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鹽商第一四〇章 進天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回到清朝做鹽商 >>回到清朝做鹽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四〇章 進天津

第一四〇章 進天津


更新時間:2021年08月18日  作者:獨孤賞月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獨孤賞月 | 回到清朝做鹽商 


“錦文果真是有大決斷、大智慧之人。”董書恒由衷地贊許道。

“大人謬贊了。”劉錦文在董書恒面前一直謙虛有禮。

其實他也在一直在暗中觀察這個同為鹽商出身的兩江總督。

這個年輕人的身上有一種特殊的親和力,讓人呆在他的身邊非常的舒服。

他看人的眼神非常的清澈,仿佛在他的眼中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難怪他的身邊能夠在那么短的時間內聚集那么多人的,并且在一年的時間內由一名鹽商成長為一個可以和朝廷對抗的地方勢力。

要說以前的話,劉錦文還會在心中有一絲絲的不服氣,但是現在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面前,他只會更加堅定地跟隨對方的腳步。

“錦文,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能夠真正掌控一個地方的人是誰?”董書恒問道。

“大人,小的愚鈍,是地方上的勢力嗎?”劉錦文皺眉沉思道。

“錦文,你只答對了一半,不過你能夠認識到地方官府并不是真正決定掌控地方的人就已經很不錯了。”

“表面上來看,確實是地方上的勢力,包括地主、士紳、大商人最終決定了地方的權力,但是從本質上來看,他們只不過通過控制民意來掌控地方。”

“士紳掌握了地方輿論,通過地方宗族關系,掌控底層百姓。地主則是掌握了地方的土地,我把這個叫生產資料,老百姓必須要借地主的生產資料才能夠開展生產,所他們之間有依賴關系。再說地方上的大商人,他們控制商品流通,能夠控制物價,直接影響到了百姓的生活。”

“所以說,這所謂的地方勢力也是通過影響百姓來掌控地方的,因此,我覺得百姓才是控制地方的真正勢力,是統治地方的基礎。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多謝大人賜教,文錦受教了!”

“文錦,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些,是因為我們要確定天津今后的管理模式。”

“這次我會跟朝廷建議將天津設為國內自由港,所謂國內自由港就是國內的商人可以自由的來天津交易,取消天津的厘卡關稅,地方財政由交易印花稅維持,當然可能還要每年上交一部分給朝廷。相應的朝廷不再委派官員到天津,由天津地方勢力自行管理天津事務。”

“為了讓朝廷答應下來,我們要先行組建一個地方管理組織,我叫它管委會,這個管委會由一名主管和若干委員組成,我想由你來擔任這個管委會的主管,委員你可以讓底下的士紳商人地主推選,這些委員必須要有一定的名望,不然也沒辦法服眾……”

“大人,這……草民擔心自己做不好,大人要不您派幾個顧問給我們。”

“顧問我會給你們派的,管還是要你們自己管。以后天津將作為北方的商貿中心,在這里的多是商人,你也是商人出身,商人都是希望官府管的越少越好,只要保證安全就行,這樣說來,天津管理起來就簡單多了。”

“至于鄉下的農民,商業發達了,你們收的印花稅多了,就可以降低農稅,這樣農民也就滿意了,而且商業發展了,農民也能去作坊、商鋪找活計做,獲得額外的收入。”

“至于地主士紳,他們也能夠有更多的生財之道。”

“這樣皆大歡喜,不是很好嗎!”

“呵呵,大人,在您的嘴里,還真成了治大國如烹小鮮!”劉錦文這次是真的服了,董書恒幾句話就把天津的未來規劃清楚了。

“行了,你回吧,天津我就不去了,不過我會讓部隊搞一個入城儀式。你手上不是有3000鋪兵嗎?回頭去組織起來,我會派人去幫你訓練一下,這3000人以后就是天津的守備軍。”

劉錦文知道董書恒這是在幫他搭臺子呢,這樣一來,即使管委會中大家都有權發言,但是自己將始終掌握話語權。

“多謝大人栽培!”劉錦文這是真心感謝董書恒,鋪兵經過淮海軍教官的訓練,戰斗力肯定會提升。雖然這樣以來,這支部隊以后不會完全聽自己的了,但是在這天津城中,鋪兵還是跟自己最親近。

加上天津自由商港的地位,以后這里必然會快速發展起來,可以預見,未來天津會成為北方的商業中心。

在大清,商人身上的枷鎖實在太多了,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是一塊能夠保護他們安全的自由經商之地。

董書恒這次是不準備露臉的,要是讓咸豐知道自己到了天津,還不知道會鬧出什么幺蛾子。

“什么,你說淮海軍到了天津?”乾清宮中,咸豐接到了淮海軍北上的消息。

“赫敏,你不是說,淮海軍都在南邊沒有北上,怎么會突然間就到了天津,難道他們飛過來的?”

本來僧格林沁擊退了發匪,勝保又北上,重新把發匪圍在了通州,這件事情讓咸豐心中安慰了許多。

這下子聽到了淮海軍到天津了,一下子又讓他的心提了上來。

“稟報陛下,淮海軍是乘坐南洋水師的戰船北上的,我們沒有在海上的監視力量,所以漏掉了,都是奴才的錯。”

“不過,陛下,淮海軍應該是在您下旨之前就出發了,他們應該是不知道圣旨。只要您派人去說明一下,我想他們會退回去的。”

赫敏這次難得也給咸豐提了一個建議,他覺得這個事情再解決不好,那么他的這顆腦袋就真的保不住了。

“趕緊去召軍機大臣前來議事,赫敏,你好好下去反思一下,看看自己這個奴才還做不做得了。”

天津城中,淮海軍排著整齊的四列縱隊,正在有序地入城。

劉錦文的辦事效率很高,回到城內的之后,立刻把城內的士紳富商巨賈都組織了起來。

大家本來都沒了主心骨,淮軍要是進城了,把他們全都給抄了都有可能。現在劉錦文竟然和淮海軍牽上了線,這讓大家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劉錦文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湊銀子,這些人記吃不記打,不讓他們出點血,便宜他們了。

于是很快劉錦文就湊齊了一百萬兩白銀,這個數目對于天津這么多富商士紳來說真的不算太多。

銀子送上去了,劉錦文才告訴他們要成立管委會,由天津人管理天津的消息。大家都以為這是劉錦文用銀子爭取到的。所以,很快這個管委會就被組織起來。

劉錦文的鋪兵也被拉了出來,配合著淮海軍進城的先頭部隊維持城內的治安。

管委會的安民告示也貼了出去,從今天開始他劉錦文就是這個天津城的話事人了。

接下來的入城儀式,就是讓天津百姓還有那些士紳富商看看淮海軍的軍容、軍威。

首先進城的是三個步兵團,步兵團的騎兵連騎著高頭大馬在前面帶路,后面的步兵扛著步槍,踏著整齊的步伐,跟在后面。

淮海軍的士兵雄赳赳、氣昂昂,讓天津的士紳百姓眼前一亮。大家從來沒有見過如此軍容整齊的軍隊。無論是朝廷的官兵還是長毛的匪兵,看起來都是跟叫花子一樣。

除了皇城的守衛,沒人愿意花錢給士兵整一身帥氣的行頭,有這錢還不如去買火槍、火炮呢。

淮海軍的裝備也跟別人的不一樣,全部都是一樣的步槍,上面套著明晃晃的刺刀。

從前往后看去,如林一般。

最后進城的是炮兵,短管的50毫米榴彈炮,長管的75毫米加農炮,大炮都安裝在兩個輪子的炮車上,每門大炮都由兩匹馱馬拉著前進,炮兵則跟在炮車的兩側,排成兩列縱隊前進。

城內的士紳商人看了之后,無不為之鎮服。再想想剛才李知府在城樓上那一番大放厥詞是多么的可笑。

這樣的軍隊,這樣的裝備就是有十萬清軍或者十萬長毛也打不過。

淮海軍進城之后直接穿城而過,在天津城北扎營,并沒有留在天津城內。

天津的士紳商人都頗為意外。百姓都是競相稱好,還真沒見過這樣的軍隊,真真切切地是秋毫無犯啊!

這支淮海軍對城內唯一的影響就是抓走了知府和縣令,另外就是穿城而過,讓打家大開了眼界。

那些用馱馬拉著的火炮,雖然看起來沒有朝廷的火炮大,但是那表面光滑的炮管一看就比朝廷那種表面坑坑洼洼,笨重無比的火炮好用。

商人們在幻想要是有這樣一只軍隊保護天津城,既然讓自己的多交一倍的稅,那也愿意啊。

隨著大軍通過,劉錦文才算是見識到了淮海軍的實力。

他的那三千鋪兵,也許人家有個幾百人就滅了。劉錦文看得比較仔細,那些士兵身上背著的步槍,自己以前從未見過。那些輕巧的火炮也是見所未見。

這說明董書恒的有自己的武器來源渠道。想起董書恒提過要派人幫助自己訓練那三千鋪兵。

劉錦文在心中盤算著怎么著也要找董書恒買一批裝備。要是能夠按照淮海軍這樣把自己那三千人武裝起來,那么即使沒有淮海軍照著他,他也不怕朝廷來找自己秋后算帳了。

相關

__穿越小說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鹽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