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第三百四十四章:超低空突破防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四章:超低空突破防線

第三百四十四章:超低空突破防線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03日  作者:三寸寒秋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三寸寒秋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聚氯氫脂的替換材料,韓元手中有不少。

即便是考慮到在升空過程中會遭遇零下四十度的低溫,符合性能要求的,也有不少。

只是說,這些材料在制造難度上,比聚氯氫降溫材料要難上不少。

聚氯氫脂是各種材料中性價比較高的一種,制造難度也不大,通過一些并不算復雜的化學手段就可以合成出來,并不是很講究制造條件。

這也是韓元之前選擇這種材料作為中間層的緩溫材料的原因。

缺點也有,就是在面對超過零下四十度的超低溫時,會出現結晶想象,降低材料本身的性能。

但這種缺點,放在用來給數百度的高溫緩沖降低溫度的材料上,根本就不是什么缺陷。

畢竟正常情況下,幾乎沒有什么儀器需要同時抗住近七百度的高溫以及零下四十度的超低溫。

韓元一開始也沒有考慮過這種事情,航天飛機在升空的時候又不是靜止的,它始終在高速飛行。

這種情況下還能出現零下四十度的低溫是他一開始沒計算到,也沒有想到的。

想了想,在腦海中的知識信息中翻了翻,很快,他便找到了數種符合性能要求的材料。

從中間挑選了一下,韓元將選擇鎖定在了一種名為‘異相環戊烷聚二乙酯’的材料上。

這種材料是從人類研發的液體保溫材料‘環戊烷’上衍生出來的一種無色材料。

在零下五十度依舊能保持一定的流動性,宛如非牛頓流體一樣,直到零下五十五度才開始凝結成塊,會降低一些透光率,但應用到航天飛機上沒什么問題。

缺點是這種材料的隔溫性能上限沒有聚氯氫脂的好,控溫上限也沒有那么高,只能在七百三十度以下的溫度中工作。

再高,就會沸騰,迅速變成氣體,極大的阻礙光線的傳播。

好在飛行器表面的HY疊層材料會降低一次溫度,傳遞到中間層的溫度會降低很多。

再加上韓元增加了‘異相環戊烷’的循環速度,讓吸熱面和散熱面的液體以更快的速度流動,還是能滿足降熱要求的。

除此之外,對于人類來說,這種‘異相環戊烷’材料有毒,帶有一種淡淡的刺鼻味道。

毒性倒也不算很大,但對人體有一定的腐蝕性,不過只要你不是喝上幾口,或者吸入氣態化的液體,皮膚接觸及時清洗干凈就沒什么問題。

雖然有毒和帶有一定的腐蝕性,但那是針對生物來說的。

這種材料用于航天飛機中間層當做隔溫材料還是可以的,反正是全封閉的環境,只要不對其他材料有腐蝕性就沒什么問題。

花費了一些時間,韓元順利的將這種‘異相環戊烷聚二乙酯’材料制造了出來。

這屬于初級化工應用知識信息中的東西,對于材料設備齊全的他來說并不難。

難處理的是將制造兌換出來的保溫材料注入到航天飛機的中間層里面去。

中間層的結構比較復雜,整體來說就像世界各國一樣有著邊境線,是被一塊塊分隔開的,并不是一個整體。

所以想通過管道放掉里面原先的聚氯氫脂再填入異相環戊烷聚二乙酯材料并不現實,再加上需要將里面的‘聚氯氫脂’材料徹底清理干凈,只能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來進行處理。

折騰了三天多的時間,韓元才將新的隔溫材料替換上去。

當然,在這次替換之前,他事先對材料做了足夠的高低溫性能測試實驗的,確保了異相環戊烷材料沒有問題才更換上去,不然上去后又出現問題又得折騰一趟。

完成中間層材料的更換,等待零號航天飛機的第二次發射上天,時間又過去一周。

有了上一次測試的經驗,韓元通過檢查分析日志文件以及航天飛機傳遞過來的照片,對設定的一些程序和命令稍稍做了一些調整。

調整不大,只微微改了有關錯誤命令執行的那幾個參數。

航天飛機能正常上天并返回,說明他之前計算的軌道和預設的命令及備用命令都沒什么問題。

所以這些東西整體而言沒必要做什么調整。

再說整體命令的數量實在太龐大,要知道之前他編寫這些東西可是花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那一個多月的時間,晚上除了日常利用學習外,其他的事情基本沒做,全都用來編寫這些程序了。

一百多道的預設命令,每一道預設命令下,少的有十幾條備用命令,多的有幾十條備用命令,這些備用命令都是針對不同情況做出的判斷的。

而有的備用命令下,還有次級備用命令。

要修改的話,麻煩至極,需要考慮各種情況不說,還需要做大量的推衍計算。

全部要改動的話,得改到猴年馬月去。

不過修改錯誤命令參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每一條預設命令最少都牽扯著前后兩條預設命令的同時也牽扯著下面的備用命令。

所以在對錯誤命令修改的同時最少都要計算考慮相鄰的兩條預設命令,以及它們的備用命令。

完成一切準備后,零號航天飛機攜帶著五噸的液態氙,也攜帶著韓元和直播間里面觀眾的祝福再一次起飛。

而將航天飛機發射上天后,韓元又馬不停蹄繼續制造未完成的通訊衛星。

趕在下一次航天飛機返回前,他已經‘零號衛星’的大部分零件都車制了出來,剩下小零件和組裝,還需要一天的時間。

二十四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零號航天飛機如約而至,再次降落在測試場地中。

針對性的檢測完成后,韓元臉上露出了個欣慰的笑容。

替換上去的新型隔溫材料效果還不錯,從部署在鑭化鎵硅太陽能發電板表面的溫度計記錄的數據來看,整體飛行中最高溫度都未超過三百度。

雖然調整過的命令集依舊有錯誤指令的出現,但之前的七條,已經降低到了兩條。

整體而言,效果很不錯,沒有什么再需要調整的地方。

當然,如果愿意的話,針對兩條錯誤執行命令再做一些調整就可以了。

完成零號航天飛機的第二次測試后,韓元將航天飛機停在了測試場地中,和勒落三角飛行器一起,安置在兩個不同的角落中。

這種航天飛機,對于他來說是比較合適的,但對于收看直播的各國來看,參考意義大于實踐意義。

一次飛行就要消耗掉四噸液態氙,沒有哪個國家會想不開去復制這種東西。

除非是用于軍事作戰行動,否則一次性消耗掉二十個億,簡直虧到內褲都得賣掉。

不過上面的電磁型推進系統、航天飛機表面的保護層和隔溫層使用的技術和材料這些東西還是很不錯的。

這些東西能拆解下來研究透,能應用的地方也不少。

但這些東西相對于耗能極低的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來說,價值就遠遠不如了。

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可是逼的五常召開了聯合國會議,修改了各國領空上限以及軍事條約方面的東西。

領空是指處于國家主權管轄下的領陸和領水上的空氣空間。

對于一國領空的高度應該有多高,目前國際法尚無明確規定。

但一般認為不應低于傳統航空器飛行高度,大概離地面三十公里到四十公里左右。

一般默認也就是三十五公里左右。

隨著各大國對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研究深入,現在幾乎所有的大國將電推進發動機部署到了戰斗機上。

而一架部署了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飛機,能輕輕松松飛到幾十公里的高空中。

這個高度,已經打破了各國的公認默契的領空高度了。

可以說一臺發動機,改變了過去幾十年的戰爭模式。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盡管各國都在研究高空武器或者高空戰略轟炸手段。

但沒有誰能想到,在這么快的未來,威脅會從最高二十千米上升到一百千米的高空中。

這種東西,就如同核彈一樣是一種戰略威脅。

慶幸的是,這玩意不是某一個國家獨立研發出來的,而是各國都有,相互制衡。

否則要是如米國、島國這些發起戰爭意愿極強的國家單獨拿到了這東西,恐怕新一輪的戰爭又會開始了。

能攀升到百公里高空的戰機,其威懾力可絲毫不比核武差。

常規導彈和核武導彈對于能運載和發射導彈的國家來說無非就是更換個導彈頭的事情。

特別是現在的戰斗機在裝備電推進發動機后,能飛上近百公里的高空,運載核武器簡直不要太輕松。

再加上各國的戰機并不需要使用鑭化鎵硅太陽能發電板提供電能,所以在隱蔽方面還可以做到進一步的提高。

最關鍵的是應用了電推進發動機后,戰斗機的續航能力爆表了。

越是先進,飛行速度越快的戰斗機,對于燃料的要求,以及戰機本身重量和性能的要求就越高。

如今各國的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戰斗機,其續航里程在外掛兩個燃料箱的情況下,一般也不會超過五千公里。

也就是說,它的作戰半徑只有兩千五百公里左右。

這還是相當先進的四代甚至是五代戰機。

如果是差一個兩個級別的,作戰半徑甚至只有一千多公里。

像老大哥研發的‘白天鵝’那種加油一次,續航里程可達一萬兩千公里的轟炸機,就此一種而已。

對比之下米國的F22猛禽戰機續航里程兩千九百千米,直接被秒成渣渣了。

可以說老毛子依仗著白天鵝,幾乎獨步世界。

只可惜,在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被應用到戰斗機上,這個優勢直接就沒了。

韓元當初可是駕駛著勒落三角飛行器繞著整個地球飛了整整兩圈的,雖然采用了太陽能發電板補充能源,但可見電推進發動的續航和性能穩定性。

特別是華國,研發三把手,改進一把手。

在已經初步掌握了技術的情況下,華國弄出來一種續航里程超過兩萬公里的戰斗機。

續航接近半個赤道。

這意味著這種戰斗機,從華國本土起飛,可以抵達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

而續航更強的是,軍方的科技處還將鑭化鎵硅太陽能發電板和鋰硫電池應用到了小型戰斗機上。

外形和整體幾乎是全模仿韓元制造的勒落三角飛行器,但翼展要更長,更寬,表面能布置更多的太陽能發電板。

不同點是,這些太陽能發電板表面覆蓋了一層可以活動的裝甲,在飛上天時,裝甲可以打開,讓下面的發電板能提供電能。

需要時,又可以關上,提供極高的雷達隱蔽效果。

這種戰機,如果在外部太陽能發電板能源源不斷的提供電能的情況下,續航里程能做到極致。

也就是說,只要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不過載,它能一直在天上飛。

而且除了外部的太陽能發電板可以提供電能外,戰斗機本身里面也自帶電力系統,能提供一定的備用電能。

除了續航外,因為模仿的垂直起降,在高智能的輔助下,這種戰機能做到超低空飛行。

這意味著他能突破絕大部分國家的雷達防線,甚至做到深入敵國內部偵探敵情。

因為雷達是有缺陷的。

目前的軍用遠程警戒雷達的探測距離在五百公里左右,如果是超視距雷達的話,探測距離可達幾千公里。

如果是特定的雷達或者大功率雷達的話,探測距離幾乎可以覆蓋整個近地軌道。

但無論是哪一種雷達,都存在一定的盲區。

而盲區最嚴重的地方,就是靠近地面的區域。

這是因為電磁波是直線傳播的,受地球曲率的限制以及山地的影響,雷達探測會產生一定的盲區。

而越靠近地面,這個盲區越大,進而導致雷達看不到低空與超低空飛行的目標。

所有地面雷達都會有一個超低空盲區,而且這個盲區也只能用預警機和高山雷達站來彌補。

如果一架飛行器,能低于一百米的高空飛行,再加上山林地形復雜的話,完全是有可能躲避掉雷達的追蹤而潛入其他國家不會發現的。

如果是以十米或者更低的高度進行突防,那么除了預警機和高山雷達站以外,幾乎可以突破所有的雷達網。

但預警機和高山雷達,限制都很大。

在九零年代的時候,曾有人駕駛輕型飛機從歐洲一路開進莫斯科。

一直開到紅場降落后才被發現,靠的就是超低空飛行來躲過雷達監控。

當然,如果你想靠這種方式來進入京城,朝陽群眾第一個不答應。


上一章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