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七〇四章 兄弟之戰 (五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〇四章 兄弟之戰 (五更!!)

第七〇四章 兄弟之戰 (五更!!)


更新時間:2022年05月15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伽羅亞的反應在李少荃的意料之中。

在次大陸,緬甸王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

他們的國土已經被復興軍和圣國完全包裹住,除了那漫長的海岸線。

李少荃給他送來的是破局的機會。

接下來就是討價還價出多少兵以及最后利益分配的問題。

這種游說的事情,原本就是儒生所善長的。

第二站,李少荃到加爾各答見到了石達開。

要說這兩人還是有點交集的。

當年經過曾滌生介紹,李少荃回到廬州老家,原本準備辦團練打長毛。

還是當時淮海軍先一步占領了淮北,

打斷了李少荃的計劃。

要不然,兩人還有可能戰場上相見呢。

只是現在兩人的命運都改變了,一個成為了次大陸圣國的國主,一個成復興軍的地方大員,全權代表。

做為上國的代表,李少荃見石達開無需行大禮。

石達開已經從陳玉成處得知了復興軍的計劃。

他最在意的是兩點,一個是軍隊的指揮權問題。

說實話,他并不放心將軍隊的指揮權完全交給復興軍。

另外,

戰場到時候肯定是在圣國的境內,

因為圣國現在與孟買直接接壤。

中部高原地區將是主要的戰場地帶。

另外一個就是戰后土地的分配問題,會不會出現一種情況,這一戰打下來,圣國的土地會比現在變少。

那樣子對圣國來說,打這一仗還有什么意義呢?

石達開說到這里,李少荃反駁道:“圣王,話不能這么說,圣國現在是占領了不少的土地,但是如果不將各方勢力的力量聯合起來,最后圣國守的住嗎?”

李少荃這話說出來實際上已經是毫不客氣。

他并不擔心會激怒石達開,因為即使圣國不答應,復興軍也已經聯合了其他的各個勢力。

到時候,哪怕是圣國被大嚶軍隊打敗,復興軍也有信心聯合剩下的勢力擋住大嚶軍隊。

至少圣軍是不可能跟嚶軍合作的。

也就是說圣軍只能選擇跟復興軍合作,

而復興軍并不是必須跟圣軍聯合。

“李大人,我們圣國要是出兵的話,

肯定是承擔軍事壓力最大的一方,所以我們在聯軍中要有一定的指揮權。”石達開開始提自己的要求。

這個要求在李少荃的意料之中,復興軍要有應對。

他直接了當地說道:“這沒問題,圣王可以派一員大將進入指揮部,擔任副總指揮。而這個指揮部采用集體決策的方式。”

石達開點頭,這樣就能夠保證自己人不被人家派去做炮灰了:“好,我讓英王進總司令部。李大人,我估計戰場大概率在我們現在與嚶軍對峙的地方。所以戰前最好先修筑好防御工事。朕聽說復興軍的工兵部隊了得。能否請李大人聯系總指揮先行派遣一些工兵來指導我們修筑防御工事。”

“另外,我們還需要一批重炮,聽說這次嚶軍攜帶的都是新式的槍炮,我們火槍上與他們差距不大,但是火炮就要差多了。”

“圣王,這些我會向彭司令反應,也希望圣軍要做準備,嚶軍可是不會給我們準備的時間。現在首當其沖的就是你們圣國。如果圣王這里堅持不住,也可以將防線往后面退一點。”李少荃勸道,這話中還有一些激將的成分。

“李大人請放心,聯軍到位之前,圣國會堅持住的。”石達開對自己人很有信心,

同時也不想在李少荃面前示弱。

嚶軍現在只有五萬人,

就是后面他們調來更多的兵力,

也是還要修整的,不可能直接就拉上來發動進攻。

所以石達開覺得他們最近還能堅持住。

“還有一個事情,戰后土地分配的事情,我覺得應該先談好,至少要確定分配的原則。”石達開補充道。

這才是他最關心的問題,圣軍肯定是出力最多的一個,那么自然也要分到更多,萬一最后復興軍跟其他幾個勢力聯合起來對圣國施壓,石達開覺得自己似乎也擋不住。

所以利益分配這種關鍵問題要提前說好。

“圣王的提議很好,戰后的分配會盡量考慮各個勢力轄地的完整性,另外也會考慮大家出力的多少,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其他勢力也都同意這樣的原則,如何?”

“那我這里也沒有問題了。接下來就讓我們攜手趕走嚶國人吧。”

接下來的行程就簡單多了,張德帥基本上都已經談妥,李少荃只要走一個形式。

北方聯盟還好,像南方聯盟都沒有什么正規的士兵。

他們也就能夠在叢林中騷擾大嚶軍隊,正面戰場上,這些泰米爾人只能算是炮灰。

很快聯軍初步成立,緬甸出兵十萬人,圣軍不甘落后,要保住老大的位置,因此出兵十二萬。

北方聯盟出兵五萬,其中的主力其實也就是巴依女直屬的兩萬章西騎兵。

南方聯盟出兵五萬,這五萬人最后大都被當做后勤兵使用。

廓爾喀人出兵三萬,由廖祥東率領,這次廓爾喀王國也算是傾盡全力了。

要知道這些派遣出來的軍隊要自己攜帶糧草補給。

復興軍指揮給他們提供一些武器作為更換。

蘇倫德拉國王打定主意這次要給給廓爾喀再搞來一塊平地。

之前劃給廓爾喀的那塊恒河北邊的平原地區,已經讓廓爾喀人吃上了大米。

要是能夠再搞來一塊地,廓爾喀王室的生活興許就能夠更加寬裕一些。

另外一些山南的小國,因為太小,也沒有能力派兵,或者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沒有領土主張。

主要出兵的國家就這五家,當然還有復興軍的五萬人。

至于愛烏罕,因為與次大陸之間有白沙瓦隔斷。

由西域派人去專門聯絡,到時候根據這里的戰局情況,從另一個方向單獨進攻大嚶軍隊。

復興軍的西部戰區可能也會派兵支援他們。

正當復興軍在次大陸給大嚶軍隊羅織了一張大網的時候。

歐羅巴大陸上,由普奧之間醞釀的一場大戰終于爆發。

古老的神圣羅馬帝國,曾在歐洲存在800多年。

它是德意志民族的一個松散聯合體,也是德意志各邦王公貴族不斷爭奪德意志領導權的政治舞臺。

這個舞臺上的兩大主角,歷來都是奧地利和普魯士。

盡管大帝國已于1806年在法國皇帝拿破侖一世的威逼下宣告解體,但在解體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其內部斗爭仍很激烈。

是時候結束德意志人的內斗了。

夏洛滕堡宮高大的落地窗前,威廉一世望著窗外的緩緩落下的冬雪。

在白雪的映襯下,王宮廣場上的樹木仿佛變成了青黑色。

一切都是那么的莊嚴肅穆。

這是1960年的第一場雪。

他的身后站著兩個男人,除了他之外,這兩位就是目前普魯士權力最大的兩個男人。

“都準備好了嗎?”威廉一世問道。

“全部準備好了,國王陛下。奧地利軍隊將8萬人編成南方軍團,對付意大利軍隊;以其余軍力編成北方軍團,應對我們;該軍團獲得薩克森軍增援后,兵力達26.1萬人,由貝奈德克將軍統一指揮,已經在奧地利北部的摩拉維亞境內集結。是抵御我們從西里西亞南下進攻的主要對手。”毛奇參謀長報告道。

威廉一世已經在去年的十月份正式接任普魯士國王。

他可不是一個新手,在此之前他就已經以攝政王的身份管理這個國家了。

這兩年他任用鐵血先生和毛奇將軍對內政和軍隊進行改革。讓普魯士的經濟和軍事水平大為提高。

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奧地利。

鐵血先生更是利用普丹戰爭之后的荷爾斯泰因以及石勒蘇益格問題成功地挑起奧地利向普魯士宣戰。

雖然同為德意志兄弟,但是大家都知道未來的德意志帝國容不下這兄弟倆。

“我們準備得怎么樣了?”威廉一世問道。

“根據我們制訂好的作戰計劃,我軍將利用鐵路運輸線實施戰略輸送,使用電報進行統一指揮,從而克服了遠距離機動和外線作戰所帶來的困難。”

“我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25萬人的兵力和800門火炮集結到了薩克森和奧地利的邊境地區,使之在寬度約420公里的正面上完成了集結和展開。”

“根據作戰部署,我軍在這個預期的主戰場上將分成為3個軍團:易北河軍團,由赫爾瓦特·畢騰菲爾德將軍指揮,約4.6萬人,在萊比錫東西一線展開;第1軍團,由腓特烈·卡爾親王指揮,約9.3萬人,在易北河以東至格爾利次一線展開;第2軍團,由王太子腓特烈威廉指揮,約11.5萬人,在格爾利次以東至奧得河一帶集結。”

毛奇參謀長的回答非常的詳細,甚至連每一個數字都力求精確。

而且他一講起作戰計劃之后就會滔滔不絕,與他平時沉默寡言的性格判若兩人。

“好了,我清楚了,還是跟之前說好的一般,我不干涉你的指揮。我只要勝利的結果。普魯士人無法接受失敗。”威廉一世揮揮手說道。

“是的,陛下,我明白。”總參謀長毛奇頷首說道。

“奧托,我們勝利之后的事情準備好了嗎?我們必須要做長遠的打算。”威廉一世轉向鐵血先生問道。

“是的,陛下,只要我們勝利,一切都好談,最主要的就是要將奧地利從邦聯中給趕出去,我們將獲得建立德意志聯邦的權力。我之前就說過,普魯士要想崛起,要想與弗蘭西對抗,就必須要整合整個北德意志的力量。一個孤零零的普魯士還要受到周邊邦國的掣肘,無法與弗蘭西對抗。”

“好的,奧托,無論怎樣,我都會支持你,軍隊會支持你,全體普魯士的公民都會支持你。”

12月3日,普奧戰爭正式打響,歐羅巴各國稱之為德意志“兄弟之戰”。

隨著普軍戰略展開的完成,雙方開始交火,戰爭進程發展迅速。

但是,整個戰爭是在3個戰場上差不多同時展開的,其決定性的作戰行動發生在波希米亞戰場上,它決定了戰爭的命運。

在南線,即意大利戰場,由奧意軍隊交鋒。戰事一開始,形勢就對奧地利有利。

本來,意大利各邦國的軍隊主動地向阿爾布特將軍率領的奧地利軍隊出擊。

可是,12月4日,兩軍在庫斯托查發生的第一場會戰中,以撒丁王國為主的意軍竟被打得慘敗,官兵四處散逃,以至于達到無力再戰的程度。

奧軍也許是吸取了之前失敗的教訓。而撒丁王國因為之前三國戰爭的勝利而驕傲自滿。

加里波第提出的不尋求與奧軍決戰,避其主力,誘敵深入的戰略,無人理睬。

薩丁王國到底是對加里波第有所忌憚。

大敗的邦國聯軍向米蘭撤退。

奧軍緊追不舍,但是在特倫托被加里波第率領的一萬多志愿軍伏擊。

得到了王韜的資助以及普魯士的暗中支持之后,這支志愿軍全部都換上了普魯士產的毛瑟步槍。

這是普魯士新研制的后膛槍,取代了原來的后膛擊針槍。

這種后膛槍非常適合這些意大利志愿軍們靈活的打法。

他們可以將自己躲藏起來對敵人射擊。

打不過,跑起來也方便。

原本準備追擊的奧軍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

而那些之前撤退的各邦國軍也面上無光,反殺了回來。

加里波第最擅長在阿爾卑斯山打這種山地游擊戰。

俾斯麥對自己的盟軍如此缺乏戰斗力感到非常惱火,又對自己當初投了加里波第這手閑棋而慶幸。

至少現在,意大利軍隊將奧軍的南方軍團給拖住了。

在西線,即德意志戰場,是由普魯士軍隊對奧地利陣營中一些成員國的進攻。

宣戰后,普軍迅速開進了奧地利的盟邦漢諾威、黑森一加塞爾和薩克森等毗鄰國家。

這些國家的軍隊,在普軍的強大威勢之下節節后退。薩克森軍隊被迫撤退到摩拉維亞地區,并在那里與奧地利的軍隊會合,并入了貝奈德克將軍指揮的北方軍團。

之前的一切看起來都是前奏,真正的大戰現在才將開始。

12月7日,馮·法爾肯施泰因將軍率領普軍5萬余人,挺進到朗根薩爾察附近,在那里大敗漢諾威軍隊,進而圍困了漢諾威城。

12月9日,漢諾威王奧格爾格宣布投降。爾后,法爾肯施泰因揮軍南下,準備先占領法蘭克福,隨后向巴登和符騰堡進軍。

在北線,即波希米亞戰場,由普軍發起主要突擊。

起初,毛奇命令3個軍團向東移動:第1軍團向尼斯河以東挺進,第2軍團進至格爾利次以東地區,易北河軍團則沿易北河南移,向第1軍團右翼靠攏。

隨后即與第1軍團匯合。

這時,毛奇得知奧軍正由摩拉維亞向西北方向的邊境開進,于是當機立斷,命令第2軍團翻越蘇臺德山脈,回師向西南突進。

第1軍團和易北河軍團則沿厄爾士山脈的隘路行進,向山南進軍。

這樣,普軍構成鉗形攻勢,分進合擊,首先消滅貝奈德克統率的奧軍主力,然后直取維也納。

這個北線也就是三路戰場中最主要的一路。

ps:承諾大家的兩萬字更新超額完成,粉絲值五百以上的書友有四次抽獎幾乎哦,請大家及時關注app上的通知。

獨孤盡力了,雖然書寫的不咋地,但是獨孤還是比較勤奮的。本書更新一年多了,沒有請一次假,沒有斷更一天。

最后,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投一些免費的月票和推薦票,精神上支持以下獨孤。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