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言情
書迷正在閱讀:、、、、、、、、
對方這么不客氣,宋秋語氣也好不起來,“這涼茶我也賣一文錢呢,拿來招待客人是浪費了,梨花,端回去,換碗白開水來就行。”
“好勒!”張梨花動作飛快,直接沖上來,上手就端走了涼茶然后迅速換上了白開水來。
快得人都來不及反應。
肖氏一見這出,頓時臉色難看起來,“宋秋,我怎么著也是你正兒八經的大舅娘,咱們可是嫡嫡的親戚!你娘不在了,她的娘家人上門來,你就這么對待,也不怕你娘在地底下看著寒心呢!”
宋秋冷哼一聲,“我要是好酒好肉的招待你,我娘那才寒心呢!”
“行了,咱們誰跟誰,誰心里還沒個數?你只管說你今兒干什么來吧,說了就快走,別耽擱我做生意。”
也是這會兒正沒客人,所以宋秋說話才不用顧忌。
事實上,她不拿棍子攆人都是好的,偏這些人不知道自個德行,非得往上湊。
肖氏聽得這話,氣的咬牙切齒,差點就要破口大罵,還是一同跟來的胡氏穩得住,連忙在桌底下拉了她一把。
然后看著宋秋,笑呵呵道:“阿秋,你大舅母就是這么個性子,眼皮子淺,不會說話,你可別跟她見識,這白開水就挺好,喝著解渴!”
“我們也沒別的事,就是前不久知道你大病,但那是忙著農忙,也沒能抽出空來上門看你,你也知道的,家里人口多,都是張嘴等著吃飯的,這不忙活不行啊,這一直忙著呢,好不容易騰出今兒這空來,我和你大舅母就立馬趕來了,看著阿秋你身體大好了,還真的有出息,我們也是替你娘高興啊!”
外家的這些人是什么人,宋秋早就領教過了,比起大舅母的什么都掛在嘴上的炮仗性格,二舅母的笑里藏刀殺人于無形的這種嘴臉,才是更讓人害怕的。
她嘴上說的這么中聽,但宋秋知道,這根本就不是她的真心話。
這人典型的就是嘴上說的好,但心里耍陰謀的人。
她扯了扯嘴角,沒說話,只等著胡氏能說出個什么花來。
胡氏這嘴果不愧是開過光的,吧唧吧唧的接著就是好大一通好話,又是夸宋秋的,又是心疼宋秋的,總之,什么說的著的話都說了,說了好大一堆來。
最后,才說到了正事上頭來。
“阿秋啊,你也不是外人,二舅娘說什么也不瞞著你,家里如今日子作難啊,自這幾年相繼辦了你外公外婆的身后事,家里就已經是入不敷出了。”
“這里里外外要用錢的地方一大把,可是焦白了我和你大舅娘的滿頭黑發呀!這上還有你兩個小姨等著相人家要我們操心,下還有你幾個表哥表姐的也趕著趟兒的要說親相看,實在是忙的我們跟騾子似的。”
“這便罷了,家里上上下下二十幾口子人,每天光是吃喝都不少,咱們家就那么幾畝地,哪夠呀!”
“所以,沒辦法啊,你大舅二舅才不得不離了家去找工計做,可老天不開眼吶!叫你大舅癱了,二舅又廢了手,咱們家的日子可就更是過得緊巴巴的了!”
“要不然,你娘當初病了,我們怎么著也得拿出錢來治好你娘的病,你前不久病了,也該立馬的送銀子來給你買藥啊!”
“可偏偏,這就是拿不出銀子來,我們這心里,也是愧對你娘的很吶!”
“幸好,阿秋你現在出息,是有大出息的人,看著你過得這么好,我們就放心了,也替你娘高興吶!”
宋秋聽著胡氏巴拉巴拉這些話,一張臉更是沉。
當她不知道呢。
她外公外婆本就不是疼女兒的人,對她娘也不好,當年她剛生下來才半歲,她爹病去了,這二老可是二話不說上門來逼著她娘回去重新再嫁的。
后來說了幾趟她娘都不答應,最后就讓她兩個舅舅上門來捆人,要強行把人弄回去嫁了,聽說下家都找好了的。
當時要不是張家幾個叔叔正好都在家,幫著攔住了人,又吆喝來了村里人,有村長爺爺出面,問過了她娘的意見。
她娘堅決不改嫁,村長爺爺就說嫁進了松山村,那就是松山村的媳婦,既然人不愿意,那誰不也不能把她帶走,若非得強行將人弄走,那就得過他們村里這關。
松山村的人多團結啊。
這蔣家在他們自個村里本來就不太村鄰和睦的,想找村里人幫忙搶人?
大約是不可能的,如此,她外公一家才灰溜溜的離開了,再不敢提這事。
只是當時下不了臺,也放了狠話,再也不認這個女兒,不許她再回娘家去。
她娘也是個堅強人,說好了不改嫁就是不改嫁,自個咬牙,也將她拉扯大了,憑著自己的手藝,也掙了不少家用。
再加上她爺爺當年還在世的時候,也是個能干人,本來家里就攢下不少銀錢的。
要不是爺爺去了,爹也去得早,他們家的日子該是村里數一數二的。
她娘知道娘家人不喜歡她,她心里的親緣也淡薄,不讓她回去,那就不回去,硬是好幾年都沒回去過一次。
外家人也沒有上門來。
直到那年她外公病逝。
這年頭,講究身后事要辦得風光的,哪怕家里再窮,借銀子也要將身后事辦得妥妥當當的,讓人安安心心的去,到了地底下好輪得上投好胎。
所以,只要不是那黑心腸就是不想死去的人好過的,都會給人好好大辦一場。
所謂大辦,他們平常人家的風俗,除了一口好棺材,陪著送上山的紙扎等,還興請人做道事。
這道事一做,不但對死去的人好,也對子孫后代好,自然是必須要做的。
而做一場道事,得做滿七天,在出殯之前,連著做。
一場下來的銀錢,至少也是好幾兩銀子。
再加上其他的雜七雜八的,辦一個身后事,少說也得十幾兩銀子。
蔣家兩老就不是攢得住銀子的人,再加上家里田地少,又不想著去盤其他的門路掙錢,當時是沒什么家底的。
嫁這一個女兒還不就大開口要了十兩銀子的聘禮呢。
吃了這好處,兩人一把歲數了,還咬牙又生了兩個女兒,不僅如此,還催促兩個兒媳也多生幾個女兒,就為了得聘禮呢。
可惜,還沒等到兩個女兒和孫女們說親,兩個老的沒了。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