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袁氏將一碗稀飯放在了窗臺上,回身讓宋秋快吃飯。
等人吃完了,老袁氏看著孫女老半天,高高舉起的手只不輕不重的彈了她一個腦蹦兒。
“下次可不許再這樣了。”
宋秋點頭如搗蒜,“奶,今兒叫你擔心了,是阿秋的錯,阿秋下回再也不會了,一定按時回家,不讓奶你擔心。”
“好了,洗洗睡去吧,今兒你也累一天了。”
老袁氏沒有打罵孩子的習慣,再說,她從前就一個福生,如今就一個阿秋,單薄得很,她哪里舍得打罵喲。
只能是輕拿輕放了,幸好孩子沒事。
明明是滿天星子月亮也彎彎,夜色極好的。
可后半夜,突然狂風大作,暴雨驟然而來,讓人猝不及防。
正在睡夢中的松山村人,好些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雨給驚醒了過來。
村長家,上房右邊屋子里,唐老爺子睜著幽深卻有些灰暗的眸子,聽著斗大的雨點子砸在瓦片上的聲音,幽幽呢喃了一句。
“夜半天象變,突逢暴雨來,這太平世道,要亂了呀……”
同一時刻,村尾的黃家,上房內屋里的莫老太婆一個翻身坐起來,亦是嘴里呢呢喃喃起來。
隔著半個村子的兩個老人,不約而同望著窗外那黑沉而大雨傾盆的夜,后半夜再沒有睡著去。
天不亮,雨勢還大著,莫老太婆卻一個縱身躍出了窗口,沒入了雨幕里,徑直往松山上去,速度快的驚人,根本看不出來像行動不便的上了年紀的人。
那樣子,分明是身懷奇功。
宋秋被暴雨的聲音吵得也是沒有睡好,天光大亮,暴雨方才收了勢,換成了綿綿細雨,溫水煮青蛙一般的下個不停,可又不太厲害。
今兒說好搭茅草棚子也是搭不成了,幸好昨兒沒有偷懶,將拉回來的茅草都堆進了柴棚里的,雨落得大,濕是濕了的,但還好。
宋秋穿著蓑衣挨個將家里的牲口看了一遍,見大家都好,沒事,這才回了前頭,同坐在檐階底下的老袁氏說話。
這雨落著,哪里都去不了了,只有這樣的消遣了。
“我將上次買的料子裁出來把衣裳做出來,正好今兒下雨,也沒事做,你跟著我學著一起做。”
宋秋一聽,在心里苦了臉,做衣服?
這玩意,她不會啊。
好在記憶里的宋秋針線活也不行,還不會做衣裳的,所以宋秋也穩得住,“奶,我不會做啊,要不我還是去干活吧,豬圈里好像有不少豬糞了,茅廁也該清理清理了……”
說著就要起身去。
老袁氏一把拉住她,道:“這閑著反正是閑著,你就學學唄,再是做不好總要縫出件衣裳來的,要不然以后都買衣裳穿了不成?你看哪家的婦人不操持這些個衣裳鞋襪的?不會可不行。”
“奶也做得不行,沒什花樣子的,但做出來能往身上穿就行了。”
再說了,農家做活穿的衣裳,本也不講究什么花樣不花樣的。
宋秋心里苦哉,沒辦法,只得坐了回來,“那奶你說,我跟你做。”
前世小時候,家里也有針線盒子,奶奶沒事縫補衣服什么的都用得著,那時候還流行自個繡鞋底什么的,花樣多得很。
可惜,她瞧別人拿針跟玩兒似的,自個拿針來縫補破了洞的褲子,卻只能縫出一條蜈蚣精來,好歹堵上了,可穿上去卻是扯巴扯巴著的,不太好看了。
后面啊,她可就不拿針了。
許久沒接觸過這繡花針,此刻捏在手里,聽著她奶嘴里叨叨叨,宋秋只覺得還不如讓她辦大席去,辦個十幾二十桌的都行。
“上次讓你練著縫襪子你也學得差不多的,這廂你就幫著我縫褲子,這穿在里頭的,針腳好不好別人也看不到。”
“哦。”宋秋應了一聲,接過了她奶遞過來的一條大致成形只等鎖邊的褲子上找準了頭緒,開始試著縫起來。
上身穿得衣服要舒服,線頭啦次的布行,可這下頭穿得長褲嘛,外頭有裙子擋著,里頭也還有短褲隔著的,那就無所謂,只要縫住了就行。
老袁氏想得很簡單,但她不經意在頭發上擦一擦針,抬起頭來時,看到宋秋手里正縫出來的一條路子,不由眨眨眼睛。
“阿秋,你縫條蜈蚣蟲在褲子上作甚?這也不好看啊。”
宋秋:……
“這不是蜈蚣蟲,這是我鎖的邊啊。”
老袁氏一愣,“這縫襪子還能縫出來,怎么縫個褲子成這樣了?”
她說著將宋秋手里的褲子拿過來,仔細看了看,這還真是,好好的鎖邊,怎么還鎖出花樣來了。
“你這下針下得不對啊,該往里頭走,你怎么針針都不回過來全往外頭走呢,可見是許久沒拿針你又忘了,看來還是得天天摸著才行。”
這縫出來可不全往上頭冒了嘛。
“這不行,穿上去不像樣子啊。”老袁氏搖搖頭,用針挑了線頭,三兩下就將這條蜈蚣蟲給拆散了。
“重新縫,阿秋你看著啊,我再教教你。”
宋秋:“……”她是真學不會,也不喜歡。
她就喜歡做吃的,做生意,掙錢錢,雖然俗,但她喜歡呀。
宋秋輕輕嘆了口氣,見她奶認真示范教她的樣子,只得打起精神來認真看。
這邊正一個教一個看著,細細的雨里,一人穿蓑衣往緩坡上來,先進了張家院子里。
“張楊小子在不在?還有梨花,我爺爺讓我來叫你們過去一趟。”
卻正是村長的兒子唐明德。
下雨天沒事做在上房里待著的張老豆和老鄧氏一聽唐老爺子突然來叫,也是嚇了一跳。
好事的張胡瓜從左邊的廂房里探出頭來,“明德大哥,這好好的,老村長叫他們兩個小娃子去作甚?”
唐明德作為下一任的松山村村長接班人,日常也是不茍言笑,很是嚴肅的一個人,聞言只道:“去了就知道了,在的話快讓他們出來吧。”
這時,屋里聽著動靜的張楊也出來了,而張梨花正在后院搗騰豬食,肥豬餓的快,一大早的叫得歡實。
一喊也就出來了。
唐明德見兩個人都到了,這才往宋家院子走了走,看向檐階上坐著的宋秋,“還有阿秋,你也一起來。”
------題外話------
前面看過了的,我改了改唐老爺子的年紀,應該是八十歲高壽,還有莫老太婆,也是八十三才對,
相關
__穿越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