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第四百零二章:中微子超光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二章:中微子超光速

第四百零二章:中微子超光速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08日  作者:三寸寒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寸寒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正文卷

正文卷

填入過量的特殊沾結劑雖然能解決巖石纖維問題,但隨之導致的巖石綿性能降低這是韓元無法接受旳。

畢竟巖石綿本身就是作為一種隔熱材料來研發的,如果連原本的隔熱性能都無法保證的話,那么可以說是直接就廢掉了。

不過這些天針對巖石綿板缺陷、以及特殊沾結劑的研究,也讓韓元找到了新的解決方向。

那就是除了特殊沾結劑外,重新制造出另外一種沾結劑。

與其說是沾結劑,還不如說是一種高分子泡沫膠。

這種高分子泡沫膠在干燥后有些類似于泡沫綿,屬于共聚乳液的一種變種膠水。

能想到這上面,韓元得多虧了黑猩猩制造的鋼筋廠房。

因為一些廠房的墻壁需要密封,而當初韓元為了方便于黑猩猩理解,就交給了它們一種泡沫噴劑。

這種泡沫噴劑在噴出來后,可以迅速填充到縫隙里面,而后凝固成泡沫板,方便快捷好用。

從這種泡沫噴劑上,韓元得到了靈感,將其和一種高分子膠結合了起來。

兩者結合起來的高分子泡沫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它的沾結能力,但經過測試,它可以良好的和巖石纖維混合在一起。

特殊沾結劑高分子泡沫膠,兩者同時作用于巖石纖維的時候,效果相當優秀。

就像是咀嚼過的口香糖能將細碎的頭發膠在一起一樣,在特殊沾結劑和高分子泡沫膠的作用下,纖細的巖石纖維也能被澆筑在一起。

這樣一來,即便是承受不住壓力和拉力,巖石綿板在爆裂的時候,巖石纖維會停留在混合物里面,而不是獨立的漂浮在空中可以被人體吸入肺部中。

而且還因為添加了高分子泡沫膠的原因,巖石綿板在制造的過程中可以充入適當的空氣,增加空隙,減輕重量。

這并不會影響巖石纖維在巖石綿板中的分布,也不會影響它的質量。

相反,充滿了細密空隙的巖石綿板在隔音性能、隔熱性能、柔軟度、耐腐蝕能力、重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

當然,缺陷也是有的。

在填入空氣縫隙后,整塊巖棉板的強度和抗拉扯能力遭到了一定的削弱。

這是必然的事情,不過影響并不算很大。

而且如果要提升巖石綿的強度的話,降低空氣縫隙占據的比例或者壓縮密度就可以做到。

在經過真正一個星期的研究、實驗、檢查、測試等流程后,韓元終于制造出來了符合要求的巖石綿板。

這種摻雜了高分子泡沫膠的巖石纖維,如果在保證抗拉強度在15kpa(一般建筑巖棉抗拉強度)的情況下,其導熱系數能降低到0.020w/m·k。

這個數值,已經相當低。

要知道人們用來保暖的棉花,其導熱系數差不多在0.05w/m·k左右。

但棉花可沒有這種巖石綿的阻燃能力。

這種巖石綿板,韓元實驗過了,即便是直接在上面潑上汽油,然后點燃,它也只會緩慢的變焦,變紅,然后一點點的損毀,并不會像棉花一樣直接就燃燒起來。

可以說阻燃能力相當不錯了。

另外,最關鍵的是,這種材料它便宜。

合成巖石綿的整個過程中使用的最貴的材料是高分子泡沫膠。

這是一種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和聚氨酯泡沫膠共同組成的液體,價格的話,韓元根據原料和加工難度推測應該要五千塊以上一噸。

當然,事實上資本家很樂意將其抬的更高一點。

這種保暖能力這么強,而且對人體沒有什么害處的材料向來都是價格比較貴的。

第一種‘巖石綿’材料的完成似乎帶來了好運。

在巖石綿材料完成的十五天后,韓元很順利的將第二種研發的合金材料以及第三種研發的半導體材料弄出來了。

前者是用于3d打印技術上的東西,而后者則是應用于各種電子設備上的。

第三種半導體材料韓元本來是打算研究超導材料的,但很遺憾的是,他考慮的材料卡在了臨界點上。

最終雖然知道這種材料能超導,但需要的條件比較苛刻,不適用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上。

不過超導材料雖然沒完成,可韓元在實驗中途卻意外的發現這種材料很適合于半導體上,特別是三進制的半導體控制。

這種材料在控制多種電流的平穩度和電壓電平清晰度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比他之前使用的材料要更優秀。

這倒也算是個意外之喜。

三種自主研發的材料完成,剩下兩種韓元隨便找了點現實中的材料補充進去,完成‘資源收集’這一資料任務。

第二年剩下的幾天時間,他倒也沒閑著,關注一下衛星的發射情況以及那些巨型昆蟲的活動時間就過去了。

截止到第二年的最后一天,小七已經朝太空發射了總計270顆衛星,覆蓋了整顆模擬星球93.21以上的面積。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衛星在發射上去后都能正常工作,即便是這270顆衛星都是通過科技積分兌換出來的,但也總免不了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

事實上,這二百七十顆衛星中,只有257顆衛星在正常工作。

其中有一個批次的九顆衛星在發射上天的時候遭受到了太陽黑子爆發,然后產生的強烈輻射和電磁波直接就摧毀了衛星里面的芯片,進而導致那九顆衛星在大氣層中化成了絢爛的流星。

那次事故差點將航天飛機都徹底損壞,好在韓元給泰山基地留下了足夠的零件,可以讓小七進行修復更換。

至于其他的幾顆損壞的衛星,則是因為各種意外導致的。

比如在第二十七批次發射上去的九顆衛星中,有一顆衛星極其倒霉的被從天而降的隕石給砸壞了。

當初小七將這事匯報上來的時候回,韓元簡直不敢相信。

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飛行的衛星居然被隕石砸到了,這概率得多低?

聽起來就扯淡,但卻真實發生了。

韓元覺得這概率回現實買彩票的話,百分百得中億元大獎。

時間流逝的飛快,星鏈任務第二年的最后幾天很快就過去了。

深夜十一點五十左右,韓元放下手中的事情,回到了工作間等待星鏈任務第三年的到來。

也等待著‘資源收集’以及‘星球通訊’兩個支鏈任務的完成。

十分鐘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深夜零點,系統的提示聲準時在腦海中響起。

“叮,檢測到信息變化。”

“叮,信息檢測中......”

“叮,恭喜宿主完成星鏈任務分支任務資源收集。”

“資源收集星鏈任務要求:于兩年收集當前星球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原生態元素并冶煉合成出三種非自然元素,(已完成)”

“當前原生態元素收集比例:87.34,三種非自然元素冶煉完成。”

“資源收集支鏈任務獎勵:當前模擬星球及母星系礦藏資源分布圖;初級非自然元素冶煉知識信息。”

“獎勵已發放,宿主可自行查看。”

“叮,檢測到信息變化。”

“叮,信息檢測中......”

“叮,恭喜宿主完成星鏈任務分支任務星球通訊。”

“星球通訊支鏈任務要求:于兩年內制造一顆可通訊的人造衛星,并將其送入近地軌道,且完成近地軌道于地面的通訊。”

“已完成,當前可用通訊衛星數量257顆。”

“星球通訊支鏈任務獎勵:中微子通訊技術”

“獎勵已發放,宿主可自行查看。”

“叮,檢測到信息變化。”

“叮,信息檢測中......”

“叮,恭喜宿主完成材料研發任務。”

“材料研發任務要求:“完成十種全新材料的研發。”

“材料研發任務獎勵:“依據研發的材料價值決定,研發的材料價值越高,獎勵越高;當前完成進度(10/10)。”

“材料研發任務獎勵:中級材料知識信息”

“獎勵已發放,宿主可自行查看。”

伴隨著系統的提示聲響起,韓元也打開了任務信息面板。

在已完成任務的板塊上,資源收集和星球通訊兩個支鏈任務以及材料研發任務赫然顯示在列。

韓元著重關心的是任務獎勵,雖然已經聽到了,但他還是第一時間翻閱到了這些任務獎勵信息。

首先是資源收集任務的獎勵。

資源收集任務有兩個基礎條件,對應的同樣有兩個獎勵。

當前模擬星球及母星系礦藏資源分布圖;初級非自然元素冶煉知識信息。

這還是讓韓元有些訝異的,他的確沒有想過,資源收集任務的獎勵會有兩個。

不過這兩個獎勵前者的用處對于目前的他而言并不算很大。

現階段韓元需要各種材料基本都是通過科技積分進行兌換的。

當然,如果這份礦藏資源分布圖丟到現實中的話,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會概率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對于各國來說,這玩意的價值太大了,完全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的升級版,價值連國!還是超級大國的那種國。

畢竟這玩意除了地球上的礦藏資源分布外,還有太陽系內其他星球上的資源分布情況。

韓元從腦海中找到了這份資料信息,粗略的翻了翻,發現的確和他理解的一樣。

這份礦藏資源分布圖是整個太陽系的。

而里面目錄對應的則是一顆顆的行星,從水星到海王星;而后則是矮行星、小行星等之類的星球;到最后則是含有資源的流星、慧星、隕石等等。

韓元翻看了一下目錄數據,從編碼來看,數量真不少。

拉到最后一個天體,是一顆編碼為1297518601的隕石天體,接近十三億。

“嘖嘖。”

看到這個數字,韓元都忍不住咋舌,這實在太夸張了一點。

要知道這可不是單個的礦藏,而是包含了礦藏的天體,不說行星、矮行星這類星球,光是一顆隕石上含有的資源其實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目錄尾部,韓元隨便翻了翻,找了幾顆隕石看了下上面的資源種類,結果讓他再次咋舌不已。

其中有一顆隕石在人類看來相當特殊,這塊隕石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里面,體積并不大,只有不到兩百米。

但它的內核卻是一塊直徑超過五十米的巨型金剛石,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可惜的是,這東西對于他來說根本就沒什么用。

天然的金剛石除了用作鉆石這種裝飾品外,工業上的用途并不多。

裝飾品韓元用不上,至于工業,人工合成的金剛石其實無論是密度還是品質往往都比天然的要更好。

簡略的翻了一下資源收集任務的獎勵,韓元將目光投向星球通訊任務的獎勵‘中微子通訊技術’上。

這個獎勵他還是很好奇的。

對于中微子這種東西,韓元上大學的是了解過一些。

最耳熟的莫過于中微子超光速事件。

在2011年9月23日,坐落在日內瓦北部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了轟動世界的事情。

研究人員在將大量質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后,轟擊靶物質產生了高能量的中微子束。

這些中微子穿過了厚厚的地下巖石,被距離732公里外的格蘭薩索國家實驗室檢測到,發現中微子速度比光速快了0.0025。

也就是說,在這一次的實驗中,中微子比光子早到了60.7納秒,換成距離是20米。

這件事情一公布,頓時就引起了整個物理學界的注意。

對于物理學界來說,實物運行速度超過光速可不是小事。

因此這件事引起了物理學界的廣泛關注,許多科學家對這個實驗表示嚴重懷疑。

但經過研究團隊團隊(奧佩拉團隊)的“縝密”計算,考慮了gps誤差、地殼運動、月球影響、設備誤差等等,最后確定了試驗無誤,得出了實驗誤差不會超過10納秒的結論。

而為了保險,奧佩拉團隊還再次進行了實驗,甚至還封鎖粒子加速器上的道路來防止微小振動。

最終得到的結果還是一樣的——中微子速度超過光速。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物理學界的高潮,光速不可超越被打破,引起了很多物理學家的注意力。

物理學界因此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論證這件事。

然而最后讓人蛋疼的是,這件事還是反轉了。

而且還是奧佩拉團隊自己公布的。

在2013的時候,奧佩拉團隊公布中微子的運行速度并沒有超過光速。

之前實驗結果出現超光速系兩處錯誤導致的。

第一錯是gps同步化過程時間誤差;第二錯是gps和計算機的連接存在錯誤。

也就是物理學界大名鼎鼎的實驗設備的連接線沒插好,簡稱網線沒插好。

新書、、、、


上一章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