八歲年紀,但葉文浩是一付軍人的風范,鄧林就是一付學究模樣了。

鐘成站起來,熱情地和二人打了招呼,又讓劉玉柱和楊淑貞看茶。

葉文浩倒沒什么,鄧林流露出一付受寵若驚的表情。

鄧林也聽說了鐘成即將執掌紅星公司的消息,他是打心眼里高興,他這次是真的跟對人了。

等二人坐下后,鐘成說道:“鄧林,這兩年你干得很不錯,你有什么要求嗎?”

鄧林連忙搖手,“我現在非常好,沒什么要求!”

鐘成笑道:“呵呵,對你的安排我自有考慮。你先說說納米建筑材料的研發情況吧!”

他把二人找來就是想具體了解一下邵衛民計劃中最關鍵的兩項新技術。

邵衛民在報告中雖然有點含糊其詞,但鐘成還是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關鍵。

鄧林謙虛地說道:“嗯,其實也沒什么,我只是把息壤線材就是碳納米線材的用途進行了擴展。”

“因為我發現息壤線材大規模制造后,成本非常便宜,如果以息壤線材為骨架,再用高分子量聚乙烯所紡出的纖維填充,就可以制造出高強度的預制建筑構件。”

“這樣的預制建筑構件重量只有鋼筋混凝土材料的六分之一,但強度卻是它的五倍以上,而且在保溫、隔音、防輻射、抗腐蝕、抗風化等方面都有大幅提高。”

“并且可以在工廠進行大批量定制生產,直接運到需要的地點進行組裝、粘合就可以構成建筑物,施工難度和時間大幅減少。”

“比如一座三十層的高層居民樓,正常需要一年的建設時間,如果使用這種預制建筑構件,一個月就可以完工,造價只有三分之一。”

“沒有特別要求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定制家具入住,這種材料本身就非常光滑美觀。”

鐘成和楊淑貞都驚嘆不已,這可是對建筑行業革命性的技術發明啊!

“這樣的大樓安全嗎?”

楊淑貞感覺用息壤建材建造的大樓有點“輕飄飄”的。

“呵呵,雖然還沒有投入實用,但我已經在太虛實驗系統中進行了模擬,比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樓堅固的多。”

“而且在抗地震、防火災方面都有著絕對的優勢!”

鐘成點點頭,這種材料非常適合于在太空環境甚至是月球、火星上修建工廠、房屋。

這些環境對保溫、密封和強度的要求特別高。

現有的空間站都不僅僅只有一層鋁合金外殼,外面還包著多層的防熱復合材料和惠普爾盾“裝甲”,所謂的裝甲并非真裝甲,就是兩層薄皮之間夾著凱夫拉纖維。

造價又貴又復雜,安全性還不是特別靠譜。

最近這些年,載人空間站上出現有人偷偷打孔造成漏氣,或者因為不斷地對接撞擊造成金屬疲勞,而讓空間站的外殼出現裂紋導致嚴重漏氣的現象經常被報道。

鐘成早就有所想法了,結果鄧林提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柱子,息壤建材你們是怎么安排后續生產的?”

鐘成很奇怪,并沒有在邵衛民的計劃中看到息壤建材的匯報。

劉玉柱回道:“應該是下一期計劃了,不過很簡單,只要鄧林的研發定型后,就在息壤線材生產工廠生產就行了,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生產工廠已經投產了。”

鐘成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他看向葉文浩,問道:

“大哥,木禾是怎么回事,我想一定是你們搞出來的吧!”

葉文浩點點頭,興奮地說道:“木禾這個名字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是在古代神話小說《鏡花緣》中出現的一種高產農作物。”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

小說中講述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

唐敖等人在海外發現了一株大樹,長有五丈,大有五圍。

上面并無枝節,惟有無數稻須,如禾穗一般,每穗一個,約長丈余。

結出的米粒有三寸寬,五寸長,這就是木禾。

三寸合現在的十厘米左右,五寸為十六厘米左右,一粒米竟然像一本辭典那么大了,若煮成飯,就得一尺長了。

看起來很像天方夜譚,不過傳說中的巨型稻谷木禾在漢代張衡的《思玄賦》就有記載:

“發昔夢于木禾兮,谷昆侖之高岡。”

葉文浩說道:“這是我爸從殷商古墓上得到的珍貴種子,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木禾不重要了,只是長出來的形狀像木禾。”

“我們原來一直在平原肥沃的土壤中種植,根本栽不活,不曾想到了這片沙漠鹽漬地,這些種子居然發芽了。”

“而且長勢非常好,一年就可以長出五米多高,并結出禾穗,一株能結出四五百粒,一粒平均有一斤左右,這產量是高得嚇人。”

楊淑貞關心地問道:“能吃嗎?好不好吃?”

葉文浩得意地笑道:“當然能吃了,而且煮出飯來,吃過后滿口清香,比最好的大米都好吃得多。”

“可惜當時只種活了一株。結出的木禾還要留作試驗,不然今天就可以讓你們嘗嘗!”

聽了鄧林和葉文浩的介紹,鐘成心中有數了。

有了息壤建材和能夠在沙漠鹽漬地中種植的木禾,邵衛民的追加投資方案確實是可行的。

但是,自己難道就這樣跑回北山去,對鄧總說沒問題嗎?

邵衛民的計劃難道真得是無懈可擊嗎?


上一章  |  大國重工:崛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