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成雖然很有把握,但在這個時候,也禁不住緊張起來。
萬一有什么意外發生……
站在他身旁的葉文欣悄悄握住了他的手,掌中傳來的溫度讓他平靜了幾分。
鐘成他們看到的顯示屏上的數據要比直播的內容多得多。
數據顯示噴射進入反應堆真空室的離子洪流,溫度已經達到了270萬攝氏度、速度達到2700公里/秒。
馬上就要接近核聚變臨界點!
鐘成和葉文欣緊握的雙手開始出汗了。
“97000千瓦!”
“98000千瓦!”
“99000千瓦!”
解說員正在進行倒計數,當他最后大聲喊出:“10萬千瓦!”的時候。
反應堆真空室內的核聚變反應開始大范圍發生,巨大的能量被瞬間釋發出來了。
只見直播屏幕上的發電機組輸出電量功率瞬間開始劇增,在10秒鐘內從8萬8千瓦開始,一路飚升到了200萬千瓦。
而Q值也隨之升到了20。
然后穩定下來,反應堆還在正常運轉,經受住了能量爆發的沖擊。
“首次核聚變發電成功了!”
“我們共同見證了歷史,見證了奇跡!”
隨著解說員激動的聲音,發電廠的現場一片鼎沸,全國上下也是一片歡騰。
華夏人僅僅用了七個多月時間,就從無到有,完成了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應用。
實現了人類近半個世紀來的夢想!
單從工程速度和質量來說,同樣創造了一個奇跡!
華夏人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摧毀了西方人近兩個多世紀以來的科技領先地位,甚至是心理優越感。
在這一刻,華夏民族真正實現了再次崛起的夢想!
再次走向輝煌只是時間問題了。
金烏工程項目組收到了來自華夏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華人、華人朋友的祝賀和感謝!
鐘成這時卻無心他顧,正在加班加點的對第一臺燧皇核聚變發電機組的運行情況和運行參數進行觀察分析。
他主要關心的是對氘氚聚變后釋放出的中子的處理問題。
核聚變能雖然說是清潔能源,但目前采用的氘氚聚變只能算“第一代”核聚變,優點是燃料便宜,缺點是有中子。
麻煩之處在于中子可以跟反應裝置的內壁發生核反應。
從真空室往后的內壁用過一段時間之后就必須更換,很費錢。
而且換下來的墻壁可能存有放射性(取決于墻壁材料的選擇),成了核廢料。
還有一個不好的因素是氚同樣具有放射性,而且氚也可能跟內壁反應。
鐘成在設計燧皇核聚變反應堆時就考慮了對中子的吸收問題。
在核聚變反應后主要產生的是快中子流,首先是快中子的散射和減速,然后是慢中子被吸收后放出共化粒子或γ射線。
他的措施就是對快中子進行減速,再對慢中子進行吸收。
常用含鋰或硼的材料,如氟化鋰、溴化鋰、氫氧化鋰,氧化硼、硼酸和碳化硼等吸收慢中子,并減少次級γ射線的產生。
在林偉的幫助下,鐘成采用了新型的一種鋰合金,雖然相對價格要昂貴很多,但吸收效果非常好,使用年限長達十幾年。
這樣就減少了燧皇核聚變反應堆的停機維護時間,也減少了核廢料的產生。
但要最終解決核污染問題,就必須采用另外的核聚變原料。
氦3就是最理想的核聚變清潔能源!
不僅釋放能量很高,而且氦3跟氦3反應完全不會產生中子,這個反應堪稱終極聚變!
但氦3元素可以說是藍星上最稀缺的元素。
整個藍星上的氦3元素,基本上都是由氚核通過β衰變得到。
氚的存儲量本來就稀少,所以藍星上的氦3元素更是少得可憐,提純成本也非常高。
地球上能被人類利用的氦3總量只有半噸左右!
但是月球上的氦3就非常豐富了。
據估計,整個月球能被開采的氦3元素,高達70多萬噸。
如果全部用于核聚變反應,可為人類提供數千年的能源供給!
為什么會這樣呢?
在太陽內部,時刻進行著氫元素向氦元素聚變的過程,其中有一步反應,是一個氕核與氘核聚變,結合為氦3。
這一反應主要在恒星很小的一個核心區域進行,大部分氦3會繼續聚變為穩定的氦4。
只有極少一部分氦3元素,會脫離反應區,然后到達太陽表面,經太陽風吹拂向四周。
月球沒有磁場和大氣,太陽風中的氦3元素會直達月面,并均勻分布在月球土壤之中。
但是藍星有厚厚的大氣層以及地磁場,把氦3元素阻擋在外,根本無法到達地面。
這就是藍星上氦3元素稀少,而月球上氦很多的原因。
其實在太陽系中的那些沒有形成磁場和大氣的小行星上都廣泛分布著氦3元素。
那才是人類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原料產地。
鐘成就動過在月球上建造氦3提煉工廠的念頭。
但一想到現在人類“落后”的航天技術,就只有作罷。
要把幾萬噸的設備物資運送到月球上去建造工廠,再把上萬噸的氦3送回藍星。
這個費用還不如直接對核廢料進行處理了。
畢竟核聚變廢料數量比核裂變少得多,也容易處理一些,代價還在容忍之內。
只有等建造出使用祝融電推,并用核聚變供電的大型空天飛行器問世后,這個想法才可能實現。
其實現在技術儲備已經足夠了,差得就是資金和時機。
在目前華夏的處境來看,不徹底解決后顧之憂,是不敢用舉國之力來搞月球工程的。
因國際環境的原因,國內已經停止了大部分太空計劃,把國力傾注到了經濟和國防建設上來了。
敵人不會因為你跑到月亮上轉了一圈,就高看你幾眼,然后俯首稱臣的。
鐘成認同國家的這個戰略轉變,也就沒有去提什么研發大型空天飛行器的方案。
但他認為幾年后再提出來就沒問題了。
他已經在考慮如何將燧皇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的問題。
把300多米長上萬噸的的反應堆搬到飛行器上去,那是不現實的,而且一個飛行器也用不了1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
現在最先進的核動力航母福特號航母上的核反應堆輸出電力功率也就才6萬千瓦。
如果能把燧皇核聚變反應堆縮小到100米以內,重量在1萬噸以下,功率既使只有30萬千瓦也足夠了。
裝備上這種小型燧皇核聚變反應堆的空天飛機,運載能力達到上萬噸,作為來往藍星與月球之間的運輸工具,才具有實用的經濟價值。
那時的月球就將成為華夏的后花園了!
相關
__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