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三七三章 大國的底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七三章 大國的底氣

第三七三章 大國的底氣


更新時間:2021年10月05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見董書恒這么說了,坐在另外一側的軍方的人忍不住了。

嚴仕坤搶先說道:“總統,現在我們確定占領的戰略要地肯定是不能還回去的。”

“沙俄即使與我們簽訂合約也不會遵守多久的,他們的這些西方國家喜歡用大炮說話,合約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用來撕的。”

“我知道和談只是緩兵之計,畢竟我們都需要時間。那嚴總參謀長覺得該怎么辦呢?”董書恒看向他。

“總統,之前我們不是準備將占領的托木斯克給銷毀嗎?那是不是可以讓高云他們先占據著,然后談判的時候以鄂布河的上游作為籌碼。”

“要知道這鄂布河流域對于沙俄十分的重要,他們最初經營的據點都在鄂布河的上游、中游地區還有各條支流。我們要是占領了鄂布河上游,隨時都能夠將戰火推到烏拉爾山脈。”

“另外,西域的左季高手下兵多將廣,可以令其出兵額爾齊斯河上游。”

“這兩條河是沙俄在東方的核心,要是以此為籌碼的話,是否可以作為談判的條件呢?”

聽了嚴仕坤的話,眾人都是眼前一亮,是呀!沒有籌碼可以創造籌碼。

現在沙俄在東方的兵力空虛,要占領這些地方似乎并不難。

一開始復興軍不準備打這些地方是覺得這些地方距離華夏本土太遠,打下來不容易守。

但是現在既然確定好要還回去了,那么就多花點功夫打下來也未必不可。

“我同意嚴總參謀長的意見,會后形成統一意見后,給左季高和高云二人發報。”董書恒拍板道。

電報現在自然還不能直接發到二人的手中。但是可以發到離他們最近的地方,然后再通過別的方式傳達。

向北,華夏的電報線路已經拉到了北邊的綏遠城。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市。

不過現在綏遠城沿用了滿清時的劃分,屬于山西行省管轄。

現在的漠南草原被董書恒拆分給了黑龍行省、遼寧行省、河北行省、山西行省、陜西行省以及甘肅行省,這幾個行省都進行了擴展。

這樣等于每個行省都有一定的牧區和農耕區,便于在一個行省之內進行互通有無。

在西邊電報線路已經通到了長安。董書恒將西安改成了長安,成了中央直轄的長安市。

同時將河套地區全部劃給了陜西行省,陜西行省的省會遷到了北邊的延安府。

長安市將作為華夏西部的經濟中心,將建成連接西域與中原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樞紐。

新的長安市包括了原來的西安府、鳳翔府、漢中府、興安府四府之地。

真的是西聯西域,南接巴蜀,北上塞外,東進中原。從地里上來說這里才是華夏的中心。

以后這里還將是華夏重要的交通樞紐所在地。

作為一個古都,長安的位置非常的好,董書恒相信老祖宗的眼光不會有錯。

電報到達西安之后,使用快馬的話不要十日就能夠到達惠遠城,沿途有左季高設置得兵站,可以每各一段時間就換馬換人,進行接力式的傳遞。

戰后主動同沙俄談判的事情就這么敲定了,前線的后續安排也確定了下來。

“黑龍軍區的林威上報,準備重建厄爾口城,同時準備在月湖的西北側靠近列那河的上游建造月湖城。”大家覺得如何。

“總統,雖然我們準備將那里劃進華夏的管轄區域,但是現在要是建城的話,必然話費巨大。”這次財政部的部長張明芳率先站出來反對道。

“總統,我覺得這兩座城應該建造,財政部要是沒有錢的話,我們軍部可以拿過了建立軍屯。”馬宗武起身說道。

作為一個老裝備部長,馬宗武此時不忘給軍部搞點好處。

月湖的周邊地區都是水草豐美之地。光是湖中的漁業資源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華夏的農場分為很多種,有政府主導的移民農場。還有完全有軍隊主導的軍屯。

軍屯實際上也是一個農場,以農業、經濟建設為主,同時兼具一定的防御功能。

農場按照軍隊的編制管理,分成了師、團、營、連各級管理結構。

每一個軍事單位既是軍事編制又是最基本的生產單位。

不同于常規的軍隊,軍屯的戰士都是可以攜帶家屬的,軍屯既是他們戍守的地方,也是他們生活的家。

馬宗武之所以要爭取過來,是因為軍屯是軍隊的產業,它了不歸政府管理。

這一塊歸馬宗武的總作訓部管理,因為他本身就管著民兵一塊,軍屯就是從民兵之中分離出來的。

“既然,馬部長這么說,那么這兩個地方就讓給你們軍部吧。”張明芳見曾憲風點頭了,對馬宗武說道。

軍部既然要過去建立軍屯就要從軍隊的資金中擠錢出來去辦這件事情,政府的壓力無疑要小很多。

而且軍隊辦事,很多是不要錢的。

“那馬部長,就在兩個地方分別建一個師吧。”董書恒見雙方都達成了共識,于是最后拍板道。

其實董書恒在心中為張明芳叫虧。

這兩個地方也許明年就能夠帶來收益。

這個月湖可不是一般的湖,他可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這里盛產各種冷水魚。

大家都知道冷水魚比熱帶魚好吃。生活在冷水中的魚類,脂肪厚,肉質細膩,那可是魚類中的上等貨。

這里不僅僅有魚類資源,甚至還有大群的海豹生活在湖上。

沒人知道這些海豹是從哪里來的,也許是以前從北極順著河道逆流而上進入了月湖。

復興軍的軍屯一個師大概要三四萬人,當然其中大部分是家屬。

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將軍隊派去做好先期的建設工作。

家屬可以后過去,這就是建立軍屯比直接建造城市的方便之處。

而且一開始軍隊只要提供一定的后勤保障就可以了。月湖的西岸森林資源豐富,只要帶上充足的工具,兩個師的民兵,幾個月就能將家園建好。

現在開始籌劃的話,明年春天的時候,軍屯的家屬都可以過去了。

這次決定,讓月湖的左右兩側今后分成了兩個行省,一邊后來獨立成了月湖行省。

另外一側今后發展成了月湖軍屯兵團。

“好了,這件事情暫時就這么定下來了。”

“老曾,內閣最近要抓好移民西域的工作,對于那些自發報名前往西域的百姓,我們要同動員組織的移民一樣,給其相同的待遇。”

“左季高現在打山南,這一仗過后,山南必然是十室九空,那里的積弊太深,左季高這次肯定要大開殺戒,我個人也是支持他這么做,那里就是所謂的大亂之后,方能大治。”

董書恒說這話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感到一絲絲的寒氣。

動亂必有動亂的源泉,也許滿清覺得那里荒遠偏僻無所謂。

但是在董書恒這里,凡是華夏的土地上的百姓就要心向華夏。

凡是有異心者即不配生活在華夏的土地之上。要么自己離開,要么就消失掉。

這是董書恒的邏輯,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國家的意志。唯有如此,才是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

“總統,那西域今年的移民數量怕是還不夠用啊?”曾憲風心中盤算了一下說道。

董書恒點了點頭,看了看馬宗武,說道:“老馬,怎么樣?山南全部劃給你們軍部,你吃的下來不?”

馬宗武被問的頓時一愣,山南和月湖可是不一樣,那里到處都是沙漠,只有幾座城池建在綠洲之上。

而且那里可是經常發生動亂又直面著西域外面的異族。不是一個好守的地方。

“怎么了,老馬你不會挑肥揀瘦吧!我告訴你,南疆的那些綠洲非常適合種棉花,還有各種的瓜果,那里的光照時間長。我跟你說你們軍屯要是能夠將那里建設好了,足夠養活十幾個陸軍正規師。”董書恒拍著胸脯說道。

董書恒的腔調像極了招商引資的地方小官員。

“左季高這次肯定會幫你們將那里的余毒給清楚掉的,你們只要安心建設好那里就好了,我沒有別的要求,華夏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得到好好的利用。”董書恒鄭重地說道。

“是,總統,保證完成任務。”馬宗武站起來,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

無論什么時候,軍隊在執行董書恒的任務的時候都會無條件的。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完成總統的任務。

實際上馬宗武的之所以思考了一下,是因為他手上的民兵儲備也不多了。

解放全國的戰爭中就抽調了幾十萬的民兵,雖然最后很多的民兵已經完成了守備的任務,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但是因為全國需要駐守的地方太多,所以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轉成了地方的守備部隊。

新的占領區內雖然也也在組織民兵,但是都才剛剛開始,根本就沒有什么戰斗力。

不過剛才董書恒說了,當地應該沒有什么戰備任務了。那么馬宗武就放心了。

這樣,馬宗武就可以從陜西、甘肅等地方抽調那些沒怎么訓練過的民兵過去了。

現在西域那里的漢人本來就是以陜甘地區的移民居多。這些人更加適應那里的生活環境。

馬宗武這次打定了主意,至少要從陜甘地區調過去十萬民兵,他要在山南地區建立一個軍屯兵團。

如果董書恒說的是真的話,那么那里以后可能就是華夏軍方的一顆搖錢樹。

這樣的地方越多,以后軍方的底氣越足,不用再因為軍費的問題處處被政府方面卡住脖子。

馬宗武這次是豁了出去,這一塊就是他負責,無需征詢其他二位軍部大佬的意見,他一個人就能夠做主這件事情。

要說董書恒當初設定這個民兵制度,真是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民兵平時不用發軍餉,花不了政府多少錢。所使用的裝備也是正規部隊退下來的舊裝備。

但是民兵又要服從軍部的調令。有很多事情沒辦法使用政府權力讓百姓們去做,但是可以命令民兵去做。

當然了,政府要用民兵做事兒要是要發津貼的,畢竟很多民兵也是要養家糊口的。

但是也都還是會考慮實際的情況,比如像建設軍屯這樣的事情,作訓部這邊還是會對民兵進行篩選的。

畢竟要背井離鄉,還是要盡量選擇那些單身的,又不是家中獨子的民兵。

這樣不會給他們的家庭帶來多大的影響。

而且這些人離家去軍屯的話就可以賺取軍餉,這些錢可以為自己娶媳婦兒成家立業。

那樣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家中的土地也不用再分給他一份。

華夏的老百姓心中都是一把算盤的,他們會算的清清楚楚。

作為政府,在決策的時候就要先幫著老百姓算一遍。

山南軍屯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來董書恒向曾憲風詢問就職大典的事情。

底下的眾人,似乎在對眼色。

最后還是老曾站出來問道:“總統,還是一個老問題,您真的只是要晉位大總統?要知道幾千年來,得天下者都是承襲大統。其中的利弊,下官就不說了,總統您都清楚。”

“好了,老曾,你們的意思,我都懂,我們要做的事幾千年都沒有人做過,這點稱呼上的改變有算是什么?也許很快大家就都會適應的,很多事情,我現在還沒有精力去做,但是等轄華夏的實力恢復過來了,我就將著手去做了。到時候看看再說吧!”董書恒擺擺手說道。

他知道手下的很多人都沒有放下讓他稱帝的念頭。

他也非常清楚大家心中的想法,學過馬政經的后世大學生大都能夠理解其中的道理。

董書恒問這個事情的準備情況,主要是想知道藩屬國的情況。

這個時候,文祥站了出來,這是一個滿人的官員,董書恒創立華夏之后,從滿清的京官之中選拔留用了一大批人,這個選拔只看才華,不論名族,文祥就是其中之一,他資歷不淺,偏向實學,思想和一般的滿人官員截然不同。董書恒讓他現在負責理藩院,觀察一下他的表現。

剛才董書恒問了那個問題的時候,文祥已經在做準備。他知道這個大總統是想了解這方面的情況:“總統,理藩院這邊已經有一部分使團回來了。其中琉球國王就在淮海書院,他會親自來參加您的就職典禮,另外琉球國內還派出了一個朝賀的使團。”

“朝鮮方面,將由其國王親自參加朝賀,但是朝鮮王國希望華夏能夠以宗主國的身份發兵幫助朝鮮平滅北方的叛亂。”

“朝鮮北部,原本太平軍建立的太平遼國,主動派遣使臣到京師申請參加朝賀,同時他們希望總統能夠看在同是漢人的份上,同意他們成為一個內附藩國。”

林鳳祥這是反過身來準備抱華夏的大腿了。

內附的藩屬國,比只接受分封的藩屬國更加的近了一層關系。

還有一種更加疏遠的藩屬國就是僅僅朝貢的。它們王位的繼承都不需要宗主國分封的。

林鳳祥如果內附的話就相當于華夏下面的一個自治王國。

董書恒知道他們雙方的意思。

“文祥,你去告訴朝鮮的使者,本大總統不想看到朝鮮生靈涂炭。自會去調停南北雙方的爭端。”

這就是大國的底氣。

董書恒相信,自己的這個建議,朝鮮王國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另外,華夏會派遣一支軍隊常駐漢城,保護朝鮮王室的安全。”這軍費當然是朝鮮王國來出。

朝鮮的南北雙方,董書恒準備暫時維持現狀。林鳳祥在朝鮮北方的改革很合董書恒的胃口。

他強制朝鮮的百姓全部學習說華夏的官話。文字嘛,他們本來就是用的漢字。

還有他們全面開放了與華夏的通商。

放開了與華夏之間的邊界。華夏的商人可以任意進入朝鮮北部地區。

可以在哪里承包土地、礦山。他在將那里逐漸地漢化。

林鳳祥甚至在華夏招募華夏的文人到他的遼國做官。

而那邊的朝鮮王國,在金氏的管理之下,地方上的矛盾越來越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民變。

金氏幾次組織兵力攻打北遼都是無功而返。

經過了幾次失敗之后,金氏再也沒有能力去攻打北方。反而是自己的后方越來越不穩。

甚至出現了有人叛逃到了北方。

要不是這一年來,華夏在朝鮮王國招募了很多勞工到遠東去搞建設。

朝鮮王國的國內矛盾將比現在更加的嚴重。

現在許多走投無路的朝鮮人成了建設華夏的勞工,至少多了一條出路。

華夏的海船去遠東的時候,通常都會在釜山停靠補給。

這些朝鮮的流民就是在那里上船。以至于現在的釜山成了難民的聚集地。華夏的的官方還有很多私人的企業都在這里常年的招人。

私人企業招人主要是去礦山勞動。

華夏政府允許個人從國家手中租賃礦山進行開采活動。

現在華夏正在建設當中,對各種礦產的需求量很大。

不過這些私人老板最多的還是去遠東開采金礦。

不知道是誰開的頭,在遠東發現了金礦,開啟了一波采金熱。很多商人現在都擁入北方希望碰碰運氣。

甚至在極北地區的冰原都出現了華夏淘金者的身影。最遠的有人甚至坐船到達了阿拉斯加。

因為董書恒在搞黃金儲備,所以華夏的金價一直都處在高位。

他們一般會購買一批物資,然后在朝鮮雇傭一些勞工,接著北上開始自己的淘金生涯。

朝鮮的勞工很便宜,如果愿意帶上他們的家小,那么只要提供食物就好,連錢都不需要付。

PS:每日萬字更新,求票!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