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第三百六十三章:缺乏的基礎知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三章:缺乏的基礎知識

第三百六十三章:缺乏的基礎知識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24日  作者:三寸寒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寸寒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正文卷

正文卷

永遠的二十五年,這是人類對于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描述。

從這一項技術被全世界立項以來,誰也不知道下一個二十五年內人類能不能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

盡管目前已經有一些出色和優秀的國家走在了前列,甚至實現了一千秒的運行時間,但這對于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應用來說,還看不到路途到底有多遙遠。

因為后面的難題,誰也不知道還有多少。

很早之前,韓元就猜到了在學習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過程中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但他沒想到阻礙會來的如此之快。

他剛學了個開頭就被卡主了。

那些被前任宿主說刪除掉的資料信息數據是攔在他面前的第一道大關。。

如果說這道大關他還能從系統那里獲取到一些幫助,那么緊接著攔在他面前的第二道大關則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努力。

無數的數據模型,是攔在他面前的第二道關卡。

這些數據模型,有簡單的,有困難的,更有地獄難度的。

像之前說的高速等離子粒子控制模型就是屬于地獄級別的。

這種級別的數據模型,對于目前的他來說,可以說連看都看不懂。

沒錯,就是看不懂,連里面的一些符號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別看他之前應用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知識建立了一個計算模型,并還算順利的將航天飛機以及衛星送上了太空。

但那種程度的計算,和可控核聚變中的這些數據模型運算起來,就像小學數學和千禧難題對比一樣,兩者的難度差,大到讓人不敢信。

韓元之前粗略的翻了一下‘高速等離子粒子控制模型’,這玩意雖然只是一個數學模型,但里面包含的數學知識,可以說根本就不是大學數學里面的東西。

他認識的就有微分幾何,立體幾何,拓撲學,計算數論、概率數論、群論.

光是這些認識的數學分科,就能燒死一個普通人全部的腦細胞。

而剩下的那些他連認識都不認識的,更是讓人頭疼。

而不認識的東西,還占據了一大半以上。

在獲得這個系統之前,他就是一個可以說的上混吃等死的二代而已。

念完了大學是沒錯,但對于他來說,數學物理什么的,只要能及格保障他順利通過考試就行了。

深入學習?

那不是他的菜。

雖然在得到這個系統后,他惡補了一些數學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

但對于整個學科來說,

他所惡補的那些知識信息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而且還是零零散散的,

根本就不成體系。

在今晚的學習時間過后,韓元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他腦海中的知識不夠。

這些知識并非指系統傳遞給他的各種知識信息,而是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信息。

特別是數學和物理,

可以說嚴重缺乏。

至于化學,在之前的學習和實踐中,

他接觸了不少,

各種化學實驗和材料也化合冶煉,

讓他了解和學習到了不少的化學知識。

畢竟很多化學實驗如果你不了解這種化學物質的基礎性質和在實驗中會出現的化學現象是根本就做不下去。

就像濃硫酸,王水這些東西,

如果不了解性質,輕易使用的話很容易就導致受傷。

硫酸王水這些其實還好,在過去他進行的不少化學實驗中,

很多化學實驗在過程中都會釋放出一些劇毒的氣體。

處置不當的話,

那可能就不是受傷,

而是出人命了。

二氧化碳多了都能中毒呢,

更別提氯氣,四氯化硅,

三氯氫硅等東西了,三氯氫硅這些東西吸入一些就會導致嚴重的肺病,多的話直接就窒息死亡了。

所以化學方面的知識信息韓元不太缺,

至少目前不缺,但數學和物理方面的東西,

可以說缺乏到了極點。

手上的這份dt可控核聚變技術資料,如果他提升自己數學和物理的水平的話,

恐怕連學都學不下去。

系統傳遞的知識信息中有對應科技的理論基礎是沒錯,但這些理論基礎,

并不是學科知識基礎。

你得先有對應的學科知識,至少能看懂這科技理論基礎的意思,你才能學下去。

就像一些數學學科一樣,不到那個層次,別說學了,你連這個符號是什么意思都看不懂。

從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符號,到中等的代數符號,

再到相對復雜的排列組合符號,再到各種魔鬼一般的離散數學符號,沒有學過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符號到底是什么意思。

比如top、ab、grp、mon、ring、rng、crng、field、po色t.....

這些看起來就像是英文單詞一樣的東西,實際意義卻是代表著離散數學中從拓撲空間范疇到交換群范疇,

再到域范疇到偏序集范疇的數學符號。

這些東西對于一個沒有系統性學習過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

韓元現在面對的問題也正是這個。

他在大學時期學過基礎的高等數學,但那僅限于基礎,并未深入。

以至于現在他面對這些復雜模型中的各種數學名詞時,根本就是一臉懵逼,宛如看天書一樣,看不懂。

“這還正是讓人頭疼。”

洗漱完后,韓元躺在床上思考著這個問題到底該怎么解決。

這種基礎性的學識問題對于他來說還真是一個難題。

雖然經過人體開發藥劑開發后的大腦讓他擁有著超強的學習能力,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如果他現在重新返回大學,完全不需要多久就能將所學科目滿分畢業。

這個時間不需要一年,不需要半年,如果他努努力,晚上稍微熬下夜加下班,最多不超過三個月的時間他就能圓滿的完成學業。

對于這個點,韓元有足夠的自信,雖然這是人體開發藥劑帶來的。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他抽不出來三個月的時間去系統的學些這些基礎知識。

更關鍵的是,他現在在模擬空間內,而模擬空間內可是沒有各種學科的課本的。

這才是讓韓元最為頭疼的點。

這次星鏈任務他的確還有十天的假期沒用,但十天的時間不夠,哪怕這十天內他只是背誦各種教材,時間也遠遠不夠。

他要學習的可不是大學那點東西,而是系統全面,包好了大部分的分科的大學、研究生、博士、乃至教授級別的數學物理知識。

這是個普通人無法想象的數字。

就單從華國來說,目前的知識一共有13個學科門類,而這13個學科下面又細分了111個一級學科。

一級學科下又詳細劃分了二級學科,三級學科。

到三級學科,數目已經超過千種。

普通人畢一生之力都不一定能學習完一個三級學科。

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看到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費去我們所能有的短暫的一生”。

人類的科技爆發是從最近兩百年開始的,積累到現在,如果需要研究最前沿的知識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會越來越多。

歷史上很多科學家在二十多歲時就共享了重大研究成果,而如今二十多歲可能還沒完成學業,博士畢業后學習了最前沿的知識再開始進行研發,往往都在三十歲以后了。

這也是為什么到了近代史后,幾乎就沒有再出現過類似愛因斯坦、牛頓這樣的人物了。

人類的突破創新是有年齡限制的,一般也就在三十五歲之前,而三十五歲之前如果沒什么重大突破創新,那么以后基本也不會有了。

因為在三十五歲之前,人的精力,思維能力以及大腦的活性都還處在巔峰狀態,過了這個坎,人類就像被身體上了一把鎖一樣,很難突破限制。

就算學習能力都會大打折扣,更別提創新了。

而一個普通的人讀完博士就已經到了三十歲,如果遭遇一些問題,可能三十五歲才畢業走向社會。

早已經過了創新的年紀了。

此外,人類社會的科技越是發展,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界限就越模糊,需要科研人員掌握的知識量就越多。

到了可控核聚變這種科技層度,那總體設計的學科知識可以說多的嚇人,從最基礎的物理數學開始,到計算機控制,到材料再到化學,建筑等,完全不是一個人能掌握的。

這需要無數的不同學科的人共同配合,才能實現。

韓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開掛的話,單純以自己原先的學習能力,終其一生,估計也就能簡單的應用蒸汽和電力。

至于可控核聚變的學習,估計這輩子都別想了。

然而現在攔在他面前的,是數學基礎和物理基礎,兩者加起來,有超過五十個分支的學科。

縱然純學習可控核聚變不需要將這些學科全部學完,但至少也有超過十個以上的學科他是需要學習的。

最起碼要能讓他看懂這份可控核聚變資料中的數學物理模型。

連模型都看不懂,更別提了解原理和進行施工了。

“需要聯系外面,找外面要這些基礎學科知識嗎?”

韓元猶豫著心中的想法。

可控核聚變資料他不可能放著不用,必定是要學習的。

但現在他的基礎知識不夠,根本就無從下手學習,他得補足這些基礎知識才行。

問題是他手上并沒有這些基礎性的學科知識。

而且因為需求面實在太廣泛了,即便是他通過手下的實驗室來進行收集,也很難收集全面。

有很多頂尖的學科知識是很難找到的,這些知識要么收錄在頂級科桿上,要么則收藏在一些頂級學校的圖書館內。

雖然有錢能使鬼推磨,但私人收集這些東西,即便是能動用大量的金錢,也需要不斷的時間。

韓元想通過外面的zf渠道來處理這件事,但又想到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即便是收集到了這些資料,也帶不進模擬空間。

他不可能每天下播后進進出出模擬空間去現實中學習,一個是耗費積分,另外一個則是學習勛章他帶不出去。

在沒有學習勛章輔助的情況下,學習效率將會降低無數。

“能不能從這個系統這里觸發一些任務?獲取到基礎的學科知識?”

轉念,韓元將注意打到了系統身上。

如果能觸發一些任務,從這個系統這里獲得一些相關的知識信息,這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系統傳遞給他的知識信息是通過特殊方式存儲在他大腦中的,他的意識可以潛入腦海中。

有一種靈魂出竅的感覺,能在一片安靜的空間中,翻閱這些知識,進而在沒有人打擾的情況下學習。

再輔以學習勛章,效率驚人。

如果說普通的情況下,以他目前的學習能力,學習一種初級信息里面技術需要接近一周的時間。

那么在腦海中輔以學習勛章的話,最多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就足夠了。

沉浸式的學習再加上強大的記憶,邏輯和理解能力,能讓他快速掌握這份科技。

“可以試一試。”

想到這,韓元挺腰從床上坐了起來,語音操控打開了臥室的燈光開關。

智能管家小七接收到他的命令后,從基地儲物間中帶來了紙筆。

韓元順手接過,鋪在桌子上展開,下筆瞬間又停住了。

他不知道該怎么去觸發有關獲取基礎學科知識的任務。

這個不像以前主動觸發的光學任務之類的東西,那些他知道該怎么動手,知道怎么做大概率能觸發。

而基礎學科知識,這個他還真不知道。

皺眉冥思了一會后,韓元動筆在紙張上寫下了一個雞兔同籠的問題。

“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籠中各有多少只雞和兔?”

這個問題是他記憶中比較深刻的一個,也是記得比較清楚的,畢竟畢業都這么多年了,試卷上的東西早就都還給老師了。

至于這個問題中的數字,則是他自己瞎編的。

韓元記得,雞兔同籠的問題本質就是一個二元線性方程,也就是二元一次方程。

這個問題有很多種不同的解法,韓元想了三秒,隨手在紙上寫上一種最簡單的抬腳法。

設雞數或兔數為x,腳數為y,假如讓籠子中的雞抬起一只腳,兔子抬起2只腳,還有94÷247(只)腳。籠子里的兔就比雞的腳數多1,這時,腳與頭的總數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數。

將結果寫出來后,韓元又將解題用的數學公式和計算過程規規整整的寫在了紙上,而后等待著系統的回應。

新書、、、、


上一章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