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說
寧陽府,柳山縣城之外。
大批的百姓,拿著各種工具,在城外田地里忙碌著。
柳山縣光復到現在,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整個城池從原先的荒蕪,到現在已經被收拾干凈。
野生的樹叢和草叢,全都被老百姓割了去,而這只是最開始完成的任務。
在縣城光復后,不斷有百姓被從各地解救,最后讓城池內的住戶多了起來。
這些能在末世活下來的人,多數都是些本事大的人,偏偏這樣的人脾氣也很大。
這不是柳山縣獨有的情況,而是整個隴右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雍王府要維持統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但只要抓住問題關鍵,要控制局面也不太難。
對這些桀驁不馴的幸存者,只要掌握了糧食,再有衛所軍作為威懾,就能讓他們乖乖聽命。
能有個地方安全住著,能每天吃到食物,對在末世掙扎過的人來說,這是根本沒法抵抗的條件。
所以再桀驁不馴的人,經過王府短期改造,也能成為合格的生產者。
柳山縣在寧陽府府城東南方向,和西邊的麗鹽府交界,乃是通往關內的必經之地。
王府的意思,要繼續往關內發展,所以便把精銳的一部分王府侍衛,派駐在了柳山縣。
經過一個多月的反復剿殺,柳山縣城附近十里內,喪尸密度已經變得極低,所以老百姓可以放心勞作。
縣城的兩千多男女青壯,他們不但要開墾荒蕪的田地,還要同時開挖溝渠,用以隔絕喪尸和灌溉農田。
當然了,還有一部分人進了山里,砍伐樹木運回城內。
進山砍柴的人,無疑是危險程度最高的,所以專門由一位總旗,帶著部下三十余名侍衛保護。
在來砍柴之前,這片山被反復清理過,可以確保沒有喪尸。
但但問題是,現在沒有不代表后面沒有,所以吳剛還是幾極為謹慎,讓下屬們認真巡邏。
此刻,吳剛站在一塊兒大石頭上,這里的視線非常好,可以看到下面砍伐柴火的百姓。
這些人干得很起勁兒,只要裝滿外面拿二十輛大車,今天上午他們的任務就算完成。
下面干得熱火朝天,而在高處的吳剛,這些天他總是高興不起來。
如今侍衛司擴編,每個百戶所新添了一百來人,規模直接翻了一倍。
但侍衛司編制未變,還是四個百戶所,并未產生新的百戶位置。
為了方便管理,王府在各百戶之下,設立了副百戶的位置,而吳剛心情不好也源于此。
作為平時辦差最穩重的人,吳剛滿心以為,自己會升為副百戶。
可事與愿違,升上去的是胡大彪,這個闖了不少麻煩的人。
吳剛感到不公平,但他不敢把氣往趙延洵身上撒,便只能自己生悶氣。
這時,胡大彪身后出現一小旗官,開口道:“大人,最多半個時辰,咱們就能回去了!”
“嗯!”應了一聲,吳剛沒有多說。
這時那小旗官又提醒道:“大人,再過兩天,王爺要到了寧陽前線……”
王府決定往南入關,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拿下鎮西關。
這鎮西關要拿下可不容易,因為其周圍喪尸格外的多。
侍衛司兩個百戶所,連續清剿了十幾天,但絲毫沒有降低喪尸密度。
經過偵查方才得知,那么鎮西關大門洞開,南北之間暢通無阻。
你今日殺多少喪尸,明天就能從河西郡補充多少。
更讓人難受的是,經過不斷清剿之后,鎮西關的喪尸也越發難纏,甚至出現了高級變異體。
有這些高級喪尸指揮,那些普通喪尸戰斗力亦得到提升,讓侍衛司兵峰無法推進。
鑒于此等困局,趙延洵才會親自過來,同時他還帶了王宗及其部下。
只聽這小旗官接著說道:“大人,您心里的不痛快,或許……可以向王爺講明!”
“你說得輕巧!”吳剛語氣不善。
要去趙延洵面前陳情,吳剛還沒這么大膽子。
真要升官兒,他覺得依仗軍功更靠譜些。
雖然他不服胡大彪升官兒,但也清楚這廝資歷夠老,而且也打過不少苦仗硬仗。
吳剛表情嚴肅道:“這次王爺過來,想必是要徹底解決鎮西關的事,咱們可都要好生表現!”
越往后,趙延洵親自督戰,是所有人表現的機會。
胡大彪能升官兒,吳剛猜測很大程度上,在趙延洵哪里留下了印象,才在提拔時想起了他。
如今王府地盤變大,王府要處理的事越來越多,由趙延洵親自督戰的戰事也越來越少,所以吳剛覺得自己要把握好機會。
小旗官立即答道:“大人,您就放心好了,下面兄弟絕不會給丟人!”
王府侍衛,都是被趙延洵提升到了二級,戰斗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個個都是信心滿滿。
沉默幾息后,吳剛突然問道:“胡大彪今天又去了前線了?”
小旗官點頭道:“好像是的,他就一直沒閑下來過!”
這時候,小旗官突然笑了起來,隨即說道:“大人,這位胡副百戶,一年多前頂撞陳百戶,據說在謹身殿前跪了一天,差點兒被王爺踢出軍中!”
這件事,吳剛自然是知道的。
那時候他還是方同手下的小旗官,而胡大彪已經是總旗了。
“你以為他鬧了笑話?”吳剛平靜問道。
這話可把這小旗官問懵了,這難道不是鬧了笑話?
“繼續巡邏去!”
聽見吳剛下令,這小旗官只能轉身返回,帶著下方休息的侍衛繼續巡邏。
關于胡大彪是不是鬧了笑話,吳剛沒有過多解釋。
當初胡大彪那件事,在侍衛司鬧得沸沸揚揚,偏偏趙延洵寬恕了他。
或許就是那個時候,胡大彪的脾性入了王爺的眼……吳剛如是想到。
仔細一想,這胡大彪的性格,不就和那殿前右衛百戶張猛一樣。
這王府上下一切事物,都是雍王殿下一人決之。
想要升官,讓自己入雍王的言,然后“簡在帝心”才是正途。
想明白這件事,吳剛的心思發生了一些轉變。
此刻他不由思考,自己是學胡大彪這樣的,還是該和王宗劉恩福兩位百戶這樣。
沒錯,吳剛的心思很細,他能夠看得出來,侍衛司四位百戶之中,相對“老實”一些的王宗和劉恩福,要更得趙延洵信任一些。
這時下方傳來聲音道:“大人,今天的活兒干完了,只等裝車就能回去了!”
新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