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主游戲:百倍人口第13章 五國伐齊,七雄變五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全球領主游戲:百倍人口 >>全球領主游戲:百倍人口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章 五國伐齊,七雄變五雄

第13章 五國伐齊,七雄變五雄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29日  作者:麻辣涮牛肚  分類: 科幻 | 末世危機 | 麻辣涮牛肚 | 全球領主游戲:百倍人口 


和歷史上一樣,呂不韋很快就和嬴異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憑借著強大的財力,在呂不韋的金元攻勢下,嬴異人開始在洛京四處結交能人異士,積蓄力量。

秦霄手下的一些人,偽裝了各種身份,“順理成章”地接受嬴異人的招攬,成為其門下食客。

不過,秦霄本人并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嬴異人身上太久。

在秦霄和秦國的共同推動下,經過一番波折,趙國和燕國同意聯盟,以“為燕國復仇”的名義討伐齊國。

其中最大的波折在于,幾方都想要掌握主動權,要求讓“自己人”領兵。

秦國提出的人選是司馬錯。

趙國推出了廉頗這名“新銳將軍”。

而燕國,則希望由他們的上將軍樂毅統兵。

原本的歷史上,因為齊湣王驕縱自大,其它幾個國家已經受不了他的“暴行”,這才有了合縱伐齊。

但在這個世界,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線還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秦霄帶來的蝴蝶效應,韓國、魏國失去了大部分的話語權。

五國伐齊這件事,其實只有秦霄和燕國比較積極。

趙國和秦國都是抱著撈一把好處的念頭而來,和齊國并無根本性的矛盾,自然不愿意輕易將軍權交出。

最后,在秦霄的協調之下,五國決定各打各的,不進行聯合。

燕國傾全國之力,由樂毅統領大軍四十萬南下伐齊。

趙國、秦國各自出兵十五萬,不過卻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至于秦霄,以韓國、魏國的名義,總計出動四十萬大軍討伐齊國。

歷史上,五國伐齊,齊國一度瀕臨亡國,但卻在臨危之際被救了回來,重新壯大起來。

關于是否要保持這個“歷史慣性”,秦霄有些糾結。

大軍出征后,秦霄想了幾天,也沒有下定決心,只好召來郭嘉,問道:“你覺得,齊國留還是不留?”

“這……”

郭嘉遲疑了一下,反問道:“臣以為,齊國留不留,似乎沒什么區別?”

他這并不是敷衍,而是真的是這么想的。

后續的“劇情”基本上沒有齊國什么事。

除非秦霄還打算再來一次秦滅六國的副本。

但至少在這次副本之中,五國伐齊之后,后面的三場大戰,都沒有齊國的戲份。

也沒燕國什么事。

當然,燕國暫且不說,就說齊國。

留不留齊國,對這次副本后續的劇情影響幾乎為零。

反正五國伐齊打下來,齊國即便還存在,也不可能有余力去干涉后續的大戰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齊國存在與否,完全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郭嘉有些不明白,秦霄為什么要在這件事上糾結。

“是這樣……”

秦霄解釋道:“我在考慮樂毅和田單的問題。”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在五國伐齊的最后關頭,齊湣王身死,田單為齊國守住了最后一絲火種,在絕境之下擊退五國聯軍,收復七十余座城池。

在“復國”之后,田單又趁著燕國新君繼位的時機,使離間計挑撥燕惠王和樂毅的關系。

樂毅害怕被殺,于是逃去趙國。

若是秦霄在這個時候提前出手截胡,招攬到樂毅的可能性很大。

而若是直接滅掉齊國的話,則有一定的幾率招攬到田單。

在五國伐齊的過程中,樂毅和田單基本上沒有正面交手過。

齊湣王一直不怎么信任田單,一直到齊湣王身死,田單才有機會上位。

但到了這個時候,齊國也只剩下了最后兩座城池,只能死守。

后來田單大破五國聯軍,收復失地的時候,聯軍的統帥早就換成了騎劫,不再是樂毅。

除去田單據城死守的那幾年之外,樂毅和田單之間再無正面交手的記錄,兩人之間誰強誰弱,真的不好說。

“樂毅和田單……”

郭嘉明白了秦霄的想法。

思索了許久,開口道:“樂毅用兵穩扎穩打,田單則擅奇謀取勝,風格不同。不過論才華,兩人大致相當,沒有誰明顯強過另一人。”

略微停頓之后,郭嘉又點評道:“當世將領之中,以白起、廉頗兩人為最。其余人等,趙國趙奢、韓國暴鳶、燕國樂毅、齊國田單,還有秦國司馬錯,以及蒙驁、蒙武父子,均為一流名將。差距肯定有,但不會太大。”

“說起來,那個暴鳶,到現在還不肯為我們效命呢。”

秦霄呵呵一笑,說了一句不相干的話題,隨后又問道:“你認為樂毅、田單兩人,沒有明顯差距?”

關于田單和樂毅孰強孰弱的問題,歷史上也沒少有過爭論。

不過大部分人都公認的一點是,若是齊湣王在一開始就重用田單,樂毅很難勢如破竹地攻破七十多座城池。

而若是五國聯軍沒有臨陣換將,田單也沒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想,說田單和樂毅的實力半斤八兩,倒是沒什么問題。

“唉……”

秦霄皺眉道:“真不好選啊!”

“雖然兩人實力大致相若,但招攬的難度卻不同。”

郭嘉忽然說道:“田單在齊湣王死后,以復國之勢,仍迎立齊襄王,說明他對齊國的忠誠度極高。而樂毅,因懼怕燕惠王而逃至趙國,說明他對燕國的忠誠有限……”

說到這,郭嘉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招攬樂毅的難度低,成功率高。

而招攬田單,幾乎不可能。

從“性價比”方面來說,還是將目標放在樂毅身上更加靠譜一點。

秦霄想了想,覺得郭嘉說得確實有道理。

招攬人才,需要考慮的不僅僅只是能力。

招攬的“成本”也很重要。

在同樣的條件下,自然要將精力放在成功率更高的人身上。

“那就首選樂毅。”

秦霄拍板做出決定:“倒也不必非要維持原本的歷史,只要拖一拖節奏,拖到燕惠王繼位即可。實在不行的話……”

秦霄回憶了一下燕惠王繼位的時間,似乎還有七八年的時間。

五國伐齊打上七八年?

秦霄可不愿意拖那么久。

想到這,秦霄咬牙道:“若是拖得太長的話,干脆找人刺殺燕昭王,讓燕惠王早些繼位,然后離間燕王和樂毅!”

“兩年。”

郭嘉伸出兩根手指,說道:“若是兩年之內,未能結束伐齊之戰,陛下便必須要做出取舍了。”

頓了頓,郭嘉又解釋道:“五國伐齊之后,還有三場大戰。雖然說,時間站在陛下這一邊,但軍中畢竟有不少老將。若是時間拖得太久,陛下還要想辦法為他們延壽,得不償失。”

“確實。”

秦霄點點頭。

雖然說副本停留時間長一些,秦霄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發育”。

但這并不完全是好事。

在發育的同時,秦霄自己,還有麾下的將士們,年齡也是在增長的。

單以這一次副本來說,停留時間最好是控制在十幾年左右。

再長,就不劃算了。

前邊為了拖發育,已經拖了五年時間。

后邊連續三場大戰,必須要盡快解決。

另外還有招攬人才,以及在嬴異人身上的布局等等,都需要在數年之內完成。

盡快結束這一次副本之行,然后回到主世界略作修整,盡快開啟下一次副本,方為上策。

這一次五國伐齊,秦霄派出的主帥是白起、馬超、張郃、呂蒙四人。

四人各自統兵十萬,分別以韓、魏兩國的名義,分兵四路進軍。

秦霄這邊還算是動作慢的。

最急于報復齊國的燕國,早在聯盟達成的第一時間,就傾舉國之力,集結了四十萬大軍大舉進攻。

當然,四十萬是燕國號稱的數字,實際有多少水分,連秦霄這邊都不清楚。

按照這時代的“慣例”,其中至少一小半,甚至大概率有一多半,都是運輸糧草輜重的民夫在湊人頭。

不像秦霄,說四十萬就是四十萬,全部都是戰兵,連一個充數的民夫都沒有算進去。

但燕國以舉國之力大舉進攻,齊國受到的壓力也很大。

齊國主將觸子本想以逸待勞,依靠濟水天險與燕軍對峙,等待敵人出現破綻。

但迫于其它四國的壓力,齊湣王多次下令,催促觸子進攻。

觸子自知,面對樂毅這樣的頂尖名將,若是自己輕舉冒進,必敗無疑。

但齊湣王的命令又不好違背。

違背王命必死無疑。

若是兵敗,即便不死在戰場上,事后清算的時候同樣免不了一死。

左右為難之下,觸子干脆選擇了逃避。

某一個夜晚,觸子悄悄逃離戰場,從此不知所蹤。

主將失蹤,齊軍軍心大亂,樂毅趁機渡河進攻,大破齊軍。

二十萬齊軍,在這一戰中,大量的陣亡、潰逃,最后能收攏起來的殘兵不足五萬。

這個時候,埋藏在齊國朝堂多年的“頭號間諜”蘇秦,終于抓住這個機會,向齊湣王進言,請田單出山。

蘇秦深知齊湣王的性子,不會信任任何一個宗室。

在田甲劫王事件后,齊湣王對宗室的警惕之心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實上,若非齊湣王逼走了孟嘗君田文,蘇秦還未必能夠在齊國朝堂中安然潛伏下來。

表面上,蘇秦主張連橫抗秦的策略。

甚至一度將秦國按死在函谷關之內,讓秦國十余年不敢東出。

但實際上,自從第一次伐秦失敗之后,蘇秦表面上依然主張抗秦,背地里卻已經轉變了策略,改為“合縱伐齊”。

蘇秦的“人設”幾乎騙過了整個天下,就連堪稱雄才大略的秦昭襄王,都一直將蘇秦當成一個大敵來對待。

但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至少在伐齊這件事上,蘇秦和秦國,是不折不扣的盟友關系。

這一次五國伐齊,蘇秦就在背地里使了不少的力氣。

尤其是燕國那邊,要不是蘇秦說服了燕昭王,秦霄想要促成五國伐齊,不說一定不能成功,但肯定要多費不少周折。

蘇秦很清楚,田單是齊國唯一一個有可能挽回敗局的將軍。

但他更清楚的是,以齊湣王的性子,只要設法給田單造勢,營造出田單深得人心的形象來,齊湣王就必然不會用他。

原因很簡單。

同為宗室,田單是有可能威脅到齊湣王的王位的。

在田甲劫王事件之后,齊湣王連最忠誠的孟嘗君田文都不信任了,何況一個田單?

在蘇秦的謀劃下,齊湣王果然疏遠田單,將其發配到邊疆的莒城去,派出一名沒什么名氣的將軍,集結齊國剩余的力量,抵抗敵人的侵略。

然而,失去了濟水天險,將領的水平又不高。

齊國大軍被樂毅打得節節敗退,不斷收縮防線。

很快,趙國的廉頗也帶兵趕到,加入戰場。

緊接著是秦霄麾下的四十萬大軍,最后秦國十五萬大軍姍姍來遲,借道韓、魏而入齊。

到了這一步,蘇秦自知大勢已定,便不再為齊湣王獻策,開始暗中為脫身離去做準備。

蘇秦是否繼續在齊國朝堂上扯后腿,已經不再重要了。

正面戰場上,齊國大軍以達子為首,在北方抵御燕國軍隊。

但西面戰場上,趙、秦、韓、魏四國的聯軍,長驅直入,短短兩個多月,就連下數十座城池,頗有一路打到臨淄的勢頭。

齊湣王恐懼之下,直接放棄抵抗,逃出齊國。

馬超嘗試性地派騎兵攔截,但卻沒有找到齊湣王出逃的蹤跡,只能放棄尋找,將注意力轉向齊國的城池和大軍。

在秦霄的命令下,白起、馬超、張郃、呂蒙等人,不以攻城略地為目的,而是盡可能地擊殺齊國大軍,并搶奪齊國的財富。

土地、人口這些帶不走的東西,對秦霄沒有太大的用處。

只有軍功和財富,才算得上真正的“戰利品”。

馬超麾下的騎兵,在這個時候便發揮了巨大的優勢。

齊國地形平坦,沒有太多的險地,騎兵一路暢行無阻。

在野外戰斗,騎兵可以說是步兵的天敵。

往往幾萬騎兵,就能追著十幾萬甚至更多的步兵跑。

就像貓戲老鼠一樣,等到獵物的體力耗盡了,沒有反抗之力的時候,再撲上去咬斷它的喉嚨。

至于攻城……

只要有重兵把守的重要城池,一律不管,留給秦、趙、燕國去啃硬骨頭。

若是沒什么兵力防守的小城,則迅速洗劫一番就離開。

白起更是直接脫離了大部隊,直奔臨淄,趕在其余“盟友”抵達之前,就攻破臨淄重城,將齊湣王沒來得及帶走的大量財富洗劫一空。

可惜的是,齊國的積累雖然豐厚,但和周王室寶藏比起來,那就差太遠了。

后者畢竟是周天子一脈八百年的積累。

不過,齊國這些年南征北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這筆收益仍在數億兩銀子以上。

當然,這里指的是折算的總價值,而不是現銀的數目。

但不論是否用得上,帶回主世界,至少變現的難度不會太大。

大軍攻破臨淄,意味著五國伐齊已經取得了相當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雖然沒有滅掉齊國,但也算完成了大半。

臨淄。

蘇秦一直密謀策劃著脫身,但并未離開臨淄,而是改頭換面,潛伏了起來。

他還是很聰明的。

外面兵荒馬亂,誰知道路上會不會出什么意外。

反而,換一個不起眼的身份,以“國人”的身份留在臨淄,基本上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即便敵人打來,也是為了攻占城池,而不是單純的破壞,不可能對這些普通百姓動手。

事實上,蘇秦的想法并沒有什么大問題。

如果沒有人知道他是燕國間諜的話。

但……

在白起打下臨淄之后,過了十幾天。

這天下午,某座不起眼的民宅,被數十名士兵團團包圍起來。

裝扮成一名醫生的蘇秦推開門,看到院外的一群士兵,瞳孔猛地收縮。

下一秒,蘇秦裝出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跌跌撞撞跑出來,驚聲叫道:“發生什么事了?你們要做什么?!”

“蘇秦?”

一名年輕人在士兵的護衛下走上前,手持羽扇,十分有風度地對蘇秦拱了拱手,說道:“久仰先生大名,冒昧來訪,如有打擾,還請恕罪。”

來人是孫權。

此時孫權不過二十多歲,還很年輕。

因為孫堅被秦霄復活的緣故,有著父親的照料,孫權不像原本的歷史上那樣被迫早早成熟起來,沒有變成那個東吳的“開國皇帝”,反而有些書生意氣。

羽扇綸巾,打扮幾乎和周瑜一毛一樣。

人總是會受到自己小時候崇拜之人的影響,這句話在孫權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無論是外表的打扮,還是行事風格,孫權都在不自覺地模仿周瑜。

比如說死要風度這一點。

如今是深秋時節,齊地處于北方,天氣還是有些冷的。

但孫權穿得卻很單薄,手里的羽扇還時常扇幾下。

看上去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

實則凍成狗。

“咳……”

孫權輕咳一聲,繼續對蘇秦開口道:“在下孫權,字仲謀,奉主公之命,請先生往洛京一行。”

“洛京……”

蘇秦聽到這兩個字,就知道,此時已經沒必要否認自己的身份了。

他雖然一直潛伏在齊國朝堂,為燕國復仇大業而奔走,但對天下大事也頗有關注。

無論是韓、魏內部的驚天大變,還是周王室的滅亡,都是震動天下的大事,蘇秦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對這個橫空出世,以“秦國少良造”身份自居,實則有著一方霸主氣象的秦霄,蘇秦也頗有關注。

一瞬間,蘇秦臉上的驚慌失措消失不見,岣嶁下去的脊背也挺得筆直起來,眼中閃過一道莫名的身材,聲音沉穩平緩:“在下何德何能,竟蒙貴主上看重?”

“鼎鼎大名的縱橫家蘇秦,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孫權笑呵呵地說了一句,卻并未詳細解釋,只是側了側身,露出門外的馬車,開口道:“先生請?”

雖是詢問的語氣,但姿態卻有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

蘇秦自知,自己是免不了要和對方走上這一趟的了。

也不知,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蘇秦心里一嘆,表面上卻是十分從容鎮定,微微抬手道:“先生請。”

兩人坐上馬車,在一支小股軍隊的護送下,向洛京而去。

而一名傳令兵,早已騎上快馬,先一步向洛京趕去,向秦霄匯報這個消息。

劫下蘇秦只是一個“意外之喜”。

滅齊之戰仍在繼續。

攻破臨淄之后,秦霄這邊有意識地放緩了進攻的節奏。

除了張郃還在做做樣子,配合一下聯軍的行動之外,白起、馬超、呂蒙三支部隊,都已經轉道去攻打宋國、魯國。

后者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

不過前者,雖然國小地少,但卻非常的富庶。

無論七大諸侯之中的誰得了宋國,都能大幅增強實力。

第一次六國伐秦,正是由于齊國想要獨吞宋國,引起了眾怒,才導致聯盟破裂,讓秦國有了東出的機會。

后來,在蘇秦的煽風點火之下,齊湣王一再作死,三番兩次想要獨吞宋國,才導致盟友一個個遠去,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

這一次五國伐齊,宋國的利益,便約定好了由韓、魏、趙三家來分。

攻打宋國,倒不是因為秦霄想要毀約,僅僅只是拖延齊國滅亡的時間而已。

齊軍傷亡大半之后,秦國率先撤兵。

畢竟秦國和齊國之間隔著韓、魏,得不到什么利益。

齊國已經被打殘,秦國再打下去,只是單純浪費時間和錢糧而已。

但趙國、燕國可不想這么快結束戰斗。

他們還想要瓜分齊國的利益。

在利益的驅動下,趙、燕兩國大軍高歌猛進,勢如破竹。

這個時候,齊湣王的消息終于傳了出來。

這家伙跑到了衛國去,試圖讓衛國收留他。

但……

衛國是魏國的附庸。

魏國又是秦霄的附庸。

這不就巧了嘛!

衛國直接命人抓住齊湣王,送到洛京。

秦霄毫不猶豫地命人砍了齊湣王的腦袋。

反正留著也沒用。

齊湣王身死的消息傳出,楚國人立即坐不住了,想要來分一杯羹。

他們打著救援齊國的名號,實際上是想要瓜分齊國的土地。

秦霄沒有插手。

趙、燕、楚三國,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就將齊國的領土打下了大半。

只剩下靠海的五座城池,以即墨城為核心,推舉田單為首,艱難地抵御著敵人的入侵。

三家互相提防,誰都怕別人背后捅刀子,都不肯出大力氣攻城。

這種詭異的局勢下,倒也讓田單勉強撐了下來。

雖然支撐得很艱難,但總歸是勉強撐下來了。

接到這個消息,秦霄知道,留給齊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齊國徹底滅亡之前,還有幾件事情要做。

隨著秦霄的命令傳遞下去,情報體系迅速調動起來。

兩個月后,燕國。

燕昭王中毒身死,太子樂資繼位,也就是后世所稱的燕惠王。

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和樂毅有矛盾。

借助情報體系的滲透,秦霄派人在燕國大量散步謠言,稱樂毅故意留著齊國的最后幾座城池不打,便是因為和新君有矛盾,想要在齊國稱王。

燕惠王信以為真,命騎劫代替樂毅統兵,并召回樂毅。

秦霄又派人找上樂毅,說:“燕王忌憚你在軍中的威望,若你回燕國,必死,不如來我這里。”

樂毅果然信了秦霄的話,毫不猶豫地拋下燕軍,來到洛京。

樂毅一來,秦霄便再無顧忌,直接給前線大軍傳令。

白起、馬超、呂蒙三路大軍足足花費半年時間沒能拿下弱小的宋國、魯國,不是因為實力的問題,而是為了拖延時間,壓根沒認真打。

接到秦霄的消息,三十萬大軍傾巢而出,僅僅兩個月,便滅掉了魯國、宋國,將大量的錢財、糧草、寶物運送回洛京。

僅僅只是為了運送這些財貨,就花費了一整個冬天的時間。

在這個冬天里,騎劫接替樂毅的位置,指揮著燕軍攻打即墨,但數十次大戰,都沒能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損兵折將。

初春,天氣轉暖,在秦霄的命令下,白起、馬超、張郃、呂蒙四路大軍齊頭并進,北上攻燕。

其中,白起留在齊國,截斷了騎劫返回燕國的道路。

另外三路大軍直撲燕國腹地。

燕國攻打齊國已經是傾巢而出,國內幾乎沒剩下什么兵力。

在三十萬大軍的圍攻下節節敗退,沒有任何抵抗之力。

燕惠王給騎劫連發十幾道詔令,召大軍回援。

但,他們想要返回燕國,首先要經過白起這一關。

燕國在戰國七雄之中,本就不以武力著稱。

攻打即墨的這幾個月里,騎劫又接連損兵折將,只剩下十幾萬大軍。

十幾萬人,這個數目不少,但多是些六階的普通軍隊,達到超凡的根本沒幾個。

面對全員超凡,整整十萬人的秦之銳士,雙方的戰斗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雙方在沂水爆發大戰。

一日一夜的鏖戰之后,燕軍大敗而逃。

白起率兵一路追殺,足足追殺了上百里才停下。

逃回北方的燕軍,只剩下兩三萬殘兵敗將。

而他們要面對的,是幾乎已經殺紅了眼的馬超、張郃,還有呂蒙這三路大軍。

趁著白起和騎劫開戰的機會,田單冒險出擊,以區區五千兵力,用“火牛陣”擊敗了楚國大軍。

但,田單的“傳奇之路”也就到此為止了。

廉頗抓住了這個絕妙的機會,攻破即墨等五座城池。

至此,齊國徹底滅亡。

田單心知不妙,在親兵的拼死護衛下逃離戰場。

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此前,雖然韓、魏兩國已經遭遇了大變,但畢竟還存在。

齊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之中,第一個被滅的國家。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僅僅兩個月之后,燕國覆滅。

戰國七雄僅剩五家。

齊、燕、宋、魯四個國家的覆滅,都觸發了征戰四方特性的反饋,一共給秦霄帶來了93點統御屬性加成,算是一個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前兩者畢竟是戰國七雄,滅掉一家,征戰四方的反饋還是挺可觀的。

土地,或者說一個普通副本世界的土地,對秦霄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秦霄也不可能將這些土地白白送出去。

一番“協商”之后,秦霄和趙國達成協議,燕國,以及齊國北部的近百座城池歸趙國。

宋、魯,以及齊國南部的三十多座城池歸秦霄。

算是秦霄用燕國,從趙國手中“置換”了一部分齊國的城池。

畢竟齊國的城池更加富庶,雖然面積比燕國小,但價值反而略高一些。

當然,趙國也不虧。

長遠來看,還是土地越多,才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養更多的軍隊。

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平衡,無關優劣,只看如何取舍。

楚國本想渾水摸魚,分一杯羹。

但被田單給打懵了,白白損失了數萬大軍,卻是半點好處都沒撈到。

趁著這個機會,秦霄直接派使者前往秦國,表明自己準備“履行承諾”,支持秦國攻伐楚國的計劃。

秦國,咸陽宮,御書房內。

“你們說……”

嬴稷放下手中的書信,臉色十分的古怪:“那秦霄,是真心想幫我們奪楚國的土地,還是借機壯大自己?”

“這一次伐齊,咱們秦國沒撈到半點好處,燕國更慘,直接沒了。趙國倒是得利不少。”

“說實話,寡人有點看不懂這個秦霄,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嬴稷確實是看不明白。

若說秦霄沒有任何私心吧。

他前一秒還在和燕國合作,一轉頭就把燕國給滅了。

若說他是為了謀取私利吧……

在這次合作中,趙國的得利可是不少。

秦霄在滅燕國的同時,若是對趙國出手,不說一舉滅掉趙國,至少讓趙國傷筋動骨不成問題。

到時候,秦霄一舉奪取燕、齊、宋、魯四個國家,稍微拖延上幾年,消化掉這些好處,席卷天下還不是輕而易舉?

但偏偏,他沒有這么做。

這是嬴稷最為看不懂的地方。

“大王……”

樗里疾遲疑著道:“少良造不是一直強調,他在做完事之后就會離開,城池土地,他不在乎嗎?”

“呵,你也信?”

嬴稷嗤笑,面露不屑道:“不在乎土地?那他占著韓國,魏國,是要干什么?他不是說,他是秦國的……那個詞怎么說的來著?鐵桿盟友!既然是鐵桿盟友,為什么不把這些土地給我秦國?!”

嬴稷突然站起身,身子前傾,極具壓迫力地盯著面前的兩人,大聲喊道:“他就是貪心!”

樗里疾:“……”

甘茂:“……”

行吧。

您是秦王,您怎么說都對。

樗里疾腦海中閃過不要爭辯的念頭,但心思一轉,還是忍不住說道:“大王,先公記載……”

這里說的“先公”,顯然是指嬴稷的爺爺,秦孝公嬴渠梁。

“知道了知道了!老丞相又是那一套!寡人聽厭啦!”

嬴稷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有些頹然地坐回去,靠在椅背上,看向甘茂,問道:“左丞相怎么說?”

“大王。”

甘茂拱了拱手,反問道:“敢問大王,是否對楚國有所圖謀?”

“當然得圖謀啊……”

嬴稷嘆了口氣,呆呆地望著掛在墻邊的地圖,感嘆道:“趙國,還有那秦霄,這次瓜分齊國、燕國,收獲不菲。若是我秦國落于人后,便要失了先機。如今,無論是攻趙還是東出中原,風險都太大。唯有這楚國……”

說著,嬴稷的眼中忽然閃過一絲異色,語氣變得奇怪起來:“唯有這楚國,似乎是個軟柿子?”

“楚國外強中干,經齊國一戰,已經展露無疑。”

甘茂看了一眼樗里疾,見后者沒有插口的意思,才繼續對嬴稷說道:“伐楚,于秦有利。大王所憂慮者,無非是伐楚的過程中,是否會中了秦霄的圈套。”

“對,對!”

嬴稷用力點頭,連聲道:“寡人就是這個意思!伐楚,肯定是有好處的。但寡人就怕啊,若是這秦霄,給咱們設了個圈套。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恐怕有點不劃算吧?”

嬴稷的心態確實是很矛盾。

既想要好處,又怕承擔了風險。

他對秦霄完全看不透,摸不清套路,心里便會有所忌憚。

“大王,不妨答應秦霄出兵楚國。”

甘茂提議道:“但僅出少量兵力,讓那秦霄去和楚國打個你死我活。比如出兵一兩萬,即便有什么陷阱,也不心疼。”

“哦?”

嬴稷一聽這提議,立即來了興趣,反問道:“只出兵一兩萬,如何索取利益啊?”

須知,這聯盟攻伐某國,利益分配方面,也是和付出有關的。

一點都不付出,即便是以嬴稷的厚臉皮,都不好意思索要太多的利益。

當然,不好意思索要是一方面。

主要還是在于,嬴稷覺得,讓別人打生打死,然后自己索要好處,換了誰都不可能答應,何必丟這個臉?

若是真的能用臉面換來實打實的利益,嬴稷是不會有絲毫猶豫的。

他雖然好面子,但卻更注重實際利益。

“可在戰前約定利益劃分,比如索取宛邑、鄴邑等地。至于出兵問題,則只字不提。”

甘茂想了想,繼續道:“借此,也可試探一二,看那秦霄到底有何目的。”

和嬴稷一樣,甘茂對秦霄,也不怎么信任。

但,兩者的不同在于,嬴稷是認為秦霄必然會參與到天下爭霸之中,遲早會成為秦國的大敵。

而甘茂卻認為,秦霄的目的并不在于爭霸天下,而是有其它的謀劃。

但具體是什么謀劃,這就是甘茂一直想要弄明白的事情了。

雖然提出了這個“計策”,但甘茂并未認為這個提議能得到秦霄的認可。

他只是想要借這個機會,對秦霄進行一番試探而已。

甘茂甚至已經做好了預演,秦霄必然不會一口拒絕,而是和秦國討價還價。

甘茂打算,得到嬴稷的授權之后,出使一趟洛京,親自見秦霄一面,借助談判的機會,試探秦霄到底想要得到些什么。

若是和秦國的利益并不違背,雙方精誠合作,其實是對秦國最有利的選擇。

若是雙方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馳,遲早要有翻臉的那一天,能夠早一天知道對方的目的,也能早點做準備。

畢竟,秦霄的實力,那是真的強。

若是為盟友,可以是最讓人放心的盟友。

若是為敵人,則讓人寢食難安。

然而,甘茂沒想到的是,這個條件剛剛轉達給秦霄的使者,對方就直接答應了下來。

秦國這邊出兵多少,對方完全沒有任何要求。

只要出兵就行,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幾千人。

秦霄那邊,會出兵至少四十萬人,攻打楚國。

打下來的領土,將按照一定的價格“賣”給秦國。

甚至連這個價格都不算高,可以用錢財、糧食、資源等任何常見的硬通貨折價,甚至是秦國的文臣武將來抵賬。

甘茂目瞪口呆地看著秦霄的使者,大驚失色道:“蘇大人,你確定,這條件你可以做主?”

秦霄派來秦國的使者正是蘇秦。

齊國、燕國被滅之后,蘇秦無處可去,在別扭了一陣之后,還是扭扭捏捏答應了秦霄的招攬。

正好,秦霄麾下,也需要這么一個既能在戰略大局方面出謀劃策,又能言善辯,擅長外交事宜的人。

無論是在副本還是在主世界,和外界打交道的機會都很多。

一個能言善辯的外交人才,用處是非常大的。

“丞相大人放心,主公已有所交待。”

蘇秦露出一個友善的微笑,這個笑容極具親和力,讓人忍不住對他心生好感,甚至是下意識地就愿意信任他的話。

這是縱橫家的外交人才所獨有的能力,通過肢體動作、表情、語調的變化,增強話語的說服力。

蘇秦的身子微微前傾,略微降低一點音量,在甘羅耳邊道:“主公說過,他對爭霸天下沒有絲毫興趣,這并非虛言。不出十年,必見分曉,還請丞相拭目以待!”

相關


上一章  |  全球領主游戲:百倍人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