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第四百八十八章:走向死亡的創生之柱與參宿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八章:走向死亡的創生之柱與參宿四

第四百八十八章:走向死亡的創生之柱與參宿四


更新時間:2022年07月17日  作者:三寸寒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寸寒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作者:三寸寒秋

,最快更新!

創生之柱的變化,引起了韓元極大的興趣,一顆正在爆發的超新星,可謂是百年難的一見。

除了稀有度外,其光譜圖對于天文物理研究的重要性也是母庸置疑的,不說各種拋射出來的粒子,就是在超新星爆發的時候對于引力和空間的干擾,都有著巨大的研究價值。

特別是前者,對于高能物理的研究更是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因為創生之柱內的超新星爆發和其他的超新星爆發是截然不同的。

其他的超新星爆發,正常情況下周邊是沒有稠密星云氣體這種東西的。

其高能離子和沖擊波只會在真空中,這樣一來,很多性質隱晦的高能粒子能觀察到方式極為有限。

一顆超新星,在爆發的瞬間制造出的各種高能粒子在穿透周邊稠密星云氣體時會散發出不同的光譜。

盡管距離足足有七千光年,但相關的一些數據收集,還是能做到的。也就創生之柱這種比較奇特的星云結構能有這種研究價值。

這就像一滴水落入水杯中和一滴墨水落入水杯中的區別一樣。

后者能更輕易的看到物質粒子擴散的全過程,也能觀察到高能粒子的特性。

研究了一會超新星爆發形成的中心殘骸后,韓元將目光放到了創生之柱的整體上。

從這張龐大的照片來看,創生之柱的稠密星云氣體其實已經比較稀薄了,而且照亮中顯示的光點數量,也比他之前學習物理基礎知識時看過的韋伯望遠鏡拍下的星體要多。

這表明創生之柱正在迅速消逝,正在演變成一顆顆的恒星。

當然,這個迅速是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來說的。

在未來的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內,創生之柱本身蘊含的稠密星云氣體將演變成一顆顆的恒星。

這些恒星將有極大的可能出現雙星、三星、四星等多星系統。

而其中有些大質量的恒星在經過他短暫的壽命后,將會以超新星爆發的方式結束它的生命,留下一片片的星云殘骸。

在演化的這一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肯定會有其他的恒星或者恒星系被甩出創生之柱的范圍,也有可能會因為距離過近的超新星爆發而一起毀滅。

這個過程,以宇宙的時間尺度來說,會相當熱鬧。

恒星不斷生成,不斷毀滅,到最后,質量極其龐大的創生之柱會演化成一顆大質量的黑洞,而周邊什么都不會剩下,全都被這顆黑洞吞噬掉。

但這還不是它最終的結果,最終這顆黑洞會因為一種名為“隧道效應”的現象而不斷的蒸發掉自身的物質。

最終在經歷漫長的歲月后,變得什么都不剩下。

這是韓元在腦海中推衍出來的未來,走向黑洞,走向毀滅是創生之柱的唯一結果。

不是形成恒星嗎?怎么就變成黑洞了呢?

黑洞不是引力無限大什么都逃不出去嗎?怎么還會毀滅呢?

說到黑洞,我就想起霍金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偉大物理學家。

唉,如果他當年能再多活一年零一個月,就不會有遺憾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天才,一輩子研究黑洞,最后還是沒有趕上看黑洞最后一眼。

說到霍金,我就想起了他的七個可怕預言了,其中有三個正在演變成事實。

哪七個?

轉基因病毒疫苗、外星人侵略地球、宇宙終將滅亡、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核武器將滅亡人類、人類需要移居到其它星球、地球將在六百年后變成一顆燃燒的火球。

這,前面都好說,

但是最后一條我怎么感覺有些扯澹呢?

六百年后地球就會變成火球,真扯澹。

以前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全球變暖將會把地球變成下一顆金星,只不過現在可控核聚變出來了,全球變暖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宇宙終將滅亡這一條我是信的,黑洞都會死,宇宙滅亡也正常。

黑洞也會毀滅?也會死?頭一次聽說。

黑洞不是可以無限制的吞噬其他東西嗎?怎么還會消失?

直播間,觀眾對于韓元的推測嘩然一片,紛紛議論起來,特別是在聽到黑洞也會毀滅,也會死亡后更是爭論不斷。

看著這些彈幕,韓元搖了搖頭,道:“宇宙最終會不會走向死亡我不知道,但黑洞會走向死亡這是肯定的,只不過是時間長短而已。”

“對于一顆黑洞來說,它的質量決定了它走向死亡需要的時間,質量越大的黑洞,走向死亡的時間就越慢。”

“黑洞也不是只進不出的,因為“隧道效應”的存在,黑洞內的粒子仍然有可能逃出黑洞,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大約要需要1*1066年才能蒸發殆盡,而一顆相當于小行星質量的黑洞會在1x10ˉ21秒內蒸發得干干凈凈。”

“而且微小型黑洞在蒸發完成前,會以爆炸的形式結束自己的一生,這是因為在黑洞損失質量時,它的溫度和發射率會增加,而溫度和發射率會增加又會讓它的質量損失得更快,所以在到達臨界后,它就會爆炸,最終消散為能量。”

簡單的解釋了一下黑洞為什么會死亡后,韓元將注意力放到了處理出來的照片上。

第二張解析出來的照片,是參宿四的。

參宿四,是獵戶座a星系中的一顆紅超巨星,位于獵戶座內。半徑大約是太陽的887到955倍,是夜空中不用任何望遠鏡也能看到的一顆恒星之一。

參宿四距離地球大約640到724光年,只有800萬到850萬年的年齡,對于一般的恒星的壽命來說,它相當年輕,比如太陽就有約莫五十億年的壽命。

但僅僅存在不到一千萬年的參宿四,卻已經接近其生命周期的終點,在未來百萬年的某個時刻,甚至是現在,或者是以前,它就會變成一顆超新星。

到那時,它將釋放出形成新一代恒星所需的物質。

比如太陽,隨著韓元對于太陽系的了解越來越深,他就越發覺得太陽系其實并非第一次天然形成的恒星系,而是某顆超大質量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發后重新形成的。

關于這一點,他現在有不少的證據可以供推測,比如一億光年外的奧爾特星云。

奧爾特星云籠罩著整個太陽系,相當于一個外殼,如果把太陽系比作一個雞蛋結構,太陽就是雞蛋的蛋黃部分,太陽的八大行星就是蛋清的部分,柯尹伯帶就相當于雞蛋膜,最外面一層蛋殼就是奧爾特星云。

盡管科學研究證據表明,奧爾特星云是太陽系星云中大型天體形成后的殘余星云物質,但實際上,一顆中等規模的超新星爆發,其沖擊波的范圍,也正好在這個距離。

或許奧爾特星云的形成,可以解釋為一顆超新星爆發后,形成的各種元素和粒子,除了少部分被加馬射線帶走后,剩下的大部分遍布了整整一光年范圍內的空間。

而隨著時間的推衍,這些星云再度結合,形成了如今的太陽系。

這其實是很有可能的。

除了奧爾特星云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證據也在表明太陽系是大質量的恒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后形成的二代恒星系。

比如太陽系各行星上豐富無比的各種重金屬資源,這些元素都是形成于恒星核聚變的晚期以及超新星爆發的時刻。

如果太陽是宇宙第一代恒星,是不可能有這些重元素的。即便是有一些,也都是外來的,數量并不會多。

不過有點比較令人疑惑的是,每一顆大質量的恒星在經歷超新星爆發,都會形成一顆中子星或者一個黑洞。

以太陽系的規模來說,前一代恒星在進行超新星爆發形成中子星的可能要大于黑洞。

當然,形成一個小質量的黑洞也是可能的,但可能性相比中子星要小一些,因為黑洞形成的時候往往會吸取大量的物質。

而經過黑洞吸收后,太陽系內的物質不大可能再形成如此之多的各種天體。

但現在并沒有在太陽系內部找到中子星和黑洞的存在,不說存在,就連存在過的痕跡都沒有。

甚至連二次星云形成前的原始恒星殘骸的痕跡都沒有找到。

這一點其實挺奇怪的。

一般來說,由大質量恒星超新星爆發形成的星云在宇宙中很常見,比如蟹狀星云、蜘蛛星云、貓眼星云、玫瑰星云等,其中一些年老的星云已經二次形成恒星系了,但依舊可以找到一些證明超新星爆發過痕跡。

比如由米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索菲亞空中望遠鏡拍攝到的天鵝星云的圖像,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天鵝星云形成的新很恒星系以及對應的超新星爆發殘留的痕跡。

然而在太陽系中并沒有,不過這有可能是太陽系形成太久了,將超新星爆發殘留的痕跡全部洗刷干凈了也說不定。

畢竟太陽的年齡就已經達到了50億年,如果上一代恒星形成超新星爆發形成的中子星有著向某一個方向的前進速度的話,那么經過幾十億年的移動,我們已經根本不知道它流浪到哪里去了。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就是視角的原因可能限制了人類找到超新星爆發的殘骸痕跡。

畢竟地球本身就位于太陽系中,管中窺豹并不一定能見全貌,或許什么時候人類站到了太陽系外的地區來觀察太陽系說不定就能找到了呢?

搖了搖頭,韓元從臆想中回過神來,轉而打開了中央計算機合成出來的第二張宇宙星空圖。

這張照片并沒有第一張照片大,只有一百四十個g左右,但它的細節,并不比第一張的少。

它拍攝的是距離地球六百四十光年遠的參宿四。

而且使用的拍攝手段并不止紅外光一種,除了紅外光外波段外,還有陣列拍攝鏡、可見光波段對其的照射。

這也導致合成出來的照片并不像一顆核心,更像是一顆五彩斑斕的不規則泡泡。中心區域呈現出強烈的藍紫光和橙紅光,外部區域呈現出橙黃色和澹黃色,而最外面,還有類似于扭曲的流蘇帶一樣的結構,令直播間里面的觀眾驚訝不已。

這是什么?

照片標題不是寫的參宿四嗎?參宿四怎么變成這個鬼模樣了?

主播你是不是弄出了標題啊?這看起來更像是一朵星云的樣子。

參宿四不是一顆超紅巨星嗎?

參宿四馬上就要炸了,光錐之內皆是命運。

我記得前幾年的時候,不是鬧出個參宿四變暗澹的新聞嗎?后面解釋說是由于其恒星活動在其南半球產生的塵埃云遮擋了光線,后面亮度恢復至正常水平。uu看書

,有nasa科學家推測參宿四很快就會爆炸,因為這顆紅巨星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預計還需100000年,(十萬年在天文學尺度上真的是很快的事情)

這種恒星整個壽命也就十萬年到千萬年,現在預測是千年內爆發,也就是每年有千分之一幾率爆發,至于什么時候爆,或者爆沒爆,我們都不知道。

有研究表明這貨爆了,會降低全球溫度。

????還有這種說法的啊?

看著韓元展示出來的圖片,直播間里面的觀眾討論不斷,主要是眼前的這張圖片,和平常所有人看到的恒星圖,區別實在太大了。

不過各國的天文學家對于這種圖片并不驚訝,這種復合型望遠鏡通過不同光波曝光出來的照片就是這樣的。

韓元也沒有在意,他在意的是圖片中展示出來的信息。

通過這張照片,他發現了參宿四周圍的存在大量的高溫氣體,其跨度堪比整個太陽系。

而對于一顆大質量的恒星來說,這些高溫氣體的來源只有一個,那就是這顆恒星噴出的。

就像太陽表面的黑子、耀斑、日耳等活動,這些活動的規模和釋放出的能量遠比地球上最勐烈的火山爆發要強幾十萬倍,也會拋射出大量的物質。

當然,對于太陽來說,這些活動暫時還都不足以引起太陽的嚴重創傷,也無損于太陽的光輝。

不過對于眼前的這張照片來說,以參宿四的規模,周邊的大量高溫氣體的數量似乎有點過多了。

本站、、、、、、、、、


上一章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