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第五百七十八章 平定魯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游戲>>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七十八章 平定魯國

第五百七十八章 平定魯國


更新時間:2022年03月15日  作者:大漢護衛  分類: 游戲 | 游戲異界 | 大漢護衛 |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慶父、叔牙,你們兩個狗賊,吃里扒外的東西!”

魯國三上卿之一的季友被五花大綁,見到兩個叛亂的兄弟,破口大罵。

若不是慶父、叔牙叛亂,與夏軍勾結,里應外合,以魯國機關城的堅固程度,在城內糧食吃完之前,柴榮的三十萬大軍,根本拿機關城毫無辦法。

這可是工匠鼻祖魯班和他的弟子們傾盡數年心血打造的要塞,號稱固若金湯!

然而,柴榮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攻克了這座天下無敵的城寨。

“哈哈哈,我們也是為了魯國的將士,這才棄暗投明。現在你是階下之囚,難道你還不明白自己的身份嗎?”

慶父拔出長劍,一步步走向季友。

慶父、叔牙,與魯莊公、季友,同父異母,所以關系并不算親密。

“狗賊,我哪怕死后化作鬼魂,也不會放過你們!”

季友還在破口大罵。

“你該閉嘴了!”

慶父一劍封喉,鋒利的長劍刺穿季友的咽喉!

季友眼球凸出,不敢相信自己的兄弟竟然真的會殺了自己。

“這個家伙,早就該死了!”

叔牙見慶父殺了季友,于是過來,用自己的長劍補了一劍,以免季友還能活下來。。

他們已經與魯莊公、季友反目成仇,必須殺了他們。

慶父、叔牙殺了季友,又提劍走向魯莊公,想要將魯莊公也殺了。

“慶父、叔牙,你們豈可弒主!”

曹劌、叔梁紇、狄虒彌、秦堇父等投降的魯國武將被五花大綁,怒目圓瞪,眼神像是要噴出怒火,想要生吞了慶父、叔牙二人。

本來魯國也是一個不錯的諸侯國,但魯國被幾個公卿搞的烏煙瘴氣,就連孔子都看不過去了。

“來人,將他們拿下,然后殺了。”

在魯國眾多將士怒氣沖沖時,柴榮帶著五代十國的禁軍出現,喝令左右,將慶父、叔牙拿下。

而且,柴榮要殺了這次功勞最大的慶父、叔牙!

不少魯國將士都詫異地看向柴榮,他不是和慶父、叔牙一伙的嗎?

慶父、叔牙臉色慘白,不甘地大喊:“你這是過河拆橋!”

柴榮板著一張臉:“我可有答應過你們什么?”

與慶父、叔牙談條件的不是柴榮,而是淪為俘虜的趙匡胤,所以柴榮完全不認賬。

柴榮作為曾經的后周皇帝,對于駕馭將士有心得。

柴榮感受到魯國眾人對慶父、叔牙這兩個禍亂朝政、大逆不道的貴族大為不滿。

如果不殺了慶父、叔牙,難以平息魯國將士的怒火。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況且,你們二人,手足相殘,不忠不孝,罪當萬死。”

柴榮不容慶父、叔牙二人狡辯,便示意張永德、王全斌兩員武將痛下殺手。

張永德、王全斌手起刀落,將慶父、叔牙兩個沒有了利用價值的工具人斬殺。

魯國眾將士見慶父、叔牙被殺,怒氣果然有所消失。

在魯國眾人看來,慶父、叔牙兩個禍亂朝政的權臣,比敵軍還可惡。

曹劌心情復雜,一直在拖后腿的慶父、叔牙二人,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死去。

慶父、叔牙二人的報應,來的太快了。

矛盾被轉移,魯國眾人還沒有意識到,魯國王室,死了三個人,只剩下了被俘虜的魯莊公,魯國徹底滅亡。

“俘虜的魯國眾將,和宋國眾將,全部押送到關中,讓這些武將與他們的兵馬分開,以免爆發叛亂。”

柴榮徹底平定魯國,活捉魯國國君魯莊公,還活捉了前來爭奪魯國的趙匡胤,僅僅是俘虜的名將數量就有上百人。

當然,這些名將并不算家戶喻曉,只是在史書上留下過名字。

在梁國滅亡后,魯國成為第二個被平定的諸侯國。

“孔夫子和他的弟子,全部釋放,好生招待。”

柴榮也不敢得罪孔子和儒家弟子,否則會遭到天下讀書人譴責,于是令人將他們釋放。

孔子雖然有空前的影響力,但畢竟不是兵家,在魯莊公和一眾魯國武將被活捉以后,孔子和儒家弟子也掀不起什么風浪。

“這座機關城,該如何處置?”

“為了以免有賊人作亂,將其摧毀。”

柴榮在離開機關城之前,令人將公輸班打造的要塞破壞,避免將來被山賊或者叛軍利用。

機關城的堅固程度,毋庸置疑,只是魯國內部不和,才顯得不堪一擊。

至于建造了魯國機關城的工匠公輸班,也被柴榮送往關中。

公輸班的流派,不亞于墨子的墨家流派,只不過兩人的理念不同。

公輸班積極為諸侯國生產戰爭兵器,甚至建造了專門為戰爭而生的要塞——魯國機關城。

公輸班渴望利用戰爭,提升自己流派的影響力。

而墨子提倡兼愛非攻,盡量避免不義的戰爭。

如果不是張華資助墨家進行研究,禽滑厘和墨家弟子,不見得會愿意為張華生產兵器盔甲。

在柴榮看來,墨家在工匠群體之中的影響力太大,如果同時扶持公輸班、禽滑厘兩派工匠,正好可以相互制衡。

柴榮當過皇帝,自然知道分權制衡的重要性。

公輸班、禽滑厘代表了兩派工匠,其中一派勢力太大,還可以拉攏另外一派,進行打壓。

“子夏在夏城,看來可以去見他一面。”

孔子聽說弟子子夏在夏城,在自知魯國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之后,感慨世事無常之余,開始周游列國。

以孔子的聲望,只要不起兵造反,各個勢力都不敢拿孔子如何。

子夏不像顏回、曾參等弟子一樣嚴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頗有經世傾向的弟子,在離開孔子之后,不再關注“克己復禮”,而是提倡與時俱進的當世之政,延展了儒家正統政治理論。

李悝、吳起、魏文侯,都曾向子夏請教。

孔子主張施行仁政,在禮制方面恢復周禮。

大致思想就是,君主通過施行仁政,來讓人們吃飽肚子,而吃飽肚子的人們才能學習禮節。

孔子得知后世禮崩樂壞,戰國時期,戰爭更加頻繁,而且兵家為了獲勝,無所不用其極,又得知秦國統一六國,結果也不壞,才有了后面的漢唐盛世,思想也有所轉變。

時代已經變了,孔子、王莽都想要恢復周天子的時代,但事與愿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被一兩個人物所左右。

孔子的弟子子夏,在進入戰國時代后,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才會在戰國第一個霸主的魏國講學,而且更加提倡經世致用之學,學而優則仕。

孔子知道后世發生的事情,大受震撼,他認為有必要前去與子夏敘舊,以及更新自己的理論。

另外,孔子也發現,后世不少儒生,打著他的名義,發展儒家學說。

比如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大一統”、“三綱五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又比如宋朝的程朱理學,宋明的陸王心學。

孔子并不完全贊同后世人對儒學的理解。

“我打算重塑儒學。”

孔子有了宏偉的目標。

各個朝代的儒學思想相互碰撞,孔子認為有必要剔除一些違背他本意的思想。

另外,孔子也意識到,想要恢復周禮,已經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不如說,孔子提倡的周禮,只是他想象中的烏托邦,實際上,周朝不見得比后世的朝代文明和繁榮,周朝也發生了一系列荒唐事,分封制更是導致春秋戰國的根源。

厚古薄今是所有人的本能,即使孔子也不例外,總覺得以前的人活得更好……

“我等愿意繼續追隨老師。”

顏回等弟子,追隨孔子,開始新的周游列國。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被押送至關中,但柴榮向孔子承諾不會殺害叔梁紇,孔子也就可以放心出行。

以孔子的武力,孔子不擔心途中遇到山賊或者亂兵,反而是山賊和亂兵,需要避開武力恐怖的孔子。

至今,孔子的武力如何,還是一個謎團。

來自五代十國的武將王全斌,也無法試探出孔子的武力深淺。

上百員武將被三萬大軍押送前去關中,隊伍浩浩蕩蕩。

“難道我趙光義一輩子就這樣渾渾噩噩過去了嗎?我不甘心!”

趙光義被關押在囚車內,不愿接受可能被軟禁的命運。

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宋太宗啊!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而現在,他居然成為了階下之囚,讓趙光義豈能甘心。

“屬下會設法立功,為二位脫困。”

軍師趙普,與趙匡胤情同手足,想要搭救趙匡胤一把。

“則平代我照看好家人,我已感激不盡。”

趙匡胤只能將家眷委托給趙普代為照料。

趙普作為軍師,以他的才能,肯定會受到張華重用,倒是不會被關押。

石守信、高懷德、慕容延釗、畢再遇等宋軍武將,各懷心思。

只要趙匡胤點頭,那么他們就可以順理成章,改旗易幟。

這就是作為武將的好處。

柴榮送走俘虜之后,留下一支兵馬駐守魯國,然后按照原定計劃,帶兵進入齊國,前去與諸葛亮匯合,平定山東諸國之中最強大的齊國……


上一章  |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