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壽宴宴開桐花臺,宮中貴人位份以上的嬪妃皆有資格位列在席。
沈辭憂作為這場宴會的籌劃者又因有著身孕,故而是唯一一個可以以答應位份出席的后妃。
宴席正中擺放著九尺龍案,李墨白居上首位,皇后與太后次之。
席間觥籌交錯,歌舞升平,好不熱鬧。
等菜式上齊,李墨白領頭送了太后賀禮后,皇后才道:“沈答應,眾后妃的禮也一一呈上來吧。”
后妃的祝壽詞皆出自沈辭憂的手筆,她們一一奉禮之時,便由沈辭憂誦祝壽詞。
這原也是皇后為了為難她想出的主意,以為沈辭憂出身低賤未曾讀過什么書,寫出的祝壽詞自然蹩腳,要在太后面前跌了份兒。
她哪里知道沈辭憂博古通今,即便是自己寫不出來,背一背啟朝之后的朝代文人墨客寫出的祝壽詩詞,又是什么難事?(劃重點,這里提醒你們好好讀書!不然哪天不小心穿越了連B都不能裝!)
“紫菊初生朱槿墜。月好風清,漸有中秋意。更漏乍長天似水。銀屏展盡遙山翠。
繡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慶人間瑞。滿酌玉杯縈舞袂。南春祝壽千千歲。”
“祝壽祝壽。筵開錦繡。拈起香來玉也似手。拈起盞來金也似酒。祝壽祝壽。
命比乾坤久。長壽長壽。松椿自此碧森森底茂。烏兔從他汨轆轆底走。長壽長壽。”
諸如此類辭藻華麗寓意美滿的祝壽詞于沈辭憂口中絡繹不絕而出,聽得眾人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太后,本就喜好詩詞歌賦,聽得沈辭憂做出這許多好詩好詞,也顧不上后妃們送的是些什么禮了,只顧打量著沈辭憂。
“沈答應還有這樣的好文采,著實令哀家側目。”
“太后過譽,嬪妾略通皮毛而已,在太后面前班門弄斧,惹出笑話,太后不怪罪才是。”
皇后滿心的算計沒承想倒又讓沈辭憂在人前露了臉,見太后與她相談甚歡,她便舉起酒盞來向太后敬酒,“太后生辰喜樂,后妃們送來的禮都是精心準備的,太后且瞧瞧看合不合心意。”
她清了清嗓,著重提到了禧貴妃的賀禮,“禧貴妃送給太后的是一琉璃玉盞,那東西難得,據說將白水倒入其中便會有甘甜之味。”
“哦?如此稀罕?”
“正是呢。”皇后看向沈辭憂,淺笑道:“沈答應,將禧貴妃的賀禮呈上前來。”
她在等著看沈辭憂的笑話,卻見沈辭憂不慌不忙從賀禮中將那琉璃玉盞給尋出來的時候,她的一雙鳳眼都快從眼眶里給瞪出來了。
她微微側目看了一眼身旁伺候的香菱,香菱也是一臉懵逼。
這明明已經被自己砸了的東西,怎么還會出現在壽宴上?
皇后心思流轉間,便篤定面前這琉璃玉盞定是沈辭憂做出來的贗品,于是很快斂正容色,對禧貴妃說道:“這樣好的東西,禧貴妃且讓咱們開開眼界。”
禧貴妃頷首應下,取過琉璃玉盞來添入白水,替太后斟了一碗。
太后品過后眼角眉梢皆流露出驚訝的表情,“果真這般神奇?入口回甘,甜而不膩,實在是好東西。”
她放下茶盞,牽起禧貴妃的手,笑靨生花,“禧貴妃實在有心。”
這下皇后徹底傻了。它怎么可能是真的?那香菱砸掉的那個又是什么?
自己滿心算計著要讓沈辭憂難堪,讓禧貴妃在太后面前下不了臺,這下都事與愿違。
她并未察覺到,沈辭憂一直都在偷偷觀察著她臉上的表情變化。
看她驚異到目光都呆滯了,沈辭憂險些沒笑出聲來。
只等后妃都奉完禮后,皇后又出了新的招數。
“看來今日后妃們奉上的賀禮都很得太后歡心,只是不知沈答應給太后準備了什么賀禮?”
沈辭憂屈膝下去,恭謹道:“嬪妾以末等答應的身份出席太后壽宴,是太后、皇上和皇后的恩德。嬪妾得太后照拂,自當勤謹侍奉太后,也將給太后的賀禮一事放在心尖兒上。只是嬪妾位份低,從前是宮女出身,手上沒什么存銀,送出的禮是如何也比不過諸位姐姐的。”
“于是嬪妾并未買些什么作賀禮,可嬪妾知曉太后喜歡食甜,便親手做了一品甜水,希望太后品嘗后能喜歡。”
“呵,沈答應未免也太敷衍了些。”珞嬪陰陽怪氣道:“省錢也不是你這么個省法,太后大壽,你自己動手做個甜水就算是賀禮?那御膳房的奴才哪個手藝不比你好?普天之下又有什么好東西是太后沒吃過沒喝過的?要說你這也算心意的話,那你這心意可不走心得很。”
“是啊,太后娘娘是天底下最尊貴的女子,又有什么是太后娘娘得不了的呢?”沈辭憂笑著回了珞嬪的話,“今日姐姐送給太后的玉如意國庫里不知存了多少,太后收下姐姐的賀禮后直夸好,喜歡的不也正是姐姐的心意?”
“你......”珞嬪憤然嘀咕了一句,“牙尖嘴利的,一副奴才相!”
沈辭憂懶得和她斗嘴,吩咐佩兒將自己提前準備好的那一杯可樂端了上來。
可樂放在玻璃盞中,里面添了冰塊,于殿內燭火的映照下,看上去暗紅之色,和古代的美食、甜水相比,這顏色實在不算美觀。
寧妃道:“黑通通的像是血水,你要給太后喝什么?”她細細瞧了一眼,見杯盞中的液體還在不停向上冒著氣泡,驚呼道:“這玩意兒不停的冒泡,可別是放壞了?喝壞了太后,你負得起責嗎?”
太后端起杯盞湊在鼻尖兒嗅了一下,可樂甘甜清爽的味道霎時灌滿了她的嗅覺。
她從未聞過這樣的味道,因她鼻尖兒湊得近,迸發出的小氣泡接觸到了她的肌膚,嚇得她將杯盞挪遠些。
“聞著是十分清冽,此為何物?”
“回太后,這是嬪妾家鄉的甜水,喚作快樂水,又名可樂。愿太后喝過可樂,便百事可樂。”
以寧妃、珞嬪為首,許多后妃都在勸說太后這東西來路不明,看著古怪,讓她別喝。
可李墨白卻道:“太后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且這東西能呈上來,嘗膳的內監和御前的宮人都是幾次三番驗過的,不會有事。”
太后心中僅有的那一點顧慮也被李墨白這話給打消了。
她端起杯盞,淺淺嘗了一口。
氣泡在口中炸開,甜爽酣暢的感覺即刻席卷了她的身,令她忍不住打了個激靈。
沈辭憂解釋道:“太后,此物需得大口大口喝,才能體會到其中滋味。”
太后將信將疑,沿著杯璧滿飲一盞下肚。
眾人看向她,等著聽她說個評價。
可等來的,卻是一聲毫不掩飾的‘嗝’
也許是打嗝聲音太大,太后也有些不好意思。
她臉頰微紅,緩聲道:“這可樂......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