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三五一章 供銷超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一章 供銷超市

第三五一章 供銷超市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24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我說這個煙囪為什么冒黑煙?是不是進氣口太小了?”董書恒再次大聲說了一遍。

“難道不是因為柴油的原因嗎?”鮑勃直接用他那沾滿潤滑油的手抓了抓頭發,蓬松的頭發瞬間結成了一綹。

他總以為柴油相比汽油不易揮發,燃燒起來自然困難一些,所以會有黑煙。

董書恒卻是見過真正的柴油機的。小的時候,他還開過拖拉機耕田。

“鮑勃,我覺得柴油要是充分燃燒應該不會有那么多的黑煙的,你最好試一試擴大進氣口。”

董書恒在這臺柴油機的研發制造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鮑勃并沒有覺得他是在外行指揮內行。

事實上,鮑勃進入內燃機這個領域,都是董書恒領他入的門。

所謂的內燃機,就是區別于蒸汽機這種外燃機的稱呼。

液態的燃料被噴入氣缸內和空氣混合燃燒,增加缸內氣壓,然后推動活塞曲軸運動。最終完成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

原理看似很簡單,而且原來制造蒸汽機車的很多機械原理都能夠用到。

最大的問題一個在于燃料,一個在于制造內燃機的材料,主要是制造活塞的材料。

要保證氣缸的氣密性,就要讓活塞和氣缸貼合,這就求這個活塞不能太硬,否則就會刮壞氣缸壁。

但是又不能太軟,否則承受不住曲軸的力量。

而且它的融點不能過低,要保證缸內的溫度不至于將其融化。

銅合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通過調節其中的錫的比例來控制硬度。

這個方法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使用青銅器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

當然銅過于昂貴了,現在華夏還是比較缺銅的。

西南地區是已知銅礦最豐富的地區,但是那里已經開發幾千年了,礦藏要么早已經枯竭,要么就是在比較難開采的地方。

董書恒知道北邊的草原也有很多銅礦。但是現在連勘探都還沒做。

現在華夏的銅主要還是依靠進口。董書恒在東南亞開采了一些銅礦。另外還會從英國和西班牙人手中進口大量的銅。

現在華夏這邊制造子彈需要銅,制造電纜需要銅,甚至還得鑄造銅錢。

需要用銅的地方實在太多了,秘魯倒是有大量的銅礦,菲律賓的銅礦也不少,但是那里的礦主要還是被西班牙人控制。

秘魯獨立以后,英國人也將勢力滲透到那里。

也許等以后董書同帶著華人、印第安人革命成功了,那時候董書恒才能夠到那里去采礦。

“大總統,您說的這個問題,我會去實驗一下的。”雖然對于柴油的燃燒率理解的不深,但是鮑勃還是選擇相信董書恒的話。”

“我會改進進氣口的,也許我們進氣口的濾芯有些堵塞。總之我明白您的意思是這臺機器進入到氣缸中的空氣不足。”

“嗯,鮑勃,不用急,要知道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我們一定要在實驗中慢慢摸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董書恒對鮑勃安慰道。

董書恒又跟三人聊了一會兒,才離開這里,他并不急著拿出內燃機,現在的實驗驗證階段越長,以后的內燃機技術就越成熟。

離開了“伍”號所,董書恒去出席了一個書院師生的見面會,關心了一下大家在新京的學習生活。

接下來,他就離開了書院。他沒有回西郊,而是徑直去了前門外的供銷超市。

這是整個新京地區最大的一個供銷超市。

西郊那里也有供銷超市,但是那里居民全都是華夏的工作人員。

這種地方,自然各方面配置都是最好的,董書恒相信到那里看不出什么問題。

董書恒和魏玉祥一起走進了超市,周圍散著一些內衛人員。

這里的人幾乎都不認識董書恒,見他的裝束,還以為是一個華夏政府的小工作人員。

他這個年齡怎么看也不像是個大官。

超市里面有一道長長的柜臺將內外分開,商品按類擺放在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一個銷售員負責銷售、解說。

這個超市可比南城那個像雜貨鋪一般的供銷超市要正規的多。

里面過得售貨員都非常忙碌,幾乎每個柜臺前面都排出了長長的隊伍。

董書恒本來想要上去詢問一下情況,看到了現場的狀況之后,趕忙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帶著魏玉祥離開了超市,轉頭帶著人向原本的順天府走去。

他準備去新京政府去坐坐。

來到了新京市政府,魏玉祥前去通報。不一會兒,戴元淮就迎了出出來。

“總統,您怎么過來了。”戴元淮趕緊將董書恒往里面請。

“咦,你這院子里怎么擺了這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董書恒一進了這個市政府大院,就見到里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工具、車輛。就行一個商品展覽中心。

“嗨,總統,這個都是那個宋慶搞來的。我們這個市政府現在都要辦成職業介紹所了。”

“這個京城大墻內外的經濟原來都是依賴于那些王公貴族以及各個官府衙門。”現在我們進來了,但是那些王公貴族沒了,很多人行業就沒了生計。”

“所以我啊就講這個事情交給宋慶做了,他點子多,倒是真讓他開發出了很多行當出來。”

一聽到董書恒問起這事兒,戴元淮就是一陣吐槽加自夸。

“老戴,你們做的很好,這是為百姓辦實事。對了,我剛剛去了趟供銷超市,那里面為什么那么多人在排隊?”董書恒邊走邊問道。

“這個……總統,我也去看過,正常情況下,每天都在排隊。”

“我查了一下有幾個原因:第一,我們不是放了很多軍票出去嗎?大家估計是對軍票有些不信任,所以拿到軍票后都趕緊拿去花掉。”

“第二,我們新政府建立了之后,原來的很多小商小販不敢出來了,以前的京城各個小市場都有一套系統,但是現在舊的系統被打破,新的系統還沒有建立。小市場的秩序還沒有恢復。”

“第三,之前的戰亂確實讓很多的百姓生活受到影響,大家家中的物資匱乏,急需補充。”

“總統,我覺得這個是暫時的,過一段時間自己就會回復正常。”

戴元淮分析的非常在理,董書恒點了點頭:“老戴,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咱們政府還是要做的積極一些。”

“那些小市場我看我們也可以搞起來,沒有必要像以前那般讓民間自發地搞,到時候又出現一幫地痞無賴占地盤,不如我們最初就將其規范化起來。”

“這樣能夠給一些小商販活路,那些沒了生計的百姓,也可以去擺擺攤維持生活。”

董書恒還記得后世的夜市還有一些便民小市場。城內的居民能夠過得方便,小商販能夠賺到錢。

政府這邊只要出一些管理人員就好了,管理人員也可以從社會聘用,又能夠解決掉一部分就業問題。

戴元淮思考了一下,說道:“我看這個可以,原來這老城里面就已經自發形成了很多市場,我們可以將一些商鋪門前的空地規劃出來,低價租給百姓擺攤。然后派出市場管理員分區管理。”

“總統,這老城里面原來有名的市場全部都在地名上,你像花市大街、騾馬市、缸瓦市、煤市街、米市大街、珠寶市街、菜市口、燈市口、羊市口、東曉市、曉市口等等。”戴元淮倒是對老城頗為熟悉。

“老戴,你不覺得這些市場也是京城文化的一部分嗎?”

“我覺得吧,你們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規劃,不僅讓這些市場方便百姓生活。以后但凡有人從外地過來到了京城都會想著去這些地方逛一逛。它們今后也許就是新京老城的標簽了。”董書恒記得后世的人常說,文化傳承也是一種資源。

當初董書恒將行政中心放在西郊卻沒有放在內城,也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想保留老城,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下去。

這里作為華夏的都城已經連續五六百年,有些太多的歷史記憶,值得所有華夏百姓珍惜。

不僅僅是京城,江寧、西安、洛陽這些古都也都將保存下來。

“總統,還是您想的長遠,現在老城里面的人是變少了很多,顯得有些蕭條,但是我們要是發展的好,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人過來的。”戴元淮感覺自己仿佛一下子被董書恒典醒了。

自己的治理城市的思路還是太狹窄了。

“還是先把小市場重新開起來吧,光是我們的供銷超市是沒辦法滿足百姓的需要的。等到九月份書院招生,這個老城中光是學生就有幾萬人,到時候就熱鬧了。”

“而且八月份的政府官員招錄考試也會在新京舉辦,屆時必然會有很多人過來趕考,也能增加新京這里的人氣。11月還有大典,年底還有全國大會。”

“作為一個都城,以后這里露臉的機會多的是,不能讓人家說我們復興軍不會治理城市。京師到了我們手中必須要變得更加繁華,更加的美麗、干凈、整潔。”董書恒說道。

“嗯,總統,下官明白了,我們已經開啟了幾條溝渠治理,接下來我們會在全城推廣使用蜂窩煤球,對街道進行水泥硬化,開挖下水道,建立公共廁所。我們保證將這老城在原有的基礎上變得更好。”

董書恒點了點頭,不怕地方官員犯錯誤,就怕地方官員害怕犯錯而什么都不做。

城市建設方面,華夏政府也有過成攻的先例。高郵和揚州的建設就繼位成功。

高郵快速發展成為了一個輕工業城市,而揚州則成為了一個內地商品貿易的集散中心。

離開了新京市政府,董書恒回到了夏宮。

今天兩個妹妹從南方趕了過來。她們要在新京這邊投資一個皮包廠。

按照董書恒的說法,云梅既然要做成一個國際的奢侈品品牌,怎么能夠不做包包。

在后世“包治百病”可是被無數女性掛在嘴上。多少女人寧愿吃不好,也要去買一個名牌的包包。

而北方是皮貨的產地,這里也能夠招到熟練的皮貨商人,所以最好將廠子辦在北邊。

回到了夏宮,董書恒就見到兩個妹妹在飛燕和篤姬的帶領下在參觀園子。

見到了董書恒過來了,書云還是跟以前那樣頗為淑女地點頭打招呼。

不過令董書恒奇怪的是妹妹書梅卻沒有像以往那樣奔向自己的身邊。

看來妹妹真的長大了,成熟了。

董書恒走到幾人身前,下意識地想去摸一下書梅的腦袋,手剛抬到半空就停了下來。

“怎么樣,你們倆的事情辦好了嗎?”董書恒笑著問道。

知道了二人要到新京辦廠,董書恒提前一步就跟劉文錦打了招呼,讓劉文錦代為安排。

劉文錦是個會來事兒的人,現在看倆妹妹的表情,顯然事情已經完美的解決了。

“嗯,都已經辦好了,沒有花什么功夫,全是劉大人代為安排的。哥,一定是你提前安排好的吧。”書云說到。

“這事兒,實際上也用不了我安排,劉文錦現在正在招商引資,你們過去投資,他還巴不得呢!”

董書恒知道妹妹不想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她們倆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得到他人的認可。

當然,可能更多的是想得到董書恒的認可。

“怎么樣?妹子,有沒有興趣去投資牧場,自己養牛,養出皮子更好的牛。實際上,好的牛皮最好沒有疤痕,而牧民不懂這些,他們想要抽打牛羊就不會手軟。所以你最好自己雇傭牧民養牛,要給這些牛驅蚊,減少蚊蟲的叮咬,還要避免它們之間互相爭斗……”董書恒前世抓過一個皮革商人,知道一些皮革行業的門道。

“嗯,本來沒想到,不過聽你這么一說,還真有這個打算了。”書云難得的說笑道。

“走吧,先去吃飯,咱們飯桌上聊。”董書恒招呼道。

眾人都走上前去,書梅一個人偷偷落到后面,拉了拉董書恒的衣袖。

董書恒知道自己這個小妹妹要對自己說什么悄悄話,但是又害怕被姐姐聽到。

“說吧,什么事?”董書恒小聲問道。

“哥,我想去一趟歐洲。我們公司準備在那里辦一個展會。”之前我們聯系過了王公使,他對此表示支持,他說現在歐洲正在刮一股中國風,正是去推廣我們的產品的大好時候。

“是不是你娘和你姐姐不給你去啊?”

小姑娘委屈地點點頭,似乎在說:“她們都欺負我,哥哥幫我做主!”

“這事兒確實難辦,我也不能幫你偷偷溜出去,不然你娘還不得找我拼命。給我幾天時間,我想想辦法。”

“哥,你一定有辦法的,你可是一國之主,金口玉言,你說了誰敢不聽啊。”

“哎哎,這話到外面可不能亂說啊。你哥我可不是皇帝,你也不是公主。在外人面前要客氣,要保持低調,知道嗎?”董書恒連忙打斷道,這丫頭都說得哪跟哪啊。

“嗯,知道了,哥哥。”見到哥哥也來教訓自己,小丫頭徹底不開心了,不過現在她有求于哥哥,可不敢表現出不滿。

“其實,出國去看看也蠻好的,你這個事情我會想辦法的,放心吧。”見妹妹有些不開心,董書恒連忙安慰道。

書梅聽了之后,立馬破涕為笑,還抱著董書恒的胳膊搖了搖:“謝謝哥哥,我就知道哥哥最好了。”

本來還以為這丫頭長大了,成熟了,沒想到剛才都是裝的。董書恒心中深深嘆息一聲。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