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第四百三十六章:五百噸的濃縮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六章:五百噸的濃縮鈾

第四百三十六章:五百噸的濃縮鈾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15日  作者:三寸寒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寸寒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正文卷

正文卷

釷和鈾一樣,同樣是一種放射性金屬元素。

它在經過中子轟擊后,可以得到鈾233,是一種潛在的核燃料。

和鈾比起來,釷用在核燃料方面的應用更加安全,而且在地殼中的含量也更多,是未來核能利用的發展方向之一。

除了安全系數更高,產生的核廢料只需要兩百年不到的時間就能安全衰變外,釷在地球上的存儲量也非常大,噸位遠超鈾。

當然,釷的存儲噸量遠大于鈾,是有一個前置條件的,那就是人類沒有掌握從海水中提煉鈾的辦法。

畢竟平均每三十萬噸海水就含有一千克鈾。

釷能被當做核燃料,而且核廢料容易處理以及核廢料的量少,這是一件好事。

而華國的釷的存量(已被探明)更是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阿三。

除了核燃料外,釷也經常用來被制造合金,摻雜了少量釷的合金金屬強度會大幅度提升。

現代化的航母甲板、戰機覆甲、航天火箭外殼等各種材料都離不開這種東西。

除此之外,它還是制造紫外線光電管、制造高級透鏡的主要材料,是現代化工業上的基礎材料之一。

不過這種材料算不上有多珍貴,硝酸釷、氧化釷這些釷的化合物僅比銀貴一些,在某寶上就能買到。

雖然量大且便宜,但是釷有一個挺重要的作用,它是實現可控核聚變中‘激光聚變’中的透鏡材料的主要材料之一,而且還是消耗品。

所以激光聚變中對于純釷的需求量還是挺大的。

這也是韓元關注釷的原因。

而按照這個鈾礦中的釷含量來說,他腳底的這個鈾礦準確的來說應該是鈾釷礦,而不是標記的晶質鈾礦。

當然,可能在系統眼里,這個超級鈾礦中的這點釷含量并不算什么,并沒有達到鈾釷礦的判定標準吧。

在x1型工業機器人的挖掘下,五個宛如深井一般的坑洞便挖掘好了。

韓元從身后取出特制的炸藥交給這些機器人埋到深坑里面,而后回填了一部分泥土壓住。

這些炸藥是他特制的,專門用來開采鈾礦的。

看到機器人布置炸藥回填泥土,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很興奮,又可以看到大場面了。

可惜的是,這次的結果注定會讓他們失望。

五個深坑中的炸藥同時被引爆,并沒有出現地動山搖的景象,除了坑洞中被回填的泥土被炸上天外,就只有爆炸時的聲響了,而且聲響和動靜甚至都算不上很大。

這讓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很傷心,他們憋了半天,準備看個大的,結果毛都沒有,頓時紛紛在直播間里面聲討起來。

韓元沒理會直播間里面的觀眾,操控著飛行器降落在了工業機器人清理出來的土地上。

鈾礦的開采一般有露天開采、地下開采和原地開采這三種。

露天開采就不用多說了,用炸藥或者機器將覆蓋在鈾礦表面的泥土和巖石等覆蓋物移走后,再挖取礦石就可以。

至于地下開采,主要應用于礦體埋藏較深,要將礦石采出來,必須開鑿由地表通往礦體的巷道。

這種方式開采礦石比較危險,以前經常有各種塌礦導致挖礦人員被埋的新聞出現,比如西山的煤礦就經常爆出這種事情。

而原地開采,也就是韓元這次使用的方法,其實一般都應用在深度大于七十五米以上的礦區。

他腳下這個深度還不到五米的鈾釷礦,在礦物行業,屬于淺層礦,更適合露天開采。

只不過對于韓元來說,原地開采才是最適合的。

所謂的原地開采,在鈾礦等金屬礦里面,叫做‘原地浸出法’。

這種方式是想利用爆破法將地下礦體中的礦石,破碎到預定的合理塊度,使之就地產生微細裂隙發育、塊度均勻、級配合理、滲透性能良好的礦堆。

然后從礦堆上部布灑溶浸液,有選擇性地浸出礦石中的有價金屬,浸出的溶液收集后轉輸地面加工回收金屬。

這種方式適合處理儲量大、品位低,不宜露天開采又不值得進行常規開采的貧礦。

華國有一些品位低、儲量大的鐵礦,鋅礦以及那些小型鈾礦基本都是通過這種方法開采的。

只不過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可能會造成地下水污染,所以目前各國都在盡力禁止‘原地浸出法’開采礦物.

坑洞爆破過后,飛行器上已經配置好的溶液被搬運出來。

地面上有三個長寬高20m*20m*2m的大坑。

這幾個大坑,是用來稀釋溶浸液的。

原地浸出法開采礦石需要將溶浸液灑在地面,讓溶浸液順著縫隙和溝壑流入礦區,最后和礦區內的原礦石進行反應,將需要的礦材融入液體中,最后被抽取出來。

這一步其實就是普通采礦過程中的洗礦工作中一部分,只不過放到了地底進行而已。

而洗礦,自然需要大量的水資源。

這也是韓元選擇會在這處緩坡處開采礦石原因之一。

這處緩坡的不遠處有一條小河,距離大概一百多米,水流量算不上很大,不過對于采礦來說足夠用了。

至于為什么要在修建好的水池邊緣鋪上一層木板,而不是直接挖坑稀釋,是因為這次開采鈾礦石所用的溶浸液里面有成分會在一定程度上腐蝕硅和二氧化硅。

這對于原地浸出法來說是一個有點,因為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侵蝕地底的礦石,提高開采效率。

但是對于現在的韓元來說,并不是一個什么好的屬性。

他的溶浸液是在亞馬遜雨林基地中配置好的高濃度溶侵液,需要進行稀釋。

原地浸出法需要大量的溶侵液來侵蝕地底的礦物,這個數量不是一噸兩噸,而是百噸,千噸。

這個數量飛行器是不可能帶過來的,所以只能帶高濃度的溶浸液,然后現場稀釋。

現場稀釋不是關鍵,關鍵是這次使用的溶侵液對硅、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這些東西有較為嚴重的侵蝕能力。

所以地面上的挖出來的大坑里面需要鋪上一層隔離材料,防止稀釋過程中溶侵液和泥土接觸。

當然,這一層隔離材料并不是使用的木材,而是聚酯薄膜。

這些直徑的在三十公分以上的原木,是用來加固坑洞的。

在原地浸出法的過程中,因為溶侵液會侵蝕礦石并帶走里面的一些元素,這會導致原本積實的礦層出現孔隙,在流水或者溶侵液的侵蝕下會有塌方的風險。

當然,在現實中一般情況下不用考慮這個。

因為現實中使用原地浸出法開采礦物一般都是在七十五米以上的深度以上,而且一般貧礦才使用這種方法。

所以即便是地底的礦區被侵蝕了一部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七十多米的土層和巖石層也完全能撐住。

但他這邊不一樣,他開采的鈾礦就在腳底五米左右的深度。

再加上礦層表面覆蓋的巖石是膠結的礫巖,基本沒什么承重能力,所以稀釋溶侵液的水池需要做一定的加固處理,免得后面水洗的過程中塌了。

畢竟溶侵需要時間比較長,保險一點比較好。

除此之外,溶侵液侵蝕完底下的鈾礦后,還要再將地底的溶侵液抽出來,到時候這些稀釋溶侵液的水坑也可以用來保存鈾液,一舉多得。

按照他的要求,這些工業機器人用電鋸將堆積如小山一般的原木分開,然后固定在稀釋坑的底部以及四周的坑壁。

固定好后,再鋪上聚酯塑膜,這樣臨時稀釋溶侵液的水坑便弄好了。

三個稀釋坑,呈直線排列,將河水引過來灌滿后按照比列倒入高濃度的溶侵液,再攪拌均勻,就可以使用抽水機將坑中的水抽出去澆灑了。

至于澆灑的地點,就是之前挖出來的五個用來填放炸藥的深坑了。

坑洞之間20*20米的間隔,是一個比較適當的距離,這個距離溶侵液澆灌下去后差不多能在適當時間內侵蝕完。

而且完成后也方便收集攜帶鈾離子溶液。

準備工作都做好后,剩下事情韓元就沒再管了,溶侵液的稀釋到抽取澆灌,這些工作x1型工業機器人可以很好的完成。

抽水機運作的聲音聲音隆隆響起,勒落三角飛行器充當著電源,供應著工業機器人以及抽水設備的運作。

韓元看了一會后確認沒什么問題后便回道了飛行器中。

這就是有高智能工業機器人的好處了,換做以前,他只能親自動手處理。

夜深,韓元窩在飛行器內睡覺。

現實,華國,西江,自從這個主播降落后,沒多久一只勘礦隊便依據著特別行動小組提供的經緯度來到了制定的地點。

十多個小時的時間過去,這只勘礦隊利用手中的設備大致的確認了這一處地方確有一個鈾釷礦,而且還是世界級的超大型鈾釷礦。

經過勘探隊的初步確認,這處鈾釷礦屬于淺層礦,其鈾礦以礫巖為分界線,在距離地面三點五米左右的區域開始具備開采價值。

按照臨時取樣的是個坑點,此處鈾礦的平均品位達到了驚人的24.87,品位遠超目前世界第一的麥克阿瑟河鈾礦。

麥克阿瑟河鈾礦的八氧化三鈾平均品位為16.36,是常見鈾礦的品位的百倍。

自一發現以來,就以一噸鈾礦原石價值超過五千五百米金的礦石價值牢牢占據著世界第一鈾礦的名稱。

如果是眼前這個鈾礦的話,以驚人的品位以及極容易開采幾乎沒有什么成本的表現,一噸鈾礦原石的價值恐怕能破萬,直接將世界鈾礦的上限拉高好幾個檔次。

而更令人興奮的是,位于西江的這個鈾礦不僅品位高,其儲量也相當高。

初步判斷,這個鈾礦的鈾儲量超過了七萬噸,這是初步的勘探,數字并不準確。

畢竟只有不到一天時間,無法精準的確認。

但就這初步判斷估量的鈾儲量,就已經超過了前不久在內蒙發現的五萬噸級鈾礦了。

雖然在儲量上依舊比不過麥克阿瑟河鈾礦,但這個鈾礦卻是華國發現的所有鈾礦中最大的一個。

最關鍵的是,這是一個超淺層的鈾礦,只需要扒掉表面的一層泥土和礫巖,底下就是可以開采的富礦了。

這可比麥克阿瑟河鈾礦要好多了,麥克阿瑟河鈾礦的礦區平均深度可是在五百米到六百米左右的地底的。

這個鈾礦的開采難度和開采費用可比麥克阿瑟河鈾礦低多了。

如果將這個鈾礦中的鈾235全部提煉出來制造核武器,按照七萬噸的鈾量來計算,能提煉出來超過五百噸的高濃度濃縮鈾。

按照投放在小島國腦袋上的‘小男孩’含60kg濃縮鈾的量來計算,五百噸的濃縮鈾能制造出來8333枚。

而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2021年1月的統計,米國的現有核彈頭數量是5550枚,老毛子6255枚、華國350枚。

當然,這個數據準不準就不知道了。

畢竟一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器數量,哪里能讓其他人輕易知道?

不過可以說的是,西江這個鈾礦的發現,極大的提升了華國的‘自保’能力。

模擬空間,一夜過去,韓元從飛行器中醒來,洗漱了一下后走出了飛行器。

外面抽水機運作的隆隆聲依舊在響起。

不過正在做事的x1型工業機器人只有六個。

韓元看了下,六個工業機器人其中五個照看著五個澆灌溶侵液的洞口,確保了抽水機抽出來的稀釋溶侵液準確的進入坑中。

而剩下的一個則正在按比例稀釋溶侵液。

六臺工業機器人,完美的掌控著鈾礦的開采。

韓元上去檢查了一下這些工業機器人的工作狀態和剩余電量,發現這些正在工作的機器人電源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很顯然是補充過電源的,畢竟它們已經工作了近十六個小時左右了,鋰硫電池的儲能再高也不可能支撐它們一直工作。

檢查了一下工業機器人的工作情況,韓元回到了飛行器上面,打開顯示屏,調用了一下,一副簡易的線條圖出現在屏幕上。


上一章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