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
大秦開年之后,除了扶蘇即將遠赴美洲的事,還有就是大秦的第一次科舉。
因為大秦學宮的成立,大秦的士子,比預計的多了不少。
而考試的范圍,大部分都是趙昆制定的九科內容。
但考試范圍,卻是結合了大秦現在的實際情況定的。
比如新部門之一的建工部,墨家,公輸家之類的學派出身,這是必須的吧?
外行指導內行的話,事情還怎么推進?
在制定學業科目的時候,趙昆跟嬴政和扶蘇都有談論,所以決議會上的考試內容,也是一項項挨個討論。
趙昆的想法,給了正在為科舉出題而抓耳撓腮的博士宮大老們,提供了思路。
科舉框架很快就出爐了。
趙昆想要的,其實是類似于后世的文理分家。
百家學問,作為華夏文明的精華,自然都能夠鍛煉學子的思維模式。
但是,側重點卻又有不盡相同。
儒家重禮儀德行,可以為主管教育以及禮儀、官員任命的部門提供人才。
法家自然不必多說,肯定是法部人才的主要來源地。
而其名家,毫無意外,可以主管對外交涉等職權。
其他學問,都各有用途。
不要看儒法兩家,似乎只會動嘴皮子,沒什么卵用。
但是,能夠成為華夏之地排名前二的大學派,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據說兩家可以入主的部門長官,在本職之外,全部被授以“天官”的稱謂。
職權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在決議會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新的朝堂機構,逐漸出爐。
而科舉根據決議會傳出的消息,也在不斷調整。
最后,當趙昆看到百家大老們提供的整個流程的時候,不由得目瞪口呆。
大老們商定的結果,便是分科考試!
儒法兩家,出一些基礎題目,作為基礎分。
這份試卷,是所有士子通用的。
另外,還有一項專科試卷,便是由其他專業對口的出。
而為了配合這次科舉,他們要求朝堂提供各種心機構的空閑職位。
趙昆無言以對。
這特么哪里是科舉考試,這分明就是后世的公考啊!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考試模式,還真的挺適合大秦如今的環境的。
不知不覺之中,時間便來到了春分之日的前一天。
嬴政下令,這一天中,整個咸陽戒嚴,禁市。
所有提供食宿的商家一律免費,只為來自全國的士子提供服務。
當然,這些費用,全部都由各個郡縣承擔。
夜晚,整個咸陽燈火通明,卻寂靜無聲。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舉取士。
面對這種機會,所有士子都嚴陣以待。
自然沒有后世那種大考之前狂歡的惡習。
即便是走在路上,都能夠看到手中舉著書卷臨陣磨槍的士子們。
這一夜,無數士子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徹夜難眠。
次日,天光剛剛放亮,便有無數士子從咸陽城各個角落,朝考場匯聚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科舉取士的針對性極強,所以考場分散在咸陽各地,主要是各個衙門的大堂。
士子們走在路上,一個個面色嚴峻,絲毫沒有交談的欲望。
因為時間緊迫,這次科舉,其實壓根沒有后世的那些繁文縟節。
整個考試持續兩天。
第一天是文試,分上下兩場。
上午考的是儒法兩家的大老們出的基礎卷,下午考的則是士子本業的專業內容。
第二天,考驗的則是士子們應對問題的時候的機變能力。
比如說,
第二天法家的試卷,主要是給一些具體的桉例,讓考生們將自己代入斷桉人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最變態的是儒家,各種倫理問題,層出不窮。
趙昆提前看過儒家試卷,被各種條條框框,搞得頭昏腦漲。
有一說一,趙昆雖然被稱作生而知之,學貫古今。
但是對于儒家的那一套,至今都沒有過深入了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儒家的學問,對于朝堂的穩固來說,極其有用。
起碼目前來看,對于學童的教育,選儒家是最合適的。
很快,士子們在維持秩序的小吏的監管下,有序進入考場。
符合條件的數萬士子,同時考試,居然沒有查出一例夾帶等事。
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期人們極為樸實,士子們的花花腸子還沒有那么多。
最重要的是,這畢竟是第一次科舉,沒有陳例,就算有心作弊,也無處下手。
士子們入場,頓時咸陽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此時,不要說是咸陽百姓,便是整個關中的百姓,都翹首以盼。
如今,義務教育推行全國。
讀書在大秦已經不是一件稀罕事兒,不讀書,才奇怪。
通過考試就能做官,給所有百姓都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因此,這次科舉,說是舉國關注,都不夸張。
普通百姓關心的是,朝堂到底能不能實現他們的承諾,是不是科舉選拔出來的人,真的能做官。
至于各級官吏,關心的則是自己本地的士子,在這次科舉之中表現如何。
畢竟,趙昆有言,前幾次科舉不以地域論處,一視同仁。
只要排名靠前,均可以錄取。
但是,畢竟各地的教育水平不一,時間長了,自然教育強的地方,名額會遠超教育相對落后的地方。
這也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因此,前幾次科舉之后,朝堂會根據各地士子的錄取比例,綜合考量,劃定名額。
這項政策,雖然是偏向教育暫時落后的地方。
但是,最關心的,卻是那些教育實力強悍的郡縣。
畢竟這關系到他們治下之地日后能夠分到幾個名額。
這些東西,肯定是日后政績考核之中的一個大項。
如今二師登基在即,眼看著就要大干一場。
誰想在這個時候給他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另外,商戶們,也對這次科舉極為關注。
他們的關注點,卻又有不同。
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野蠻生長,可以說,整個大秦,沒有誰比這些商戶們更懂得,知識的力量,有多么強大。
和朝堂搶人,他們自然是不敢的。
但是,但凡考試,總歸有個排名先后吧?
有些人實力很強,但是運氣不好,差一點上榜。
怎么辦?
從事對口行業的商戶,肯定會上去瘋搶。
盡管近期大秦大動作不斷,但是達到舉國關注程度的,只有科舉這一件事情。
毫無疑問,這次科舉,切切實實,向大秦百姓展示了一個道理。
什么叫知識改變命運。
國家銀行寬大的事務大廳內,扶蘇不斷的來回踱步。
科舉盛事,是事關大大秦上下的大事,自然不能輕忽以待。
在這次的科舉之中,嬴政對所謂的新朝臣子,并沒有重用。
新朝的臣子們,做的都是一些雜活兒。
反而,重用的都是一些思維邏輯偏向舊朝的臣子們。
這個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新朝臣子,雖然也都是出自士子階層。
但有一說一,這些士子們自從跟了趙昆之后,就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狂奔不回。
譬如陳平,好好的一個帝國丞相,被趙昆生生改造成了一個大金融家。
平時他迎來送往,都是一些豪商巨富。
腦子里面想的都是一些與金融政策有關的東西。
這些東西,在大秦如今的百家學派之中,哪一家有具體闡述?
甚至,絕大多數學派的觀念之中,陳平所做的事情,簡直就是自甘墮落。
更不用說市場監管局之中的韓生以及監海局的范喜良他們所掌管的事務,全部都是對于大秦來說的新生事物。
對于處理實事他們自然是個頂個的管用,但是具體說到學識的深厚程度,不要說跟百家大老們相比,即便是跟舊朝老臣們相比,也差了十萬八千里。
道理很簡單,這些人即便是從娘胎里面算起。
哪怕他們日夜不眠的讀書,才讀了幾本書?
對于書本上的知識積累,他們不要說與百家大老相比,即便是舊朝老臣們在這方面也輕松碾壓他們。
所以這次科舉取士,所有的監考官都是老臣。
即便是蒙毅這樣的世家子弟,都沒有攤上一個監考的職務。
不過,在新朝的臣子們之中,扶蘇卻是一個特例。
大秦國家銀行這個考點中的考生,全部都是報考了美洲相關的之物,準備跟隨扶蘇遠赴美洲的之人。
這種事情,自然必須要扶蘇親力親為。
之前說過,如今美洲的狀況,對于大秦來說簡直就是天降福地。
首先,美洲至今沒有什么成型的國家觀念,當地土著大多以部落的形式,散居各地,逐水草居。
美洲兩面臨海,氣候適宜,水草豐茂。
可以說在那里生活的人們并沒有任何天敵,甚至連基本的生存壓力都不存在。
在趙昆看來,扶蘇一旦到達美洲,使用一些手段,建立隸屬于大秦的政權,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美洲土著畢竟也是人,是人就有欲望,利用人的欲望可以做成很多事情。
趙昆從來不懷疑扶蘇在美洲能夠干出一番事業。
但拿下美洲的土地容易,但是將美洲容納入如今大秦的發展體系,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無數人事無巨細的辛勤耕耘。
這個考場之中選拔出來的士子,便是將來羈縻美洲的主力。
既然是扶蘇的直屬手下,那么讓扶蘇監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與趙昆所料的一樣,這個考場之中的士子基本上來自于儒家。
而是試題是扶蘇委托自己的老師淳于越,邀請一些儒家大老出的。
扶蘇深謀遠慮,在試題的設定過程之中,力排眾議,要求淳于越,摒棄那一套內圣外王的思想。
內圣外王儒家一直以來推廣的一套思維邏輯,說白了就是對內以安撫為主,對外以征服為主。
但是扶蘇從趙昆口中了解到美洲的情況之后,就認為這一套方針對于美洲并不實用。
這幾個月,他一直都跟盧生以及跟隨盧生出海歸來的船員們暢聊。
可以說如今的大秦,除了這些人,就屬扶蘇對美洲的了解最為深刻。
所以扶蘇對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心里門兒清。
這個考場之中的考核的主要內容,就是考察這些士子們應對政務的能力。
一個新政權的建立,必然有無數繁瑣的事情。
扶蘇有大秦作為后盾,自己出身皇族,并非野路子,對于這些東西,自然是門兒清。
當然,他也有考慮錄取一些專業性的人才。
比如說試題之中有一道,便是讓士子們描述自己在語言方面的天賦。
美洲土著的語言體系自然跟大秦完全不同,想要快速進入節奏,將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然需要一些語言方面的天才。
科舉考試并沒有明確規定每一道題的分值,通過打分綜合評判,最后以總分高者取勝。
至少在扶蘇這里不存在這種情況。
跟隨趙昆日久,扶蘇比誰都清楚,uu看書其實沒有所謂的廢柴,只有放錯了位置的人才。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才能,只要其才能對自己有用,那便足夠了。
此時,扶蘇站在一位士子的身后。
這位世子雖然是儒生,但是對前面關于儒家的基礎問題回答的一塌湖涂。
顯然,這家伙書讀得很差勁。
但就在這道奇葩的語言題.上,他比別人回答的內容都多。
扶蘇站在這位士子身后觀察了半晌,不由得笑了起來。
根據這個士子在試題上的描述,他自己有相當高的語言天賦,每到一個地方不出半個月就能夠熟練的應用當地的方言與當地人交流。
或許是因為前面的試題空缺太多,讓這位士子心生惴惴,所以在這道他能答得上來的題之中,這位士子寫了滿滿一頁。
除了描述自己在語言方面的天賦之外,他還具體闡述了,自己學習語言的辦法。
居然列出了足足十九條。
扶蘇挨個看下來,不由得肅然起敬。
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正才與歪才之分。
所有的才能,只要找對地方,都有用武之地。
不然昔年的雞鳴狗盜的故事是從哪里傳出來的?
當初孟嘗君出是秦國,卻被秦昭王借故扣押。
孟嘗君是戰國時期鼎鼎有名的公子,他好養門客,據說有三千之多。
不過這些門客的素質,良莠不齊。
有些人只是會一些雞鳴狗盜之術,也被孟嘗君奉若上賓,讓其他國家的權貴極為不齒。
但是,就是這些雞鳴狗盜之輩,在關鍵時刻救了孟嘗君一命。