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三四九章 車行(求票!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九章 車行(求票!求訂閱)

第三四九章 車行(求票!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23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天津城基本上沒有爆發戰斗,因此并沒有遭到什么破壞。

現在的天津老城還是那個樣子。

華夏建立之后,天津沒有什么變化,反而隨著運河地位的下降,老城比以前略顯蕭條。

倒是塘沽新城的變化非常大,可以說是日新月異。

這里已經被定位為今后新京的商業中心所在。

無論是擴建中的港口還是已經開建的鐵路都預示著這里將會迎來一場重大的發展機遇。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大量北方的商人聚集到了塘沽新城,他們都想在這座新城占下一塊地盤。

甚至就連山西的商人都聞風而來,向來以摳門著稱的山西商人,竟然愿意花大價錢在塘沽新城買地建商鋪。

劉文錦剛剛從夏宮述職歸來。他將擔任新京市天津地區的負責人。

他這次去夏宮是找董書恒匯報未來塘沽新城的規劃的。之前的塘沽新城只是有一個雛形而已。

當初董書恒從北方撤離,留下一個塘沽新城在這里,就是為了方便淮海公司的商品在北方轉運銷而已。

塘沽新城位于天津老城的東部,沿海而建。在這里原來的港口正在擴建當中。鐵路將直接聯通的港口。

讓這里能夠做到水陸聯運,在交通上具有重要的優勢。這里將主要發展輕工業以及商業。

重工業的中心在北邊的灤州,兩者交相呼應,相互補充。

這里將有幾個國屬企業將要落戶,一座大型紗廠、一座大型的紡織廠、一座制藥廠、一座大型的食品加工廠還有一個原來長蘆鹽場改造而來的鹽廠。

這幾個國屬企業的創建算是華夏政府對天津新城的扶持。

劉文錦這次進京除了落實這幾個項目之外,還向董書恒請示了自己的幾個建議。

他準備在塘沽新城建立一個大型市場,就類似于揚州的大市場。這個大市場將打造北方的商品集散中心。

天津這個地方向西聯通山西陜西,向北可以聯通草原,與關外和朝鮮都隔海相望。

從地理上看,可以算作是北方的中心。

這個提議,董書恒是同意的,在天津建立這樣一個大市場確實非常有必要。

但是董書恒并不準備將其建成國屬的企業,而是希望天津地方的上的商人自己籌股建造。

董書恒不希望在經濟建設上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全靠政府的投入。

要想經濟真正繁榮起來就要將民間的資本充分調動起來。

事實證明,華夏民間還有大量的財富。如何將這些財富調動出來,轉化為生產力,將是董書恒今后很長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情。

劉文錦的這個項目可行性非常地高,他要是帶頭認股的話,這個項目還是很容易就能籌到錢的。

所以,劉文錦自然不是想跟董書恒要錢,這個項目董書恒能夠放給北方的商人來做,他們估計高興還來不及。

可以預見,以塘沽新城的定位加上交通優勢,這個大市場一定會大賺特賺的。

另外劉文錦還跟董書恒匯報了一些塘沽新城的規劃問題。

董書恒則提出了“招商引資”的概念。他告訴劉文錦要搞活一個地方的經濟就要會“招商引資”。

所謂栽上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塘沽新城的定位如此之好。

自然會有大量的商人到這里發展。到時候不需要劉文錦做什么,這些商人就會將這里給發展好。

這個劉文錦做生意可以,搞經濟也是一把好手。

董書恒希望劉文錦能夠在塘沽帶頭創辦企業。帶動北方的商人投資工廠,而不是僅僅做倒賣的商人。

北方的商業一直不如南方,董書恒認為,這是因為北方的商人一直從事的都是南貨北運,或者是將北方的特產倒賣到南方。

北方除了木材、藥材、馬牛羊這些天然產出商品意外,似乎沒有什么自己的工業。而南方的紡織業確是有著生產附加值在里面的。

僅僅做倒賣的生意,是不能真正讓一個地方的商業發達起來的。商業的發展要依托實業。

在灤州,董書恒準備建造一座大型的鋼鐵廠,因為端華獻出了天津城,董書恒并沒有中止和端華在煤礦上的合作。

所以端華一家比很多滿清的王公貴族都要好過。他的手中至少還有很多產業。

從灤州出關之后還有大量的鐵礦。在這里建造一座鋼鐵廠再好不過了。

華夏已經獲得了普魯士全套的煉鋼技術。完全可以自行建造大型的鋼鐵廠。

當然這里要打造成一個重工業基地,也不會僅僅有一座鋼鐵廠。

這里還將建造一座機械廠,一座蒸汽機車廠,一座大型水泥廠。

還有一座自行車廠,生產腳蹬的自行車、三輪車以及黃包車。

不要小看這些人力車,從原來的手推獨輪車到人力車也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新京城中的祥子就是因為人力車改變了命運。

祥子以前是京城的一個轎夫,在京城的轎行干活。他們這種轎夫必須要膀大腰圓,腿粗下盤穩。

那種弱不驚風的轎夫抬得轎子人家也不敢坐啊。

可是就在上半年,仿佛是一夜之間,這大清朝就莫名其妙地亡了。

現在大家都是華夏國的子民,老百姓們都等著拜華夏新皇帝呢!

可是已經等了好幾個月了,還是沒等到新皇登基,合著人家現在改名了,叫大總統。

叫啥隨便吧,老百姓并不關心這些。他們更多的關心自己全家能否吃飽飯。

還好這次改朝換代沒有鬧出什么兵亂。只有幾個地痞無賴在五城兵馬司投降的時候趁機鬧事、打劫,不過很快就被進城的新軍給槍斃了。

大家算是見識了一場最安穩的改朝換代。幾乎沒死幾個人,也沒有宮殿和民房被破壞。

祥子的家在南城外,那里是京城窮人住的地方。其實,有個地方住就不錯了,總比像流民那樣流落街頭好吧。

祥子每個月扛轎子能夠得一個銀元就不錯了,勉強能夠讓妻子、老娘還有倆孩子吃上飯。

妻子去客棧幫人家漿洗衣服也能賺到一點錢補貼家用。

新朝建了之后,這京城之中的達官貴人一夜之間都消失不見了。原來那些大的府邸全都給封了起來。

原本在街上不可一世的旗人全都夾著尾巴做人,那些沒有任何生計的旗人,全都給送去勞動改造了,據說要教他們種田。

原本人家可是啥都不要做,每個月還有五兩俸祿呢。不僅夠吃飯的,每天還能夠去茶館坐坐。

達官貴人沒了,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茶館還有轎行。不過大家都等著新朝的達官貴人進來。

可是左等右等,這新朝的達官貴人卻沒來,人家全都住到了城外去。

城內的府邸都變成了書院,好幾所書院同時成立,倒是來了許多書生。可是這些人也不做轎子啊。有閑工夫喝茶的人也不多。

那些茶館紛紛改成了小餐館,生意倒是很好,因為成里搬來了很多外地人,他們倒是經常出來吃飯。

可是轎行沒法子啊,那些木頭做的轎子,天天就擺在那里不動,這也不是不能當飯吃啊。

大家沒飯吃了。原本的大東家也是一個王公貴族,這會兒早就已經不知道哪里去了。

掌柜的倒是好心,可是他本來也就是人家一個奴才。

實在沒法子了,掌柜的帶著大家找到了官府。

大家也是沒辦法了,不然誰敢惹官府呢?新官府總不能不管大家的死活吧。

大家將轎子都搬到了新官府的門口。這里就是原來的順天府衙門。現在門口掛著一個白底黑字的木牌。

掌柜的說上面寫著,新京市政府。

門口有持槍的衛兵在站崗。

一大群人圍了過來,衛兵顯然也有些緊張。

不過大家伙也只是討個出路,并非是來鬧事兒的,畢竟誰也不知道人家會不會下殺手。

不一會兒,一個穿著新華夏官府服的官員走了出來,滿臉的和氣,大家心中這才放心多了。

“你們這么多人,也沒法談,要不你們掌柜進來,你們再推舉幾個代表,我們一起來商討一下這個事情怎么解決?放心吧,政府不會讓大家吃不上飯,在咱們華夏政府底下,只要你愿意出力氣,就沒有吃不上飯的。”

祥子平時為人老實,也算是一個老轎夫了。所以大家推舉他還有另外四人跟著掌柜一起進了官府的大門。

本來祥子是有些緊張的,但是那個官員邊走邊詢問他們的情況。而且一直都很和氣。

祥子的心才漸漸放下。

進了一處廂房,眾人被引著做到了一個長桌前。有一個年輕一些的小伙子給每人倒了一杯茶。

大家連連道謝,沒想到進了衙門還能喝到茶。

那名官員先是詢問了大家的困難還有訴求。

大家的問題很簡單,就是因為新政府建立的,轎夫被徹底淘汰了,他們又不知道該去做什么。

雖然說可以拉黃包車,但是城內的黃包車行也基本上飽和了。

最后,那官員將眾人帶到后院,那里有一輛三個輪子的大車。

“我看眾位都不是懶人,而且有一把力氣。這里正好有一個項目。我們政府出錢來搞,但是現在人員還沒定,諸位看看能不能做?”

這個官員將眾人領到三輪車前。

祥子倒是見到過黃包車,這個車子的輪子跟黃包車差不多,但是更加的粗壯。

祥子也見過富家公子騎自行車。這個車子前半部倒是像自行車,也有鏈條跟后面相連。

那官員笑道:“不知道哪位兄弟愿意過來試試?”

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那官員見祥子長得高大,便將他給點了出來。

“這位小哥,就你吧,不要害怕,這個車子有三個輪子很穩的。就是轉彎的時候要慢點,否則容易翻車。”

祥子倒是真對這車子產生了一些好奇心,有些緊張地走了過去。

他回想了一下,人家怎么騎自行車的。抬腿跨到了這個三輪車上,雙腳踩上了鐵質踏板。

跟自行車的木制踏板不同,這種重型三輪車的腳踏板是鐵質的,更加的結實。

祥子雙手緊緊地抓住車把手,本以為這么大的車子會很費力,沒想到祥子的腳一踏,車子就快速移動起來,嚇得他趕緊收住腳上的力度。

剛開始還有些別扭,但是過了一會兒,他就能熟練地騎著這輛三輪車在院子里轉圈了。

那個官員招呼祥子停下來。祥子用手壓住車梁上的剎車扶手,車子漸漸停了下來。

那官員又招呼大家將旁邊的一堆裝袋的沙子搬上上車。

這堆沙子怕是要有六七百斤重。如果使用大車拉的話,祥子勉強能夠拉的動。

但是肯定走不快也走不遠。

現在這堆東西北被裝到了三輪車上,祥子看到那黑色的輪子都有些扁下去了。

“這位兄弟,麻煩你再上去試試。”那官員又對祥子說到。

祥子沒猶豫,又跨了上去。

他的雙腳用力,剛開始的時候是有些費力,但是車子跑起來后,他就感覺輕松多了。

他感覺自己可以拉著這些東西跑到通州,速度可以攆上一個人全力奔跑的速度。

這個時候,掌柜的也看出來這位官員的意思了。

這是讓這些轎夫改騎三輪車。莫非是騎著這個車子運貨?

“掌柜的,有沒有興趣,我們新京準備成立一個貨運車行專門跑短途,一般就是去通州碼頭將貨物運到城內來。”

“大人,小老兒哪里還能有啥意見啊,只要能夠給口飯吃,出力氣的活兒大家都能接。”

“那成,給大家五天時間學著騎車子。老掌柜的繼續做車行的管事。我們會先行安排一些伙計給車行。等后面車行也可以自己找活計。”

“現在啊,每日里從通州碼頭上岸的人貨很多。光是馬車根本不夠用。你們的盡快把生意做起來。等以后大家習慣了用這種三輪車,這生意就算是好了。”

“那好啊,我看車行也不用再專門找地方了,就放在原來的轎行就行了。”老掌柜說道。現在的新京老城內空著的地方很多。

“老掌柜的,回頭帶大家伙將契約簽了,我這里可以保證每個月不低于兩個華元的待遇。當然了大家做的多了,還有獎金。賬房會告訴大家工資的算法。”這名官員又解釋了一會兒便離開了。

又有人過來跟他們辦理手續,交接車子。

這個車子如何正確使用,如何保養,如何簡單地維修。

這些都有專人跟他們講。

這些轎夫,兩人分管一輛車子。可以輪換著騎,剩下一人在碰到陡坡的時候還要負責推車。

眾人辦好了手續一起回到了轎行。那些轎子也搬了回來,暫時先存在他們這里。

告辭眾人后那名官員,回到了一個大辦公室中。

“市長,今天又安排了百八十號人的生計。再這樣下去,我的只能帶他們種地去了。”

辦公室中坐著的正是新京的市長戴元淮。這位是從原本的淮海軍政府中一步步做起來的文官,做事踏實,為人正派,過去兩年的主政評級一直是優秀。他之前做到揚州軍政府的總長,

“你宋慶不是號稱一步一計嗎?怎么?黔驢技窮啦。”戴元淮笑著說道。

“咦?我咋聽著這話像是在罵人呢,市長大人?”

“市長,我看這老城的幾條河都成了臭水溝了,得整治一下。這得用掉不少的人力呢?”宋慶建議道。

他是人事局的局長,現在每天就在想著怎么樣給新京城這么多的人口安排活計。

原本這里的大多數人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為王公大臣服務的。

王公大臣的錢又是從全國各地剝削來的,這就形成了一條產業鏈。但是現在上面那個階層沒有了。

必須要在新京建立一條條新的產業鏈。否則這么多人口該如何安排?

總不能算送出去種地,那樣的話,沒了人氣,新京也就發展不起來了。

PS:最近五行缺金,火克金,可是不火沒訂閱、沒推薦票、月票,如何多金呢?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