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言情
書迷正在閱讀:、、、、、、、、
程大奶奶一聽,心下大喜,“當真?你當真能治?”
話都說出口了,后頭的也不難了。
陳氏點頭,“我當年還沒出嫁之前,娘家村里有個八九歲的娃子白日里都好好的,可睡了一覺人就喊不醒了,村里的赤腳大夫看了,都沒有辦法,最后請了神婆來喊魂,給人喊醒了。”
“可醒了之后,本來一頓能喝幾大碗稀飯的娃子,突然小半碗都喝不下了,喝一點就說肚子脹,那家人只以為小娃子積食了,想著少吃兩頓自己就好了。”
“不想這一連幾天吃飯都少,連別的東西也不怎么愛吃了,這都不說了,更奇怪的,這上茅房都上不出來了,那孩子每天都喊肚子痛,躺在床上都不能下地了,這可把那家人嚇壞了,當下就往鎮上送。”
“到鎮上大夫給看了,也只說是不是吃壞肚子了,開了兩副藥回去喝了,可不見效,這娃子還是肚子脹得慌。”
“最后還是村里一個老人來瞧了娃子,說是肚子里有蟲,把蟲弄出來,娃子自然就活蹦亂跳了。
果然,由他去扯了草藥回來,用土方法給娃子治了,當天晚上,這娃子就吵著要上茅房,結果啊,那拉出來十幾根的蟲呢!”
“第二天這娃子就活蹦亂跳了!吃嘛嘛香了!”
程大奶奶聽得認真,這說的癥狀可不就是跟她兒一樣的?
先前給兒子看得大夫都是這樣說的,肚里有東西,或者吃壞肚子了,但開了藥吃了,也不見有什么效。
后頭太醫請來了,倒是直接確定了是肚子里可能長了什么東西,但要怎么把東西弄出來也是沒辦法。
這人一天天的不成樣兒,沒辦法,這才請了城陽道長來。
程大奶奶喜不自勝,不禁抓了陳氏的手,“陳家的,你真能治,那是什么土法子,你只管給我兒用就是!”
都這個時候了,說句好歹的,那就是死馬當活馬醫,沖喜不也是這樣?
這有可能治的,那就治一治,萬一就治好了呢?
陳氏點點頭,道:“我就是話跟大奶奶說在前頭,那土方法是老一輩傳下來的了,可能有些上不得臺面,還請大奶奶不要怪罪才好。”
程大奶奶忙保證,不會不會,盡管治,能把人治好就行,至于怎么治?眼下哪管這么多啊!
陳氏得了準話,就放手來了。
當下讓人先去準備幾種草藥,還有弄一個馬蜂窩來。
這跟藥鋪里的藥材不同,有兩種就是田里的雜草,藏在田間的,一般人不識的還不好找。
還有馬蜂窩,那可是更不好捅的東西,下頭人去費了不少時間才將東西都備齊來。
陳氏接了東西,便親自將幾種草藥給搗碎了,擠出汁液來用碗裝了放著,這邊又將馬蜂窩給燒了。
燒出的灰燼弄起來,用剛才的汁液拌均勻,又讓人去弄半碗剛煮好的米湯來,倒在一起。
用筷子攪拌過后,那又白又浮著青灰還帶點綠的一碗東西,看著可真是沒胃口的。
還有,真能有用?
全程目睹怎么弄的程大奶奶就皺了眉,要讓她喝這么一碗東西,她還真喝不下。
但看著床上虛弱的兒子,她也只能咬牙點頭,吩咐奶嬤嬤將人扶起來,由陳氏端著碗給人一勺一勺的喂進去。
一碗東西都給喂進去了,也沒有吐出來,陳氏看著,放了心。
“等到晚上,就看小少爺上不上茅房了。”
盡人事聽天命,她都是照當年三大爺那法子做的,但愿能行。
程大奶奶剛才也聽陳氏說了,那娃子也是晚上才見效的,也不急著這一會兒。
只是今兒也就顧不上往松山村去了,等過了今晚再說。
人沒好,程大奶奶問過了陳氏,就做主讓她留在這里守著了,等明兒再回去。
要是真能治好,她定是重重有賞的。
要是不能治好,當然,她也不會怪罪這陳氏就是了。
這一下午,注定是難捱的一下午了。
且先說回今兒去鎮上的宋秋。
進了鎮上,宋秋打算先去鎮公所把地契的事都辦了。
鎮公所就在長興坊,宋秋沒少路過,也算熟的。
記憶里,宋秋去年還跟著村長和村里人一起往鎮公所來登記過小像的。
進了鎮公所,找到了專門管鎮子轄內的土地的書吏,宋秋將要將長河那一片的河灘都買下來的話說了。
那書吏聽著,翻了土地志來將宋秋說的地方給找到了,看了看,就道:“這一片都是無主的,你當真還花錢買?”
“雖是無主的,但我打算在那地兒做點生意,還是把地買在手里便宜行事點。”宋秋笑。
書吏聽著,倒也沒有多問,本就是無主的地,不該鎮公所買賣的,但人實在要買,他把地契給人弄了,賺得點銀子也不妨礙。
當下道:“這地無主,就按荒地一半的價賣吧,荒地是一兩銀子一畝,我就給你算五百文一畝,這一片……我看看啊,記載的統共是三畝多點,就算三畝,加上辦地契的銀錢,一共給一兩又七百錢就行。”
一聽地才一兩半,辦手續要二百個大錢,果然是便宜,像村長爺爺說的,銀子花不了多少,買個心安。
宋秋將戶籍擺出來給書吏看了,麻溜的交了銀子,拿到了落了老袁氏這個戶主的名字蓋了紅戳的地契,高興的出了鎮公所。
不遠處就是同方藥鋪,宋秋想著經過了這里,進去打聲招呼也是好的,就帶著阿靈走了進去。
宋文知正好就在,見了宋秋,挺是高興,“珍珍昨兒還念叨你呢,你嫂子今兒帶她上親戚家玩去了,可能要過午才回來,我讓人帶你到后面坐坐,就留在這里吃午飯吧。”
她早飯還沒吃呢,等吃午飯,那還有兩個時辰呢,忙擺手:“不用麻煩,我就是路過,進來看看,下回空了我再來看珍珍好了,”
宋文知聽著,也沒有勉強,“你這是上鎮上來有事吧?有什么要我幫忙的?”
宋秋便打聽了牙行的事。
宋文知一聽是問牙行的事,正好,前不久他們家才添了兩個下人的,他還真有些了解的。
“就平康坊,那橋尾的一處民宅,門上掛著曾宅的,那曾牙婆就是干這一行的,手里頭的人都挺不錯的,你要有這個打算,可以先上她那兒瞧瞧。”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