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從封王開始第483章 朝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末世從封王開始 >>末世從封王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3章 朝會

第483章 朝會


更新時間:2021年09月22日  作者:飛花逐葉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飛花逐葉 | 末世從封王開始 


太安二十五年,七月初十,清晨。

雍王府,永安殿左右偏殿內,大批官員在此處聚集。

今日舉行大朝會,所以只要是能來的官員,此刻全都聚集在了永安殿。

這里不只有文官,還有一些武官,許洪等人也在其中。

雍王府的大朝會,本來規定是每月初一十五,但基本沒嚴格執行過。

今日初十召集朝會,官員們也沒太意外,這確實就是趙延洵的風格。

此刻他們關注的重點,是今日朝會將有那些大新聞。

一般來講,這種高規格的朝會,很少議論什么大事,而是被當成議論

官員們議論紛紛,眾人各有說辭,時間就這么慢慢流逝。

“升朝……諸臣入殿!”

當殿外外響起太監的聲音,大臣們紛紛從椅子上起身,然后按照級別高低排好班列。

在前方太監引導下,東西兩側偏殿的官員們,列好隊伍徐徐走向永安殿。

順著臺階往上,眾人得以進入永安殿,當先引入眼簾的,便是那金碧輝煌的御座。

當年大晉太宗趙洪章奪取帝位之后,便將自己的潛邸進行改建,秦王府的一切都參照帝王之制。

趙延洵受封雍王,秦王府被太安帝改成了雍王府,讓趙延洵得以安然享受這些規制。

進入大殿,官員們站在自己位置上,頭微微低著看著地面,等待著雍王殿下升座。

大殿內人雖多,但此刻沒一個人開口說話,更給此處增添了幾分威嚴肅穆。

當聽到大殿后方響起腳步聲時,官員們更是屏氣凝神,等待著趙延洵出現。

很快,趙延洵從“御座”西側通道走出,后面跟著七八名太監。

今日趙延洵衣著正式,身穿紅色團龍圓領袍,頭戴烏紗翼善冠,表情嚴肅的他威嚴深重。

提著衣袍下擺,趙延洵徐徐走上御階,最終在王位上落座。

只見霍安走到御階前,目光掃視一眾官員,高聲道:“升朝……”

這句話是信號,眾人在聽到之后,立馬大禮參拜,而后山呼道:“臣等叩見殿下!”

趙延洵微微調整了坐姿,待自己感覺更舒服些后,才開口道:“宣找吧!”

在場大臣仍是心中茫然,只有跪在最前方的長史和樞密使,才知道今日會發生什么。

只見霍安從身后小太監手中,接過了一份文卷。

眾人靜心聆聽,能在大朝會上正式宣讀的事,所有人都必須要重視。

“大王詔……”

“隴右光復在即,孤當應時制略,為保百姓平安,防備怪物突襲,故而決定恢復隴右五衛之所……”

“任命許洪為元陽衛指揮使,任命段宏為寧陽衛指揮使之職……”

設立隴右五衛,此事只在小范圍內知曉,所以當霍安宣布時,多數人心頭都感到驚訝。

而這,也恰好是趙延洵的目的,這種重大時間就應廣而告之。

雖然是第二次被宣布,自己要成為衛所指揮使,許洪既然還是忍不住心中激動,甚至比在謹身殿時更激動。

“五衛新設,各衛所兵員皆有不足,征兵之事由樞密院會同各府縣衙門,議定執行補充兵源事宜……”

幾個衛所既然設立了,不可能許洪幾人當光桿司令,征兵確實是迫在眉睫的事。

“此番征兵人數一萬,于年終時完成,時間寬裕,樞密院可逐步完成,切不可為完成任務,而下調征兵標準……”

隴右七府,按趙延洵的推測,起碼也有二十萬活口,而且其中青壯比例較高,征兵一萬不成問題。

更何況,現在到年終還有四個多月,足夠樞密院完成任務。

第一份詔書宣讀完畢,霍安將詔書收起之后,遞給了身側一名小太監。

然后他勾著腰,目光看向了寶座上的趙延洵。

此刻,趙延洵正端著茶杯,手拿杯蓋撥弄著漂浮的茶葉。

眼見霍安詢問之意,趙延洵微微點了點頭。

于是霍安轉過身,再度面向御階下的一眾朝臣,朗念道:“大王詔……”

“隴右七府將下,各地官衙空缺,為保百姓秩序,孤將重設隴右個衙,現將各知府人選予以公布……”

隴右剩余六個府,知府人選是昨天議出來的,對此兩位王府長史之情。

但在未正式宣布之前,他倆沒對外透露一個字,這也是為了避嫌。

“授馬寶昆遼平知府……”

馬寶昆已經上任了很多天,只是在今天公布這一情況,在場眾人對此并無感覺,他們更想知道其他知府人選。

“授劉景輝天金知府……”

劉景輝,此人只是個秀才,但在知縣任上干得很好,被提拔也算正常。

“授羅倫顧蒙知府……”

一聽這話,許多人心里就泛起了嘀咕,畢竟他連羅倫是誰都不知道。

當然了,長史司和樞密院的官員,都知道羅倫這位曾經的北地郡布政使,成文光可沒少把羅倫往外介紹。

為了擴大自己一系官員的影響,成文光也是不遺余力。

雖然有人不知羅倫是何人,但有趙延洵的絕對權威在,現場沒一個人敢有意見。

“希望爾等,以百姓生計為重,盡心牧民,如此……方不負本王授爾等知府之職!”

被念到名字的六人,此刻全都在大殿上,只聽其高呼道:“臣等必當竭盡所能,護民生計!”

此刻,只見趙延洵放下了茶杯,同時端正了自己坐姿。

“諸卿平身吧!”

從第一道詔書到現在,眾人已在地上跪了近十分鐘,此刻連膝蓋都有些疼了。

待眾人起身后,趙延洵開口道:“現在已經快到八月,種下去的糧食即將成熟,秋收的時候就快到了!”

“年前只在元陽大量耕種,但這些糧食是所有人一起吃的,所以也得所有人都出力收糧!”

大殿內寂靜無聲,所以人都認真聽著,因為這是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如今已經光復的各府縣,都要都城內抽調青壯到元陽,把糧食盡快收取入倉!”

元陽府內人口雖多,但因為最近兩次征兵都在這里,所以青壯數量是有下滑的。

而剩余的元陽青壯們,承擔著甲胄兵器和其他器物的生產,能分出來收糧的人著實不算多。

所以,從其他地方抽調青壯來收糧食,就成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在此過程中,也能增強其他府縣百姓,對王府這個大集體的向心力。


上一章  |  末世從封王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