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將相第二百七十三章:年末(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國將相 >>大國將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三章:年末(二)

第二百七十三章:年末(二)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02日  作者:賤宗首席弟子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賤宗首席弟子 | 大國將相 


 好書、、、、、、、、、

上郡的冬季,較之少梁來得更早一些,臨近十月下旬時便開始降雪,待等到十一月末時,赤邑、白邑一帶就已經被白雪所覆蓋。

所幸鄭侯、華賈二人所率的元里軍已經在白邑城旁建好了營寨,倒不至于受到冰雪的影響。

說起元里軍,就不得不提這支軍隊與魏武卒的恩怨,自這支軍隊初到白邑的那一日起,他們就與方邯所率的魏武卒鬧出了些不愉快,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魏王——誰讓魏王當年贖回了昌佰那四千余魏武卒,卻任由當時還是少梁俘虜的元里軍士卒繼續在芝川平原上種地呢?

雖然元里軍士卒如今早已加入了少梁的國籍,但對于魏王、對于魏武卒,仍有不小的怨念。

魏王遠在大梁,元里軍的兵將們瞧不見,但魏武卒如今卻與他們一同生活在白邑,朝夕相處的,難免就有些摩擦。

當然,摩擦歸摩擦,暫時還沒有上升到動不動就大打出手的地步,畢竟元里軍士卒也明白,原本他們就未必是魏武卒的對手,更何況他們在少梁當了三年多的農夫,身為軍卒的技藝有所荒廢,這要與跟魏武卒發生了什么營斗,肯定不是對手。

因此,元里軍上上下下的將士們都有所克制,看到魏武卒最多嘲諷一二,但絕對不與對方動手,免得最后丟人又丟陣。

魏武卒的統將方邯察覺到了苗頭,跟瑕陽君說了這事,于是瑕陽君又找到了李郃,一通抱怨:“看看你當日做的好事!”

李郃當年假意讓魏王贖回魏武卒,以此離間魏武卒與魏國正軍的關系,那是他想要將俘虜的魏國正軍士卒籠絡到他少梁國內,可沒想到今時今日會與魏國軍隊并肩作戰,一番賠笑外加沒什么實際意義的道歉,他這才打發走瑕陽君。

可能是覺得李郃不靠譜,瑕陽君又找到了鄭侯與華賈兩名昔日的老部下。

在得知瑕陽君的來意后,鄭侯攤攤手無奈說道:“這事不是一兩個士卒對武卒有成見,上至吳嬰、王述、段付等將領,下至一般軍卒,都對武卒怨念極深,末將也無能為力啊。”

從旁,華賈亦笑著說道:“這是昔日魏王的過錯,我二人也沒辦法啊。”

“住口!”瑕陽君很是不悅,帶著不滿說道:“總之,你二人要約束將士,切莫在加深兩軍的矛盾,無論是為了魏國與少梁的關系,亦或是為了此次共同抗擊林胡!”

作為瑕陽君昔日的老部下,在不涉及少梁利益的情況下,鄭侯與華賈自然也愿意賣老上司一個面子,連連笑著答應:“好好,瑕陽君放心,我二人這就去狠狠操練那些小崽子,叫他們沒有精力去挑釁武卒。”

于是乎,自十月下旬起,元里軍就開始了恢復訓練,縱使風雪天氣也不停歇,每日都在營內、營外操練,試圖補上這三年作為農夫的空缺。

得知元里軍正在做恢復訓練,翟虎的侄子翟章亦帶著他那千余名皮氏邑士卒加入了其中。

期間,聯軍的騎兵也在加緊訓練,三千少梁奇兵正在逐步轉化為弩騎,而被李郃視為‘致命一錘’的重騎,由兩千魏武卒與五百陷陣士組成的重騎營,也在左都護胡亥的督促下嚴格訓練。

再加上胡亥手中那一千五百名胡人騎兵,等到明年開春后,聯軍差不多能擁有七千名弩騎與重騎。

這已經是一股相當強大的力量了。

倘若到時候云水部落的首領阿羅也信守承諾,將其部落的族人遷至白邑,那他聯軍便又可以喜獲近千的胡騎。

反之也無所謂,七千騎兵已經足以完成李郃將林胡驅逐出西河、上郡的戰略。

十一月中旬,為李郃送信的兩名少梁奇兵,冒著風雪騎馬回到了白邑,將厚厚一包書信交給了李郃。

這些書信都是給李郃的,有東梁君、翟虎、狐老、王廙、范鵠等等許多人,還有梁姬與狐月。

李郃率先拆開了東梁君的書信。

東梁君老頭子的書信,就跟他的性格那樣嚴謹,通篇沒有一句廢話,大致就寫了四件事。

其一,少梁國內一切安好,發展也十分順利,讓李郃不必掛記。

其二,齊國的商賈們,已將那價值三千萬齊國刀幣的糧食,大部分運到了少梁,并且這些商賈對舊梁釀造的‘少梁酒’十分滿意。

其三,鑒于國內糧食充足,東梁君決定按照計劃的那樣,在全國停止配給制,改用俸酬制。

其四,趙侯過世,其公子趙紲不服太子趙語,起兵叛亂,目前趙國陷入內亂。

前三件事都是少梁國內的事,冷不丁忽然扯到趙國的內亂,這讓李郃有些意外。

不過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東梁君大概是得知他有意籠絡趙國的藺氏,這才順便將此事告知于他,畢竟在趙國陷入內亂的情況下,藺地基本上是很難得到太原郡乃至巨鹿郡的支援了,在這種情況下藺氏想要收復失地,驅逐林胡,那就不得不依靠少梁與魏國的力量,就看李郃能否把握住這次機會。

隱隱猜到了東梁君的意思,李郃立刻吩咐兼職他衛士長的狐賁道:“狐賁,去請藺遠大夫前來。”

“好。”狐賁點點頭就離開了。

趁著藺遠還沒來,李郃又逐一拆了翟虎、王廙、范鵠、狐老幾人的書信。

與東梁君的書信不同,翟虎在信中的內容基本上沒什么營養可言,他在信中先是極力稱贊了‘少梁酒’的甘醇,然后委托李郃多加照顧他侄子翟章,最后又說,最后又說,明年開春前他會帶著酒食來犒軍,提前祝賀聯軍大破林胡。

“不就是想看看侄子么?”

李郃無語地搖搖頭,隨手將翟虎的書信放置一旁,取過了王廙的書信。

王廙作為東梁君的長子,信中內容自然不會像翟虎那樣,他在信中主要是提及了‘齊國借貸’的后續影響。

畢竟齊國派商賈們運往少梁的那八九百萬石的糧食,途中是經過了衛國、魏國、韓國與秦國。

衛國沒什么好說的,曾經衛國是小國里的強國,與魯國不相上下,但如今看東梁君遲遲沒有與衛國建交的意思,就知道東梁君根本不把衛國當回事——當然,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照顧魏國的情緒,畢竟魏王相當憎恨衛國昔日的背叛,若非衛國背后有齊國護著,魏王早就發兵與趙國瓜分衛國了。

除了衛國,其余秦、魏、韓三國就得解釋一下了。

韓國還好,韓國與齊國沒什么無法避免的利害沖突,因此在獲悉少梁得到了齊國的借貸,韓侯也就是派人隨口問了一句。

甚至于,大概韓侯也可能想效仿少梁向齊國借貸,畢竟可以借十年的錢,且利息又不高,不借白不借。

相比之下,秦魏兩國的反應就激烈一些了。

畢竟齊國那是秦魏兩國的潛在敵人,他少梁如今在秦魏兩國之間搖擺不定不說,又偷偷摸摸搭上了齊國的線,秦魏兩國的君主豈會不驚?

這不,待第一批齊國商賈抵達少梁的那段時間,魏國與秦國的使者幾乎同時抵達,魏國這邊派了與瑕陽君、惠施關系不錯的魏公子卬作為使者,而秦國則是衛鞅親自出面。

身為少梁負責邦交之事的宗伯,王廙好說歹說,費盡口舌,這才打消了衛鞅與魏卬的懷疑,然后這對異國至交就在王廙的陪同下,再次參觀了少梁。

魏卬姑且不說,這衛鞅……是不是來得有點勤了?

李郃微微皺了皺眉。

在他的印象中,這衛鞅老喜歡往他少梁跑,每次都從他少梁偷師不少東西。

比如說他少梁的土地改制,據說這衛鞅也想在秦國搞,逐步將全國的土地收回君主手中。

雖然暫時不知是真是假,但李郃估計,倘若這衛鞅敢這么做,那絕對是要徹底得罪死了秦國的貴族。

倘若衛鞅手段靈活,懂得向那些貴族妥協與犧牲一部分利益,那倒是還不至于一下子就刺激到秦國的貴族,但若是衛鞅急于求成,那衛鞅的下場可能不會太好。

說起來這衛鞅也是,少梁與秦國的國情完全不同,怎能生搬硬套他少梁的政令嘛。

心懷這樣的感慨,李郃拆開了東梁大夫范鵠的書信。

范鵠作為東梁君的家臣,或也受到了其家君的影響,書信中并無廢話,只是用字里行間掩飾不住的喜悅,告訴了李郃兩件事。

第一件,即舊梁釀造的東梁酒大有利益可取,他奏請東梁君設了釀造司,委任狐費擔任司長,專門負責釀酒。

據范鵠估計,只要齊國認可了他少梁的美酒,過不了十年,他少梁就能還清三千萬齊刀的借貸。

對此范鵠還專門計算了一番。

李郃看得哭笑不得:“你范鵠想借雞下蛋,就不考慮一下齊國的心情?”

借雞下蛋這種事,可是會得罪人的。

相比之下,他更在意范鵠所說的第二樁事,即東梁城內商鋪幾乎被齊國商賈搶購一空這件事。

雖然范鵠在信中高興地告訴李郃,東梁城因此獲得了大量的錢以及穩定的租金,但李郃并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畢竟他希望的是天下各國的商賈齊聚東梁,而不是齊國商賈一家獨大。

就當他提筆準備給范鵠寫回信時,狐賁帶著藺遠來到了屋內。

只見藺遠笑著拱拱手道:“子梁大夫喚在下前來,莫非有什么吩咐?”

“不敢。”

李郃起身邀請藺遠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隨即取出東梁君的書信,將事關趙國內亂的那一段給藺遠觀瞧,問道:“我從國內得知此事,不知是真是假,想請藺大夫為我解惑。”

藺遠困惑地看了看李郃,隨即皺著眉頭看向東梁君信中內容,僅掃了兩眼便面色大變:“這……怎么會?”

“藺大夫此前不知?”

“我……”藺遠面色微白,心神也有些動搖,喃喃說道:“怪不得太原的援軍遲遲未至……”

一聽他說話,李郃就猜到趙國內亂確有其事。


上一章  |  大國將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