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一五二章 開啟鐵路時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五二章 開啟鐵路時代

第一五二章 開啟鐵路時代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8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最終,董書恒與兩位公使簽訂了一項秘密協議。

“在英法兩國向俄國宣戰的前提下,中國將會派兵向俄國的遠東地區發動進攻,以牽制俄國東部的兵力。英法兩國將承認中國與俄國戰爭中所占領的土地……”

通過這個協議,董書恒把本來就要和俄國人之間爆發的戰爭變成了克里米亞戰爭的一部分。

這樣就能夠防止淮海軍在與俄軍作戰的時候,英法兩國因為其他的事情來扯董書恒的后腿。

至少在與俄國的戰爭沒結束之前,英法兩國都不會再與中國爆發什么沖突。

歷史上很多人評價這次克里米亞戰爭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爭議很大,因為這場戰爭的規模還僅僅局限在黑海克里米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

不過,現在有了中國的加入,讓這場戰爭的規模和范圍都比歷史上的克里米亞戰爭更大,其規模已經堪比世界大戰。

這次戰爭將是全盛時期的俄羅斯單挑英、法、土、撒丁王國、奧地利以及中國。狂妄的尼古拉一世竟然絲毫不畏縮,不畏懼戰爭果然是戰斗民族與生俱來的民族品質。

接下家的幾天,董書恒又單獨地與包令及布爾布隆會面。

他與包令約定好了一起去參加徐楊鐵路的啟動儀式,這條鐵路連接徐州、海州、鹽城、東臺、高郵與揚州,并有一條支線延伸到通州、海門港。

為什么沒有選擇后世京滬線?主要是因為后世京滬線基本上和大運河重合。

目前來說使用船運和火車運輸的效率差不多。主要是當前蒸汽機車的速度比船運快不了多少。

雖然從徐州經淮安將鐵路修到揚州,距離更近。但是這條線路上有船運可做替代,現在反而不是很著急。

倒是沿海一條線上的城市,尤其是鹽城東臺,都是淮海軍最早開發的地方。

東臺北部,尤其是現在已經規劃出來的臺北工業區,更是淮海軍軍工業以及技術含量較高的機械制造業的中心。

這里還有很多的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另外淮海軍的新兵訓練中心也在這里。同時這里還在建造一座巨大的演習訓練場。

如果鐵路能夠建好,那么淮海軍就不需要在沿海部署太多的守備兵力,軍隊可以通過鐵路快速轉運。

在東臺、鹽城后方的兵力以及物資也能夠快速地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這條鐵路不光是江蘇的沿海大動脈,同時還是一條鋼鐵防線。

鐵路的建設還能夠促進臺北工業區的發展。鐵路運輸原材料比水運要穩定的多,水運的話還要考慮天氣,甚至會受到枯水期的影響。

尤其是東臺、鹽城地區的河流都是天然河流,河道的規模都不是很大。

所以迫切需要建造這條鐵路,而且這條線上都是平原地區,鐵路的修建難度不是很高。主要的問題在于要修建很多的橋梁。

董書恒也想通過這次修建鐵路積累一下橋梁修建的經驗。要知道在后世,華夏可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橋梁修建大國。“基建狂魔”的稱號可不是虛的。

這條鐵路的修建將是連接中英利益關系的紐帶,不說一起對抗俄國。就沖著這條鐵路修建過程中給英國帶來的經濟利益。英國也要暫時維護好和淮海軍的關系。

接下來就是與法國布爾布隆的單獨見面。

董書恒先是了解了兩艘鐵甲艦的建造情況。之前阿達爾伯特親王回歐洲的時候,淮海軍也派船跟隨著一同去歐洲。船上就有到法國參加鐵甲艦建造的技工,以及海軍的水兵軍官。

這些人將參加鐵甲艦的建造。艦船建好之后也將由這些人駕駛回國。

這次的鐵路訂單沒有給法國,布爾布隆不止一次跟董書恒提出意見。

董書恒認真梳理了一下,自己手頭上的大項目,鐵路建設一塊是和英國人合作。

火車機車的制造方面已經和普魯士的阿達爾伯特達成了合作協議。普魯士將會向淮海軍輸出全套的機車制造技術。

當然這是董書恒拿蒸汽輪機技術交換回來的一個條件。

有線電報的建造已經承包給了美國的公司,作為當初和約翰的合作內容之一。

現在上海到揚州的電報線路已經開始鋪設。電報比鐵路要簡單的多,工程的進度很快。要知道現在已經有人在嘗試鋪設橫跨大洋的電報線路。

不得不佩服十九世紀的人們對于科技進步的追求。西方的人不管有多少的不是,至少在探索精神上值得我們去學習。

這兩個是董書恒目前急需外援的項目,可惜都已經名花有主了。

董書恒絞盡腦汁突然想到這次從清廷手中得到了臺灣的基隆以及海南島的開發權。

威海衛因為離著天津太近,清廷最終沒有同意交給南洋水師。

但是同意南洋水師在臺灣的基隆建造一座軍港,同時把基隆周邊的土地都交給淮海軍管理。

至于海南島,清廷同意淮海軍在南端,也就是后世的三亞建造一座軍港。同時把海南島的商業開發權交給淮海公司,只不過淮海公司開采海南島上的礦產資源也要上交稅收給當地的官府。

即使不大了解中國的礦藏分部,董書恒也在很多的小說上看到過海南島的鐵礦資源非常的豐富,而且是國內少有的富鐵礦。

大名鼎鼎的石碌鐵礦就在海南島上,而且現在已經被發現。

董書恒還記得后世刷視頻的時候看到過石碌鐵礦的介紹。

石碌鐵礦儲量約占全國富鐵礦儲量的71,品位居全國第一。它不僅有豐富的鐵、鈷、銅資源,而且還有鎳、硫、銀、金等多種礦產資源。

做為我國著名的大型富鐵礦床,石碌鐵礦累計探明總儲量4.66億噸,含鐵平均品位48.81;另有一個大型富鈷礦床,累計探明鈷金屬量1.3萬噸;同時探明具有中等規模富銅礦床,探明銅金屬量7.5萬噸等。被譽為“亞洲第一富鐵礦”。

最后,董書恒決定跟法國在臺灣的基隆合作建造一個造船廠,這個船廠專門建造遠洋蒸汽動力輪船,而且是新式的鐵殼蒸汽輪船。

實際上這次克里米亞戰爭就是蒸汽動力戰艦取代風帆戰艦走上歷史舞臺的轉折點。

俄國海軍黑海艦隊被英法聯合艦隊打敗。讓各大強國認識到了蒸汽動力戰艦的優勢。從而紛紛開始研發、建造鐵甲艦。

目前的各大強國之中,法國在研制鐵甲艦方面一直都是走在最前面。但是要讓法國直接幫助董書恒建造鐵甲艦造船廠,這是不可能的。

董書恒也不需要,他自己在船臺上還有八艘鐵甲護衛艦呢!雖然小了一些缺乏遠洋作戰的能力。但是上面的技術都是領先的。

董書恒準備給自己的艦隊找一個奶媽。這個基隆的船廠明面上是建造鐵殼遠洋輪船,實際上董書恒的真正目的是想要積累建造遠洋補給艦的經驗。

當然遠洋輪船的也是需要的,以后太平洋南北兩條航線需要大量的遠洋輪船。

現在遠洋公司跑這兩條線路還是風帆貨船為主,頂多就是蒸汽作為輔助動力。這樣的效率還是太低了。

如果能夠從法國那里得到大型鐵甲艦的制造技術,哪怕是被閹割后的民用版本,董書恒都不介意出一點血。

聽到董書恒只是想建造大型的遠洋貨輪,布爾布隆松了一口氣,法國再驕傲也不會輸出自己的最核心技術的。

另外董書恒還準備跟法國在基隆建造一個海軍學校,與同英國合作在海州建立的海軍學校一樣,讓兩家院校形成南北競爭的態勢。

不然以后海軍的軍官都同出一系,沒有競爭,如一潭死水一般,海軍的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

名字董書恒都給他們想好了,一個叫“北洋海軍學校”,另外一個叫“南洋海軍學校”。

與高郵陸軍軍官學校并列作為淮海軍現在的三大軍校。

這所軍校的建立,布爾布隆也是同意的,現在英國人對中國海軍的影響很大,南洋水師的艦船以及顧問都是英國人。

法國人從來都不覺得自己的海軍不如英國。為了提升法國在中國海軍中影響力,布爾布隆相信國內一定會同意這個方案。

最后,送給法國人的彩蛋是海南島鐵礦開發的大型采礦設備。以及一座鋼鐵場的全部設備以及技術支持。

淮海軍現在雖然也有機械制造能力,但是畢竟時間太短。在大型設備制造方面,淮海軍還存在很大的短板。

許多大型設備都要從國外進口,以前主要是從普魯士進口。這次為了平衡與英法的貿易,董書恒將這塊蛋糕分給了法國。

董書恒分析過后世洋務運動那20多年時間,列強為什么沒有對中國采取大的軍事行動。

歷史上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洋務運動大量從國外采購設備、武器、艦船等。

這些大宗采購加上鴉片輸入,讓英法等主要列強從中國獲取了大量的貿易收入。所以他們不需要再訴諸武力。

大家再回頭看那個階段的中國,也確實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要不是老妖婆一波作死操作,讓發展了二十年的成果被小日本截了胡,歷史上,這大清說不定還能續命幾年。

國際貿易就是這么神奇,并不是說只賺錢不花錢就好。國際貿易只要把握的好,是可以形成雙贏的局面的。

董書恒現在每年都花掉大量的錢,但是他并沒有賣國,他覺得讓渡一些經濟上的利益總比讓渡主權利益要好。

金錢花出去了,至少買到了自己需要的東西,這些東西到了中國,大大加速了的中國工業化發展進程。

在工業化初期,很多東西花錢去買要比自己研發更加劃算。比如說現在從頭去研發蒸汽機,還不如買到技術,然后把精力放到如何提升蒸汽機的效率上。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