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第七百七十六章 主動避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長生 >>長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六章 主動避嫌

第七百七十六章 主動避嫌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風御九秋  分類: 仙俠 | 武俠 | 風御九秋 | 長生 


辰時是街頭巷尾人最多的時候,雖然久居長安,但尋常百姓平日里卻極少能夠見到皇上,此番皇上破例出宮,城中百姓免不得聚集圍觀,皇上儀仗所到之處,沿途百姓紛紛伏地跪拜。

百姓都知道皇上這次出宮乃是為了迎接凱旋而歸的英勇親王,由于平日里并不經常拋頭露面,故此城中百姓認識他的也不多,此番親眼所見,無不驚嘆感慨,只道天遂凌云志,英雄出少年。

長安占地頗廣,自明德門去到皇宮足足走了半個時辰,在此期間皇上雖然屢屢回頭,卻并未上前與皇上說話,要知道君臣有別,若是于眾目睽睽之下與皇上談笑風生,無疑有損皇上的無上威嚴。

跟隨皇上前往城外迎接的只是五品以上官員,為了凸顯對等人的重視,今日所有七品以上的京官全部奉旨趕到皇宮外等候,皇宮外的廣場上黑壓壓的跪了一大片。

到得皇宮外,皇上走下龍輦,沖一旁的傳旨太監抬了抬手,后者見狀急忙自小太監一直托著的木盤上拿起早已準備好的圣旨高聲宣唱,陳述眾人功績在前,嘉獎敕封于后,對的封賞有二,一是改王號英勇為忠,二是加兵部和刑部尚書銜,而對大頭等人的封賞則是加封太子太保。

太監宣過圣旨,五人面君謝恩,領受圣旨。

到得這時,迎接的流程已經走了大半,接下來還有大殿設宴,三品以上官員作陪。

皇上拉著的手走在最前,禁衛將軍和大頭等人隨后,赴宴的文武官員再后。

雖然被皇上拉著手,卻始終落后皇上半個身子,有個成語叫功高蓋主,他很清楚自己此時已經功高蓋主了,這可是為臣大忌,越是皇恩盛隆,自己越要恪守禮數,不然皇上心中很容易失衡。

對于皇上的夸贊和褒獎,亦是極力謙遜,絕不居功,只道不管是剿滅倭寇還是勸降叛軍,包括西域籌糧,都是托皇上紫薇洪福,得明君天威庇護。

此時已是巳時,天氣炎熱,眼見大頭等人披的仍是自己當年賞賜的披風,皇上便轉身回頭,沖大頭等人隨口說道,“諸位將軍車馬勞頓,多有辛苦,那披風頗為厚重,不妨解了吧,也得些許涼爽。”

由于早有叮囑,聽得皇上言語,大頭等人立刻高聲應是,隨即各自解下了披風。

皇上微笑轉身,拉著繼續前行。

雖然面色如常,卻是暗道好險,為君者最厭惡的就是下面的人利用自己賦予的權力拉幫結派,身為臣子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牢記自己的權力是誰授予的,大頭等人雖然是自己的心腹,卻也是皇上的臣子,皇上此舉就是在試探大頭等人是否聽命于他,如果皇上下令之后大頭等人并不立刻執行,而是看向自己,征求自己的意見,那就徹底完了。

好在大頭等人立刻照辦,如此一來皇上就會認為平日里他一定沒少教導大頭等人,在聽從自己號令的同時也要時刻牢記皇上最大,皇權最高。

雖然始終沒有與皇上談及正事,卻已經知道皇上心里在想什么了,皇上將自己的王號由英勇改為忠,看似只是少了一字,實則卻有天壤之別,因為只有皇族血親才能被封一字王,就像李保,王號只有一個吉字,自己此前雖然亦是親王,卻是兩字親王,與皇族的血親親王區別很是明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自己這個親王是累功升遷,破例封賞。皇上此番封自己為忠王,等同告訴世人視自己為血親手足,而一個忠字更是對自己莫大的認可,要知道忠是皇上對臣子最高的評價,其上只有一個文字比忠更高,但文字只會用于故去臣子的謚號,不封活人。

此外,皇上加自己領兵部和刑部尚書銜,再加上自己此前的戶部尚書銜,自己此時已經身兼三部尚書銜,尚書銜可不是虛職,享有本部堂官同等的權力,皇上加封自己兵部和刑部尚書銜,意圖也很明顯,那就是讓他節制兵部和刑部,刑部尚書銜無疑只是個幌子,皇上最想加封他的其實是兵部尚書,說白了就是皇上想讓自己以后帶兵,至于沒有免除自己的戶部尚書,也是感覺此時免職有卸磨殺驢之嫌。

太子太保是個從二品的虛職,皇上封大頭等人為太子太保,等同提高了幾人的品級和待遇,實則仍無實權。

進入大殿之后,婉言謝絕了皇上龍臺就坐的殊榮,自坐武將上首,大頭等人是從二品,并沒有坐在下首,而是按照官階品級就坐,與之間隔了幾個人。

開席之前,宮女呈送冰水之際,起身出列,請辭刑部和戶部尚書銜,理由是自己精力有限,無暇兼顧。

皇上自然不會同意,奈何心意已決,執意堅持,皇上萬般無奈之下也只能首肯同意。

權力這東西沒幾個人不喜歡,主動放棄已經到手的權力更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放棄刑部和戶部尚書之后,自己對刑部和戶部也就失去了相應的權力,自然知道這一點,但他也很清楚自己的權力越大,越容易招致文官的詬病和皇上的猜忌,自己既然無心謀反,那就干脆做到極致,放棄調撥糧草和生殺予奪的權力,徹底堵住文臣言官的嘴。

辭去刑部和戶部尚書銜之后,并未立刻歸座,而是意簡言賅的將靈符一事說與皇上和在座的官員知道,他自然不會將己方眾人大獲全勝歸功于自己,依舊歸功于皇上的庇護和朝廷的威名。

說完前因后果,隨即請獻金符,只道皇上乃千古明君,愿獻金符于皇上,以求皇上萬壽無疆,永澤黎民。

實則在等人回返之前,范景明早就將事情的始末盡數告知皇上,而皇上也早已權衡利弊做出了決定,只道金符天授,理應由這等無私忠臣持有,日后定四方而平內亂,建不世之功,傳千古佳話。

皇上的態度也在的意料之中,隨后以擔心皇上安危為理由,請獻銀符,由皇上指定禁衛受納,與柳天林一同保護皇上的安全。

聽得言語,皇上雖然大感欣慰,卻推辭不受,只道自己深居皇宮,不虞有失,反倒是等人征戰四方,多有兇險,比自己更需要靈符。

君臣推讓之際,有文臣出列說話,只道忠心一片,皇上還是不要辜負的一片心意才好。

雖然誠心讓出一枚銀符,聽得文臣言語還是免不得暗生憎惡,這幫家伙出力賣命時不見人,關鍵時刻卻出來給皇上鋪臺階,裝好人。

謙讓過后,皇上最終還是決定由范景明接受銀符,他此前已經下旨將慶陽交給了李中庸和陳立秋,他也知道此番進獻銀符乃是投桃報李。

心里有數,皇上心里也有數,在范景明接受銀符之后,皇上命人取出了那面“如朕親臨”的金牌,再度授予,先前主動請辭戶部和刑部尚書,他在感受到滿腔忠誠的同時亦感覺虧待了。

極力推辭,此番輪到皇上執意堅持,擔心堅辭不受會傷及皇上威嚴,只能上前接拿。

正事告一段落,皇上展顏抬手,御宴正式開席…...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長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