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五〇五 井噴式科技發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〇五 井噴式科技發展

第五〇五 井噴式科技發展


更新時間:2021年12月11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國家的發展給全體百姓帶來的改變既是潛移默化的,又是立竿見影的。

那種發自他們內心的自信,有時候僅僅就是因為一件事情就能夠樹立起來。

像祥子這樣的普通百姓,他們僅僅因為吃飽了飯,捧上了穩定的飯碗,就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自我人設。

祥子現在覺的自己也是一個吃官飯的,雖然一個月也只是賺五個華元,但是卻讓他倍感自豪。

當初董書恒要求地方政府想方設法建立這么多屬于官府的工廠也許不僅僅是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

同時也是將這些底層的勞動者牢牢地跟官府拴在一起。

現在全國各府、縣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廠企業。甚至是一些鄉鎮存在都在建工廠。

對于華西經濟的快速發展確實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在改變這華夏農村的小農經濟模式。

這些小工廠以及復興軍建設的那些基礎工程,讓處在農村的百姓有了更多的賺錢機會。

在加上復興軍的移民制度。傳統的農民與土地之間的那種依附關系在漸漸地松動。

農民發現,哪怕他們不種地也可以活下去,甚至是可以獲得更好。

通過這種方式,董書恒也向百姓手中的撒下去了大把的貨幣。

不管是華元、銅元還是各種軍票、代金券,實際上都是貨幣。

普通的百姓手中擁有了貨幣才能夠參與到商品交易中。

通過交易,百姓發現他們能夠活的更好。

不用擔心百姓會將錢存著不花。實際上存錢最厲害的反而是那些地主。

百姓們幾乎什么都缺,只要世面上有他們需要的商品。他們又擁有購買力,這些人是會將錢花下去的。

董書恒掌握的貨幣是從哪里來的。一部分是對外貿易所得,就是薅外國人的羊毛。

還有一部分是推翻滿清,從滿清的王公貴族以及那些用戶滿清統治的地主士紳拿了收繳的。

還有一部分是通過建立銀行,發型貨幣,這樣的金融手段獲取的。

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原本的開明士紳地主自己從農業轉型到工商業之后,主動釋放到市場上的貨幣。

董書恒現在在建立一種經濟模式。官辦企業掌握關系民生的重點行業。同時其他的行業領域完全敞開給官府和民間自有發展。

當然并不是說這種模式有多好,相對于私人管理的工廠,這些官辦工廠現在擁有官府的支持,實際上是有很大的競爭優勢的。

加上華夏國內處于物資的緊缺狀態,工廠基本上都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之下。

這才讓這些官辦企業和那些私人的工廠能夠和平地相處。

但是今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一定會突顯出來。

現在像祥子這樣的三輪車夫都覺得自己是吃皇糧的,感覺到了自己地位上的提升。

今后如何讓這些工廠企業去跟那些華夏新興的私人工廠主們去競爭呢?

董書恒覺得他移植過來的一些后世的管理制度、監督制度以及激勵機制能夠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

但是真的這么簡單嗎?

經濟的上升期,一切的問題都被良好的發展勢頭所掩蓋。

但是瓶頸終歸是要出現的。

不過這種短期內還沒有什么顯性特征的事情,董書恒還關注不到。

他手頭上的事情多的很。南亞地區圣國以及緬甸與英國人的戰爭,呂宋地區的移民以及行政建制,南洋華人小國的發展,在北美與英國人之間爭奪加拿大西部地區,美國堪薩斯的內戰,南美洲的華人動態,歐洲普丹戰爭的發展程度。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去關注。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所謂百密一疏,關注的東西多了之后必然會產生疏忽的地方。

“徐所長,您說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以能量的形勢傳播,我們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敏感的接收裝置,接收在空氣中傳播的電磁波。那么就能做到跟有線電報機一樣的效果了。”今天董書恒又泡在徐壽的電力研究所中,兩人聊到了最近徐壽研究的電磁波。

原本他是聽說電燈泡有新進展,準備過來看一下。

沒想到被徐壽拉在一起討論電磁波了。

“是的,總統,您提出的這個想法,我已經考慮過了,這確實是可行的,我最近就在做這個接收裝置。”

“而且我發現這電磁波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基本上和電力在導線的中傳播的速度產不多。”

董書恒接下徐壽的話說道:“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用這種無線電報取代有線電報。”

“是的,是的,總統,您知道英國人去年鋪設了一條大西洋海底電纜,但是沒多久就燒壞掉了。現在的電纜承受不了那么高的電壓,在海底傳輸的話,又必須能夠做到遠距離傳輸,這就必須得提高電壓。”徐壽說道。

“假如這個無線電報機要是造出來了,我們就不需要在受到電纜的限制,通訊的成本也會降低。”

董書恒自然是知道徐壽所設想的那個前景的。

但是的他知道這個事情很難做到。

歷史上1895年意大利人馬可尼在自家的花園里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傳遞實驗,次年即獲得了專利。

1898年在英吉利海峽兩岸進行無線電報跨海試驗成功,通訊距離為45

1899年又建立了

km距離的通訊聯系。

1900年10月在英國建立了一座強大的發射臺,采用10kW的音響火花式電報發射機,1901年12月,馬可尼在加拿大用風箏牽引天線,成功地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無線電報。

試驗成功的消息轟動全球。從1903年開始,從美國向英國《泰晤士報》用無線電傳遞新聞,當天見報。

到了1909年無線電報已經在通訊事業上大顯身手。在這以后許多國家的軍事要塞、海港船艦大都裝備有無線電設備,無線電報成了全球性的事業。

無線電報讓全球通信變的更加的廉價實用。

如果要鋪設橫跨太平洋的有線電報線路,董書恒覺得還不如直接發展無線電報技術。

實際上這些技術就像是捅破一層窗戶紙。

一但戳破了,就會獲得井噴式的發展。

十九世紀末期的科技發展就是這樣,不再向過去那樣緩慢。

蒸汽機從發明的成熟經歷了幾百年。但是內燃機從發明到實用也只是不到幾十年而已。

人們發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會成為現實。就連那時候的科幻小說的設想都維持不了幾年就能夠被人們實現。

這說明什么?

這說明了在十九世紀中后期,人類的科技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支撐科技井噴式的發展。

材料,就是材料限制科技的發展。現在董書恒認識的很多東西。他手下的研究所實際上都能夠研制出來。

但是,他們沒有合適的材料。

近代科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材料學的發展。

而這個時期,也正式材料學大發展的時期。元素周期表在這個時期被漸漸補齊。

電力的應用讓很多以前難以提取的元素能夠被人們提取出來。

“走吧,這個無線電報機你慢慢做,即使做好了,有線電報也還是要造的,這些線路以后也不會浪費,可以改造成電話線路嘛。”董書恒道,他不希望徐壽陷入到一種急躁的狀態。

無線電報機有了,收音機也就不遠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將更加便捷,那個時候才是真的全面開啟民智的時候。

就像是練功一樣,搞科研急躁了也容易會走火入魔。

董書恒對徐壽給予了很高的期望。董書恒手中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本土的科學家。

這與華夏一直以來的教育模式是有關系的。

董書恒現在手中的科研骨干大部分都是歸化的洋人。書院自己培養的人才還都是幼苗。

對這些歸化的洋人,董書恒平時還要防著一手。但是對于徐壽他什么可以講。甚至是自己知道的百年后才出現的東西都可以告訴他。

“咱們還是先去看一下那個電燈運行的怎么樣了吧。”董書恒說道。

眾人這才來到了電燈實驗室。

“總統,將燈泡中的空氣抽取出來,制造真空條件,確實是一條正確的研究路線。我們近段時間主要實驗各種材質的燈絲,希望能夠發現一種最為耐用的材質,而且這種材料還必須有一定的電阻。”徐壽介紹道。

“在眾多的金屬中我們只發現了鎢金屬最為適合,但是鎢金屬的拉絲工藝還不成熟,況且,鎢金屬現在只有鋼鐵實驗室那邊有少量存貨。我們還實驗了各種碳化纖維,您所說的那種竹碳化纖維制造的燈泡,我們這次實驗發現其壽命已經超過了一千小時,而且時間還可以更長。”

“所以,我們決定暫時使用竹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生產燈泡。”徐壽簡單地介紹道。

此時眾人走到了一個房間中,墻壁上是一圈電線。電線上每隔半米就有一個燈泡。

整個房間里面亮如白晝,甚至有一些刺眼。

董書恒見到每個燈泡都有編號,其底下還有一個記錄的卡片。

卡片上每隔半個小時就有工作人員對燈泡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

董書恒見到的這些燈泡跟他小時候見到的差不多。

當然了等到白熾燈和LED燈普及了之后,這種燈泡已經很少有人用了。

但是在這個時代這種燈泡已經是全世界最早出現的燈泡了。

“既然已經確定了,那么就盡快建廠生產吧。還是按照老規矩,政府建廠,實驗室出技術人員,生產設備你們來設計,我讓機械廠配合著生產。”

燈泡廠并不復雜,吹燈泡的工人從玻璃廠調就可以了。

底座可以從鑄造廠調人。

制作燈絲是個細活,需要實驗室這邊派技術員到廠子里培訓工人。

還好只要是實驗室中的普通研究員就行了。

像徐壽這樣的核心成員是不需要過問這些瑣事的。

他們只要將精力都投入到新的研究項目中去就好了。

每個項目都有大量的普通研究員跟進,這些人在研究的時候就會掌握技術,為今后的生產做準備。

董書恒很清楚一個國家的科研能力,不僅僅看他們能夠發明出多少東西。

還要看他們是否能夠將這些東西轉化成為商品。

馬可尼是一個意大利人,可是他發明了的無線電報機卻跑到英國去生產。

為什么?還不是因為英國有能力將他的專利快速地生產出來,轉化成為商品。

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熟練的工人有時候比能征善戰的將士更加的重要。

“嗯,總統,這個我知道。我已經安排好了,就等工業部那邊的工廠準備好了。”徐壽說道。

“關于金屬鎢的事情,很快就能夠給你答復了。我們的探礦隊已經在西南發現了大量的鎢礦。金屬研究所那邊已經派人過去選址建廠了。”董書恒又告訴徐壽一個好消息。

“那真是太好了,有了足夠的金屬鎢,我們能去做很多事情,我還等著金屬研究所的鎢鋼能夠造出來呢。”徐壽也很很興奮。

鎢鋼是一種高硬度的合金鋼鐵,在軍事上可以做裝甲,可以做彈。在工業上可以做鉆頭、做燈絲。

“徐所長,這段時間有空去一下灤州,那邊的拖拉機廠還有造船廠還有一些難題,你去看看能不能幫他們解決。你可不能光管著這個電力實驗室。”董書恒說道。

徐壽可是一個全才,他的特長就是在于他的奇思妙想以及動手能力。

相比于他來說,他的老搭檔華蘅芳則更加偏向于理論研究方面的才能。

華蘅芳現在數學以及物理等基礎學科的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

這兩年華蘅芳主持編纂了一批華夏的基礎學科書籍。

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書院工作。

徐壽則是偏向實務一些。

“好吧!”徐壽無奈道。這個總統還真是將他當牛馬使喚了。

為了讓他去幫別人干活還給他安了一個工業部副部長的頭銜。不國徐壽可一天都沒去過工業部。

ps:求月票,求小心心!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