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云與趙廣(三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游戲>>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云與趙廣(三更)

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云與趙廣(三更)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13日  作者:大漢護衛  分類: 游戲 | 游戲異界 | 大漢護衛 |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 


西州通往伊州的戈壁灘上,歸義軍、安西軍兩支殘兵,在張議潮、高仙芝的帶領下,保護西州的平民,逃往伊州。

阿史那土門率領突厥騎兵來追,擊敗張議潮帶領的斷后的騎兵。

不過,在斷后的騎兵被擊潰之后,趙云、李嗣業又帶兵擊敗了阿史那土門。

因此,西州城的幾十萬平民,倒是沒有什么危險。

張議潮一條手臂受傷,綁著紗布,紗布都因此被染紅。

“阿史那土門還真是兇狠,不愧是建立了突厥汗國的猛人。”

張議潮在戰斗中被阿史那土門的長矛刺中手臂,因此受傷。。

阿史那土門像是一條鬣狗,追擊歸義軍,窮追不舍,甚是兇猛,至少有上萬歸義軍被突厥人殺死。

突厥對于唐朝來說,就相當于漢朝的匈奴。

就連阿拉伯帝國,都一度敗給突騎施可汗蘇祿。

也就是唐朝強大的國力,加上李靖、蘇烈等大唐名將,突厥汗國才無法變成蒙古帝國。

一個歸義軍騎兵從前方回來,對歸義軍首領張議潮說道:“節度使大人,伊州守將張淮深,與從關中到來的援軍,就在前方!”

“關中援軍來了?沈三果然不欺我!”

張議潮得知關中援軍到來,不由大喜。

西域的漢人不多,歸義軍和安西軍兵力不足,這才敗給這群游牧騎兵。

一旦獲得關內的兵力,那么歸義軍和安西軍兵力不足的問題,將得以解決。

“關中來了多少騎兵?”

“五萬人。”

“五萬人,還遠遠不夠啊……”

張議潮想到西域的游牧部落騎兵動輒幾十萬人,陳慶之的五萬人,可以解燃眉之急,但長遠來看,多半還是無法與數量龐大的西域聯軍抗衡。

“到來的武將,又有何人?”

“陳慶之、馬超、鄧艾等人。”

“這些都是古之名將啊,他們這些人加在一起,相當于十萬大軍。”

張議潮聽說到來的援軍將領的姓名,大喜過望。

“馬超?”

趙云知道西涼馬超的名聲,他們都是五虎將,武力難分伯仲。

果然,在前方,八萬騎兵出現,張淮深與陳慶之,聽說張議潮戰敗,立即前來支援。

然而,趙云、李嗣業已經擊退了阿史那土門的突厥騎兵。

“叔父,既然您沒事,真是太好了……不對,您的手臂……”

張淮深見到張議潮手臂受傷,內心咯噔了一下。

“跟比起丟掉性命的將士相比,我已經相當幸運了。”張議潮掃視到來的武將,“這幾位就是陳慶之、馬超、鄧艾等人了吧?”

高仙芝、封常清、李嗣業等大唐安西軍武將,看到古之名將,反應同樣激烈。

“爹!”

在鄧艾身邊,趙廣突然沖了出來,向趙云喊爹。

趙云愣了一下,他還年輕,怎么就多了一個兒子?

“孩兒趙廣。”

趙廣知道自己有些許失態。

他見到的是年輕時期的趙云。

“他說的不錯,他就是你的次子——趙廣。”

陳慶之簡單說了一下趙廣的來歷。

“原來如此。”

趙云在陳慶之的解釋下,大致明白了趙廣的來歷。

既然趙廣的身上有自己的血脈,那么認下這個兒子也無妨,總好過父慈子孝。

“不過,你是我與何人的兒子?”

趙云不禁疑惑。

他也想要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何人。

趙廣指著馬超旁邊的馬云祿說道:“她就是我娘。”

趙云和馬云祿同時大吃一驚!

馬超露出古怪的表情,越看趙云越不爽。

他本來以為趙云會是兄弟,結果趙云竟然想要當他的妹夫。

“這不可能吧……”

馬云祿驚呼,她上下打量濃眉大眼的趙云。

趙云與馬超相比,不算是英俊,但正氣凜然,據說他的武藝,與兄長馬超,不相上下。

怪不得趙廣老是注意到自己,原來趙廣本來是自己的兒子……

趙云倒是不好意思起來。

這下一來,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馬云祿。

“哈哈哈,子龍,既然你與馬姑娘是原配,又男才女貌,不如娶了馬姑娘。”

張議潮也不嫌事大。

如果歸義軍的趙云,與涼州軍的馬云祿共結連理,那么歸義軍的實力,也將大增。

“這種事情,豈能強求?我所圖者,是擊敗來自西方的蠻夷亞歷山大。”

趙云意志堅定,認為必須率先擊敗亞歷山大,再談兒女情長。

“子龍好義氣,但這兩件事情,并不沖突。罷了,我們先到伊州,再從長計議。”

張議潮知道亞歷山大、阿史那土門等人隨時可能追來,這個時候,確實不宜討論兒女情長。

“趙子龍,雖然我知道你與我的武藝可能相差無幾,但你若對我的妹妹有什么想法,還需要將我擊敗,我才會承認。”

馬超手中的長槍指向趙云。

趙云撓了撓頭,他現在又沒有什么想法。

“爹年輕的時候,果然是一時之豪杰,氣勢好強。如果我有爹的武藝,或許就能幫助姜維,成功北伐中原。可惜,孩兒沒有能力。”

趙廣終于與趙云相遇,激動不已。

他以趙云為目標,可惜五虎將的后代,難以與他們的父輩媲美。

“你的武藝與常人相比,也很是不錯了。”

趙云可以感受到趙廣表現出不弱的武力。

趙廣武力有80,屬于二流武將墊底水平,相比于普通武將,著實算是不錯了。

只是趙廣的武力,與趙云、馬超這群怪物,無法相比。

張議潮等人回到伊州,重整城防。

“如果你們提前數月到來,或許還能力挽狂瀾。”

“我們歸義軍現在只剩下伊州、沙州、瓜州,三座城池。西域聯軍已攻克安西四鎮在內的幾十座城池,大宛、烏孫、龜茲、車師、樓蘭等王國,背叛我們。”

“兵力對比,以十幾萬兵馬,對付亞歷山大的幾十萬西域大軍,恐怕勝算還是太小。”

“依我之見,不如將人口遷徙至關內,我們在伊州背水一戰。取勝,可驅逐胡虜,失敗,也好及時撤退。只要天下一統,收復西域,是遲早的事情。”

張議潮召集剩下的武將,商議進退。

西域各座城池淪陷,陳慶之的五萬人,終究還是來晚了不少時間。

在安西四鎮淪陷之后,亞歷山大獲得安西四鎮的人口,又送重金給匈奴、突厥等部落,讓這些部落出兵,隨著西州失守,西域已經淪為各個草原勢力的獵場。

歸義軍,只有最后一拼的機會。

陳慶之嘆道:“如果關內統一,以關內驚人的人口,又何愁西域聯軍?”

鄧艾的想法與陳慶之不同:“未慮勝,而先慮敗。將伊州、沙州、瓜州的人口遷徙至賀蘭山一帶,也是一個不小的收獲。另外,與西域聯軍交手,可以收集有用的情報。主公吩咐過了,尤其要收集亞歷山大、阿史那土門的情報。”

歸義軍有兩個選擇。

一個選擇是將領地內的人口遷徙至張華控制的賀蘭山,另一個選擇是將人口遷徙至秦王政控制的涼州。

張華派陳慶之帶兵過來,也是為了向歸義軍施加壓力,讓歸義軍搖擺到自己這邊,而不是投靠秦王政。

秦王政在古代的名氣很大,但風評不是很好,兩極分化,因此歸義軍更加傾向于依附注重名聲的張華。

在鄧艾的慫恿下,歸義軍眾人,優先考慮依附張華。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張華娶了唐玄宗的長公主永穆公主,相當于大唐的駙馬。

高仙芝、封常清、張議潮等大唐武將,對張華這層身份,頗為認可,畢竟,他們就是唐玄宗時期的名將。

只是安史之亂,唐玄宗懷疑高仙芝、封常清不敢出戰,打算叛亂,于是下令殺死了高仙芝、封常清。

高仙芝、封常清對唐玄宗的感情復雜。

歸義軍開始遷徙三州的人口,護送至賀蘭山。

歸義軍、安西軍清野堅壁,準備與亞歷山大、阿史那土門、郅支單于等梟雄在伊州再決勝負。

西域聯軍在攻破西州之后,開始向伊州進軍,目標儼然是玉門關。

如果有可能,西域聯軍甚至有可能會攻擊西涼。

數以千計的戰鷹在空中翱翔,下方是數以萬計的游牧騎兵。

匈奴騎兵、突厥騎兵、突騎施騎兵、鐵勒騎兵等部落的騎兵,像是一條條黑龍,向伊州匯聚而來。

一隊王伙騎兵護衛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看到浩浩蕩蕩的東方游牧騎兵出動,也不禁感到熱血沸騰。

漫山遍野的騎兵,廣袤的戈壁,在希臘、馬其頓都看不到規模如此浩大的場景。

匈奴人、突厥人僅憑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入寇中原,只能合兵,才敢燒殺搶掠。

“匈奴人、突厥人是為了搶錢搶糧搶女人,而我是為了征服。”

亞歷山大鞭撻一群馬其頓、波斯士兵,還有一隊活捉的印度士兵,作為本陣兵馬。

塞琉古、安提柯、攸美尼斯、托勒密等參與遠征的馬其頓武將,追隨在亞歷山大左右。

他們遠征遙遠的東方,已經進入了未知的領域。

亞歷山大的軍團中,還吸收了征服的波斯和中亞的武將,來勢洶洶。

“亞歷山大這伙蠻夷,聽說來自更西邊的地方,務必要小心,以免被他吞并。”

匈奴的郅支單于,對亞歷山大防備。

雖然他們組成了西域聯軍,但只是一群聚集在一起搶劫的強盜,并不齊心。

“呼屠吾斯,我的能力,不見得遜色于亞歷山大。我們可以借助這個機會,重新恢復匈奴的版圖。”

在郅支單于的身邊,一名匈奴貴族趾高氣昂,直呼郅支單于的本名,就連郅支單于都不敢給他臉色。

“沒錯,我們匈奴,才是天之驕子。如果再遇到大漢的陳湯,我一定要親手宰了他。”

郅支單于始終痛恨西漢的武將陳湯。

匈奴被漢帝國擊敗,分為南北匈奴之后,南匈奴依附漢朝,而北匈奴與漢朝為敵。

郅支單于就是北匈奴的其中一代單于,結果被陳湯奔襲千里斬殺。

陳湯就是說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狠人。

郅支單于痛恨陳湯,可惜一直沒有找到陳湯的下落。

“我統治匈奴的時候,南起陰山、北抵貝加爾湖、東達遼河、西逾蔥嶺,擁有控弦之士三十余萬,就連漢高祖劉邦,都畏懼于我的兵馬。我甚至敢對呂后出言不遜。但我的子孫,居然敗給了漢人,真是令我失望。”

“還好,上天有靈,讓我有機會擊敗這些強敵。”

這個匈奴貴族,野心勃勃,睥睨群雄。

表面上,西域聯軍之中的匈奴人首領郅支單于實力最弱,漢代名將陳湯就可以碾壓郅支單于。

但匈奴人真正執掌兵權的卻不是郅支單于。

“匈奴人有些古怪,他們行動如風,井然有序,郅支單于的能力,難道真的有那么強大?”

突騎施可汗蘇祿,看出了匈奴人的異常。

在與歸義軍、安西軍交戰時,匈奴人的損失,比突厥、突騎施、鐵勒更少。

各支游牧騎兵向伊州進軍,而歸義軍布下的烽燧燃起滾滾狼煙,向伊州城示意,西域聯軍正在途中。

張議潮立即召集各個武將,商議對策。

高仙芝沉吟一會,最終說道:“西域聯軍,亞歷山大、阿史那土門、蘇祿較為兇殘,反而是匈奴的郅支單于,較為容易對付。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逐一擊破,擊敗實力較為弱小的匈奴人,挫敗敵人的銳氣。如此一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眾人竊竊私語,最終都認可了高仙芝的計謀。

幾十萬游牧騎兵一擁而上,任何計謀都沒有作用。

高仙芝提出在對方行軍途中實行先弱后強、逐一擊破的戰術,倒是有可行的地方。

高仙芝率先考慮擊敗西域聯軍里,能力最差的郅支單于。

“事不宜遲,先敗匈奴,再敗突厥,亞歷山大勢單力薄,必定退兵。”

張議潮最終拍板,還是決定先對匈奴人下手。

陳慶之、馬超、鄧艾也不是怕事之人,于是與張議潮合兵,奔襲途中的匈奴騎兵。


上一章  |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