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一八一章 巡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八一章 巡堤

第一八一章 巡堤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8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手中人數過萬,這下英隆安心多了。不過明眼人一看這一萬人還不一定比得上之前那三千八旗步兵。

另外一邊,投降的一千多八旗兵,本以為會受到發匪的虐待。

可是沒想到,這股發匪最大的那個頭領竟然親自來探望他們,說了一大堆聽不懂的話。

“大家都是天國遺棄在人間受苦受難的兄弟。”

“都是因為妖魔鬼怪讓大家吃苦受難,過不上喜歡的生活。”

不過有一句話大家聽懂了,那就是不許虧待這些投靠天國的兄弟。

除了不能自由活動,這些八旗俘虜的吃喝待遇都和太平軍是一個樣子。讓這些投降的八旗兵漸漸把心給定了下來。

于此同時,林鳳祥也派出自己軍中最能干的傳教人員,開始給這些八旗兵丁洗腦教育。

他們擺事實、講故事、說道理。可憐這些頭腦一根筋的八旗兵,很快就被洗腦了。

他們將成為林鳳祥在關外的帶路黨,有了這些人帶路,后面會有更多的滿人、蒙人、遼東漢人加入太平軍的隊伍。

為林鳳祥在遼東站穩腳跟打下了人和基礎。

在林鳳祥在向錦州進軍的時候,董書恒已經從海門下船。

海門到揚州的電報線路已經接通了。他通過電報了解了這段時間的情況。

當聽說“三橫一縱”工程即將收尾了,他決定先沿著海堤大道北上,考察一下工程的情況,以及流民的安置情況。

當他到達海門的時候,剛好有一支運送物資的船隊準備向遠東的廟街出發。

這支船隊,帶了大量的軍火,這是給第四師還有遠東的民兵們補給的。

另外還有一些農技人員跟大量的種子。這里面有淮海集團從北歐進口的優質黑麥、燕麥種子,以及一些大豆、玉米種子。

等到冰雪融化后,淮海軍的農場將會在庫頁島、廟街、海參崴以及伯力附近開辟農場,試著種植這些作物。

東北大地上只要能夠種植農作物就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這樣才會有人愿意遷移過去。

就是因為遠東地區一直沒有什么種植業,人們生活嚴重依賴漁獵活動,所以才導致了現在這種地廣人稀的情況。

董書恒一直認為只有人口才是占領土地的最重要因素。

要占領一塊土地,不是僅僅宣誓一下主權就夠的,必須要有本國的居民世世代代地生活在上面,才能夠有效地、穩定地占領那里。

一直以來淮海軍都沒有停止移民活動。可以說淮海軍的移民速度,完全取決于淮海遠洋船隊的運動能力。

至于移民的來源,董書恒一點都不擔心。淮海軍完善的農場體系,每天都在不斷地吸收著各地的流民。

通過各種宣傳手段,現在整個內陸地區一旦遇到災荒、戰亂時,百姓都知道要往江蘇跑,實在沒文化的就記住往東跑就行了。

各地的淮海公司商戰會給看到的流民一些救濟,引導他們向淮海軍的控制區遷移。淮海公司的內河船隊有時候看到流民都會順帶捎到淮海軍控制區。

太行根據地也會將吸納不了的流民分流給淮海軍控制區。

在吸收流民方面,淮海軍是唯獨的一家勢力。清廷、太平軍、地方士紳,他們都沒有認識到人的巨大作用。

到北美和南美的第二輪船隊已經起航,由于在對岸已經站住了腳,這次送去的移民比上次多得多,都達到了幾千人的規模。

這兩批人里面還夾帶了一些私貨。董書恒向兩地送出了一些情報人員和軍官,情報部的北美站和南美站需要建立起來了。

軍官是送給北美的農場訓練民兵以及送到南美洲幫助董書同組建軍隊的。

聽說自己的小侄子或者小侄女就要出生了,董書恒還送出了一個大禮。

想到下一代,董書恒想起了貌似自己的婚期要到了。慧兒早已經由母親做主納了進來,到時候只要跟玉珍敬個茶就好。

相信以二女現在的關系,相處起來應該不難。

關鍵是呂飛燕,這個女人非要去太行山,而且她江湖人的身份確實適合去做這個“山大王”。

之前沒啥感覺,反正路是呂飛燕自己選擇的,也是她喜歡做的事情。

不過現在想來,倒是感覺有些虧欠她的。

話說自己已經在兩塊地上播了種了,為啥到現在都還沒動靜呢?不會是這具身體有問題吧?那可就悲劇了。

前世作為一個準處男的董書恒這方面知識欠缺的厲害。

海堤不僅僅是一條堤壩,還是一條路。堤壩遠遠高出地面,排水好,正好將其上部平整壓實做成一條簡易的公路。

“老師,這是一條海堤嗎?”尚泰王跟一個跟屁蟲一樣天天跟在董書恒的身后,不時地提一個問題。

到了海門后,踏上這片土地的那一刻,他對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問這又問那。

這讓董書恒心煩不已,董書恒最討厭那種喜歡什么問題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熊孩子。

“看樣子這次回去得把這個小子送書院去了。”董書恒在心中暗自想到。

這次出去考察,還有一個拖油瓶,就是篤姬。

在船上兩人經常在一起聊天,董書恒跟篤姬漸漸熟絡。到了海門之后,一直要照顧父親的篤姬,不知為何非要纏著董書恒帶著她一起去考察。

她的小婢女幸子則跟齊彬一起在先行到高郵的淮海書院,董書恒為齊彬找了一個好地方——書院圖書館。

內衛們本來并不放心這個日本女人老是出現在董書恒身邊。后來專門設置了多次試探。基本上可以確定這個女人對董書恒沒有惡意。

“尚泰,這條海堤大概有六百多公里長吧。”

“師傅,為什么要修這條海堤,我們琉球也靠海就沒有海堤。”

“呃,那是因為你們是海島,海水不會向陸地上倒灌。而這里的沿海都是灘涂,我們腳下的土地本來都是大海。現在的陸地是進入海里的泥沙沖積而成的。所以海平面很低,要是不修海堤,海水漲潮的時候就會說著河道倒灌進來,這樣田地被海水泡了就沒法耕種了。”

“好了,就這樣了,你要是想了解更多的知識,等后面去了書院可以去水利學院讀書。”董書恒不耐煩地說道。

董書恒的車隊一路向東臺方向前進。

一路看來,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這個海堤修的很“皮實”。

董書恒自己下車用鏟子鏟過。五米多高的壘土堤壩,用的是土法工藝,土中摻入了白石灰。

堤壩的兩側用石塊和水泥加固過,防止雨水沖刷損耗堤壩。堤壩兩側還種上了抗鹽堿的灌木。

堤壩的頂上修了一條水泥大道,兩邊有筆直的排水道。能夠將堤壩上的雨水引流出去。

堤壩的內側是一條寬約500米的防風林帶,種植的是長成之后筆直高大的水杉和楊樹,不過現在都還是一些小樹苗。

每隔一公里還能夠看到一個小小的磚瓦房子,這是護林人居住的小屋。

這些樹木全部歸林場所有,每隔一公里有一個護林人,負責看護、照顧這些樹木。

篤姬一路跟著看過來,被這么大的一個工程給震驚到了。

日本就那么大點的國土,卻有幾百個大名。每個大名管轄下的人口和土地,規模非常小。根本就沒有條件搞什么大的工程。

更何況,這些大名只知道從農民哪里收稅來滿足自己的需要,然后上交一份給幕府。

幕府倒是能夠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幕府除了在江戶修建宮殿以外,根本不會幫助底下的大名和百姓修建道路、水利設施什么的。

一路上因為有尚泰這個熊孩子在,篤姬都沒有什么機會單獨跟董書恒說話。

尚泰王因為對島津家的仇恨,每次見到她都沒有什么好臉色。所以她只能遠遠地跟在后面。

到了東臺之后,董書恒沒有回城,而是順著海堤到了東臺閘。

東臺閘并不是海堤沿線最大的閘口,只能算是一個中等閘口。

董書恒拿出了之前讓警衛連準備的釣魚工具,在閘口的水泥閘堤上吊起了魚。

河口的地方因為有河流帶來的有機質,因此會聚集大量的魚。東臺這兒大多是海鱸魚和鯔魚,非常容易上鉤。不一會兒就釣上來一大堆。

李存訓非常納悶兒,總統為什么會想起來釣魚,他以往基本上不會做釣魚這種比較耗時間的事情的。

不過董書恒看起來釣的非常的嫻熟,并不像是一個新手。他甚至會根據水上的小漩渦找到合適打塘的地方。

尚泰跑去看蒸汽抽水機去了,所以這個時候篤姬終于有機會湊在董書恒的身邊。

“篤姬,聽說你們日本女人都喜歡吃魚,是嗎?”董書恒眼睛看著魚漂,嘴里問道。

“是的,大人,我們日本人一般吃不到肉食的,只有貴人們能夠吃到魚肉。不過一般都是吃魚生或者烤熟了吃。”篤姬答道。

“篤姬,聽說你之前是準備進大奧的,那你知道大奧里的女人為什么喜歡養貓啊?”董書恒忽然沒頭沒腦地問道。

“呃,這個篤姬不知道。大人為什么突然問這個問題?”篤姬也是一頭霧水。

“呵呵,又有了!”董書恒呵呵笑道,沒有再說什么,雙手一用力又拎出一條魚來。

旁邊的衛兵趕緊跑過來將魚從鉤上解下來,然后幫魚鉤從新裝上魚餌。

董書恒雖然喜歡釣魚,但是不喜歡每釣一條魚就把手給弄臟了。

實際上,董書恒之所以要在這里釣魚,是因為前世周末的時候他就經常跟著單位的老干警開車到東臺閘釣魚。

今天再次坐在差不多的位置,讓他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人有時候就這樣,沒時間回憶往昔的時候,會感到一陣的空虛。回憶了之后又會徒增傷感。

不過,傷感雖然有些苦澀,但是總比寡淡無味要好吧!

晚上的時候,在董書恒的親自指導下,炊事員做了清蒸鱸魚大餐。

他一個下午共釣了又七八十條魚,這完全打破了他前世的記錄。這樣隨行隊伍里,每兩三個人就能分一條魚了。

看著董書恒在那里認真地指導炊事員做菜,篤姬仿佛又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董書恒。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