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二二八章 發展江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八章 發展江寧

第二二八章 發展江寧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8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有時候老天爺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喜歡捉弄一下弱小的人類取樂。

之前天熱的時候,董書恒想去江西避暑,可是事情接二連三地找到他。

現在忙好了,一場臺風襲來,又讓天氣涼快了下來。

今年的臺風并不大。

因為淮海軍重新修建了海堤,而且設置了水閘。

往年司空見慣的海水倒灌,今年奇跡般地沒有發生。

讓很多世代生活在海邊的人們都將此傳為神跡,甚至有人說董書恒是共工轉世。

如果你能征服大河你就是英雄,但如果你能征服大海,那你就是神了。

當然了對于這種謠傳,董書恒只是一笑而過,他沒必要去制造這種謠言來鞏固自己的統治。

當你神話了自己,以后你的繼任者要有很大的概率會想你一樣神話自己。

因為他繼承了你的權力,再繼承你的神力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一個確實有能力又頭腦清醒的神沒有太大的危害。

怕的是那種明明沒有什么能力,更別說神力的人,他們很容易真的將自己當做神。

那么他想展露神力,就會對這個天下帶來無窮的危害。

比如說洪秀全這樣的傳教傳到最后將自己都洗腦了。

在董書恒心中更希望去用制度和法律來鞏固自己統治。

法律和制度時候看似是在約束你,實際上他們更大的作用是在保護你。

就連在自由主義橫行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都說“沒有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人想要自由首先要保證自己的自由不被侵犯,那就要先約束自己周圍的人,當然這種約束也必然要施加到自己身上,不然別人也不會遵照執行。

董書恒認為這一點同樣適用于統治者。

從中國歷史上的橫死率來看,統治者似乎是一個弱勢群體。

有了水利工程帶來的好處,今年江北種植了大量的水稻。

當然也有很多不適合做水田的地方種植了大面基的棉花。

由于兩江地區紡織業的發展,棉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棉花的價格一路走高。不光是農場,就連許多農戶自己都會種植棉花。

董書恒仿照后世,讓軍政府倡導各地組建種植經濟作物的合作社。

讓一些經濟作物的種植更加科學,同時銷售也更加順暢。

魏玉珍似乎比董書恒還要忙,不僅僅要管理自己的報社,還要到書院教書。

最近她似乎又跟篤姬成了朋友。

董書恒突然發現凡是跟自己有些瓜葛的女子,都成了魏玉珍的朋友。

當然除了呂飛燕除外,那個女人現在已經成了朝廷通緝的頭號女匪首。

清廷開除了十萬兩白銀要買她的人頭。這些錢自然是山西的那些狗大戶出。

呂飛燕過去這段時間將重心轉移到了山西方向,在山西幾進幾出。

官軍根本就拿她沒辦法。山西的那些大戶就遭了殃。好幾個晉商家族祖宅被攻破。

存放百年的大銀球都被太行縱隊融了帶走。

這對于這些山西老摳的刺激非常大。

摳門如他們一般,也開始出錢訓練民團。山西這個清廷的后花園開始向著軍閥化發展。

再來說這個魏玉珍,董書恒懷疑她是要提前確立自己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當然也有可能自己有好感的女人都有相似之處,她們碰到了之后會物以類聚。

想到這里董書恒搖了搖頭。還是家中的慧兒最是省心。每天陪伴著母親,對自己言聽計從。

董書恒不明白自己這樣一個有著后世生活經驗的人,為何還會喜歡那些身上帶有后世元素的女人。

兩江那些想將閨女送進董書恒被窩里的名門大戶,可是多了去了。

也許是因為幾個女人都沒有裹腳?

董書恒前世的時候還見到女人裹小腳的樣子。

那是隔壁鄰居家的一個老太太。

老太太就是從小裹腳,一次她當著幾個小孩子的面把襪子脫了。董書恒就見到了她被裹后的小腳。

小腳趾都被拉扯著長到了腳梁自的中間位置,離著前面四個腳趾老遠。

真的像雞爪一般,那次差點在董書恒心中留下陰影。

不過那是前世最后一次見到那樣的腳了。

來到這個時代以后,沒想到自己的周圍全是這樣的腳,包括他的母親。

慧兒是到了他家才開始裹,董書恒將她解開之后,小丫頭的腳還沒怎么變形。

“玉祥,玉珍最近在忙些什么?”

“呃,這個,您這可難倒我了,我這個妹子比我們兩個哥哥都忙。”

“家父現在整天呆在博物館南邊,也沒時間管她。您最近不是給他送去了一些上面帶字的獸骨和龜甲嘛,他現在在研究上面的文字,都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

“你這么說,倒也是的,老師他身體本就不好,最好不要這么勞神。研究甲骨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些獸骨和龜甲的確是董書恒命人找來的,考古和歷史研究看似沒有什么立竿見影的現實意義。

其實不然,歷史研究能夠探究一個民族的形成演化,對于民眾培養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非常的有幫助。

董書恒的這次大豐之行,除了無煙火藥的事情。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去見了小克虜伯一趟。

夫婦倆現在在大豐過得很好,沒有在普魯士的時候,處處被現實束縛的窘境。

小克虜伯最近一直在組建大豐的這邊的研發中心。

將從普魯士帶過來的技術整理出來。尤其是火炮和冶煉技術。

淮克的工廠雖然沒有建立,但是這些技術要提前授權給大豐的兵工廠以及徐州的鋼鐵廠使用。

董書恒還特意參加了兩人在教堂補辦的婚禮,為二人送上了自己的祝福,令夫妻二人感動不已。

實際上,這次他過來找小克虜伯主要就是為了商量幾個新廠選址的事情,一個是兵工廠,這個兵工廠主要進行火炮的生產,另外一個就是鋼鐵廠。

董書恒的意思是將兩個廠子放在江寧城的濱江地區。

一來那里有長江的水路交通便利,二來董書恒知道后世的馬鞍山就是一個鐵礦產區。

如果說馬鞍山的鐵礦品質不高的話,那么上游的大冶的鐵礦可是高品質的鐵礦。

另外,江西的萍鄉盛產優質無煙煤。有了這兩者鋼鐵廠就能建起來了。

另外這幾個地方,萍鄉和馬鞍山都在淮海軍的管轄下。

大冶在左宗棠的治下。董書恒要去買他的鐵礦,那是給他送了一條財路,老左估計要笑的會合不攏嘴。

而且江寧城離這兩個地方的距離差不多,都有水路聯通,運輸成本很低。

當然了,董書恒也就是前世看了看了漢冶萍公司的介紹得來的結論,實際上他對鋼鐵冶煉一竅不通。

所以他這次親自找到了小克虜伯,就是想要他這個冶煉方面的專家親自去走一趟。實地考察一下,做一個評估。

鋼鐵廠的建設是一個大工程,而且遷移起來也是一個大麻煩,所以選址方面一定要慎重,選好了就不能再隨意地更改。

聽了董書恒的建議,小克虜伯欣然應諾。

他高興地對瑪麗說道:“親愛的,欠你的蜜月之旅可以補上啦!”

瑪麗也是一個性格跳脫的人,他也喜歡旅行,尤其是在充滿神秘色彩的東方。

顯然兩人將董書恒安排的考察當做了一次旅行。

不過也確實如此,對于兩個第一次來中國的外國人,這樣的考察活動確實像是旅行。

他們倆不知道,兩人這次出去拍了很多介紹中國風土人情的照片。

瑪麗用非常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連同這些照片做成了一本畫冊。

這本書被魏玉珍看重,放在了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后,行銷歐洲,成為了一本暢銷書。

甚至有人說它是當代的《馬可波羅游記》。只不過同馬可波羅不同,她把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了歐洲人。

這是后話了。

董書恒想將這兩個廠子放在江寧也是出于今后發展江寧的考慮。

一個超大型城市不是僅僅依靠輕工業就能發展起來的,必須要有一整套的工業體系。

重工業就是其中的根本。

離開大豐后,董書恒路過高郵,去參加了高郵的鐵路通車儀式。

這個時代的鐵路修建速度真是急死人。兩江的電報線路都已經全線開通了。

差不多一起動工的鐵路才通了一小段。

當然還有很多路段是同時施工的。但是,目前真正通車的就是只有揚州到高郵。另外徐州到海州的鐵路也基本上要完工了。

董書恒也找工程師了解過,主要的時間還是花費在橋梁的建設上。

鐵路橋不同于中國以往的橋梁架設,對橋梁的強度要求很高。目前一般采用鋼架橋。

江蘇地方的河網密布,要修建鐵路需要建造大量的橋梁。所以有的地方雖然鐵路線好了,但是通不了車,就是在等橋梁。

相對于其他城市,高郵這里的城市發展最快。

因為這里是以輕工業為主,工廠的建造速度很快。輕工業就是這樣,只要建好了廠房,安裝了設備立馬就能生產。

而且,輕工業的人口富集效應很強,而大量人口的擁入,對城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高郵這里,董書恒已經看到了后世才見的到的建筑群——小區。

這些圈起來的生活區,一般都是工廠自建的安置工人的住房,大都是兩三層高的聯排樓房。

在這里董書恒真正感受呆了一點現代城市的氣息。這跟現在的揚州、江寧不同。

那些大城市中除了高門大戶,就基本上只能算是貧民區了,沒有什么中間階層。這樣的城市是不會有什么大的發展的。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