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無窮無盡的衍生體,猶如潮水一樣涌向阿斯加德人戰士。
這一幕看的后面的沃斯塔格差點心肌梗塞。
臥槽,這是要糟啊!
之前托爾回來的時候,帶回了地心之戰的詳細情報……別真把托爾當傻瓜,他只是對很多事缺根筋,并不是智商有問題,特別是在戰斗上,這家伙仿佛天生就應該和戰爭為伴一樣,對于戰爭有著異乎尋常的天賦。
他帶回來的情報非常詳盡。
其中關于格爾的部分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沃斯塔格非常清楚那些衍生體的強度,普通阿斯加德戰士如果沒有做相應的準備……就且等的被屠戮吧!
不是阿斯加德戰士太弱,而是那些衍生體太不講理了。
阿斯加德戰士在沒有接到戰前特殊要求的話,作戰依然習慣性的使用冷兵器。
這些矮人產的武器,強度非常高,并且鋒利無比。矮人武器在鍛造的時候,本身就是會進行附魔處理的。所以你可以把阿斯加德戰士的武器理解為戰錘40k的動力武器,雖然看著是冷兵器,可實際上威力大的要死,一人粗的鋼柱,也遭不住他們的武器劈砍。
但問題是衍生體壓根不怕劈砍這種傷害,你把它砍成兩段,別人立馬就能復原,實在不行也可以分裂成兩個個體。
要不是衍生體害怕聲波和火焰,這玩意簡直是戰場上的噩夢。
之前阿斯加德戰士就吃了大虧,要不是卡瑪泰姬的法師見勢不妙,立刻支援,搞不好戰爭一開始阿斯加德人就要歇菜。
后面就沒他們什么事了。
這會兒,因為是突然爆發彩虹橋被入侵的警報,阿斯加德衛戍部隊直接就開了過來,壓根沒想過會碰到格爾。所以這么多衍生體,阿斯加德這一次損失要大的超乎想象。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畢竟這里是阿斯加德,只要知道敵人是誰,阿斯加德有的是辦法做出針對。就算一開始損失了,也會很快調整過來。
真正讓沃斯塔格感到不妙的是。
這種事一旦發生,那希芙怎么辦?
她會徹底成為叛徒,再也沒有回旋的余地!
知道為什么大家對洛基的瀟灑跑路沒什么太大的反應?
一方面是因為奧丁和弗麗嘉,兩人的確非常愛自己的小兒子,大家也樂意給面子。
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洛基不管整了多少爛活兒,但他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他從未給阿斯加德帶來什么傷亡!
沒錯。
洛基做了很多看起來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其實阿斯加德老百姓對他的觀感沒什么太多的變化……本來也沒多喜歡他。
不過,也沒有到一定要弄死他的地步。
畢竟絕大多數阿斯加德人,不怎么關心洛基整的那些爛活兒害死了多少人……畢竟死的又不是阿斯加德人。
另外針對約頓海姆的滅絕行動……那就更加呵呵了。
老實說,洛基暗中想要毀滅約頓海姆的行動,在阿斯加德民間還有很多人叫好。
普通人其實不太關心政治。
一個健康的社會,政治應該服務于經濟和民生,而不是反過來讓所有人都圍著政治轉。當政治對普通民眾的生活影響降到最低時,社會反而能實現更深層次的繁榮。這并非主張完全的政治麻木,而是強調高質量的政治運行能夠讓民眾從日常政治的瑣碎和不確定性中解脫出來。當國家治理體系足夠高效、公正和透明,且權力受到有效制約時,政治就會回歸其本質——為社會提供穩定的基礎和公平的規則。如果一個國家,民眾對政治的關注度遠超一般預期,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一種“過度”的程度,那對國家來說并非好事!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學習和宣傳領導人的政治理論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甚至深入到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如果從小學到大學,政治課是必修內容,其中包含了大量關于政治理論、方針政策以及領導人思想的教育。學生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理解和掌握這些理論,并將其視為指導思想......如果官方媒體會持續、深入地進行政治宣傳,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新聞、評論,很大一部分都與此相關,使得政治理論成為一個不得不關注的話題......那么,人們在很大程度上將政治理論視為行動指南,而非僅僅是思想參考。理論的每一次更新、解讀的每一次深化,都可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可怕的是,這種對政治的過度關注,必將擠壓了社會創新的空間。當商人們將大量精力用于“研究“政治以確保業務安全,而不是研究市場和技術時,企業就會失去活力。當民眾花費更多時間去理解和適應政治語境,而非自由地表達和創造時,社會創新和文化多元性也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對法治社會的信仰基石將會被侵蝕!而法治,才是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唯一保障!因為,對商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穩定的商業環境和可預測的未來。如果政策朝令夕改,經濟活動充滿不確定性。真正的法治卻能夠提供這種穩定性,企業家將精力完全投入到創新和生產中,而不是忙于研究政治風向、猜測權力更迭和政策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當商業行為的成敗取決于市場規律和自身努力,而非政治關系時,各行各業才能真正蓬勃發展。對普通人而言,法律是最高的準則,不需要為了規避風險,而整天去揣摩統治者的個人意志或政治理念,那么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更多地用于生產、學習、科研和藝術創作,社會資源的配置會更有效率,從而推動整體進步。民眾對政治的“不感興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一個國家從“人治”走向“法治”的成熟標志。政治被限定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政治家們無論誰上臺,都必須遵循既定的法律程序和原則。在這種情況下,政治本身變得更像是一種技術性的公共管理,而不是一場關于權力的個人意志表演。民眾可以信任國家的制度,將重心放在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上,因為他們知道,無論誰執政,基本的生活秩序和權利保障不會受到根本性的動搖。
阿斯加德人就是如此。
他們其實不太理解上層那些人為什么始終不愿意徹底的毀滅霜巨人一族。
畢竟霜巨人從遠古時代,就是阿斯加德的敵人。
哪怕到了今天,這些野蠻人也會時不時的給阿斯加德人整點活兒。
這么說吧,整個阿斯加德,就沒有哪個家庭和霜巨人沒仇。所以大量的阿斯加德人其實很樂意看到約頓海姆的毀滅,至于說約頓海姆毀滅之后,阿斯加德的天然防御就會缺失一塊……他們想不了那么遠。
就和地球普通人一樣,大家總歸是更在乎眼前的事情。
最典型的就是西方那些高福利國家,國家經濟良好的時候,自然沒什么問題,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一旦國家經濟出現了問題。
那財政必然會出問題。
這種情況下,其實削減福利是減少財政開支的最好辦法。但幾乎沒有哪個高福利國家能夠玩成這樣的舉措。
因為發福利很簡單,但想要收回來,就要人命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根廷。
阿根廷政壇有個20年魔咒:左翼搞福利搞崩經濟→右翼搞休克療法→民眾受不了再選左翼。1991年,梅內姆用“1比索1美元“的魔術平息了惡性通脹,代價是親手閹割了國家貨幣主權。等2001年債務危機爆發,自動取款機前排隊的人群中,大學教授和清潔工并肩咒罵新自由主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庫茲涅茨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四種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日本和阿根廷。”
日本在短短的時間內從封閉的國家,復制西方社會加上自身獨特的文化,變成世界上最強的經濟體之一。但阿根廷奇怪的發展過程,就像是一個人快速長大,卻又變回小孩子。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當時人們眼中的富裕強國是西歐國家、美國和阿根廷,再遲鈍的投資人,都知道阿根廷市場是最棒的投資標的。那時候的人們就像我們現在喜歡預測未來局勢一樣,大家紛紛猜測,世界的未來將掌握在美國和阿根廷手上。但百年過去了,當時的猜測全都落空。現在的阿根廷只能算是一個平庸的國家,甚至比平庸還糟。從阿根廷人的生活處境來看,2019年阿根廷有超過35的貧困人口。2020年在疫情的沖擊下,更有40的阿根廷人淪落為貧民,失業率也高達20。如果加上通貨膨脹,阿根廷的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比較世界各國經濟數據,阿根廷還能勉強算是中等國家。但是阿根廷失業率高企、貧富差距懸殊、惡性通貨膨脹和貨幣大幅貶值以及瀕臨爆發的債務危機都讓這個國家的經濟顯得漏洞百出。
20世紀上半葉,改變世界局勢的兩次世界大戰爆發,阿根廷似乎沒有遭受太大的沖擊,布宜諾斯艾利斯仍然是南美最優雅的首都。當時的阿根廷人均擁有汽車數量多于法國,電話持有量多于日本,發達的地鐵在首都地底下穿梭,富裕階層每一季都會買下巴黎最流行的時裝。
1946年貝隆成為阿根廷總統,他最知名的主張是反對資本主義,也反對共產的思想,走的是靠攏工人階級的第三條路。在貝隆上任時,阿根廷正面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他大力推動工業化,但把關鍵的工業和公共設施納入政府旗下,并采取貿易保護主義,嚴格限制其他國家商品的進口,全力扶植國內產業的發展。這個做法毫不稀奇,甚至有可能提升本國產業的發展。但如果把這時候阿根廷的貿易保護主義跟韓國相比,就能看出其中的嚴重問題。韓國在20世紀曾經推動過貿易保護主義,目標是把本國產業培育起來,讓他們跟世界群雄一較長短。但阿根廷不一樣,伴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是外交上的孤立主義。阿根廷不僅沒有讓國內企業出海,還試圖退出世界經濟體系。后果可想而知,雖然一開始阿根廷國內的產業比如冰箱、電話等產業因此發展起來,但是在國家的保護下,這些企業的運作效率低下,根本沒有辦法跟世界其他廠商抗衡。除了保護主義,貝隆還推出空前的社會福利政策,被后世不少學者批評是民粹主義。在貝隆總統第一任期內就蓋了將近50萬棟房子,大部分是給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他還大力興建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大幅增加工人薪資。貝隆的初衷雖然是善意的,但在經濟低迷下,如此做法的后果就是進一步拖垮國家財政。貝隆到底是拯救窮人的英雄還是拖垮國家的罪人,至今還無法下定論。貝隆替阿根廷留下貝隆主義的政治路線。至此之后,阿根廷就在貝隆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來回搖擺。
貝隆向工人階級靠攏,推出大量的福利措施,但是阿根廷當時的財政收入根本無法支撐起這么大的開銷。后來阿根廷的執政者民粹當道,為了抹平赤字,只好大借外債甚至大印鈔票。等到經濟崩潰換人上臺后,新總統只好削減開支引發民眾不滿,貝隆主義就會再度復活,不斷重復輪回拖慢國家發展的腳步。
之后,就是這樣的循環。
加福利導致財政困難,于是借債。然后財政崩潰,于是新政府想要削減福利,來彌補財政的窟窿,然而民眾不滿,于是政客們再次許諾高福利,于是當選,然后財政可持續的完蛋,于是下一屆政府,又要削減福利,然后民眾再次不滿。
其實民眾真的不知道,削減福利是拯救政府財政的最好辦法?
知道。
可知道是一回事,在不在乎是另外一回事!
善財難舍啊!
當然,更多的是,人們更在乎眼前的。而不是未來的不確定!
所以阿斯加德人并不怎么憎恨洛基,畢竟他毀滅的是約頓海姆,當然,事情的關鍵是,他真沒害死阿斯加德人。
當然,阿斯加德人也沒多喜歡他就是了。
可現在希芙如果和格爾一起殺死了如此多阿斯加德人……那就和洛基是兩個性質了!
阿斯加德人是絕對不會原諒希芙的,到時候希芙就徹底的走向了阿斯加德的對里面!甚至他們這些人,想要對希芙視而不見都做不到,到時候他們必然要清除叛逆!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