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六六九章 融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六九章 融合

第六六九章 融合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15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穿越歷史


書迷正在閱讀:、、、、、、、、、

惠州府龍華縣九龍鎮。

這里原本就是一個沿海的小漁村。當地的百姓以種田和出海打魚為生。

道光二十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隨即一群人登上的九龍鎮對面的香江島。

香江是島上的一條小溪,溪水甘香可口,漁民出海多會再次取用淡水。

溪水流入大海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港灣,也有人稱之為香港。

很早就有白人登上香江島,他們在那里補充物資,晾曬貨物。

島上原本有一個小村落,后來形成了一個香料市場。

道光二十年,這個島徹底被這群洋人給占了。

他們在島上修建商社,擴建港口。

他們還強拉島上的居民作為壯丁幫他們干活。

從那天起,那座島朝廷就不管了。

后來洋人需要更多的人手,他們就用各種手段騙惠州的百姓過去幫他們干活。

到現在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島上發展成為一座城市。

但是島上的一磚一瓦都是華人的百姓建造起來的。

后來改了朝,但是這個島卻沒有收回來。

大家已經在新朝生活了好幾年,都知道新朝的強大。

粵東沿海地方多有出海之人。這幾年九龍鎮遷到中南半島和南洋的百姓也很多。

有不少人發了財,回來祭祖的時候,一個個都是財大氣粗的。

鎮子里的百姓就不明白了,復興軍占了那么多的土地,楊威海外,為什么就不把這個小島收回來。

官府自然也不會為了這點事情專門給百姓解釋。

很多事情都是不好明說的。

八月二十五日,九龍鎮突然來了一群大兵,他們還帶了好多大炮。

百姓們都出來看熱鬧。

復興軍的大兵,百姓們可不怕。

相處了幾年,大家都知道復興軍的軍紀嚴正。他們自稱是百姓的軍隊,從沒有士兵搶掠地方的情況發生。

大兵沒有驅趕,說明這個不是保密的事情,他們就在鎮子南邊對著香江島的海邊架起了大炮。

炮兵陣地放在尖沙咀村。

這是要收島了!

一時之間,鎮民們奔走相告。

以前的香江島是九龍鎮下面的一個村,這要是收回來了,九龍鎮就發達了。

很快海邊的幾個村子,村民都被撤離的海邊。

形式越加的緊張,有人回來說在海灣看到了復興軍的鐵甲戰艦。

羅氏敏勛爵在上個月才到香江島接替署理總督威廉·堅的位置。

他今年只有三十五歲,之前在愛爾蘭地方政府工作,在當地爆發饑荒期間表現突出,從而受到重視,并獲派到西印度的殖民地政府工作。

他是一個非常狠辣果決的人,在愛爾蘭的時候不知道多少當地愛爾蘭人死在他的手中。

有能力買到船票的愛爾蘭人都跑到米力堅去了,剩下的大部分在饑荒中餓死,還有一些人在抗議過程中被鎮壓。

這就是羅氏敏勛爵的功績。

這次他到了香江才一個月就被復興軍大兵壓境,羅氏敏勛爵感到了深深的羞恥。

“該死,這些人要跟大嚶帝國開戰嗎?”羅氏敏勛爵年輕氣盛,哪里受得了這樣的羞辱。

“總督大人,我們拿什么跟他們開戰,現在島上只有一個團的士兵,這還是近來與復興軍的關系緊張增援過來的,有一個營的英軍,剩下的都是殖民地的仆從軍。”威廉·堅卸任了署理總督,現在成了年輕的羅氏敏的副手。

剛開始的時候,他心中還有一些不忿。

不過現在他心中更多的是慶幸了。

現在的這種情況,換做是他,也沒有好辦法。

復興軍的軍事實力太強大了,尤其是在陸軍方面,他們隨時可以在一個地方拉出幾十萬的軍隊。

并不是說他們的常備兵力有多少。

復興軍現在明面上的常備兵的數量只有五十幾萬。這是已經公開的數據。

但是可怕的是他們有數不清的可征募民兵。

也許就連董書恒自己都不知道現在復興軍有多少的儲備民兵,也許是一百萬、兩百萬,甚至更多。

畢竟現在復興軍本土控制的人口就已經有六萬萬人。輕壯人口怎么也也要有一億多吧。

威廉·堅在香江已經工作了七八年,他親眼見證了大嚶帝國在東印度群島地區的影響力逐漸地減弱。

不僅僅是大嚶帝國的影響力,所有歐羅巴國家的影響力都在減弱。

先是荷蘭人在香料群島被華人壓制,然后他們控制下的那些蘇丹國被華人小國分割占領。緊接著,西班牙人的呂宋殖民地又被復興軍給占領。

成為了復興軍的呂宋大都護府。

大嚶帝國扶持的勢力也被華人排擠出去。

到現在大嚶帝國在南洋的勢力范圍僅限于馬來半島和新加坡。

馬來半島的情況也很復雜,大量的土地也被華人掌控,大嚶帝國用土人壓制華人的政策在這里完全失敗了。

就是新加坡的總督府都只能提防著治下的華人。

這幾年在東方的所有資源基本上都投入到印度地區,那才是大嚶帝國最重要的殖民地。

大嚶帝國在這里已經經營了幾百年。

但是呢,那么多的資源投入進去,就像是進入了一個泥潭之中,最后什么都沒有,印度地區的情況反而越加地糟糕了。

根據威廉·堅在殖民地圈子里得到的消息,據說政府投入到印度地區的經費已經超過了四億英鎊。

哦,天哪,這幾年時間,大嚶帝國都在為一個印度殖民地打工了。

威廉·堅一直在殖民地工作,從基層一步步坐上來,在這里有著很廣的人脈。他已經找好了地方。

再過一段時間他就會調到開普敦殖民地工作。

一定要遠離東方,這里充滿了危險。

香江這里也生活著不少的華人。

他們原本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

麻木、聽話、吃苦耐勞。這就是華人在威廉·堅心中的形象。

但是這兩年香江的華人變了,他走路的時候開始抬起頭。

很多人偷偷離開了香江,去南洋的其他地方闖蕩。

那些在香江有產業的華人也不再任人欺凌。

以前洋人打了華人或者是砸了他們的店鋪,根本就沒有人敢站出來說活。

但是現不行了,他們會像總督府報告,總督府要是不管他們就會搬走,離開香江。

然后那個犯了罪行的白人會在復興軍治下以及整個南洋地區受到通緝。

就連總督府都沒辦法包庇。

要是總督府包庇那人,很快他就可能因為莫名的原因死在不知道什么地方。

這幾年威廉·堅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以至于總督府不得不平等對待華人。

羅氏敏還覺得大嚶帝國在這里還是原來的那個勝利者嗎?

呵呵,真是太可笑了,實際上香江總督府早就開始夾著尾巴做人了。

“那怎么辦,威廉?”

“總督,我想們必須要開始撤僑了,趁著這里現在還沒被復興軍包圍。現在復興軍切斷了島上的糧食蔬菜供應,很快我們就要餓肚子了,那些華人可以直接撤到對面去,我們只能退到海峽殖民地了。”

“撤走?這里是大嚶帝國的地盤,我們怎么能主動撤走?”羅氏敏有些激動。

他才剛剛上任就撤走,這不是讓他成為別人的笑柄嗎?

而且他又怎么跟國內交代呢?

“總督,那就在這里堅守吧。”威廉堅只能無奈道。

“現在就派人到海峽殖民地求救,希望我們的海峽艦隊能夠趕過來。”

“另外要派人去安撫城內居民的情緒,再派人監視城內的華人。”

“城內的守軍也要加緊構筑防御攻勢。”

威廉·堅給的建議倒是比較中肯的。

至少現在復興軍還沒有進攻,他們不能自己先亂了陣腳。

此時的董書恒已經到了伊犁城,這里是西域都護府的中心。

軍政兩屆的駐地都在這里。

西域的文官現在以李存文為首,此人今年已經五十。

李家的兄弟倆現在在政界都混的風生水起。

李存文是道光二十五年的進士,投靠復興軍的時候已經是一府通判。

在那個時候,復興軍還是一個地方團練。

雖然其投靠復興軍跟家族的關系很大,但是他確實是幫復興軍做了很多事情。

滿清的統治模式之下,地方官員的權力非常大,一個地方的主要官員就那么幾個。

有地方官員做掩護,很多事情做起來都非常的容易。

所以復興軍控制浙江之后,李存文很快就成為了一方大員。

他的這個年紀是有很大的希望,混到一個內閣副總理,進入國家的決策層。

李存文最大的優點就是做事穩重,他似乎對中庸之道領悟的非常深刻。

董書恒是在哈密與李存文碰的頭。

然后在李存文的陪同下參觀了這里棉花種植園。

西域這里的光照時間長,非常適合棉花的生長。

這里生產的棉花要比別的地方纖維更長,品質更高。

無論是棉花種植園還是牧場都是為了改變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

為什么這里總是容易出事情,就是因為這里的人原本都是以一個族群的形式生活在一起。

部族首領的權力太大,很容易就能夠用宗教等各種借口挑動底下的人隨他們作亂。

左季高來了之后,殺了一批挑頭的人,然后開始大規模的遷民運動。

第一,從內地遷移一部分漢民過來安置在原來容易動蕩的南部地區,然后將南部地區原本的人口,分散安置到天山北麓的漢民聚居點。

第二,建造大量的國營農場、牧場,給他們安排生計,然后通過這種方式加強他們的世俗化管理。

比如他考察的鄯善縣東巴農場,這里一共安置了兩百戶人家,其中有五十二戶是漢人,四十三戶維吾爾人,五十一戶克爾克孜人,三十三戶哈薩克人,剩下的還有一些其他民族的人。

他們耕種了兩萬畝的小麥,一萬畝的棉花,還有兩千畝棗園,另外還有幾百畝的瓜田。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他們每年還能夠創造三萬華元的利潤,這樣的農場完全按照世俗化的管理。

所有的人都是農場的工人,待遇上一律平等,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后也可以成為農場的工人。只是可能會被分到新的農場去工作。

農場中一樣有學校,有各種公共設施,等到下一代,他們可能就會完全拋棄自己的傳統。這樣的融合方式是一種精細化的融合方式。

原本左季高只是將架子給搭建起來,李存文接任之后,才真正將這件事情給做精細了。

他主持統計了整個西域地區的民族和人口分布情況,然后根據這些數據進行人口的調配。

總的原則就是在邊境的要地和一些戰略價值高的地區以漢民為主體,夾雜一些異地安置的其他民族。

邊境地區也分為穩定區和沖突區。

比如和愛烏罕的邊境地區就是穩定區,這里的可以放心地發展的邊境貿易。

建立一些商業性的邊境小城。

而夷播海以西與哈薩克緩沖區就屬于沖突區,這樣的地方,就以軍事占領為主,依靠復興軍組成內圈的防線,然后以各族抽調的輕壯組成游騎兵,負責外圈的防御。

這些游騎兵的選拔也非常的講究,必須要是那些有家人在后方農場或者牧場人年輕男子。

這這些人會在邊境的緩沖區組建軍屯。

他們主要的任務就軍屯加上巡視。

都護府還有一個維護地方穩定的措施,就是將一些生活條件太過惡劣的地方則建成保護區,遷出原本生活在那里的人。

按照以往的經驗,生活在惡劣環境中的部族對于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太弱了。

一旦遭遇自然災害,他們就會成為安全隱患。

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有幾十萬的各族牧民下山。

當然了,之所以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是因為都護府有足夠的土地來安置他們。

實在要是沒有地方安置了還可以安排在其他省份,將這些人納入到移民局的統一調配名單之中。

總之,能夠過上更加穩定的生活,普通人還是愿意搬的。

不想遷移的都是原來的那些首領。

但是在復興軍的軍威之下,沒人敢于反抗。

那些有野心的挑頭者早就已經被左季高給收拾掉了。

現在已經有一年時間,西域沒有再出現內部的暴亂。

對于李存文在西域的民生建設,董書恒還是滿意的。

現在建成的農牧場就有一百多個,收納的人口占據了西域地區人口的一半,這將是西域以后穩定的根基。

在工業化建設方面,李存文也做得不錯。

去年一年就開辦了五座煤礦、一座鐵礦,一座煉鐵廠,還有一座煉油廠。輕工業方面,建造了五座食品加工廠,兩座大型紡紗廠一座制衣廠。

伊犁河南岸,正對著伊犁城的方向一座工業區已經初具規模。

他還在各地建立了供煤站,改變了以往農牧民使用牛糞和木柴作為燃料的習慣。

還制定了保護林木的地方法令,西域人很早就開始與沙漠共生,他們也知道樹木在抵抗沙漠侵襲中的作用。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