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八百四十四章 開門,自由貿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朕就是亡國之君 >>朕就是亡國之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四十四章 開門,自由貿易

第八百四十四章 開門,自由貿易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2日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吾誰與歸 | 朕就是亡國之君 


朱祁鈺看著朝臣們討論著北伐的種種事由,一時間有些恍惚和走神。

他本以為蕭暄的事兒會有更多的人為他求情,但是除了商輅出于職責所在,說了一句八議之外,就再沒有人求情了。

這里是文華殿,在坐的廷臣都應該有些免死狐悲、物傷其類,感同身受生怕自己出了事,沒人為自己說話,為蕭暄求情才對,但是沒有。

甚至這里面有不少人更希望皇帝陛下的懲處更加嚴厲一些,畢竟蕭暄所犯之罪,已經可以送到解剖院了。

這里面包括了胡浸、于謙、石亨等一眾重臣,他們雖然沒有表態,但是欲言又止的模樣,朱祁鈺是看到了。

朝堂的風氣真的變了,這等亡國佞臣,可能就是人人得而誅之。

北伐之事一如既往的爭論不休,但是主調仍然是主戰,只是該怎么打,打到掃穴犁庭之后,是不是設立都司直接歸朝堂管轄,是爭論的重點。

多數的朝臣都認為不應該設立直接管轄的都司,主要是這地方真的太窮了。

兵部尚書江淵面色激動的說道∶「陛下曾經在景泰元年的鹽鐵會議的時候說過,夜不收們深入虜營,發現了龍庭大帳外都是沒人管的孩子,他們那里的孩子,二十個才能成丁一人,所以他們才會不斷的攻伐擄掠人丁。」

」臣記得,大明養濟院的孩子十個能有四五個成丁,還被陛下贊許了養濟院養濟之功。」

朱祁鈺回過神來,立刻說道∶「時至今日,養濟院的孩童仍舊十個里面能有五六之數成丁,即便如此,朕以為已經很高了,大約和尋常百姓家養丁相同。」

「朕至今仍認為養濟院有養濟之功。「

朱祁鈺肯定了江淵的說法,并且再次表示了自己對大明養濟院運行的贊許,無論養濟院吃了多少的人血饅頭,把人養大了,那就是善莫大焉之事。

大明養濟院成丁比例,真的已經很高很高了。

在這個萬惡的封建社會之下,有如此高的成丁比例,已經是大明之福了。

江淵十分確切的說道「所以,和林的環境之惡劣,胡元之時,若非內定供養,和林安能成為塞外名城」

「元世祖養和林,那是因為元世祖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爭汗,雖然最后爭勝,但是胡元對蒙古諸部的統治需要供養和林去維持,我們大明為何要供養和林」

「我們需要的只是和林疲軟,無法侵擾我大明疆域,無法阻攔大明增大在西域地面的影響。「

姚夔對江淵的想法非常的不認同,蕭暄倒了,姚夔墮作為禮部佐貳官,自然就扛起了禮部的旗。

「江尚書為何不把自己心里話說出來不就是金國當年做的減丁之事嗎」

「我們大明也要這般做,如此這般,王道何在,霸道何在」姚夔敲著桌子提醒著江淵,作為兵部尚書,江淵的這個想法非常的危險。

減丁,是金國對草原諸部一種慘無人道的手段。

金國對于草原諸部的手段可大致分為三種修壕,挑唆和減丁。

挑唆就是挑起各部族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彼此內耗不休無力生亂,比如塔塔爾部就是金國養在鮮卑山附近的惡犬,塔塔爾部還毒殺了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因此流傳了塔塔爾的奶茶不能喝的諺語,流傳千年。

減丁,則是定期派兵對草原諸多部落進行清掃,殺戮草原諸部的人口,削弱草原諸部的力量。

可是這么做的結果,就是最終促進了草原七十二部聯合在了一起,抵抗金國慘無人道的統治。

江淵一番話語,就差說出減丁二字了。

減丁不是一種好的手段,反而會激起草原諸部最普通百姓的激

烈反抗,最終和大明堅定的站在對立面上。

江淵有些不太樂意的說道∶「哼,你的法子和減丁有何區別一個用刀子殺人,一個用政令殺人,百戶之族,第二代即減為五十戶,兩代再半。由此一來,不出五代,家無余子,雖未有斧鉞加身,卻勝過斧鉞。」

禮部的法子大約就是王化,看似良善,其實目的大致相同。

「這就是勝過斧鉞的地方了,他們被戕害到活不下去的時候不會反抗嗎就是不會反抗,不會逃跑嗎大明在對韃王化,只要肯歸附,就不愁活不下去。」姚夔頗為確信的說道∶「搞屠掠,他們不會乖乖的伸直脖子讓你砍殺,但是用我們的法子,他們就會乖乖的聽話,最后大家都是一家人,你中我有,我中有你,不分你我。」

「禮部都是這樣的嗎心也太黑了!」江淵憤憤不平的說了一句,不再說話,他這一句很類似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死要面子強,其實已經認同了禮部的法子。

事實也是如此,禮部的手段,比兵部直接出兵進剿,更加可靠,而且后患很少。

姚夔說的是王化,具體是什么樣的政令

大致總結為羊吃人,圈地運動。

靈活運用貢市貿易,大量交易草原牛羊等生產資料,讓草原人被唯利是圖的瓦剌、兀良哈等諸部臺吉們逼到活不下去,自然就奮起反抗,或者干脆投明一念起,頓覺天地寬了。

戶部尚書沈翼,作為新拿到奇功牌的沈翼,并沒有過份的高調,只是走到哪里把奇功牌帶到哪里而已。

沈翼搖頭說道∶「這貢市咱們大明說了算,可是這貿易之前,得先敲門,不把門敲開,瓦剌和兀良哈的臺吉們,是不可能順暢通商的。「

「阿刺知院已經禁止了所有的瓦剌部族和大明的貢市往來。「

朱祁鈺笑了笑,他想到了一句話,那就是∶開門,自由貿易。

「敲門不開就踹,踹不開就砸,總之,禮部的主意好是好,但是要用到這主意,還是的先破門才是。」朱祁鈺總結的說道。

倭國希望自己的白銀流出嗎

顯然佞國上下是不希望白銀流出的,但是倭國沒有糧食,更沒有穩定的政治環境,也沒有各種生產資料,只能任由白銀外流。

踹開倭國門的是袁彬等一行人,而踹開了西域自由貿易大門的則是王復等人。景泰十年的最后一次廷議,爭吵中結束,結束的時候已經是華燈初上。

雖然吵的很兇,但是成果很是豐碩,形成了對蕭暄處置的決議,也達成了對攻伐和林之后如何處置的共識,同樣對北伐事宜進行了一番統籌安排。

石亨和于謙留到了最后,這次北伐的主帥仍然是石亨,而總督軍務仍然是于謙。

朱祁鈺、石亨和于謙等人坐上了大駕玉輅。

「武清侯、文安侯,朕給二位準備了國公位,二位這次若能凱旋而歸,朕必設宴與二位痛飲。」朱祁鈺坐下后,第一句話就許下了承諾。

國公。

是大明世勛的最高爵位。

朱祁鈺當年給石亨畫了個大餅,這個大餅就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而這個大餅看似無稽之談,朱祁鈺卻用了十年之功,把這個大餅給圓上了。

那這個餅就不是畫的,這叫遠景規劃,叫國有長策。

「臣…「于謙剛要推辭,卻被石亨踢了踢腳,示意于謙不要拒絕。

石亨不是提醒于謙,大兵開拔之前拒絕皇帝的恩賞,是一種兵敗與不吉利的兆頭,而是提醒于謙,以他的身份,他不能拒絕陛下給的任何封賞。

陛下給就得拿著。

若是于謙只是單純的世侯也就罷了,可他還是百官

之首。

于謙是大明世勛的同時,也是大明的百官之首,這個位置招人妒忌招人恨,多少人眼巴巴的盯著這個位置,別人拒絕陛下也就罷了,于謙不能。

陛下信任是一方面,可是小人們離間的本事,那也不能小覷。

于謙接受也還好,不接受,到時候一群人一起哄,于謙就得倒大霉。

「臣生受了。「于謙最終還是接受了陛下的許諾,得勝凱旋之時,便是封公之日。

于謙還是覺得自己不配,畢竟他在軍中總督軍務,仗都是石亨打的,結果他也要沾這個軍功,屬實是有點虧心。

大明那么多的總督軍務,唯獨他屢次恩封世勛。

那朱祁鈺也有話說,大明那么多總督軍務,能夠救大明的不也就這么一個嗎

要是大明多幾個于謙這樣的人,朱祁鈺那做夢都得笑醒了。

襄王每次討論朝局,都要把于謙排除在外,因為于謙他這個人就不能用常理看待。

朱祁鈺看向了石亨問道「武清侯呢「

「臣謝陛下隆恩!」石亨大大咧咧的說道,他和矯情的于謙不同,陛下給他就要,陛下不給,他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希望陛下給。

「你呀。「朱祁鈺笑著搖了搖頭,石亨看似粗糲,但當了十年的京師總兵官,變得圓滑了不少。

朱祁鈺笑著再問道「武清侯這十年養尊處優,還能上馬作戰嗎」

朱祁鈺問的不是武清侯的戰技術水平,他每天操閱軍馬,他知道石亨勇力仍在,可是這現在和景泰初年又有不同了。

正統十四年京師之戰中,石亨那是赤腳的,剛從詔獄里出來,不死戰能回詔獄就不錯了,不死戰只能去菜市口斬首示眾。

現在的石亨是京營總兵官,是大明的武清侯。

朱祁鈺問的是石亨還有沒有勇氣繼續作戰。

石亨咧開大嘴笑了笑說道「臣要立軍令狀,陛下不讓,臣還是能戰的,也是敢戰的。」

「臣在這京師算是看明白了,朝堂這軟刀子殺起人來,才最是可怕,直到這蕭暄被拿了,才稍微琢磨出些味道來。」

」臣愚鈍,只曉得直來直去,臣要是和他們交通稍微深一些,怕是立刻就要中招了。」

「你還愚鈍「朱祁鈺反問道。

石亨非常肯定的說道「臣著實愚鈍,臣是個性情中人,若是有屈辱,別人再一挑唆,那臣必然死無葬身之地,還是打仗爽利些,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是生是死全靠本事。」

「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

一個軍人最大榮譽,應該是戰死沙場,而不是死于朝堂狗斗之中,這就是石亨想要表達的意思。

石亨到底是個武人,性情中人,若是被人挑唆,做出什么不堪的事兒來,怕就成了下一個鄭王了。

要不說稽戾王這個人才是真正的薄情寡恩,在原來的歷史線里,石亨在奪門之變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沒三年稽戾王就把石亨拉了清單。

一念之間,一念之差。

「陛下,這不是去講武堂的路,也過了奉安宮,陛下咱這是要去哪里「石亨看著窗外,有些奇怪的問道。

「不是,是去朝陽門。」朱祁鈺肯定了石亨的說法,他不是去講武堂,也不是回泰安宮,而是來到了平日里喜歡來的朝陽門.

朱祁鈺摸出了自己通政司參政議政的火牌,一步步的走上了城門,一上城門便豁然開朗,在城墻外的民舍之外,已非當初擇人而噬的黑暗。

五鳳樓外,燈火通明。

一行人看著這萬家星火點點,照亮了從朝陽門到通州的路,皆是沉默無言。朱祁鈺

扶著憑欄,平靜的說道∶「萬般辛勞奔波為何般就為了眼前這般,萬家燈火日落而亮,夜深而熄,看似尋常,卻是人間盛景。「

朱祁鈺面前的景象,名叫歲月。

他之所以帶著石亨和于謙來到朝陽門,就是想說,到底為了什么。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是人生的三道哲學。

而搞清楚到哪里去,必然要搞清楚為了什么,才能走得到。

為了什么,弄明白這個問題,是無我之人的必經之路。

想要從有我到無我,從無我到真我,這一步一步的路,是一步也不能少的。

朱祁鈺低聲說道∶「朕有的時候,看著滿桌子的奏疏也會覺得厭倦,看著數不清楚的國事也會覺得困頓,看著朝中的狗斗也覺得疲憊,但是每次來到這朝陽門,坐一坐,看一看,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的手指向了一個地方說道∶「那邊那個宅子,是苦作勞力柳七的家,他去年新蓋的瓦房,他現在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四歲,一個一歲半。「

到進行查看

相關


上一章  |  朕就是亡國之君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