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三〇四章 密會麥蓮(感謝青蓮道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〇四章 密會麥蓮(感謝青蓮道歌)

第三〇四章 密會麥蓮(感謝青蓮道歌)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31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獨孤賞月:、、、、、、、、、

在一場熱鬧的會議中,人們迎來了咸豐四年的春節。

這一年淮海軍成為了一個擁兵數十萬,盤踞兩江和閩浙五省以及極北兩省的大勢力。

這一年華人頻頻出現在歐洲人的視野中,美洲和南洋都有了華人的勢力,雖然他們依然弱小。

這一年,淮海軍興辦教育,廣納英才,打造了自己的人才庫。

這一年盤踞江南一載有余,雄踞三省的太平軍四分五裂。洪秀全、楊秀清等諸王身死,石達開南下廣西,林鳳祥在朝鮮北方稱王。

這一年安徽、江西、浙江和福建的百姓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安寧。在淮海軍的帶領下重建家園,發展生產。

這一年華夏的軍隊出現了海外的戰場上,這是一個開始,一個他們揚威四海的起點。

這一年,董書恒終于成家,甚至有了自己的子嗣。反清的大幕即將揭開。

江寧進入淮海軍手中已有小半年時間。

隨著大量工作人員的進駐,各類工廠和學校的興建。

原本蕭條的江寧城逐漸的繁榮起來。

江寧城六朝古都,底蘊深厚。

哪怕是在滿清治下,也是南方的中心。商貿發達,人文薈萃。

當初洪秀、楊秀清全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極力要占領這里。

淮海軍進駐這里之后,董書恒本來是準備將這里當做未來的國都來發展。

因此沒有急于大搞土木工程。如果要是做國都的話,就不得不慎重規劃了。

好在,淮海軍基本上是和平接收天京城,城中簡直基本上沒有遭到破壞。

當初太平軍攻入城中之后,內城的滿人負隅頑抗。內城基本被毀。

太平軍在內城廢墟之上大興土木花了一年多時間建成了天王府、東王府等諸王府邸。

這些府邸現在大都成了淮海軍的行政辦公地點。

雖然沒有大興土木,淮海軍對于城內的商業恢復絞盡了腦汁。

原本城內的商鋪基本上被太平軍收為己有。

淮海軍進駐之后,拿出所有收繳的商鋪出來拍賣,并且約定一年之內免除商稅。

周邊幾省的商戶聞聲而來,都想在拍賣中買到好的商鋪。

一石激起千層浪!

江寧城的商鋪賣出了一個好價錢。

出售商鋪溢價的價款遠遠超過了一年的商稅稅收。

不得不說淮海軍手底下精通商業操作的人才比比皆是。

碧城彩絢樓臺,紫陌香生羅綺。夾在十里秦淮笙歌市,酒簾高曳紅搖翠。

長江經年不息的滔滔江水,奔騰萬里河山,卻在江南之地,潺潺流淌,這讓世人魂牽夢縈之地,這用古往今來多少癡人的悲喜氤氳的河,叫秦淮。

今年的春節,江寧的夫子廟,秦淮河畔,張燈結彩。

軍政度決定從初一到元宵節,會連續不斷通宵舉辦燈會。

江寧城中也將取消宵禁,城門徹夜開放。

江寧的百姓這半年幫著淮海軍做事兒,身上也漸漸積累了一些銀錢。

還有一些搬回江寧的富商大戶。

在江寧各大總部機關工作的淮海軍工作人員。

書院中的學子。

工廠的工人。

這些人構成了江寧城的消費主力。

一個地方只要有了足夠的人氣,商業就一定會發達起來。

人們有了穩定收入的情況下,就一定會有消費的需求。

而消費需求必然會讓更多的商家看準商機,開設商鋪,進一步促進商業的繁華。

董書恒和自己的家人一起享受著這難得的閑暇時光。

廣州城的冬天就沒那么冷了,這里的人白天的時候甚至穿著單衣。

在當前的滿清,廣州城的繁華絕對可以排的上前幾名。

而且廣州是一個開放的城市。珠江口千帆林立,百舸爭流。

每天都有無數的商船來來往往。

不過近年來,城內的煙館越來越多。廣州城越發的烏煙瘴氣。

在淮海軍的轄區,鴉片很難流進去。廣東的鴉片商人忘記了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

在廣州城大肆設立煙館,兜售鴉片。一時弄的廣州城內烏煙瘴氣。

洋人一般都是在外海將鴉片批發給鴉片商人。然后這些鴉片走私販子再將鴉片賣到各地煙館。

洋人固然可惡,這些鴉片走私商人更加可恨。

他們為了一己之私,販賣鴉片毒害自己的同胞,簡直就是十惡不赦。

可憐林則徐十幾年前在虎門銷煙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廣州又成了販賣鴉片的橋頭堡。

走私商人為了躲避檢查,將船只在香港注冊,懸掛英國國旗。

這使得廣東水師根本不敢檢查。

這一切都是英國人的陰謀。第一次鴉片戰爭沒有讓清廷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性。

他們就一直想方設法促進鴉片走私。

中國的百姓辛辛苦苦種桑養蠶,出售五艘船的絲綢賺取的利潤都不如一船鴉片。

正是利用鴉片貿易,以吳健彰為首的十三行商人,在上海的貿易爭奪戰失敗之后,退回廣東。

在極短的時間里又積蓄了大量的財力。

十三行位于廣州城的西南角,臨近珠江之畔,實際上是一長排臨街的商鋪。

十三行臨近的城門有竹欄門、油欄門兩座城門。

這里曾經一直是整個大清唯一的對外商貿口岸。

吳家在這里有別院。別院連著商鋪。在十三行這里也算是極好的位置。

臨近過年,中國人少了很多。但是十三行的洋人卻是一點沒少,洋人是不過春節的。

春節的前夕,一艘懸掛著星條旗的美國軍艦停靠在了十三行的碼頭。

以前這是不允許的,但是現在葉名琛為了跟洋人搞好關系,聽了吳健彰的建議,默認了洋人軍艦進入江口。

吳家本就是廣東的大族,在城內自然也是有大宅子的。

吳健彰平日里都不住在布政使衙門,而是住在自家宅子之中。

“老爺,您約的美國公使到了。小的讓人將他領到城外的別院了。”

“這些美國佬,自己不過年,偏偏這個過年的點兒過來。”吳健彰嘴上說著埋怨的話。

但是身體卻從躺椅上坐起來了。他兩手中的紫砂小茶壺,放在茶幾上。

換換地對報信的家奴說道:“既然人都來了,那么本官就去見見吧。”

吳健彰嘴上這么說,實際上是他本人急著約人家的,就連到了過年都顧不上等。

為什么?高傲的大清官員怎么看得起洋人了。

自然是因為淮海軍都已經打下福建了,下一個不就是廣東嗎?

在這個節骨眼上,吳健彰心里怕啊。

他屢次跟淮海軍作對,心里總是覺得淮海軍要對付他,不然也不會在淮海軍沒有絲毫動作的情況下就自己跑到了廣東來。

到了廣東之后,他不惜自己貼銀子進去,也要促使葉名琛組建廣東新軍,目的并非是要針對廣西的太平軍,太平軍在他眼中只是一伙流寇罷了。

吳健彰建立新軍真正的目的是為了防著淮海軍,甚至是有著跟淮海軍一決雌雄的打算。

吳健彰覺得董書恒之所以能夠崛起是因為他舍得向軍隊砸錢。

有了軍隊的保障,獲得更大的權力,要多少錢沒有呢!

吳健彰非常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沒看到這一點,早一些打造一支聽命于自己的軍隊。

現在雄踞兩江的恐怕就是他吳家了。

只是世上沒有后悔藥,當初的自己還是太過膽小了。

坐上轎子,吳健彰忍不住催促了一下轎夫。

轎子的身后跟著一隊新軍,這是吳健彰專門調來保護自己的。

這些士兵穿著淺藍色的布衣軍服,上衣及到大腿以下,膝蓋以上。

腰間勒著一根布腰帶,腰帶上掛著彈藥包。

頭上的辮子被裹在頭上的黑頭巾中。

這些軍人也大都出身貧苦。吳健彰建軍之后,新軍按月給予餉銀。

所以這些新軍還算可靠,至少比以前的廣東綠營要強的多。

轎子來到了碼頭別院外面,后面跟著的新軍迅速散開,向兩邊警戒。

麥蓮正坐在別院的廳內喝茶。

冬天降臨之后,麥蓮就跟著手下的艦隊南下香港過冬。

中國的長江下游雖然沒有北方那么冷,但是那種濕冷的天氣,水手們并不喜歡。

還有一點就是在上海,他們并不自由,淮海軍的法律制定的嚴格,哪怕在租界,他們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

但是在香港就不一樣了,即使是欺負了華人,香港總督府的人也一般不會追究洋人責任的。

在這里華人是二等公民,洋人才是這里的主人。

所以一到冬天,他們就會到香港過冬。

在遠東美國人的艦隊就是一支流浪艦隊,他們沒有自己的母港。只能在長崎、那霸、上海、香港這些自由港停靠。

“你好,麥蓮先生,很高興見到您!”吳健彰一臉微笑地向坐在客廳中的麥蓮伸出了右手。

他是買辦出身,英語說的很流利,而且對西方的禮節也是十分了解。

麥蓮也笑著起身跟吳健彰握手。

吳健彰的約見同樣讓麥蓮看到了機會,一個能夠給淮海軍帶來麻煩的機會。

因此麥蓮收斂了自己心中對于吳健彰的蔑視。

“吳大人,你好,能夠見到您,也讓我非常愉快。”

兩人寒暄了一會兒,麥蓮率先問道:“吳大人有什么事情?我知道馬上就到了你們中國人的春節了。想必吳大人是有什么急事吧?”

“哈哈,麥蓮先生,本官跟你一見如故,不跟先生藏著掖著了。”

“我們總督大人托在下跟閣下談一筆交易。”

“哦,什么交易?”

“我們總督希望能夠以兩江總督府的名義跟貴國借一筆款項。”

“吳大人,說笑了,你們葉總督,管理著兩廣怎么會缺錢用呢?”麥蓮搖著頭說道,這種事情肯定不能一開始就松口的。

“麥蓮先生,說實話,我們總督大人想要建立新軍剿匪。所以急需一筆錢。”

“您可以放心,這筆錢一定是可以還上的。”

“吳大人可以告訴我具體數額嗎?”

“五十萬兩!”吳健彰伸出一只手說道。

“哦,不不不,吳大人,這太多了,我可沒有這么大的權限。”

“麥蓮先生,我們要是以廣州的海關稅銀抵押呢?”

“吳大人,我不懷疑你們的還款能力,但是這個數額太大了,我只能幫你們擔保20萬銀元的貸款。”麥蓮討價道。

“而且,吳大人必須要答應我們一個條件。”

既然是討價還價,麥蓮這邊自然也要提出自己條件的。而他一直想要的就是在廣州擁有港口的停靠權,還有在珠江邊上弄到一塊租界。

這樣美國人就在南方有一個自己的立腳之地。

“麥蓮先生,你提的條件,我也沒法答應,這不在我的權限范圍之內。”

吳健彰是一個商人,他現在手中握著的就是廣州港口的各種利益。

所以他是不會輕易就向美國人松口的。

廣州的租界一旦給美國人開放,那么就必然要向英法開放。

所以他要在美國人這里取得一個好價錢,到時候跟英法談的時候自然是要以此為參考的。

兩人又談了很久。

吳健彰最后咬定必須要有五十萬銀元的貸款。租界和港口的事情,需要和葉名琛商量。

“麥蓮先生,還請您在這里逗留一天,我的人會安排您游玩廣州的。我需要跟總督大人商量,明天就會給你答復。”

“好吧,我會等著您的好消息的,吳大人。”

結束了跟麥蓮的會面,吳健彰趕緊去找葉名琛,港口和租界的事情他都沒有辦法做主。

現在他要去誰付總督葉名琛。吳健彰覺得自己似乎有回到了以前做買辦時干的事情了。

游走在在華商和洋人中間,兩頭做說客。

觀音山腳下,兩廣總督府,葉名琛一個人占了那么大的一個府邸,生活愜意無比。要是沒有匪患就再好不過了。

要是淮海軍舉旗造反,這大清怕是要完了。

葉名琛一直以忠臣自居,大清要是亡了,他葉名琛一定會以身殉國。

現在他手中的兩廣就是插在淮海軍背后的釘子。

如果自己能力足夠,完全可以跟朝廷一起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淮海軍。

正在想著事情,有下人來報,布政使吳健彰求見。

葉名琛知道吳健彰見自己是為了什么事,于是對下人吩咐:“快去將吳大人帶到書房。”

幾分鐘后,總督府的書房之內。

葉名琛屏退了左右伺候的下人。

吳健彰將自己與麥蓮談判的細節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

只是夸大了自己據理力爭的成分。

“吳大人,無論是開放港口還租借租界似乎都不符合朝廷的規矩啊!”

葉名琛擰著眉頭說道。他是一個比較保守的官員,不然也不會讓吳健彰代自己跟洋人會面了。

“總督大人,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現在淮海軍已經打到我們家門口了,占據了五省之地,即使是朝廷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吳健彰勸道。

“洋人所求的不過是貿易利益,他們講求互惠互利,我們要是想要從他們那里得到好處,就必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下官覺得,現在擴軍攻打淮海軍才是第一要務。還請大人三思。”

葉名琛陷入了沉思。現在他確實需要銀子,有了銀子才能換來槍炮,有了槍炮,新軍很快就能夠建立起來。

到時候自己就是挽狂瀾于既倒的國之柱石,后世歷史傳頌大清中興名臣,未必不能有一個自己的位置。

想到此處,葉名琛熱血上涌,咬著牙說道:“就依照他們的提議,但是租界的年限,你要談好了,不能過長。”

吳健彰起身拱手道:“下官一定將此事辦好。”

PS:之前的會議內容,故意沒展開,大家都知道,前面的鋪墊是為了回顧一下發展過程,這才是目的。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