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說
“中樞通報,第一批的移民僅僅只有一萬五千多人。既然這里如此肥沃,先期便集中安置最好不過。”
實地考察夏邑島這邊的情況,左懋第做出了決策。
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同樣如此。
夏邑島的面積非常廣大,而且適合耕種的地方也有很多。其實最大的平原是在島的東北方,因為人口不足,只能暫時擱置。
苗念生也同意先在島的西部安置移民。
左懋第起了心思,問道:“此地可有名稱?”
還真有。
“當地的阿尹努人稱呼這里為札幌,寓意為大河川之地。”
看著眼前水量充沛的河流,還有茂盛的草木植被,左懋第點點頭,頗為認可。
“那便在這里建立札幌市如何?”
夏國的行政體系在左夢庚的影響下,和后世一般無二。
中央的下面是省,省的下面是市,市管轄縣和區,再往下則為鄉和鎮。
如今奴兒干都司一帶已經建省,省會確定在長春。整個區域內自然還需要其他的城市,來完善行政體系。
夏邑島這么大,可以容納許多的人口,單獨建市恰如其份。
這個提議也不是左懋第靈機一動。
前來吉林的路上,他就和夏允彝等省府的官員們進行過探討,達成了一致意見。
既然札幌這里土地肥沃、平原遼闊,可以大量安置人口,設置城市級行政機構,用來統管整個島嶼的民政再適合不過。
“遵照殿下的命令,永寧寺那邊已經更名為廟街市,拉克鎮也將升級為拉克市。如此一來,咱們吉林就有了四座城市。以這四個市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漸漸的將周邊區域都掌控在手中。”
零點看書網
左懋第向大家通報了中樞的決策。
中樞目前的規劃中,庫頁島被分為了兩個市分別管轄。而廟街市的區劃最大,要管理所有陸地上的領土。
札幌市就是夏邑島的行政中心。
當著眾人的面,左懋第開始宣讀任命。
“經中樞批準,省府任命,蒙之英為札幌市市長,趙子深為札幌市副市長,全面負責夏邑島的行政工作。”
兩個年輕人連忙站了出來,面色激動。
現在夏國的行政體系已經日漸完善,像他們這樣的小年輕,如果是在本土,以這個年齡和資歷絕對是做不上市級高位的。
也只有在吉林這邊,一切都是新建,加上管理的人口稀少,才給了他們機會。
可不管怎么說,成為了市級官員,就是對他們能力的最大認可。
“對于整個夏邑島的開發,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蒙之英和趙子深其實早就得知了任命,也做了充足的準備。
“按照咱們夏國的行政區劃,市的下面必然要建立縣和鄉鎮。恰好夏邑島上可以興建定居點的地方還有好幾處,我們打算從明年開始,將新移民和土著混編之后,安置在各個定居點。然后以這些地方為基礎,建立縣級行政機構。”
蒙之英的手在地圖上點了幾個地方。
一個是夏邑島最南端的烏斯克斯,阿尹努語的意思是海岸的盡頭。
前世這里乃是函館縣所在。
顯然蒙之英非常清楚,夏邑島作為臨近東瀛的第一線,必須要在最前沿的地方部署足夠的力量,才能夠起到警戒作用。
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這里可以成為攻略東瀛的前進基地。
他點到的第二個地方,就是釧路。
這里也是夏邑島唯一一個不凍港所在。
可想而知,光憑這個條件,未來這里就一定會很繁華,建立一座縣城很有必要。
第三處地方位于夏邑島東北角,向海洋延伸的半島上。
從這里深入海洋還有幾座島嶼,可以發展成為捕撈基地。
除此之外,此處的北面可以和千島群島連接。
也就是說,今后通過這里可以更加快速安全的抵達新知城,遠比從庫頁島過去要安全的多。
這個地方叫做根室。
恰好毗鄰夏邑島上最大的平原所在,而且肥沃的土地聚集在一起,很利于大規模的農耕開發。
蒙之英沒有貪功冒進,暫時只選擇了這三處定居點。
雖然夏邑島適合定居的地方還有很多,但他更加清楚移民需要一步一步的來,幾年、幾十年都未必能夠完成。
更何況國內來的移民,也不可能都填充到夏邑島上,還要照顧到其他的地方。
夏邑島的開發,將會是一個無比漫長的過程。
不過這邊的物產如此富饒,他有信心將這里建設成人間樂土。
釜山。
石頭和石子再一次上了船。
這一次他們被告知,接下來近一個月的時間內,船都不會再靠岸了。
也就是說,他們只能被困在這方寸之地,忍受最難熬、最顛簸的旅程。
不過這也是他們最后的考驗。
只要度過了這段時間,他們便抵達了目的地。
上百艘帆船航行于大海之上,蔚為壯觀,倒也讓這些新移民們沒有感覺到孤單。
南方的天空中烏云滾滾,強風撲面,肉眼可見那邊的波浪漸漸洶涌。
而北邊的海面卻很平靜,夕陽照在上面,浮著璀璨的金色,令人著迷。
水手們緊張的在船上跑來跑去,片刻不敢耽擱。
“都快一點,再快一點!張起滿帆,把船速提起來。風暴就要來了,不想死的,都給老子忙活起來。”
聽著船長的吆喝聲,移民們全都緊張萬分,瑟瑟發抖。
唯獨船員們雖然忙碌不堪,但是卻很平靜。
在這片海域跑船久了,他們早已有了經驗。
知道每年七月份之后,就會有勐烈的風暴從南面來,一波接著一波,足以將一切摧毀。
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十月份。
在這段時間內,只有最具經驗的老水手才敢駕船出海。其余的人,絕對不敢踏入大洋一步。
現在的他們就是趕在今年的第一場風暴之前,前往庫頁島。
只要他們的速度夠快,風暴就始終在他們的后面,并不會產生什么威脅。
等到了吉林,船只入港,那邊萬事大吉了。
華夏民族如今對大海的認識,已經令他們敢于挑戰大自然了。
新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