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卿第四十一章 七夕夜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長安卿 >>長安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七夕夜逃

第四十一章 七夕夜逃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03日  作者:若相姒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若相姒 | 長安卿 

待到入夜時分,乞巧節的氛圍已然籠罩整個長安城,俯瞰而去,高臺樓閣,街道市坊皆懸上了斑斕的流蘇燈,坊間曲江邊的碧樹也被掛上了猶如云霞般美麗的彩綢,因著時值八月,滿城的桂花和醉芙蓉皆競相綻放,嫣紅如美人面的醉芙蓉,伴隨著桂花馥郁而雅的香氣,引得路人久久駐足不肯離去,而那一樹樹桂花下,穿著新衣的小兒們捧著桂花互相傾灑,將那米粒花瓣落在行人的衣上,袖上,香飄十里。

為彰顯與民同樂的天子之恩,今夜元成帝特在長安朱雀門外大放炬火,光燭天地,綿延八里,又列了戲場,請了長安最時興的班子表演百姓所喜的百戲,金石匏革之聲,可聞數十里之外。

隨著城中報時的鼓聲奏響,溫柔的月色如銀色紗幔自流水上傾斜而下般,灑落在燈火通明、喧囂不止的長安城,而在這靜謐的月光下,大明宮東南角猶如一顆夜明珠般熠熠生輝,原來元成帝早于半月前便命工部、尚功局在此處以彩錦搭建了一座乞巧樓,此刻乞巧樓外張設百匹紅白綾羅,竟是鋪設出了逼真的月宮天河場景,李綏憑欄眺望,樓外溫泉瀑布下仙鶴展翅而起,幾只孔雀正在竹林邊舒展自己的尾羽,其間穿梭來往的宮女云鬟麗影,衣裙曳地,恍然間好似真的夢游到了月宮。

“今夜的長安真美。”

李綏聞言側首,看向一旁顧自慨嘆的寶纓,笑了笑隨即將目光收回去落向宮外的安樂坊喃喃道:“我也許久未曾看到這樣的長安了。”

前世里長安經歷王朝更迭,天子頻換,看似長安仍舊是那個長安,然而那時的長安早已是國庫銳減,民生不振,失去了往日金堆玉砌,萬國來朝的繁華。所以當她入住中宮,站在這長安頂端之時,第一件事便是頒布手令,倡導開源節約,自立正殿起月俸膳食逐級遞減,不僅將宮中宴會削減過半,便是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也從不許這般奢靡排場。后來她又頻頻向楊延推舉能臣干將,著力主張大刀闊斧施行變革。

然而當一切都逐漸步入正軌之時,她卻忽略了作為一國之君的楊延本就生性風雅,喜詩文,好樂舞,這些極致享受于他而言亦是畢生追求。

久而久之,他二人的矛盾便如抽絲剝繭般,一點一點的激化,加深,那時她著力勸止削減楊延的流水花銷,楊延卻視她不解風情,再加之變革之下那些頑固老臣在楊延身邊屢番上諫,直指她心思遠非一個小小的后宮,而在天下。

那些上諫就那般如雪花般堆積在楊延的御案上,起先楊延對她尚有信任,然而日積月累下,直至一日她再次勸止楊延不宜大興土木,急于在洛陽修建別宮得眾多新臣一致支持時,換來的卻是楊延對其心腹所言的猜忌之語。

“皇后權勢日盛,朝臣皆俯首其命,朕貴為天子,四海皆為朕有,竟是不得自由。”

自此,那些極力反對她的老臣私下便肆無忌憚以“呂霍之風”抨擊她,在他們的口誅筆伐下,她早已成為牝雞司晨,把控朝政,制約天子的當朝呂后。

然而世上又有幾人知道,大梁經她一番開源節流之舉,待到楊延薨逝,新帝登基時,國庫充盈至天下七大糧倉皆有百萬石以上,更遑論其他糧倉所存,便是國帑也足夠二十年所用。

然而這一切,楊延看不到,那些反對她的頑固老臣更不會看到。

或許,那時的她若肯放下輔助楊延勵精圖治,與其開拓盛世的一腔抱負,甘愿退居后宮做一個舉案齊眉的賢后,便不會有那些反對之聲,不會有楊延的猜忌,更不會有那般的結局。

可若那般,那樣的她,還是她嗎?

這個答案在李綏心中,再明白不過了。

“阿蠻——”

聽到身旁的低呼,李綏循聲看去,只見寶纓眉眼帶笑的掃了眼身后的大殿道:“宮宴開始了。”

李綏回之一笑,頷首與她攜手入里,不過片刻楊皇后便被迦莫攙扶著從后殿出來,待到入座,眾人皆回席時,楊皇后一眼便看到了李綏,當即招手道:“阿蠻,來。”

在眾人的目光中,李綏端莊地起身拂好裙尾,適才不疾不徐地走至楊皇后身邊跪坐下去,楊皇后自然地握住她的手,轉而看向眾人道:“今日邀請諸位,是陛下圣恩,諸位無需拘謹,只當盡興才是。”

說罷楊皇后端起手中的石榴汁,遙遙相邀,待一盞飲下,樓外的舞臺忽滅,就在眾人詫異時,一盞又一盞宮燈被執燈的美人挑起,片刻間一輪“明月”赫然樓外,在眾人的驚嘆中,眾多美人已在月中翩躚起舞,將這仙境襯托到了極致,待到聲樂漸低,眾美退去,立在一襲白綃紗兩端的青年男女,便像極了銀河邊裊裊佇望的牛郎織女,引得眾人連撫掌都快忘了。

當樓下傳來元成帝與眾臣的贊賞聲時,樓上的命婦們才在楊皇后的帶頭撫掌下回過神來。

“這一舞精妙絕倫,與今夜景致相得益彰,上官昭儀,今日的七夕宴你辦的甚好。”

當聽到楊皇后的贊賞,右首的年輕宮裝麗人當即起身,行走間窈窕端莊,不卑不亢地俯身行禮道:“能博陛下與殿下一笑,臣妾便是滿足了,今夜臣妾也借花獻佛,以此歌舞祝愿我朝海晏河清,祝陛下與殿下福壽綿長。”

聽著這中規中矩的討巧之語,李綏看著眼前這位上官昭儀,容貌姣好,雖不及阿姐之美,卻自有一番風情。

在這后宮里,上官昭儀與她的祖父一般,都是明白的聰明人,所以才能一內一外,屹立不倒。

當宴會罷,眼見婢女們擺上了七孔針與各色絲線,李綏看了眼眾人,便佯裝興致淡然的以絲帕掩嘴悄悄打了個呵欠,楊皇后自是察覺出來,想了想便看了座下的寶纓道:“今夜七夕,長安城也熱鬧,弘農大伯家兩位妹妹難得來一趟,阿蠻你便替我盡一盡地主之誼,帶她們去瞧瞧長安的夜坊。”

寶纓與紅纓聽到這番話連忙起身出席向楊皇后謝恩,李綏聞言正中下懷,下一刻便頷首笑著應了。

“今夜坊間人多,小娘子家總不安全——”

聽到坐于席上的姑母李氏發話,李綏自然明白其中之意,果不其然,李氏隨即出聲道:“便讓二郎、四郎陪著她們姊妹去罷。”

話音方落,還未等楊皇后說話,一旁的榮安縣主便坐不住了,當即也撒嬌鬧著一同。

就這般,原本不過三人的出行,變成了六人,若不是大郎楊晉、三郎楊徹皆下了西南平叛,只怕也少不得二人。當李綏一行出了宮城,馬車悠悠行在穿梭不息的人流中,耳邊滿是喧囂人聲,熱鬧不已。

當馬車行至長興坊時便再行不通,同乘一車的李綏與寶纓甫一下馬車,便見榮安縣主與紅纓早已站在楊延身邊,楊延被二人圍著,雖欲對李綏說什么,但見了眾人終究咽了回去,只開口道:“這里行人多,車馬只得留在這兒,我們便走過去罷。”

李綏自然是頷首應了,眼看楊延與榮安、紅纓行至前面,李綏便與寶纓牽手走在其后,四郎楊鎮則走在離李綏一步之遙處,不過一向好流連歌舞坊的楊鎮此刻心思哪里在這里,早已是飛去了平康坊,偏生有楊延在此,因而只能心不在焉的四處張望,只想著如何能尋個說辭遛了便罷。

正因為此,楊鎮自然察覺不到李綏不經意拉著寶纓說話,二人卻漸漸落于人后,正當前方百戲藝人引得眾人駐足,越發摩肩擦踵,水泄不通時,寶纓忽覺李綏拽著她朝身旁一個小巷去,正在她詫異時,李綏卻是作了噤聲的手勢,低聲道:“跟我來。”

當二人攜著蕙容和玉奴一路跑至巷子里的馬車前,李綏毫不猶豫地上了車,轉身向寶纓伸手,寶纓雖滿心不解,但見李綏笑意盈盈,頗有幾分小秘密的樣子,便不再多問,欣然遞上手一同跟了去。

轉眼間,馬車便這般悄無聲息地離開小巷朝著另一個方向去了。


上一章  |  長安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