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齊帝國大多數議員認為,劉玄的突然撤藩絕非明智之舉,甚至可說是魯莽舉動,對全局欠缺考慮,是一種不負責的行動。
貿然對四大強藩動武更是不可理喻,可謂癲狂。
即便拋開所謂侵犯民主獨立之類的政治正確不說,皇帝此舉也堪稱災難,勢必將造成無法想象的后果。
接下來時局發展不言自明。
四大強藩的叛亂雖然被平定,然而不列顛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干涉,頑固派的反攻倒算,更不必說由此帶來的全面混亂,其中任何一項,都是天心城不能承受之痛!
“皇帝為何如此恣意妄為!難道不能對其進行約束嗎?”
約束當然是不可能約束的,大齊皇帝今年不過二十二歲,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是大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君主,據說少年時代接受的教育極為敷衍。
劉玄并不能體會前任皇帝的用心良苦,他只相信帝國可以在自己手中獲得新生,至于未來通往何方,那不是皇帝需要考慮的事情。
劉玄認為他實有恣意妄為的資本。
皇帝手中掌握著一支數量可觀的軍隊,超過五萬裝備精良的龍襄軍,擁有強大的火力,忠誠是這支軍隊的底色。
至于龍襄軍是向帝國忠誠還是向皇帝本人忠誠,那就是只有天知道了。
作為對比,議會雖然也擁有數十萬大軍,然而他們并不能直接掌控這些軍隊,因此就沒有和皇帝抗衡的資本。
依靠龍襄軍,皇帝平定了四鎮叛亂,清除了阻撓皇權的聲音。
此外,皇帝身上表現出了一種純粹的,玉石俱焚的勇氣。
為達成心中目標,皇帝可以犧牲任何所有包括他自己。
這種破釜沉舟勇氣,當然是居住在天心城豪華府邸那些大腹便便的議員們所不具備的。
對大多數民眾來說,這是個絕望的時代,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將成為削藩的代價。
而對那些理想主義者來說,這無疑是個最好的時代,皇帝使用皇權,強力推行他認為正確的新政。
劉玄正是一位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
他制定并執行了全民淘汰計劃。
談到接下來將要采取的全民淘汰計劃,劉玄總是這樣說。
“設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殺它一個億。”
一個億并不是簡單一個數字,而是一億人口,不論東西南北,不論男女老幼,一億,用尸山血海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不管從任何角度來看,全民淘汰計劃都是個毛骨悚然的龐大改造計劃。
有計劃的清理一批奴性思想最重的齊國國民,將帝國一分為七,相互掣肘,相互制衡,從而達成某種勢力平衡,平民權益將得到最大程度保障。
要想實現這個宏偉計劃,首先要做的便是征服四大藩鎮,簡單來說就是削藩。
這個目標,皇帝已經達成了。
接下來要實現的,就是一億小目標。根據參謀部制定的作戰計劃,削藩將造成至少五十萬軍隊損失和九千萬民眾的傷亡。
也就是說,繼續削藩,將造成一億人口的損失。
一億人口。
從皇帝口中說出一個億時,參謀們注意到皇帝的表情云淡風輕,好像一億人口的生死,在劉玄眼中只是個小目標,是可輕描淡寫的。
“帝國呼喚血與火,許多民眾已經麻木不仁,只有血與火才能喚起他的記憶,帝國必須經歷血與火的洗禮,或者說是歷練,如此以來,帝國才能煥發新生,民眾才能脫胎換骨。”
劉玄口中的脫胎換骨就是字面意義上的脫胎換骨,絲毫不差。
要達成目標,民眾付出犧牲足夠多的血與肉,骨頭當然也包括其中。
悲劇不可避免。
然而皇帝并不在意這些,準確來說是漠視一切。
洗禮與新生是皇帝經常提到的話題,必要的犧牲,時代的彎路,必要的陣痛,幾乎已經成了皇帝的口頭禪。有時候類似這樣的話說多了,連皇帝本人也開始相信了。
好在劉玄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大寫的人,后世史學家在評論這位大齊皇帝時,很難從他身上找到任何個人品格的污點。
所以想要用扣帽子抓小辮兒潑臟水的傳統辦法對付皇帝,是比較困難的。
所謂無欲則剛,心中沒有貪念,外界自然拿他無從下手。
無論如何,削藩已經開始便不會輕易結束。
帝國注定將掀起一番腥風血雨。
各藩對天心城突如其來的變故反應不一。
最強藩遼陽藩對朝廷態度最為桀驁不馴。
節度使尤三桂對皇權膨脹頗為不滿,他不斷上疏,要求天心城給遼陽更多的權力,比如鑄幣權,外事權等。
早在先帝死時,尤三隨即擁兵北上入祭,因為兵馬眾多,兵馬塞途,居民走避,天心城恐尤三畏生變,命其在城外張棚設奠,禮成即去。
劉燁親政次年,便已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鎮之得失,皇帝曾說:“朕聽政以來,以四藩及不列顛、海貿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
尤三桂聽聞此言,勃然大怒:“黃口小兒,焉敢如此!老夫家中藏得可是有丹書鐵券!先帝曾許諾尤家世鎮遼東,世代罔替!他劉家剛依靠遼兵滅了淮西四鎮,老子從淮西回來,屁股還沒坐熱,黃口小兒竟敢卸磨殺驢!說好的民主呢!說好的分權呢!”
尤三桂身邊謀士喟然長嘆:青苔之瓜,合刊再摘!
這句話的寓意是說天心城言而無信,過河拆橋····
雙方矛盾迅速激化,形勢危急。
1767年,尤三桂借口耳聾,上疏皇帝,自請解除遼東總督職務,并以此向天心城方面進行試探。
劉玄果斷拒絕了尤三桂的請求,并勉勵三桂與其他藩鎮一起,勠力同心,報效大齊。
尤三桂再次上疏,表示自己年老重疾,難堪大任,堅決要求辭去一切職務,解甲歸田,回老家昆明養老。
這次皇帝沒有再客氣,他隨即命尤三桂將所管各項事務交出,責令遼東、朝鮮兩省督撫管理。
遼東總督佟三元、提督馬國柱、孫本深合詞請命尤三桂仍總管遼東事務。
劉玄勃然大怒,以照顧尤三桂身體為理由,堅決予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