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三七八章 柯爾克孜騎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七八章 柯爾克孜騎兵

第三七八章 柯爾克孜騎兵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07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在浩罕汗國繁榮的背后,其國內的統治階層逐步發生對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等游牧部落的叛亂也時常發生,政權實際上很不穩定。

1842年,布哈拉汗國的繼承者布拉哈阿米爾國的納斯魯拉入侵浩罕,攻下浩罕城,并殺害了穆罕默德·阿里汗全族人。

從此,浩罕汗國被納入了布哈拉的領地。隨后布哈拉在被占領的首都浩罕城,扶植了新一任傀儡統治者。

不久,出自浩罕大汗一族分支的西爾·阿里汗奪回了政權。

但由于王室血脈的而引發的汗位繼承斗爭,使得國內政治環境逐步惡化,政局陷入混亂。

同時,北方的俄羅斯帝國入侵了哈薩克草原,直接威脅到了浩罕汗國在這一地區的統治。

此時坐鎮在浩罕城中的就是這位西爾·阿里汗,這個阿里汗不是一個草包。

相反他非常的有能力。這次介入山南的事情,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是為了轉移國內的矛盾。雖然近十年的清理,這位阿里汗已經基本上清楚了國內的反對者。

但是浩罕汗國的國內各個民族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

另一個原因就是拓展浩罕汗國的生存空間。北方沙俄從哈薩克方向的威脅越來越大。

浩罕汗國現有的領土幾乎都直面哈薩克,一旦沙俄向浩罕發動侵略。那么后果不堪設想,也許浩罕就要直接被滅國了。

所以阿里汗希望浩罕的領土能夠向東面山南地區延伸,讓華夏西域的山南地區成為浩罕的大后方。

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浩罕的戰略縱深,收復了山南地區的那些回回后,還能夠提升浩罕汗國的實力。

再加上這次沙俄也派兵進攻華夏的山北地區。阿里汗覺得華夏這邊的注意力一定會被沙俄吸引過去。

可是結果卻是,沙俄還沒進入伊犁就被徹底消滅。

山南的起事起的也快,滅的也快。大家連如何分贓都沒有商討好呢,就被人家滅了軍隊的主力。

當薩姆爾蘇丹帶著手下的小弟狼狽不堪地跑到了浩罕城的時候。

西爾·阿里汗被驚的跌坐的在王座之上。他震驚于,叛軍失敗的這么快,也震驚于華夏軍隊的戰斗力竟然如此之強。

不是因為叛軍被消滅,而是沙俄軍隊被滅,對阿里汗帶來了巨大的震驚。

沙俄這么些年可是一直壓著浩罕汗國打。雙方的交鋒之中浩罕汗國從來沒有占過便宜。

但是現在五萬的沙俄軍隊卻被華夏的軍隊一戰而滅。

阿里汗也從叛軍的口中得知現在的西域在華夏新朝的統治之下。

那么,還能用原來對付清廷的那一套來對付這個新朝嗎?

這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新朝?

感覺自己這次可能踢到了鐵板上了。

心中滿是危機感的阿里汗,趕緊從其他幾座浩罕的城池調兵。

不過,華夏的大軍來的太快,他們一共只有一萬六千余人,但是通過哨兵的搏殺,浩罕人已經能夠感受到了這些軍隊的精銳。

除了調集援軍之外。對那些從華夏西域退過來的叛軍。阿里汗明面上安排地方給他們居住,好生招待他們。

實際上,早已經在安排大量人手將他們居住的地方團團圍住,必然的時候這些人也是浩罕汗國的棋子。

十一師十二師雖然名氣不大。但是這些鄂北的漢子,跟著左季高一路到達西域。長途的行軍鑄就了他們堅韌的意志力。

嚴格的訓練,培養了他們熟練的作戰技能。

他們的皮膚早已經曬的黝黑,在復興軍的軍裝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精神。

張樹舜按部就班地率領大軍打到了浩罕城外。

在路上,他們得到了浩罕汗國的一支五千人規模的克爾克孜騎兵騷擾。

張樹舜將四千騎兵派了上去迎戰對方的騎兵。他叮囑騎兵的將領不要與這些浩罕人近戰。

論近戰的功夫,復興軍是比不上這些浩罕汗國柯爾克孜騎兵的。

他們就是浩罕汗國養的打手。這些生活在帕米爾高原、興都庫什山脈以及喀喇昆侖山脈的柯爾克孜人,是天生的騎兵戰士。

在浩罕的城外,五千的克爾克孜騎兵一開始就向著復興軍的本鎮沖去。

不過他們并沒有靠的太近,而是在復興軍本鎮的周圍逡巡,似乎是想要騷擾復興軍,減慢他們的行軍速度。

張樹舜似乎明白對方的意思,那就是延緩部隊圍城。

浩罕汗國包括了浩罕、安集延、馬爾吉蘭、納曼干等城池組成。所以浩罕汗國的大汗此時一定是在調兵遣將。

他們應該知道光是浩罕一城的實力是對付不了復興軍的。

這其實正和張樹舜的心意。

他的計劃就是圍住浩罕城,然后在在浩罕城外消滅浩罕汗國的援軍。

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僅有利于復興軍今后攻取其他幾座浩罕人的城池,因為那幾座城池中的軍隊被抽調之后,剩下兵力防守必然減弱。

在野外消滅敵人總比進攻敵人的城池要容易的多。

另外,在城外消滅浩罕汗國的援軍,也可以降低浩罕城中軍民的抵抗意志。

這就是圍城打援的奧秘之所在。

唯一讓復興軍不適應的是這里干旱少雨的環境。

還好城外有大河通過,并不用擔心的飲水的問題。

五千人的克爾克孜騎兵在復興軍眼中并不算什么。五萬人的沙俄騎兵,他們都說干就干了。

克爾克孜騎兵是職業的軍人,他們非常的狡猾。

這支克爾克孜(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人)騎兵的統領叫做巴扎拜。

他有著豐富的騎戰經驗,在浩罕汗國的軍中也算是一號人物。

他見到華夏人的騎兵出來追擊,從容地退走。

果然這些華夏的騎兵追擊過來了。巴扎拜見到見對方的馬速不如自己,心稍稍放了下來。

他利用復興軍對費爾干納盆地不熟悉,將這隊騎兵吊著向浩罕城北的一個山谷而去。

巴扎拜已經在山谷中提前埋伏了四千人的騎兵的。

九千騎兵就是浩罕城中的所有騎兵了,另外浩罕城中現在還有一萬多的步兵,這些人阿里汗是肯定不敢放出來的。

巴札拜的意圖是先消滅這些復興軍的騎兵,然后回過頭來,在城下消滅復興軍的步兵。

這樣的戰術安排非常的精明,利用了自身的所有優勢。

復興軍的騎兵就這樣追在了克爾克孜騎兵的后面,這令巴扎拜大感意外。任何一個成熟的將領都不會在對地形不熟悉的情況下,貿然出擊,而且還是在人數弱于對方之時。

北邊的山谷是一條非常平緩的山谷,這條山谷通向北邊的商業重鎮塔什干。

那里也是浩罕汗國的一個重要的城市。

在克爾克孜騎兵看來,這些復興軍的騎兵似乎是有些傻。

也許是山谷很平緩,復興軍才沒有起疑心?

復興軍雖然追在這些克爾克孜騎兵的身后,但是并沒有追上,雖然他們的戰馬差不多,但是復興軍騎兵的騎術比人家差遠了。

到了西域之后,左季高的手中不缺優質的戰馬。所以騎兵們所騎的早已經不是相對矮小的蒙古馬,而是換上了西域的馬種。

但是論到騎術,這些鄂北出身的漢子就比不上克爾克孜這樣馬背上長大的民族了。

“后面的華夏人都進入到山谷了嗎?”巴扎拜問向身邊的一名將領。

“是的,將軍,他們都進來了,這些華夏人太囂張了,不知道他們是膽子大還是無知。他們就這樣跟了進來。”

“他們為了速度,甚至連大炮都丟給步兵了。”本來復興軍的騎兵團中是有騎炮的,但是騎炮畢竟會影響騎兵的速度。所以兩個騎兵團都沒有攜帶騎炮。

但是克爾克孜人不知道復興軍的騎兵之中跟著二十幾輛的戰車。戰車使用的是特質的大輪子,速度非常的快,基本上可以跟上騎兵的速度。

沙俄人可沒有告訴浩罕人復興軍戰車的厲害。不要說他們沒有什么人從戰場上逃回去。就是沙俄人心中非常清楚的話也不會告訴浩罕人這些事情。

大家都會將自己的手中的情報視作一種資源,試問誰又會將自己手中的資源白白告訴別人呢?

現在,要論對復興軍裝備的了解,也許就要屬沙俄的軍隊了。

沙俄雖然在復興軍的手中一次次地失敗,但是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此時在去往圣彼得堡的路上,就有人帶著一張畫著轉管機槍圖樣的畫,在一路飛奔。這是沙俄安插在哥薩克騎兵中的機要三處密探。

此人拼盡全力,才從戰場上逃回來。他要將自己在戰場上獲得的情報匯報給沙皇陛下,這是他們的使命。

這名情報軍官甚至都沒有跟的巴扎拜提起對方的騎兵中有一些蒙著綠色大蓬布的馬車。

在他們看來,這些車子上有很大的可能是對方攜帶的物資。

巴扎拜點了點頭,既然對方送死,那么的巴扎拜不介意送他們的一程。

浩罕汗國的主體民族是烏茲別克人。塔吉克人、柯爾克孜人以及哈薩克人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是被壓迫統治的對象。

實際上,柯爾克孜人也是被浩罕汗國征服的對象,他們在浩罕汗國的歷史爆發過很多場流血抗爭。

可是在中亞這個地方,柯爾克孜人始終是一個少數族裔,他們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國家,只能依附強者。

除了在浩罕汗國,下滿清時期也有很多的柯爾克孜人投靠了華夏。

巴扎拜就是一個柯爾克孜人,他做浩罕汗國的將軍只是為了為柯爾克孜人在浩罕汗國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掌握更多的土地資源。

通過分配這些資源,也是阿里汗控制他們的方法。

談不上是對浩罕汗國的忠誠,他們與浩罕汗國之間更多的是一種利益上的交換。

巴扎拜讓自己手下的隊伍停了下來。另外一支騎兵是塔吉克人的騎兵,他們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但是巴扎拜知道那些塔吉克的騎兵會按照約定的部署出現的。

“放狼煙吧!”這是給那些塔吉克騎兵的信號。

遠遠地,巴扎拜已經能夠看到南方復興軍掌旗手手中高高舉起的紅底金龍旗。

巴扎拜讓手下的騎兵提前改變陣型,做好進攻前的準備。

柯爾克孜的騎兵一般身著半身鎖子甲、戴鐵盔,配弓箭、長矛和馬刀。

他們的裝備非常的精良,這也是他們為什么能夠成為浩罕軍隊中的精銳的原因。

浩罕汗國雖然沒有什么現代工業,但是在中亞地區,浩罕這里的手工業已經算是極為發達的了。

再加上發達的商業,這才讓他們有條件打造這樣一支騎兵。

巴扎拜知道對方都是手持火槍的輕騎兵。哨探報告,對面的復興軍的主要裝備的就是一把短管火槍。

根據他們掌握的情報,這槍的射程最少在兩百碼以上。

另外他們每個人的腰間還有馬刀。

他們身上就穿著花綠色的軍服,并沒有任何的鎧甲。

所以巴扎拜斷定這是一支利用火槍的遠射程作戰的輕騎兵。

這也是為什么巴扎拜要將對方釣到這個山谷之中。因為在這里,這些輕騎兵沒有騰挪的空間。

當前后兩支騎兵夾擊他們之時,這些人只能夠跟巴扎拜手中的騎兵近戰肉搏。

不過在此之前,自己手中必然會有人要倒在對方的火槍射擊之下。

為了減少死傷,巴扎拜安排前鋒的騎兵盡量散開,這樣既能夠為后面沖鋒的騎兵掩護,又能夠盡量減少己方的死傷。

“嗚……”悠揚的號角聲響起,雙方已經進入了沖鋒的距離。

柯爾克孜騎兵已經擺出了沖鋒的姿勢。

前排的戰馬背著自己的主人踩著優雅的步子,正在緩緩地加速。

戰馬在起步加速的時候,動作是最優美的時候。

第一排的騎兵,戰馬的步子基本上保持同步,這反應了這些柯爾克孜騎兵嫻熟的騎術。

不出巴扎拜的預料,對方的騎兵停了下來。

他們果然是不準備和自己近戰。巴扎拜在心中想到。

但是對面的騎兵也沒有后退。

又是一聲悠揚的號聲傳了過來。

“嗚……”

復興軍的后方又出現了一支騎兵。

巴扎拜的心中一陣激動,今天他們騎兵又可以立下大功。到時候,阿里汗將拿出什么來賞賜給柯爾克孜人呢?

他希望柯爾克孜人能夠得到更多的湖邊牧場,而不是繼續在帕米爾高原上與惡劣的氣候作斗爭。

復興軍的騎兵團,此時卻并沒有出現應有的慌亂。

他們分成了前后兩個陣營。

騎兵排成了整齊的橫陣,然后在陣前,十幾輛戰車整齊地開到了前方,戰車的車夫將戰車屁股朝后,依次排開,然后又用工具將戰車給固定住。

巴扎拜看的滿腦子都是疑惑。但是敵人是不會告訴自己他們在干什么。

隨著手下的騎兵全部出發,巴扎拜也催動戰馬向前沖去。

騎兵的將領是很少留在后方觀戰的,他們是士兵的膽氣。

巴扎拜沒有沖鋒在最前面,他已經過了沖鋒陷陣的年齡。

不過他還是帶著中軍跟隨者手下的兒郎前沖。

“來吧,來吧!”復興軍這邊十一師騎兵團的團長陳志昊口中喃喃說道。那天綏遠城外的一幕他還記得。

那時候他們被抽調出來跟隨第一師行動。不然他們也要跟步兵一樣撈不著仗打。

此時,相同的一幕再次發生,如何不讓陳志昊興奮呢?

PS:國慶結束了,快醒醒諸位,明天上班班了。獨孤堅持每天萬字兩更。給自己點個贊。在這里求個票,月票、推薦票,來吧!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