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左營炮第八更
第99章左營炮第八更
“多道手藝的事兒,不難。”
涂一先代表工匠們發話了,很堅定。
螺紋線這東西,如今在左營里應用的非常多,基本上工匠都掌握了。
畢竟最早的火繩槍管末端也是靠這東西來堵死的。
既然螺紋線沒問題,那么彈頭封閉的問題就解決了。
畢懋康卻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你這炮子即使裝了火藥,那要如何引爆?難道還要追上去點燃嗎?”
左夢庚滿頭黑線。
“東郊公說笑了,追上去點燃火藥,不怕被敵人砍死嗎?”
畢懋康開動思路,琢磨起來。
“難道你是想在彈頭外面留個火繩出來,要發射時再點燃?這也不成啊,炮子飛的那么快,火繩很容易熄滅。”
見所有人都想不通,左夢庚嘿嘿笑了起來。
他在底盤的中心位置畫了一個斜向的小孔,內外相通。
“各位請看,將導火索裝在這里如何?”
栗香筑還是沒有弄懂。
“那該如何點燃?”
左夢庚接著畫了藥筒。
“我的設想是,作戰時,這個彈頭要能和藥筒接在一起。當藥筒放入炮膛時,可以將彈頭頂入炮管。你們注意看,這樣一來,這根彈頭的導火索就會和藥筒里的火藥混合在一起。當藥筒里的火藥爆炸時,是不是就可以順勢點燃這根導火索?這樣一來,彈頭飛出去后,導火索也燃燒到彈頭內部,再引燃里面的火藥,形成爆炸。這個方案如何?”
眾人議論紛紛,不少人都大受啟發。
他們光想著用明火去點燃導火索了,卻忘記了,藥筒里也是有火藥的。而要想將炮彈發射出去,必須要靠藥筒里的火藥。
畢懋康充分發揮了專家的本色,一連指出了兩個問題。
“那你這炮子要如何與藥筒相接?還有,你這藥筒為何這般形狀?”
傳統的佛郎機炮,是將火藥和炮彈都裝入藥筒內,然后一股腦發射的。
但左夢庚設計的彈頭大小,顯然是塞不進藥筒的。
而且左夢庚畫的藥筒,和原本線條平整的模樣不同。
藥筒的前方,和炮管相接的部位,是漸漸向內收束的,有點像瓷瓶的瓶頸。
如果后世的人看到,肯定不會意外。
因為后世的子彈、炮彈就是這樣的。
畢懋康卻不明白這個設計的含義所在。
左夢庚開始一一解答。
“炮彈和藥筒筒口的大小,必須控制在一個微乎其微的差距范圍內,炮彈底部要比藥筒筒口略小。藥筒不用時,里面放滿火藥,然后用桑皮紙封存。作戰時,揭開桑皮紙,然后用來包住炮彈底部,這樣可以和藥筒結實地連在一起。”
日常生活中,用紙或者布來彌補縫隙的辦法在所多有。現在左夢庚將這個簡易的辦法用在了炮彈的組裝上。
“咱們現在用的工具足夠精良,可以將彈頭和藥筒筒口的直徑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這句話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左營如今已經統一了測量標準,游標卡尺、圓規等多種精密的器具投入實用。要想讓彈頭底部的直徑和藥筒筒口的直徑相近,這非常容易。
至于剩下的微乎其微不足的部分,就像左夢庚說的那樣,用桑皮紙填充即可。
左夢庚繼續道:“這樣將彈頭和藥筒連在一起后,再用裁刀將桑皮紙多余的部分裁掉,就可以將炮彈放入炮膛了。”
他一邊說,手上一邊畫出了炮膛內部的結構圖。
“你們看,炮膛和炮管相連的部分,也要這樣鑄造。如此,炮彈這么放進去,是不是剛好可以卡住?”
大家注意到,左夢庚所畫的炮膛內部并非如今佛郎機炮平直的截面,而是從炮膛到炮管有一個漸漸收束的過程。
這個和藥筒的前端形狀一模一樣。
涂一先有些焦慮,道:“千座,這么鑄造的話,炮彈恐怕不易放入。”
原來佛郎機炮的炮膛,就是一個垂直開放的槽子,藥筒很輕易就可以擱置進去。而按照左夢庚的設計,炮彈多了一個彈頭,就只能側著從斜上方放入。
即使如此,炮膛后面的部分也會擋住,導致炮彈放置不進去。
左夢庚豈會想不到這個問題?
他再給大家看炮膛的后面。
“以往鑄造佛郎機炮的時候,后面這里是一體鑄死的。不過咱們改改,改成一個可以打開的炮閂。這樣后部的空間在裝彈的時候是不是就變大了?這樣裝彈還有問題嗎?”
“咦?”
“妙啊!”
“為何就沒有想到呢?”
只是一個可以打開的炮閂,困擾大家的裝彈問題就解決了。
而左夢庚設計的炮閂作用還不止于此呢。
“注意看,這個炮閂因為要承受火炮開火時的后坐力,所以制造的時候一定要厚重。還有就是它閉鎖的方式……”
左夢庚倒是很想將后世的炮閂閉鎖方式拿來,很可惜,這個時代做不到。
不過他設計的這款火炮的威能也沒有那么大,所以炮閂簡化一些也沒有什么。
炮閂一側多了一根插銷,可以插入炮膛左側預先做好的孔槽里。
而另一側必須要用些力氣才能掛在卡扣里。
炮閂內側抵著藥筒的部位,還多了一個半圓形的凸起,有點像UFO。
這個圓形凸起最大的作用,就是當炮閂徹底關閉時,可以將炮彈牢牢頂死。
佛郎機炮射程不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藥筒和炮膛的緊密度不夠,導致開火時晃動的藥筒消耗了太多的勢能。
現在前面有收束式的炮膛固定,后面又有了炮閂卡死。再開火時,藥筒無論如何也無法晃動,只好將火藥爆炸的勢能來推動炮彈了。
這個方法,其實和后世步槍子彈上膛的道理是一樣的。
為何子彈殼的前半部分比后面要細一些,就是為了可以將子彈送入槍管的同時,固定住子彈不使其松動。
然后槍栓從后面頂住,兩邊的夾力之下,子彈殼里的火藥引燃后,只能作用給彈頭。
左夢庚把這些一說,所有人都沉迷了。
特別是關于藥筒固定的設計,更是令大家驚為天人。
“倘若此法不致泄氣的話,炮子只怕能打的更遠。”
畢懋康來回比劃著圖紙,若有所思。
左夢庚指著炮彈道:“晚輩將彈頭和藥筒結合在一起,就是避免了泄氣。這樣一來,火藥爆炸的能量全在這藥筒內。只要藥筒被固定死,無法晃動,那么所有的推動力都將給到彈頭。”
他又指著炮膛里的膛線道:“咱們的火槍您已看過,之所以能遠及四百米,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膛線。如今這彈頭形狀和火槍一樣,用藥更多,自然也可以打的更遠。”
他說的這些,畢懋康已經全盤接納了。
老先生竟一刻也等不得。
“那就不要耽擱,立刻開工。”
眾位工匠更是心潮澎湃,想要看看這新式的火炮到底有多厲害。
左夢庚卻很謹慎,做最后的提醒。
“彈頭因為是鐵殼,比較脆弱。你們要多次試驗,看看彈頭會不會在炮膛內撞碎,找出最佳方案來。”
為了讓黑火藥爆炸能使彈頭變成碎片,擁有殺傷效果,只能采用熟鐵制殼。
這就和后世的手雷差不多。
可左夢庚擔心的是,炮彈發射時強大的動能導致彈殼在炮管里就出現碎裂,那樂子可就大了。
這還需要工匠們試驗。
實在不行,寧可改回實心炮彈。
“還有就是彈頭的導火索燃燒速度問題,快了不行,沒打到預定地點就引爆了火藥;慢了也不行,炮彈都落地了還不炸,傷不到人。這需要你們在火炮制出來后,多次觀測炮彈射程和速度,有了嚴密的數據后再來調整導火索的燃燒速度。”
明代的導火索其實已經可以控制燃燒速度了。
比如火繩槍的火繩,其實就是導火索,以極慢的燃燒速度能使用很久。
左夢庚需要的是,彈頭用的導火索能夠和炮彈的飛行速度相匹配,這樣才能有效殺敵。
而新式火炮的炮彈飛行速度和射程,只能在火炮弄出來后,一次接著一次實驗,得到數據后再來改進導火索。
一種新式武器的誕生,必然要經過非常嚴格的論證和實驗,才能得到應用。
不過左夢庚提出的這些改進,讓大家大開眼界。
最主要的是,以現有的技術水準來改進一點都不難。
而一旦新式火炮真的制作出來,那帶來的影響力可是無與倫比的。
別的不說,光是能夠爆炸的彈頭,其威力就不是當今時代的實心炮彈可比的。
畢懋康決定了,他要親自主持新式火炮的研發。
想了想,他問道:“此炮乃新鮮之物,可有名號?”
給火炮命名?
左夢庚略一沉思,便道:“既是我左營所用,那就叫左營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