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五二一章 桃樹灣牧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二一章 桃樹灣牧場

第五二一章 桃樹灣牧場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19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林場長,你們牧場規劃的不錯,建設的也很有成效。你的差使辦的很好。”董書恒在牧場里面隨便走了走,看了看牧場的建設情況。

這個牧場已經建設了兩年時間了,初具規模。它只是這片地區幾十個牧場、農場、礦場和伐木場之一。

離開了庫倫之后,董書恒到月湖的南岸轉了一圈。

在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復興軍新建立了一座祭廟,董書恒去參加了祭祀儀式。

蘇武牧羊是一種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我們的祖先尚且知道國家民族的尊嚴不容侵犯。

蘇武寧愿在荒涼的月湖牧羊也不愿意向匈奴人屈服。他手中的節杖代表大漢的尊嚴。

哪怕它成了一根光禿禿的木棍,也是大漢的尊嚴。

所以,這樣的祖先值得人們像神袛一般祭祀。

孔子不信鬼神,但是他推崇祭祀活動。天下大事唯戎與祀。

祭祀不是迷信活動,只是華夏人祖先崇拜的一種表現形式。

有人說華夏人沒有信仰,這是不對的,我們信仰的是自己的祖先。

另外,他還帶著兩位夫人到月湖邊上看了一下這里的景色。

本來準備在那里多玩上幾天,畢竟這里美的就如同仙境一般。尤其是秋日里,湖面上會泛起薄霧,那種美讓人無法用文字描述。

但是突然之間,這里下了一場大雨。

這個地方在秋季很少下雨,這個時候下雨說明嚴寒要提前到來了。

天氣聚變,于是董書恒一行不得不提前離開這里趕到了下一站尼布楚。

這個地方,復興軍開發的比較早。

現在的尼布楚城經過兩年的建設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樣子了。

城外建立了很多加工廠。有木材加工廠、皮革加工廠還有很多罐頭廠。

尼布楚這里產的大肉腸肉多口味很好,在內地非常的受歡迎。

有錢人家的餐桌上平時都會擺上一道切片的尼布楚大肉腸。

現在這里城為了一個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輻射西邊和北邊的大片區域。

依托便捷的河運交通,這里溝通了月湖與黑龍江流域之間的聯系。

每年有大量月湖以及北方的特產匯集到這里,經過加工之后,順江而下運到南方的沿海各地以及長江沿岸各地。

有些還會運到朝鮮王國、太平遼國以及幕府治下。

復興軍已經開始享受到了大華夏經濟圈初步建成的紅利。

董書恒在尼布楚轉了一圈之后就來到下面的牧場。

當初他讓陸國義帶著一個團從太行山北麓北上草原,從草原上拐帶了大量的牧民到這里。

這些牧民選擇相信復興軍,董書恒自然不能虧待人家。

于是就將他們連同繳獲的大量牲畜安置在尼布楚的周圍。

這些人都是平民,原來是由貴族管理他們。但是現在他們上面沒人管著了。

董書恒知道這些人被約束習慣了不能夠完全放任其自由,于是現將他們分成一個個畜牧隊。

派了一些官員來管理他們。

然后又在尼布楚東邊的這片水草豐美的地方仿照國屬農場的形式設置國屬牧場,歸農業部下面的農墾局管理。

這些草原牧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復興軍牧場的工人。

每個牧場除了飼養牛羊、種植牧草、糧食,同時那些青壯的男性牧民還要參加民兵的訓練,接受作訓部的管理。

“多謝總統夸贊。”牧場的林場長此時非常的激動。雖然提前知道要有大人物過來,但是沒想到這個大人物就復興軍的大總統。

此時,董書恒能夠夸上他一句比什么樣的獎勵都要來的實惠。

“大總統,您看,那片一大片木柵欄圍起來的地方的就是我們的奶牛場。現在奶牛場有五百多頭奶牛,一百多名女工負責擠奶工作。”

“擠好的牛奶會被送到尼布楚的食品廠去做成各種奶酪、黃油以及奶粉。”

草原上的牧民本身就會制做各種奶制品,尼布楚那里投降的沙俄人又帶來了歐洲制作奶酪、黃油的技術。

這讓復興軍的食品廠可以快速將不易保存的牛奶做成各種各樣方便保存的奶制品。

各種奶制品也就成為了草原地區與羊毛、皮革同等重要的商品。

董書恒還引進了一些好的奶牛品種。

草原人原本喜歡擠馬奶,但是馬奶的產量哪里比得上牛奶。

董書恒這么致力于推廣奶制品也是想要改善華夏人的飲食結構。

現在復興軍治下的百姓普遍身體素質不強,實際上除了吃不飽飯,跟飲食結構也有關系。

蛋白質的攝入來源太少太單一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咱們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國。

牛馬都是作為重要的畜力使用。

牛奶這種東西除了達官貴人,很少有普通的百姓能夠享用到。

現在提倡喝牛奶已經成了新生活運動的一部分。

婦女互助會也一直在幫助推廣使用奶粉。

不是每一個孩子一出生都能夠吃的上母乳。

很多生了孩子的女人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是產不出母乳的。

有錢人家能夠請到奶媽,普通人家只能夠用米湯喂服。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

所以,董書恒推廣乳制品也能夠提高嬰兒的成活率,對增加人口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的奶粉的價格其實并不便宜,主要還是數量不足。

等到以后奶牛的保有量下去了,奶粉一定能夠進入普通家庭。

現在這些牧場產的奶粉實際上大都是給政府收回去了。不過政府也會給牧場支付價款的。

雖然是國屬的牧場,但是他們跟大多數的農場一樣都是要自負盈虧的。

董書恒可不想讓這些人真的以為自己就是端上了鐵飯碗,吃上了大鍋飯。

“林場長,牛奶的產量怎么樣?”董書恒問道。

“現在每天可以送過去二十桶牛奶。”林場長回答道。

他所說的桶是指那種裝在牛車的上的大木桶,并非是擠奶用的小桶。

復興軍這邊給拉牛奶的桶做了專門的標準。

每桶大約可以裝牛奶350升。

“你們的奶牛種群還要繼續擴大啊。我們的奶制品需求量還要增加,缺口大的很呢!”董書恒說道。

現在嬰兒潮已經到來,董書恒很清楚,隨著出生率的提升以及百姓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

以后各種奶制品以及奶粉的消耗量將越來越大。

現在草原上的牧民還沒專門養奶牛的習慣以及技術。

大部分的牧民只是在牛馬產仔的時候擠奶,產量并不高。

但是此時的歐洲已經有了養殖奶牛的技術了。

此時,復興軍的這些國屬牧場中養殖奶牛的技術就是從沙俄人那里學來的。

不過董書恒相信,這個技術一定會越來越成熟的。

因為復興軍可能是現在最為重視農牧業技術研究的了。

董書恒甚至讓人在昆明和長安分別建立了一座野生植物園,收集培育世界各地的野生糧食作物種子。

他知道這些東西以后會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無論什么時候,生存都是人類的第一需求。

而食物就是生存的重要條件。

“是的,總統,我們現在牧場的小母牛都是像大姑娘一樣供著,就是希望它

們能夠早點成熟產奶。”場長回道。

這個時候遠處傳來了“吭哧吭哧”的聲音。

“呃,總統,怕是打草的拖拉機回來了。”場長解釋道。

果然遠處一輛手扶拖拉機的車廂上面堆著高高的草垛正在慢悠悠地從遠處開來。

董書恒見怪不怪,這些拖拉機是第一批出產的手扶拖拉機,華夏東西南北各處的農場都分了一定量的配給。

主要是測試拖拉機在不同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的實際工作情況。

像桃樹灣牧場這里能夠分到一輛并不奇怪。

“林場長,這個拖拉機你們用的怎么樣。”董書恒隨口問道。

“總統,您還別說這個拖拉機真不錯。”

“這吃油的車子咱們還是第一次見。”

“它現在可是我們這里的明星了。這段時間新鮮勁兒才過去,剛開始的時候,每次出去打草,他們都爭著要坐拖拉機。”

“簡單點說,這家伙就是勁兒大,還耐用,車廂大,裝的東西還多,我們這輛用了一個月了,還沒有出過故障。”林場長忍不住夸贊道。

這個拖拉機隔一段時間保養一次就好了。不用的時候放在倉庫就好。

拉車的牛馬還得專人照顧呢。

如果都用了這個拖拉機,那么牧草就可以用來多養一些可以賺錢的奶牛。

林場長的這筆賬算的很精細。

“好用就行,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以后我們還會有打草機,這個拖拉機可不僅僅能夠拉東西。馬上我們會造一種更大的拖拉機,在那上面裝一個機器就能夠自動打草。”董書恒笑著說道。

現在這種小拖拉機只能夠在前面加裝一個割草機。就都這還沒有用上呢。

“那感情好,總統,要是那樣的話,我們就能夠養更多的奶牛和綿陽了,不用再擔心沒人照應。現在的每年光是打草就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時間。”林場長說道。

他不擔心有了機器牧場的人沒事情做。

現在牧場這邊有很多事情都是非常消耗人力的。

比如說伺候那些奶牛、擠奶一個人只能弄幾頭牛。

如果有機器能夠分擔這些最苦最累的打草工作,那當然是更好了。

“那愛華,過來。”董書恒對著跟在林場長身后那愛華喊道。

這個小伙子的事跡,董書恒剛才已經聽林場長介紹了。

沒想到這個瘦小得像是個孩子一樣的青年竟然能夠殺死那么多的沙俄人。

“總統叫你,你還不過來。”見到那愛華傻站在那里,林場長趕緊沒好氣的提醒道。

他剛才已經想盡辦法幫著這個小子在總統的面前露臉了。

牧場中那么多出身草原的小子一個個都是呆愣愣的,老林也就覺得那愛華這孩子還算聰明。

那愛華這小子那么年輕就能夠立這么大的功勞。以后興許會成為一個將軍。

要是他們桃樹灣牧場出了一個將軍,他這個場長也與有榮焉!

所以剛才帶著董書恒參觀牧場的時候,他就將那愛華帶在身邊。

ps:早起發稿求月票!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