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情世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長生 >>長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情世故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人情世故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17日  作者:風御九秋  分類: 仙俠 | 武俠 | 風御九秋 | 長生 
正文

正文

就在關門閉戶,推敲地圖之時,屋外傳來了腳步聲,大頭等人的腳步聲都能聽得出來,來人不是大頭等人。

察覺到有人來了,便收起了地圖,屋外隨即傳來了通稟之聲,“大人,吏部尚書史大人求見。”

聽得衙役通稟,起身拉開了房門,與衙役一同往大門外接迎。

入仕為官,免不得與同僚打交道,與朝臣的交往并不多,到得他這個品級,尋常官員已經不敢隨意叨擾攀交了,也只有同級以上的官員才可能登門敘話。

吏部尚書名為史臨云,是個不茍言笑的中年男子,不過不茍言笑也得看對誰,與說話史尚書還是很客氣的,一來年少有為,位高權重,二來他很佩服的正直和果敢,在鏟除閹黨和在濟州嚴懲貪官的一些作法他都頗為贊同。

史尚書此來并無公事,只是單純的拜訪,不過這也只是史尚書自己的說法,實則他來還是有事的,只不過不方便直說,說正事兒之前必要的寒暄和閑談還是要的。

對史尚書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此人主政吏部頗為清廉,加上此前為了安置巴圖魯,將蘇平措給調到蘇州任職,對于此事史尚書也沒駁他面子。

朝廷要整頓吏治,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吏部主管官員的任命,整頓吏治肯定會與吏部發生關系,此前御史臺派出的巡查使已經將各州郡的吏治情況摸清楚了,此時已經開始派出御史帶著捕快和禁軍趕赴地方抓人收網了。

官場有個很大的特點,大大小小近百萬的官員看似沒什么瓜葛,實則彼此之間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的,官場就好似一棵大樹,大的樹根也只有那么幾條,而每條大樹根都會衍生一些小樹根,小樹根再衍生更小的樹根。

史尚書也是有弟子門生的,這次要抓的官員里有幾個跟他關系匪淺,史尚書是來試探口風的,最終目的自然是為了回環保全。

年輕人和中老年人做事的風格不太一樣,年輕人做事情更直接,不太喜歡兜圈子,得知了史尚書的來意,直接將即將查辦的戴罪官員的名單拿了出來,讓史尚書將想要保全的人挑出來。

對于的作法史尚書頗為感激,不過他也不是非常意外,原因也很簡單,此前欠了他一個人情,官場上都是人情換人情,這是規矩。

史尚書挑了七個人出來,他也很懂規矩,知道整頓吏治的同時還肩負著籌集錢糧的任務,主動提出將這些官員平調或降職調任一些閑職,空手赴任,所有貪腐所得盡數留下。

對于史尚書的說法,表示同意,這么做無疑是在徇私枉法,但他也很清楚,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員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問題,如果真要公事公辦,就得一鍋端了。

整頓吏治牽扯最多的就是御史臺和吏部,因為御史臺要抓,抓了之后出缺的職位吏部要挑選官員進行補任,故此接下來二人便就整頓吏治一事詳加推敲,的想法也很簡單,單純貪腐的官員都可以給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但謀財害命的不行,必須嚴查。

見是這種態度,史尚書如釋重負,他最怕的就是搞一刀切,部分朝廷官員和所有地方官員的任命都是吏部下的,如果真的嚴查嚴辦,將官場掀個底朝天,身為吏部尚書,他第一個受牽連。

其實也想一刀切,也想嚴查嚴辦,但他深知朝廷目前的處境,本就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自己再到處抓人,鬧的人心惶惶,雞飛狗跳,怕是會生出變數。

再者,貪官不一定不會執政,真把這些貪官全抓了,換了些毫無經驗的新官上任,空有一腔熱忱,處理政務毫無章法,也不見得就是什么好事。

在與史尚書密談之時,突然心中一凜。

史尚書可不知道皺眉是因為體內靈氣發生了變化,已然晉身深藍大洞,只當他突然皺眉是因為他對二人正在商議的這個西州刺史有些反感,立刻調轉話鋒,只道此人所作所為太過放肆,必須嚴查嚴辦。

官場就是這樣,下面官員的前程乃至生死,只在身居高位之人的一念之間,這也是官場可怕的地方,高人一等,頤指氣使的同時要時刻提心吊膽。

穩定而親近的關系無非兩種,一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二是同流合污,互抓把柄。史尚書之所以敢登門求情,無非是通過蘇平措一事,發現并不是鐵面無私,還是很看重人情的。史尚書保全弟子門人一事也算是在這里留下了把柄,也就不再遮掩避諱,只道新任戶部度支司郎中吳雨生頗有才能,吏部可以多加關注。

史尚書是何許人也,話也不用說的太透,隨口一說,他便心領神會,也不膚淺的做什么保證,只是隨口重復了一下吳雨生的名字,以示自己記住了此人。

酒席的推杯換盞和稱兄道弟對于拉近感情,促進關系其實一點用處都沒有,只要對對方有用,關系自然水到渠成,二人相談甚歡,也沒有出去吃飯,直接讓廚下做了幾樣飯菜送到屋里。

吏部和御史臺的關系非常密切,吏部可以通過御史臺留下自己想要任用的官員,也可以通過御史臺查辦瀆職傲慢的官員,而御史臺雖有督察百官的權力卻沒有任免官員的權力,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吏部來進行一些人事安排。

臨近三更,史尚書方才上轎離開,回到后院時大頭正在西廂喂馬,見送走了史尚書,便趁機過來向他匯報倪家在各地產業的盈利情況。

對于倪家產業的盈利,的處理方法是一分為二,長安城內的相關盈利大部分送給內府,內府負責的是皇宮的各種事務,送到內府的銀兩就變成了皇上的私產,這么做不為討好,只為補償,畢竟當日自己在朝廷已經準備對倪家下手時私自送走了倪家眾人,等同與皇上對著干,搞的皇上很沒面子,而今將倪家產業盈利所得送給皇上,也能讓皇上知道他很感激皇上當日沒有強行留下倪家眾人。

倪家有很多產業都分散在長安之外的各大州府,這部分收入他沒有匯集到長安來,而是留在了地方上,這么做也有多方面的考慮,一來長安乃是非之地,自己不可能久居長安,二來錢財分散在各處,他日需要為張善的軍隊補充軍需,也能從容調撥,如果將錢財搬到長安來,他日再往外運送,誰能說得清這些錢到底是他的還是戶部的。

聽完大頭的匯報,沒有立刻接話,大頭見狀,只當他已經疲乏,便準備起身離去。

“等等。”喊住了大頭。

大頭聞聲歸座,拿起茶壺為倒了杯水。

長嘆了一口氣,“我今天去戶部查了查倉部司的賬簿,郅州和舒州的存糧沒有我預想的那么多。”

大頭知道和李中庸陳立秋的關系,故此一提到郅州和舒州,立刻明白為什么嘆氣,因為李中庸和陳立秋先前自平州和申州發兵,南下攻下了郅州和舒州,二人之所以率兵南下,乃是因為平州和申州的糧草已經耗盡。

而今距二人攻下舒州已有數月,城中糧草想必已經消耗一空,眼下正值青黃不接之時,各地都在鬧饑荒,其他州郡有朝廷賑濟幫襯,但李中庸和陳立秋和四州的百姓只能死撐硬抗。

“大人,祖州有倪家的米鋪和布莊,能擠出八萬兩,”大頭說道,“祖州位于南岸,江北就是舒州。”

大頭言罷,沒有接話。

大頭猜到在想什么,便再度說道,“我也擔心會走漏風聲,朝廷若是知道我們暗地里為他們接濟糧草,必定龍顏大怒。”

說道,“朝廷之所以不動他們是因為時機不到,眼下三十萬新軍已經招募完成,他們所在的位置連接南北,新軍組建完成之后朝廷肯定會第一個拿他們開刀。”

“是啊,就這么拖著總不是辦法,”大頭甚是憂慮,“大人,就沒有招安可能嗎?”

緩緩搖頭,“你以為皇上不知道我和他們的關系?皇上如果真想招安他們,早就給我暗示了。”

大頭沒有接話,因為他實在想不出可行的辦法。

沉默良久,開口說道“戶部接到了公文,近段時間兩岸發生了麻風疫情,你借著防疫施藥的機會暗中去一趟舒州,看看那里的情況,再問問他們有何打算?”

大頭點頭應是,轉而出言問道,“大人,您希望他們怎么做?”

搖頭說道,“他們之所以遲遲未動,想必是希望我能從中斡旋,設法招安,但皇上根本沒有招安他們的意思,我也沒辦法,你先去看看他們有什么想法吧。”

“好,”大頭點頭,“我空手去?”

搖頭說道,“平申郅舒四州已經被朝廷定為叛軍領地,嚴禁周圍城池與之通商,你帶錢去也沒用,他們不缺錢,缺的是糧。”

“糧咱們也有。”大頭說道。

“送些過去吧,盡量做的隱蔽些。”說道。

“我何時動身?”大頭問道。

“明天就走吧。”說道。

“好的,那我回去收拾一下。”大頭離座起身。

起身相送,“注意安全,我也好長時間沒出去了,你此番出去沿途留意一下異類作祟的情況.....”

新書、、、、


上一章  |  長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