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聽宮人們嚼舌根,說今兒個寧妃惹了大禍。
禧貴妃當著眾人的面足足掌嘴了她一百下,饒是如此她仍舊罵罵咧咧似中了邪。
后來太后聽聞了此事,本著關懷后妃的心思去承乾宮看她。
怎料她連太后也敢罵,氣得太后又賞了她一百個耳光。
據說臉都給打爛了,好好的美人坯子愣是被打成了個明晃晃的豬頭......
初入夏,北方就鬧了旱災。
朝廷撥款十萬兩白銀震災,又啟國庫往北方運送了許多干糧。
啟朝有專門負責運送震災物資的官職,喚作北運司。
北運司的正司部正是寧妃的父親,趙傳。
與寧妃的暴躁脾性相比,趙傳為人老實,做事勤謹,是在先帝時期就頗受重用的老臣。
故而此番押運震災物資的事,李墨白依例仍舊交給趙傳負責。
怎料三日后傳來消息,押運隊伍方出了江都三百里地,便在斷洪坡遭到賊匪洗劫,震災物資被洗劫一空。
趙傳的護衛隊死傷慘重,他也被暗箭貫穿了前胸后背,只差一寸的距離便會傷及心臟,可謂是九死一生。
這件事蹊蹺。
發生地在近江都的位置,且是朝廷的軍馬運送,哪里冒出來的賊匪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在天子腳下作亂?
且護衛隊的行程嚴格保密。何時出發,走什么路線,在何處補給,這些軍機要事只有趙傳和李墨白知曉。
大利誘惑之下,監守自盜也算不得什么稀罕事。
所以第一時間,李墨白就將懷疑目標鎖定在了趙傳身上。
可回稟的侍衛正要說明詳情,李墨白卻命他稍等片刻。
他飲了一口茶,眉頭蹙起,瞧著神情很是不滿,“今日這茶是誰烹的?”
三福回話道:“回皇上,是奴才。”
“你的手藝不比從前了。去把沈辭憂給朕叫來。”
三福連聲應下,轉過身去捂嘴偷笑。
這皇上哪里是嫌棄自己的手藝不好?怕是心中有所念之人,才會覺得茶香索然無味吧。
白日里沈辭憂才當完職,這才回去一個時辰就讓皇上惦記成這般?
看來她還真是深受皇上‘寵愛’呢
沈辭憂被窩還沒暖熱就被叫回了尚書房,心里自然是罵罵咧咧的。
給李墨白烹茶的時候她越想越氣,覺得是他就是在故意為難自己。
于是‘順手’往茶水里添了一撮窗臺上的浮灰。
只等她奉茶至李墨白面前,那名來回稟的侍衛這才開了腔。
“趙大人負責押運災銀干糧的部隊方深入斷洪坡腹地,就有賊匪由山林中四面包抄而出。他們各個身手不凡,護衛隊遭此突襲力不從心,很快敗下陣來。趙將軍身負重傷但萬幸保住了性命,如今正被緊急護送回江都救治。事發后,楚都督第一時間令手下的虎衛軍去斷洪坡周邊的山寨掃蕩,如今還沒有頭緒。”
沈辭憂聽完侍衛的描述后開始不自覺的在腦海中檢索這一段歷史。
這說的是北方災銀被劫持的懸案?這件事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定論,銀子最終也沒能找回來。不過這一點在我的論文里也有提到過,史料記載,后人在九門提督的府邸地底下挖出過許多帶著官印的銀兩,懷疑這就是當初被洗劫的那一批震災銀兩。
負責押送災銀的北運司趙傳,當時狗皇帝也疑心過他。但是幾經調查他實在清白,又加上他為了保護災銀和賊匪拼盡力廝殺,身負重傷九死一生,故而狗皇帝也就沒再懷疑他。
但在啟朝覆滅之后,這個趙傳就離開了江都去了川陜一代,蓋了大宅子又娶了四房姨太太,成了當地有命的富賈。按照他當官時候的收入來看,他就算這么多年在職的時候不吃不喝,也絕對積攢不下那么多錢財。而且北運司又是個沒有油水的職務,平日里也不可能有人行賄他。
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當年趙傳和九門提督沆瀣一氣,狼狽勾結,將運送災銀的路線告訴了九門提督,再由九門提督安排匪徒沿路埋伏。趙傳為了洗脫自己的嫌疑,故意‘身負重傷’來博取狗皇帝同情。等到風波過去之后,再和九門提督分贓。
沈辭憂結合史實的分析和李墨白相差無幾。
不同的是,李墨白只知道趙傳有問題,但絕對沒有想到九門提督也是個不干凈的。
沈辭憂提及后人在九門提督的府邸地底下挖掘到了印有官印的銀兩,啟朝印有官印的銀兩都是用來震災或賞賜番邦的。九門提督家中既然有官銀,那么就說明即便這件事和他沒關系,那么日后勾結番邦的事也絕對少不了他。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李墨白自有自己的一套縝密部署。
那給百姓震災的錢銀他們都能昧著良心給奪了,就別怪他心狠手辣,重罰重辦!
侍衛回稟完此事后匆匆退下,沈辭憂則故作憂心道:“出了這樣的事,可又要給皇上添煩惱了。聽三福公公說皇上念著奴婢烹茶的手藝,這茶再放就涼了,皇上喝一口潤潤嗓子吧。”
李墨白動作嫻熟地將茶盞向沈辭憂面前一推,“賞你。”
不是吧?又來!?
沈辭憂推辭的話還沒說出口,就聽李墨白聲音低沉質問道:“怎地?你該不會又在心里盤算著,想要將這茶生灌到朕的嘴里?”
“皇上說得哪兒的話......奴婢怎敢做出如此僭越之事呢?”
“不敢就好。”李墨白身子向后一倚,坐姿松散眼含笑意看著她,“那就喝吧。”
見沈辭憂猶猶豫豫遲遲不拿茶盞,李墨白索性自己將茶盞端了起來,懟到沈辭憂的嘴邊學著她上回給自己灌茶的樣子給她灌了下去。
“怎樣?好喝嗎?”
那加了灰的茶能有多好喝?
沈辭憂心里把李墨白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個遍,嘴上卻只得畢恭畢敬道:“奴婢多謝皇上賞賜!”
李墨白笑得好看,“不必謝朕,你喜歡就好。”
他二人并未注意到,此刻皇后就立在門口,親眼目睹了他們的‘打情罵俏’。
她攥著絹子的手用力攥拳,臉上的神色自也是不好看。
三福有些尷尬道:“皇后娘娘,奴才去替您通傳一聲?”
“皇上既然忙著,本宮晚些時候再來。”轉身欲離去之際,皇后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那宮女,就是皇上那夜留宿在廡房的那位?”
三福頭也不敢抬,聲音發顫道:“回皇后娘娘,正是......”
皇后略有神殤地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么,便得宮人攙扶上了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